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刻,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一位好的数学教师不是把现成的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引导者、组织者.
与传统的“教师说,学生听”的单纯模仿记忆相比,新课程下的数学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而课程改革提出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条件下高品质的学习,它不同于完全放任自流的自学,是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习,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为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一、重视导学提纲的编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教材是传达学习信息的一个载体和范本,导学提纲是学生超前学习的一个桥梁.一份好的导学提纲,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导学提纲能够帮助学生对教材中所要学习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熟悉,因此,在导学提纲的设计上应关注全体学生,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启发性、阶梯性和多样性,以引导学生自学.余文森教授提出:先学的核心是阅读和思考,特别是在实验的初始阶段,更应如此,导学提纲的价值就在于为学生阅读和思考提供思路和平台.提纲的编写特别是设置要有一定的开发性,能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个性化阅读和思考的空间,达到启发开拓思路的目的.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我设计了一份导学提纲:
1.看教材,通过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这三种方法观察图案,想一想图中什么在变,什么不变;
2.尝试完成教材的“练一练”;
3.小试牛刀:请你也设计一份具有相同规律的图案.
老师相信只要你认真,你一定能做到,加油!
二、说、问、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曾有教育学家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说、问、探是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
(一)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课前,利用导学提纲对教材“先学”,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只是初步的、杂乱的.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通过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能背出口诀,知道口诀的编写是跟乘法有关,但不能真正理解其内在的联系.根据这一学情再进行设计教学,使学生对于乘法口诀这一知识的产生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下面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可见引导学生说,是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能利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说的方法,创造说的机会,可以让学生自己说给自己听、说给小组听、说给全班听,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明确学生已经知道的,了解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知识缺漏,并据此进行教学,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问
俗话说“学贵有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個问题总是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提出问题总是以积极思考为前提的,由此可见,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是值得每位教师关注和研究的.那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可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给出问题.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什么是角”“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时,利用错例引出问题,促进思考.又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通过错例,引出问题:它错在哪里?你觉得今后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也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班上有23名女生,29名男生,你可以提出数学问题:① 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② 男生比女生多几人?③ 女生比男生少几人?④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意识后,应进一步不断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探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而作为组织者的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而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并且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如,改变以往的一问一答的对答模式,以“你觉得呢?能不能说说你的理由?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还有没有更好的说法”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其间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知识经验的不同,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并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评价,如,“你说的真棒!你的方法真奇妙!老师和你想的一样!”即便学生的回答错误,也要以鼓励性的语言来促进学生继续思索.在这样的语言激励下,学生能始终保持向上的心态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名学生都动起来,敢想、会想、敢问、会问,使“指导—自主学习”课堂模式凝于神,隐于形.
与传统的“教师说,学生听”的单纯模仿记忆相比,新课程下的数学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独立的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而课程改革提出的自主学习,是指在教学条件下高品质的学习,它不同于完全放任自流的自学,是教师组织、引导下的学习,不仅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更为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一、重视导学提纲的编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教材是传达学习信息的一个载体和范本,导学提纲是学生超前学习的一个桥梁.一份好的导学提纲,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先决条件.导学提纲能够帮助学生对教材中所要学习的知识有初步的了解、熟悉,因此,在导学提纲的设计上应关注全体学生,具有一定的导向性、启发性、阶梯性和多样性,以引导学生自学.余文森教授提出:先学的核心是阅读和思考,特别是在实验的初始阶段,更应如此,导学提纲的价值就在于为学生阅读和思考提供思路和平台.提纲的编写特别是设置要有一定的开发性,能给学生提供一定的个性化阅读和思考的空间,达到启发开拓思路的目的.如,在教学“找规律”时,我设计了一份导学提纲:
1.看教材,通过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这三种方法观察图案,想一想图中什么在变,什么不变;
2.尝试完成教材的“练一练”;
3.小试牛刀:请你也设计一份具有相同规律的图案.
老师相信只要你认真,你一定能做到,加油!
二、说、问、探,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曾有教育学家说过,人的内心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总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说、问、探是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
(一)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课前,利用导学提纲对教材“先学”,学生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但这种认识只是初步的、杂乱的.如,在教学“5的乘法口诀”时,通过让学生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能背出口诀,知道口诀的编写是跟乘法有关,但不能真正理解其内在的联系.根据这一学情再进行设计教学,使学生对于乘法口诀这一知识的产生过程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下面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铺垫.可见引导学生说,是实现有效的自主学习的基础.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有条理、有根据地思考,比较完整地叙述思考过程;能利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教给学生说的方法,创造说的机会,可以让学生自己说给自己听、说给小组听、说给全班听,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明确学生已经知道的,了解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知识缺漏,并据此进行教学,这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问
俗话说“学贵有问”.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爱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個问题总是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提出问题总是以积极思考为前提的,由此可见,鼓励学生“敢问”,教学生“会问”,是值得每位教师关注和研究的.那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时必须重视问题的作用.可根据本节所学知识的重点、难点给出问题.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什么是角”“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时,利用错例引出问题,促进思考.又如,在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法时,通过错例,引出问题:它错在哪里?你觉得今后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也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如,班上有23名女生,29名男生,你可以提出数学问题:① 男生和女生一共有多少人?② 男生比女生多几人?③ 女生比男生少几人?④ 男生人数是女生的几倍?……引导学生联系生活提出问题.有了问题意识后,应进一步不断从不同的方面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探
英国教育家斯宾塞说:“应该引导儿童进行探索,自己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该尽量多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也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方式.而作为组织者的教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数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而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的创设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并且有利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学中,我努力为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如,改变以往的一问一答的对答模式,以“你觉得呢?能不能说说你的理由?你同意他的观点吗?还有没有更好的说法”来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其间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和知识经验的不同,存在个性差异,教师应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并对学生的回答及时做出评价,如,“你说的真棒!你的方法真奇妙!老师和你想的一样!”即便学生的回答错误,也要以鼓励性的语言来促进学生继续思索.在这样的语言激励下,学生能始终保持向上的心态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每名学生都动起来,敢想、会想、敢问、会问,使“指导—自主学习”课堂模式凝于神,隐于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