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应该尊重差异,拟定层级化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儿童学习有方向;观照差异,设计参与式教学过程,让每一个儿童学习在场;顺应差异,设计合理化梯度作业,让每一个儿童潜能得到发展。
【关键词】尊重差异;语文教学;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梯度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1-0015-04
【作者简介】刘芹,江苏省连云港市苍梧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23)教师,高级教师,连云港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每一个儿童都独立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他们在学习中,无论是兴趣,还是能力,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让每一个儿童在课堂上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应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笔者结合统编语文教材五上《父爱之舟》一文的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方面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差异精准施教的具体策略。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首要和关键环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通常会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笼统表述内容。但同一班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千差万别,有的记忆能力较强,有的理解能力占优势,有的语言表达能力突出。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差异和发展需求,制定富有层次性与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有学习的方向。
在教学《父爱之舟》一文时,笔者结合文本特点和学生学情,分层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初级目标:
1.认读“栈、跷”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疼、屑”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凭借课文中的某个细节描写感受父子之爱,理解“新滋味”的含义,联系上下文领悟“父爱之舟”课题的含义。
中级目标:
1.能积极与他人交流阅读中印象深刻的场景,深刻体会“新滋味”的含义,并联系上下文领悟“父爱之舟”课题的含义;
2.能抓住生活、学习中的某一个场景用几句话表达父亲对自己的爱。
高级目标:
1.能积极与他人交流阅读中印象深刻的场景,通过仿写、补白等方式体会“新滋味”的含义;
2.抓住文章的线索,领悟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写一写父爱;
3.以“父爱”为主题,把课外阅读资料与文章重点内容联系起来阅读,加深对父爱的感悟。
差异化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实施差异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初级目标,要求全班都达到。针对基础处于中等程度的学生,教学目标则要稍微提高一些,在完成初级目标的基础上,还要完成中级目标。而对班级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则进一步提高到高级目标的达成。课堂上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要给予指导、认可或鼓励,让他们有更多“出彩”的机会,在学习中得到提高。实践证明,笔者预设的分层教学目标,让班级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获得学习的喜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教师要将语文课堂从“教师中心”转到“儿童立场”,赋予儿童生长过程中生命意义的建构。《父爱之舟》所在单元,需要落实的两项语文要素是“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和“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品读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更深入地把握内容,更细致地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人物情感”。基于教材編排特点和学生学习需要,笔者在《父爱之舟》第二课时的教学中,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1.自主研读:选择品读文章中的某一个场景与细节,体会父子之爱。
2.交流汇报: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时点拨。)
3.主题探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说一说作者是否能够画出这只载满父爱的小船?并体会课题“父爱之舟”的含义。
4.写法探讨: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场景联结成一个整体的?(总结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习得以小见大的写法。)
5.迁移表达:回忆父亲疼爱自己的一些场景和细节,并将其表达出来。
6.课外荐读:推荐阅读朱自清的《背影》、赵丽宏的《挥手——我的父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应用的能力。”在阅读环节,笔者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让学生有个性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增强个性发展能力。在“交流汇报”环节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上台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即时指导。看看作者是抓住哪些细节写的?怎样写的?在学生汇报与补充中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在“迁移表达”环节中,学生回顾生活中、学习中父亲关爱自己的一些场景及细节之处,并用上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通过文字自由表达出来。最后教师推荐父爱主题的系列文章,组织开展同主题阅读活动。这样的教学流程,力求引导学生自我阅读、自我发现、自我感悟,为学生提供了各抒己见的平台。从而充分尊重了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效果不可缺少的方式之一。现实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习惯性在一篇文章学完之后,对班级学生布置统一的作业。这就势必会造成“简单的作业,优等生做起来没有价值;太难的作业,学困生又难以完成”的局面。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差异性,因时设练,因课设练,因人设练,力图开创作业设计新思路。在教学《父爱之舟》一文时,笔者分别在课前、课中、课后不同时段,设计了预习、研读、巩固三项不同程度的作业,以期达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恰的练习内容。 教学始于预习,那么课前教师分发下去的课前作业单的设计便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班级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可以借助课后生字词和工具书正确朗读全文;有些学生可以划出重要句子及其中重要词语并试着解释;有些学生则能主动去发现语言中一些规律和疑点,而且会探索语言文字后面所隐藏的时代背景。所以,笔者在设计课前预习作业(见表1)时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并利用泛在的学习资源和条件,设计“生字新词这样学”“查阅资料”预习作业,放手将生字新词、了解作者等教学内容进行前置,让学生在家中可以借助工具书、网络等资源,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前置性学习和探究,为课文学习顺畅建构打底。再如“概括主要内容”“课文朗读”“选做题”的作业设计,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个性差异。如根据班级有的学生喜欢画画这一特点,笔者设计了画思维导图这样的作业形式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不仅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才艺的机会,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在完成不同难度和不同数量的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这份课前作业单,从明确学习任务、预习课文内容、发现并提出问题、搜寻查阅相关资料等多方面予以引导,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还使每个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起点。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教师要走进他们的世界,就应树立“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教育理念。在《父爱之舟》的课后作业设计时,笔者尝试设计分层作业,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以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巩固单”(见表3)中任选一题完成。小学生好胜心强,尤其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这样的分层作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人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生成个性化的学习成果。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能明显看到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意愿和态度。
小语课堂应该尊重儿童的天性,正视儿童发展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拟定层级化目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巧妙设计合理化作业,将差异教育与学生个体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每个学生都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都能在自己的发展区获得进步,从而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尊重差异;语文教学;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梯度作业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09(2020)41-0015-04
【作者简介】刘芹,江苏省连云港市苍梧小学(江苏连云港,222023)教师,高级教师,连云港市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
每一个儿童都独立地存在于这个世界上,他们在学习中,无论是兴趣,还是能力,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让每一个儿童在课堂上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的学习方式,学有所得,学有所获,学有所长,应该是每个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笔者结合统编语文教材五上《父爱之舟》一文的教学,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作业设计等方面谈谈自己在语文教学中根据学生差异精准施教的具体策略。
一、基于差异,拟定层级化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儿童学习有方向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课堂教学设计的首要和关键环节,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时,通常会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笼统表述内容。但同一班级的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能力千差万别,有的记忆能力较强,有的理解能力占优势,有的语言表达能力突出。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然后根据学生的差异和发展需求,制定富有层次性与发展性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学生有学习的方向。
在教学《父爱之舟》一文时,笔者结合文本特点和学生学情,分层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初级目标:
1.认读“栈、跷”等13个生字,正确读写“疼、屑”等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自己的话简要地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凭借课文中的某个细节描写感受父子之爱,理解“新滋味”的含义,联系上下文领悟“父爱之舟”课题的含义。
中级目标:
1.能积极与他人交流阅读中印象深刻的场景,深刻体会“新滋味”的含义,并联系上下文领悟“父爱之舟”课题的含义;
2.能抓住生活、学习中的某一个场景用几句话表达父亲对自己的爱。
高级目标:
1.能积极与他人交流阅读中印象深刻的场景,通过仿写、补白等方式体会“新滋味”的含义;
2.抓住文章的线索,领悟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点,运用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写一写父爱;
3.以“父爱”为主题,把课外阅读资料与文章重点内容联系起来阅读,加深对父爱的感悟。
差异化教学目标的设计是实施差异化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初级目标,要求全班都达到。针对基础处于中等程度的学生,教学目标则要稍微提高一些,在完成初级目标的基础上,还要完成中级目标。而对班级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则进一步提高到高级目标的达成。课堂上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习都要给予指导、认可或鼓励,让他们有更多“出彩”的机会,在学习中得到提高。实践证明,笔者预设的分层教学目标,让班级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的学习基础和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任务,获得学习的喜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语文的兴趣和信心。
二、观照差异,设计参与式教学过程,让每一个儿童学习在场
教师要将语文课堂从“教师中心”转到“儿童立场”,赋予儿童生长过程中生命意义的建构。《父爱之舟》所在单元,需要落实的两项语文要素是“注意体会场景和细节描写中蕴含的感情”和“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学重点是“学生通过品读交流印象深刻的场景、细节,更深入地把握内容,更细致地体会蕴含在其中的人物情感”。基于教材編排特点和学生学习需要,笔者在《父爱之舟》第二课时的教学中,设计了如下的教学流程:
1.自主研读:选择品读文章中的某一个场景与细节,体会父子之爱。
2.交流汇报:谈自己的阅读感受。(教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时点拨。)
3.主题探究:结合课文相关内容,说一说作者是否能够画出这只载满父爱的小船?并体会课题“父爱之舟”的含义。
4.写法探讨:作者是怎样把这些场景联结成一个整体的?(总结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习得以小见大的写法。)
5.迁移表达:回忆父亲疼爱自己的一些场景和细节,并将其表达出来。
6.课外荐读:推荐阅读朱自清的《背影》、赵丽宏的《挥手——我的父亲》。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语文综合应用的能力。”在阅读环节,笔者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让学生有个性阅读和思考的时间,增强个性发展能力。在“交流汇报”环节中,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上台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即时指导。看看作者是抓住哪些细节写的?怎样写的?在学生汇报与补充中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在“迁移表达”环节中,学生回顾生活中、学习中父亲关爱自己的一些场景及细节之处,并用上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通过文字自由表达出来。最后教师推荐父爱主题的系列文章,组织开展同主题阅读活动。这样的教学流程,力求引导学生自我阅读、自我发现、自我感悟,为学生提供了各抒己见的平台。从而充分尊重了每个学生的个性需求,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三、顺应差异,设计合理化梯度作业,让每一个儿童潜能得到发展
作业是巩固学生学习效果不可缺少的方式之一。现实教学中,大部分教师习惯性在一篇文章学完之后,对班级学生布置统一的作业。这就势必会造成“简单的作业,优等生做起来没有价值;太难的作业,学困生又难以完成”的局面。教师应该根据儿童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差异性,因时设练,因课设练,因人设练,力图开创作业设计新思路。在教学《父爱之舟》一文时,笔者分别在课前、课中、课后不同时段,设计了预习、研读、巩固三项不同程度的作业,以期达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恰的练习内容。 教学始于预习,那么课前教师分发下去的课前作业单的设计便显得尤为重要。由于班级的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等方面都存在差异,有些学生可以借助课后生字词和工具书正确朗读全文;有些学生可以划出重要句子及其中重要词语并试着解释;有些学生则能主动去发现语言中一些规律和疑点,而且会探索语言文字后面所隐藏的时代背景。所以,笔者在设计课前预习作业(见表1)时充分考虑各个层次学生的要求,并利用泛在的学习资源和条件,设计“生字新词这样学”“查阅资料”预习作业,放手将生字新词、了解作者等教学内容进行前置,让学生在家中可以借助工具书、网络等资源,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前置性学习和探究,为课文学习顺畅建构打底。再如“概括主要内容”“课文朗读”“选做题”的作业设计,充分体现了学习者的主体性和个性差异。如根据班级有的学生喜欢画画这一特点,笔者设计了画思维导图这样的作业形式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不仅为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才艺的机会,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在完成不同难度和不同数量的作业的过程中有所收获。这份课前作业单,从明确学习任务、预习课文内容、发现并提出问题、搜寻查阅相关资料等多方面予以引导,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还使每个学生明确了自己的学习起点。
每一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教师要走进他们的世界,就应树立“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教育理念。在《父爱之舟》的课后作业设计时,笔者尝试设计分层作业,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以适合不同类型的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巩固单”(见表3)中任选一题完成。小学生好胜心强,尤其喜欢尝试新鲜事物。这样的分层作业,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每个人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生成个性化的学习成果。从学生的作业反馈来看,能明显看到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意愿和态度。
小语课堂应该尊重儿童的天性,正视儿童发展的差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拟定层级化目标、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巧妙设计合理化作业,将差异教育与学生个体发展有机结合起来,确保每个学生都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都能在自己的发展区获得进步,从而有效提升语文教学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