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班级文化建设支持体系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对班级文化建设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班级的制度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中提炼出“制度政策文化”、“平台互联文化”、“团队协同文化”、“竞技文化”和“建言文化”这五个班级文化支持要素,加以高效引导和聚合,进而建构起班级文化建设支持体系。在新时代背景下,因势利导,促进班级文化健康发展,提升班级文化育人实效。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支持体系;要素聚合;结构生成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348
文化支持体系开源于文化体系,是大文化概念下的子集。在班级文化建设支持体系中,由系列相近或相关的班级文化建设支持要素参与聚合,主要包括制度政策文化支持要素、平台互联文化支持要素、团队协同文化支持要素、竞技文化支持要素和建言文化支持要素。各文化要素单位紧密相关,互为班级文化建设链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且同向集聚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形成班级文化生态。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快班级文化建设支持要素的聚合速率,才能集中为学生培养和创新实践提供丰厚沃土。由此可见,逐步建构班级文化建设支持体系,班级文化建设才能够落地生根,不断壮大,才能发挥班级文化育人的战斗堡垒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广泛传播夯实基础。
一、制度政策文化支持要素是核心保障
班级文化建设最根本的目标是为学生培养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贯彻制度先行理念,倡导政策多元落地,完善班级制度政策文化支持要素对廓清管理和服务边界,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发展至关重要。
从班级文化建设涵盖的范畴来看,班级制度政策文化支持要素主要源自以下四个领域。
一是管理领域。这是由班级文化建设的结构性特征所决定的,切入点在制度政策设计、制度政策执行和制度政策完善三个方面,最终形成制度政策文化支持要素的实践范畴。具体来说,班级内通知、通告、任命、表彰、处罚、意见、对策、建议等功能的发挥凸显了制度政策的效力,为制度政策设计开辟了宏观空间,更为制度政策落地奠定了微观基础。制度政策文化支持要素为助推班级文化建设保驾护航。
二是服务领域。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学生需求实现转变,对班级制度政策举措的及时革新是必然结果。制度政策文化生态应突出为学生服务,重点内容是要加强奖励机制在学生服务过程中的侧重力度,尤其强化重点奖励、分圈层奖励、分层次奖励、增创发展基金、增加激励政策倾斜性和定向性。因此,加大班级制度政策文化支持要素的“保障力”作用,才能进一步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创新性发展。
三是文化领域。即基于班级文化建设的格局,重点提升班级制度政策文化的基点支持力度。一方面要从思维理念上明确它只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一个核心基点,二者之间是局部和全局、缩影和整体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有效结合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内核和地域文化特色,不断夯实班级制度政策文化支持要素的基石。从具体方式来说,可以在文化资源库、文化讲座、文化交流会、文化与科技、金融融合等资源中寻找方案。
四是班级文化建设支持体系本身。其代表了班级文化建设最为实际、具体的发展路径,而完善班级制度政策文化支持要素是首要任务,更是推动班级文化持续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保障。
二、平台互联文化支持要素是创新支点
平台互联文化支持要素为资源流动、资源集聚、资源整合贡献力量,班级文化建设要加强对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深刻解读和正向传播,最后作用于班级团队建设、学生培养、创新实践等方面。从博客到微信,既是新媒体平台的起承转合,更是班级文化传播阵地的持续打造和深度挖掘。在新媒体技术、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班级平台互联文化支持要素必须形成坚持做原创内容、丰富内容形态、增强结构特性、重视平台支持的完整格局,这要求班级文化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要重视规划统筹,加强节点把控,提升活动特色,强化学生培养,集中为先进文化品牌的打造赋能。
在班级平台互联文化支持要素的设计和完善上,一方面要重视班级平台的设立和结构的设置,关于班级平台的命名和诠释,可以借用经典典故、名著名篇等优秀传统文化视域内的相关内容来命名达意;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时间节点下所体现的优秀班级文化都可以在班级平台上积淀和传播;班级文化建设中意味隽永、精辟深刻的思想理应在班级平台上不断演绎,进而把班级平台互联文化舆论阵地承接到日新月异的移动终端上来,进一步发挥班级文化建设支持体系的支点作用。另一方面,要着重打造班级平台互联文化,既能引领班级学生共建“先博后渊”理念共识,又能促使他们重视“修身储能”,班级平台互联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助推学生逐步形成以修身為人、积淀储能、探索践行为先和以卓越素养、卓越思维、卓越才能培养为重的良好文化生态。
可以肯定的是,班级平台互联文化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支持力量不仅体现在依托技术而创立的班级平台上,更重要的是加快了班级文化育人的实际步伐。这个平台能够汇聚更多甘愿将一腔热血倾注到班级文化建设发展中来的学生,从学生本身的流动,包括物化联动和思维碰撞,可以延伸到助推学生形成正向价值取向。每一名学生的付出和奉献,都将是对班级文化建设支持体系这一长龙画卷上的精美雕琢和点缀,这些点滴感动必然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历程中的某一个时间节点爆发出强劲的力量。
三、团队协同文化支持要素是动力引擎
班级文化在建设发展的时空里,磨砺和转变并存,思考和实践同行,在实践中营造了团队共进、团队协同、团队融合的良好生态。班级团队协同文化支持要素成为班级集体发挥一线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班级文化向心力和引导力的动力引擎。
完善班级团队协同文化支持要素,最终任务是培养和提升班级团队中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一是注重团队读书活动的升级性、连续性,为学生静心思考、开拓格局提供可靠支撑。比如每周定时定点开展 “读书1小时”活动,一段时间后可以升级为“读书2小时”活动,同时每个月集中开展一次“读书学习会”,每个学期末集中开展一次“读书沙龙”;二是强化团队户外活动的教育性、实效性,为学生发散思维方式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比如,沙坪坝三峡广场“观行人”百态,解放碑“十八梯”观变迁,渣滓洞、白公馆谈精神传承,重庆图书馆、沙坪坝西西弗书店觅精神食粮,回顾校史展学生情怀等;三是把握团队学习交流活动的丰富性、思辨性,为学生协同成长提供活力。书影淬炼、主题讲述、主题征文、专题辩论或讨论、总结提炼等都可以在其中进行深度演绎;四是在团队竞技类项目上广泛拓宽学生的成长空间。团队成员朝着共同目标,倾情付出,不懈努力,最终以成果展示的方式见证付出或成效,善用成果激励行为,深刻诠释竞技强化成长的魅力。 完善班级团队协同文化支持要素,层阶任务是充分集中优质资源,在“思政素养”、“文化素养”、“专业素养”和“身心素养”这四个方面纵深培养团队学生能力。一是提升团队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在思想上重视理论智慧结晶,强化思想政治理论对现实行动具有指导借鉴意义的重要理念。充分记录、分享和思考真实案例中政治理论观点的有效运用。可以并举案列重点审视新旧事物变化和发展、诠释实事求是重要性和实践性、对接政治理论前沿动态对思维、情绪、行为的影响和作用等。尤其重视政治理论观点的引领价值。对具备普世意义的基本原理、价值观点、丰富成果能够合理演绎和转化,要求演绎一定要传承本质、内涵、精髓,转化必须向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倾斜;二是科学设计文化素养提升指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支持和鼓励团队学生站在不同位置和层面对文化素养指标进行设计,在此设计中注重指标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殊途同归”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文化素养指标设计对学生成长发展有着强有力助推作用,要有效开展文化素养指标设计分享讨论会,引导学生对未知敬畏、对差异包容、对现实把握;三是建构“知识树”强化知识素养。尤其是在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习、领悟的基础上,构建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知识树”,要求全局把控、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清楚、细致入微、精细刻画。由于学生在思维方式、学习效果、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要求每名学生都需要构建一棵属于自己的“知识树”,更为重要的是团队学生需要共同完善一棵“知识树”。实践中,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实现目标;四是不断提升身心素养。如加强体育锻炼,开展体育拓展训练,开展心理测试等。
四、竞技文化支持要素是活力源
班级竞技文化支持要素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思维,助推团队学生快速凝聚,展现共向合力。通过对班级文化建设发展成果的考量,基本掌握了竞技文化的特点和优势。学生竞技类成果主要涵盖“大挑”、“小挑”、“数学建模”、“体育舞蹈”、“英语竞赛”、“英语演讲”、“职业技能大赛”、“学生征文”、“财务决策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类别。这充分说明,学生群体在竞技上的成果对班级文化建设作用显著。除此之外,还有“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指导老师人文社科项目”、“学术论文”、“文献综述”、“调研报告”、“统计调查分析”等智力竞技的强有力支持。整体来看,竞技成果类侧重于智力挖掘、文娱演绎、体育健魄这三个方面,尤其是智力挖掘上,体现班级竞技文化创新发展的高度和深度。
在班级竞技文化的支持上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层阶特征,如从学生成长发展的层次来看,第一个层次要鼓励学生参加“文娱”、“体育竞技”、“创新创业”活动;第二个层次中,促进学生在 “数学建模”、“英语竞赛”、“英语演讲”、“大挑”、“学生征文”、“调研报告”中小试牛刀;紧接着,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职业技能大赛”、“财务决策大赛”、“体育舞蹈”、“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统计调查分析”等步入正轨。在班级文化建设支持体系的设计上,班级竞技文化支持要素在秉承开拓创新理念、承接优秀成果、体现竞技精气神韵中横向扩展、纵向凝练和建构。
五、建言文化支持要素是新能量
班级文化建设支持体系之所以要纳入“建言文化”,原因有三点:一是源于“咨政服务”是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快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经济效益的长效路径,因此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涓滴思考,可以深度挖掘班级文化,形成班级建言成果,并考量其转化效果;二是互联平台的成长瓶颈终究会出现,让组织者不得不重新审视、思考它的特色、亮点和优势,既然该平台是促进资源流动、资源集聚、资源融合的,那么如何运用资源也是一个需要深度考量的话题,平台上设立的“班级建言专栏”便被赋予这样的功能,发挥起成果转化的作用;三是学生的培养和提升问题,尤其是要坚持“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贯穿思路,力促学生尊重智慧结晶,建立将成果转化为促进学生创新成长的良性机制。
细细梳理建言文化形成本原和成长发展历程,发现建言的设置从最开始的政府部门延伸至行业领域,现阶段,在教育领域定制“班级建言”,为班级文化建设支持体系的快速生成带来新的能量。在“建言文化”的建设中,尤其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发展资金的支撑和运用,建议设立班级建言专项发展资金,支持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横向分析和纵向思考成果,如十八大以来班级层面如何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怎样加强班级文化的队伍建设,如何做好中华优秀传統文化在班级中的创新性、创造性研究,班级内怎样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研究与宣传阐释等。
六、结语
“制度政策文化”、“平台互联文化”、“团队协同文化”、“竞技文化”和“建言文化”这五个班级文化支持要素的聚合,在班级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成熟,共向发力并生成班级文化建设支持体系,集中为学生创新发展提供丰厚沃土。正是有了它们的鼎力支持,才使得班级文化创新发展理念真正得到落地,才进一步拓展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创新发展的认识维度。每一个支持力均在时间轮转下生成所对应的支持要素,每一个支持要素都对学生培养发展起着良好推动作用,最终通过要素聚合,生成班级文化建设新的运维格局,集中为班级文化育人赋予能量。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思政专项一般项目《命运共同体愿景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五位一体”格局构建研究》(18SKSZ045)与2018年度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民办本科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183094)及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正浓学风工作室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石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9(36).
[2]殷蕾.基于场域理论的班级文化育人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02).
[3]叶柳.论班级文化建设的价值、策略与原则[J].教学与管理,2019(12).
[4] 张晓文.生态视野下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6(30).
[5]叶怀凡.论学校管理文化[J].教学与管理,2017(09).
[6]田彬彬.班级文化构建:价值与途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7(04).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重庆 401320
关键词:班级文化建设;支持体系;要素聚合;结构生成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13-348
文化支持体系开源于文化体系,是大文化概念下的子集。在班级文化建设支持体系中,由系列相近或相关的班级文化建设支持要素参与聚合,主要包括制度政策文化支持要素、平台互联文化支持要素、团队协同文化支持要素、竞技文化支持要素和建言文化支持要素。各文化要素单位紧密相关,互为班级文化建设链上的一个重要节点,且同向集聚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从而形成班级文化生态。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快班级文化建设支持要素的聚合速率,才能集中为学生培养和创新实践提供丰厚沃土。由此可见,逐步建构班级文化建设支持体系,班级文化建设才能够落地生根,不断壮大,才能发挥班级文化育人的战斗堡垒作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广泛传播夯实基础。
一、制度政策文化支持要素是核心保障
班级文化建设最根本的目标是为学生培养发展注入不竭动力。贯彻制度先行理念,倡导政策多元落地,完善班级制度政策文化支持要素对廓清管理和服务边界,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品质,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班级文化建设发展至关重要。
从班级文化建设涵盖的范畴来看,班级制度政策文化支持要素主要源自以下四个领域。
一是管理领域。这是由班级文化建设的结构性特征所决定的,切入点在制度政策设计、制度政策执行和制度政策完善三个方面,最终形成制度政策文化支持要素的实践范畴。具体来说,班级内通知、通告、任命、表彰、处罚、意见、对策、建议等功能的发挥凸显了制度政策的效力,为制度政策设计开辟了宏观空间,更为制度政策落地奠定了微观基础。制度政策文化支持要素为助推班级文化建设保驾护航。
二是服务领域。社会不断发展进步,学生需求实现转变,对班级制度政策举措的及时革新是必然结果。制度政策文化生态应突出为学生服务,重点内容是要加强奖励机制在学生服务过程中的侧重力度,尤其强化重点奖励、分圈层奖励、分层次奖励、增创发展基金、增加激励政策倾斜性和定向性。因此,加大班级制度政策文化支持要素的“保障力”作用,才能进一步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的先进性、创新性发展。
三是文化领域。即基于班级文化建设的格局,重点提升班级制度政策文化的基点支持力度。一方面要从思维理念上明确它只是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一个核心基点,二者之间是局部和全局、缩影和整体的关系。另一方面,要有效结合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内核和地域文化特色,不断夯实班级制度政策文化支持要素的基石。从具体方式来说,可以在文化资源库、文化讲座、文化交流会、文化与科技、金融融合等资源中寻找方案。
四是班级文化建设支持体系本身。其代表了班级文化建设最为实际、具体的发展路径,而完善班级制度政策文化支持要素是首要任务,更是推动班级文化持续建设和发展的核心保障。
二、平台互联文化支持要素是创新支点
平台互联文化支持要素为资源流动、资源集聚、资源整合贡献力量,班级文化建设要加强对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深刻解读和正向传播,最后作用于班级团队建设、学生培养、创新实践等方面。从博客到微信,既是新媒体平台的起承转合,更是班级文化传播阵地的持续打造和深度挖掘。在新媒体技术、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下,班级平台互联文化支持要素必须形成坚持做原创内容、丰富内容形态、增强结构特性、重视平台支持的完整格局,这要求班级文化建设在实际工作中要重视规划统筹,加强节点把控,提升活动特色,强化学生培养,集中为先进文化品牌的打造赋能。
在班级平台互联文化支持要素的设计和完善上,一方面要重视班级平台的设立和结构的设置,关于班级平台的命名和诠释,可以借用经典典故、名著名篇等优秀传统文化视域内的相关内容来命名达意;学生培养过程中的每一个关键时间节点下所体现的优秀班级文化都可以在班级平台上积淀和传播;班级文化建设中意味隽永、精辟深刻的思想理应在班级平台上不断演绎,进而把班级平台互联文化舆论阵地承接到日新月异的移动终端上来,进一步发挥班级文化建设支持体系的支点作用。另一方面,要着重打造班级平台互联文化,既能引领班级学生共建“先博后渊”理念共识,又能促使他们重视“修身储能”,班级平台互联文化的最终目标是助推学生逐步形成以修身為人、积淀储能、探索践行为先和以卓越素养、卓越思维、卓越才能培养为重的良好文化生态。
可以肯定的是,班级平台互联文化对班级文化建设的支持力量不仅体现在依托技术而创立的班级平台上,更重要的是加快了班级文化育人的实际步伐。这个平台能够汇聚更多甘愿将一腔热血倾注到班级文化建设发展中来的学生,从学生本身的流动,包括物化联动和思维碰撞,可以延伸到助推学生形成正向价值取向。每一名学生的付出和奉献,都将是对班级文化建设支持体系这一长龙画卷上的精美雕琢和点缀,这些点滴感动必然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历程中的某一个时间节点爆发出强劲的力量。
三、团队协同文化支持要素是动力引擎
班级文化在建设发展的时空里,磨砺和转变并存,思考和实践同行,在实践中营造了团队共进、团队协同、团队融合的良好生态。班级团队协同文化支持要素成为班级集体发挥一线战斗堡垒作用,进一步增强班级文化向心力和引导力的动力引擎。
完善班级团队协同文化支持要素,最终任务是培养和提升班级团队中学生的自主性、独立性。一是注重团队读书活动的升级性、连续性,为学生静心思考、开拓格局提供可靠支撑。比如每周定时定点开展 “读书1小时”活动,一段时间后可以升级为“读书2小时”活动,同时每个月集中开展一次“读书学习会”,每个学期末集中开展一次“读书沙龙”;二是强化团队户外活动的教育性、实效性,为学生发散思维方式的培养奠定坚实基础。比如,沙坪坝三峡广场“观行人”百态,解放碑“十八梯”观变迁,渣滓洞、白公馆谈精神传承,重庆图书馆、沙坪坝西西弗书店觅精神食粮,回顾校史展学生情怀等;三是把握团队学习交流活动的丰富性、思辨性,为学生协同成长提供活力。书影淬炼、主题讲述、主题征文、专题辩论或讨论、总结提炼等都可以在其中进行深度演绎;四是在团队竞技类项目上广泛拓宽学生的成长空间。团队成员朝着共同目标,倾情付出,不懈努力,最终以成果展示的方式见证付出或成效,善用成果激励行为,深刻诠释竞技强化成长的魅力。 完善班级团队协同文化支持要素,层阶任务是充分集中优质资源,在“思政素养”、“文化素养”、“专业素养”和“身心素养”这四个方面纵深培养团队学生能力。一是提升团队学生的政治理论水平。在思想上重视理论智慧结晶,强化思想政治理论对现实行动具有指导借鉴意义的重要理念。充分记录、分享和思考真实案例中政治理论观点的有效运用。可以并举案列重点审视新旧事物变化和发展、诠释实事求是重要性和实践性、对接政治理论前沿动态对思维、情绪、行为的影响和作用等。尤其重视政治理论观点的引领价值。对具备普世意义的基本原理、价值观点、丰富成果能够合理演绎和转化,要求演绎一定要传承本质、内涵、精髓,转化必须向人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倾斜;二是科学设计文化素养提升指标。“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支持和鼓励团队学生站在不同位置和层面对文化素养指标进行设计,在此设计中注重指标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有效性。“殊途同归”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文化素养指标设计对学生成长发展有着强有力助推作用,要有效开展文化素养指标设计分享讨论会,引导学生对未知敬畏、对差异包容、对现实把握;三是建构“知识树”强化知识素养。尤其是在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学习、领悟的基础上,构建专业基础理论和基础知识“知识树”,要求全局把控、结构完整、层次分明、逻辑清楚、细致入微、精细刻画。由于学生在思维方式、学习效果、理解能力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要求每名学生都需要构建一棵属于自己的“知识树”,更为重要的是团队学生需要共同完善一棵“知识树”。实践中,要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实现目标;四是不断提升身心素养。如加强体育锻炼,开展体育拓展训练,开展心理测试等。
四、竞技文化支持要素是活力源
班级竞技文化支持要素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思维,助推团队学生快速凝聚,展现共向合力。通过对班级文化建设发展成果的考量,基本掌握了竞技文化的特点和优势。学生竞技类成果主要涵盖“大挑”、“小挑”、“数学建模”、“体育舞蹈”、“英语竞赛”、“英语演讲”、“职业技能大赛”、“学生征文”、“财务决策大赛”、“创新创业大赛”等类别。这充分说明,学生群体在竞技上的成果对班级文化建设作用显著。除此之外,还有“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指导老师人文社科项目”、“学术论文”、“文献综述”、“调研报告”、“统计调查分析”等智力竞技的强有力支持。整体来看,竞技成果类侧重于智力挖掘、文娱演绎、体育健魄这三个方面,尤其是智力挖掘上,体现班级竞技文化创新发展的高度和深度。
在班级竞技文化的支持上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层阶特征,如从学生成长发展的层次来看,第一个层次要鼓励学生参加“文娱”、“体育竞技”、“创新创业”活动;第二个层次中,促进学生在 “数学建模”、“英语竞赛”、“英语演讲”、“大挑”、“学生征文”、“调研报告”中小试牛刀;紧接着,在前两个层次的基础上,“职业技能大赛”、“财务决策大赛”、“体育舞蹈”、“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学术论文”、“文献综述”、“统计调查分析”等步入正轨。在班级文化建设支持体系的设计上,班级竞技文化支持要素在秉承开拓创新理念、承接优秀成果、体现竞技精气神韵中横向扩展、纵向凝练和建构。
五、建言文化支持要素是新能量
班级文化建设支持体系之所以要纳入“建言文化”,原因有三点:一是源于“咨政服务”是哲学社会科学成果快速转化为社会生产力、经济效益的长效路径,因此对于班级文化建设的涓滴思考,可以深度挖掘班级文化,形成班级建言成果,并考量其转化效果;二是互联平台的成长瓶颈终究会出现,让组织者不得不重新审视、思考它的特色、亮点和优势,既然该平台是促进资源流动、资源集聚、资源融合的,那么如何运用资源也是一个需要深度考量的话题,平台上设立的“班级建言专栏”便被赋予这样的功能,发挥起成果转化的作用;三是学生的培养和提升问题,尤其是要坚持“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贯穿思路,力促学生尊重智慧结晶,建立将成果转化为促进学生创新成长的良性机制。
细细梳理建言文化形成本原和成长发展历程,发现建言的设置从最开始的政府部门延伸至行业领域,现阶段,在教育领域定制“班级建言”,为班级文化建设支持体系的快速生成带来新的能量。在“建言文化”的建设中,尤其要重视班级文化建设发展资金的支撑和运用,建议设立班级建言专项发展资金,支持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的横向分析和纵向思考成果,如十八大以来班级层面如何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怎样加强班级文化的队伍建设,如何做好中华优秀传統文化在班级中的创新性、创造性研究,班级内怎样做好党的十九大精神理论研究与宣传阐释等。
六、结语
“制度政策文化”、“平台互联文化”、“团队协同文化”、“竞技文化”和“建言文化”这五个班级文化支持要素的聚合,在班级文化建设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成熟,共向发力并生成班级文化建设支持体系,集中为学生创新发展提供丰厚沃土。正是有了它们的鼎力支持,才使得班级文化创新发展理念真正得到落地,才进一步拓展班级文化建设对学生创新发展的认识维度。每一个支持力均在时间轮转下生成所对应的支持要素,每一个支持要素都对学生培养发展起着良好推动作用,最终通过要素聚合,生成班级文化建设新的运维格局,集中为班级文化育人赋予能量。
课题项目:本文系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思政专项一般项目《命运共同体愿景下高校班级文化建设“五位一体”格局构建研究》(18SKSZ045)与2018年度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一般项目《民办本科院校班级文化建设研究与实践》(183094)及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正浓学风工作室项目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石怡.思想政治教育以文化人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9(36).
[2]殷蕾.基于场域理论的班级文化育人研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8(02).
[3]叶柳.论班级文化建设的价值、策略与原则[J].教学与管理,2019(12).
[4] 张晓文.生态视野下班级文化建设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16(30).
[5]叶怀凡.论学校管理文化[J].教学与管理,2017(09).
[6]田彬彬.班级文化构建:价值与途径[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7(04).
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 重庆 401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