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赞可夫说过:“凡没有来自内心求知欲和兴趣的东西,是最容易从记忆中挥发掉的。”这句话说明兴趣是影响教学活动的重要因素,浓厚的兴趣会促使学生把“要我学”转化成“我要学”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探究新知的过程中主动的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呢?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几点体会。
一、新课导入新颖,在求知中激发兴趣
作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导入就像“桥梁”一样联系着旧知和新知。因此在选择导入方法时,要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选择学生新闻乐见,身边熟悉的事物和新媒体课件作为辅助,这样能拉近学生对这节课产生期待,對新授课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教学内容上,产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教师才能充分的从事这节课教学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环节:
(1)投影出示三幅图,运用学过的知识自学并讨论。
学生充分讨论后,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得出结论:把一个物体、一个计算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们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提问:你是怎样理解“平均分的”?
师指出:每一份都是一样的。
(3)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学生拿出准备的正方形纸,把它分成4份,指出其中的一份和三份各表示几分之几)<提醒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折叠,同时注意提醒学生要平均分成4份>
(4)找同学说一说。
问:和他一样的同学举起手来。(同学们做的真不错)
这样的学习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把追求新知真正的留给学生自己去发掘,孩子脸上那种急于得出答案的迫切心理便自然而然的表露出来。
二、创设生动的探究情境,在疑问中激发兴趣
如今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更关注学生课堂中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如在教《比例尺》时,先拿出学校教学楼建筑的平面设计图,问:“学校教学楼那么高,占地面积那么大,为什么能画在纸上呢?”接着又拿出一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问:“同学们,看看这是一张什么图?我国国土那么辽阔,为什么能画在这一张图上呢?”这样连续地出示挂图和提出问题,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真正地把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自己去寻找,而老师只是起到把控课堂的节奏,适当的点拔,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老师讲的少,大部分的时间留给了学生,孩子学的轻松,近而产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实践中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师生互动的环节,根据课型及教学活动,老师设计一定的情境教学及问题,学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小声讨论,有的大声讨论,还有的进行小组辩论等……,接着孩子们争着发言,有的提纲挈领,有的画龙点晴,还有的思维每捷,思路清晰。针对孩子们各自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好的及时表扬,让孩子们向他们学习,树立典型,创造学习的机会,对表达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敢于讲话,发表自已的见解,哪怕是错的,也要让他讲完,之后一起帮他分析错因,这样做的目的,有利于让他敢大胆的发言,不要因为错误了,就提出批评,这样会打消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如教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目的明确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出示教学挂件,让学生自己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有的按颜色分类、有的按性别分类,……当然也有瞎分类的。不管按什么进行分类,我认为这都是次数,关键在于让学生说出这样分的理由,尤其是对哪些不会分类孩子予以帮助指导,让他们觉得老师没有因为自已不会分而放弃他们,充分让他们知道,只要自己参与了活动,老师都是赞许的,这样的教学,能唤起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实践,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要学的态度。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展示中激发兴趣
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水平不可能都是一个样的,参次不齐,大有人在。各个孩子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性格、语言表达等各不相同,课堂学习接受能力也不一样,这就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在教学时,要向这部分孩子倾斜,要多关注他们学习的表情、不时的提问,通过师生互动来掌握孩子们学习的效果,课后及时的辅导,让他们不要因为学有难度而掉队,久而久之,这部分孩子学习会逐渐跟上,甚至超越一部分中等孩子。同时老师还要借助多媒体,多让他们发言,多展示他们的作业,虽然题目做错了,但字写的非常漂亮,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也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让每一个孩子都觉得自己在班级中也是在亮点的。
五、表扬鼓励为主,在成功中激发兴趣
教师要学会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学困生”。他们觉得自己学习不好,老师又不喜欢自己,也就导致了不爱发言,认为在课堂上跟他没有关系等现象发生。这时候老师要消除他们紧张畏惧的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哪怕有一点儿的进步,都要适时的加以表扬,让他们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想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调动一切可调动的资源,把一些“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创设活动都要为学生而展开,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善于动脑、动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主动交给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真正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淮安市黄码中心小学,江苏 淮安 戚伟刚
一、新课导入新颖,在求知中激发兴趣
作为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好的导入就像“桥梁”一样联系着旧知和新知。因此在选择导入方法时,要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选择学生新闻乐见,身边熟悉的事物和新媒体课件作为辅助,这样能拉近学生对这节课产生期待,對新授课内容产生一定的兴趣,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特定的教学内容上,产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教师才能充分的从事这节课教学活动,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教学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我设计了这样的几个环节:
(1)投影出示三幅图,运用学过的知识自学并讨论。
学生充分讨论后,提问:你有什么发现?
得出结论:把一个物体、一个计算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这们的一份或几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2)提问:你是怎样理解“平均分的”?
师指出:每一份都是一样的。
(3)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学生拿出准备的正方形纸,把它分成4份,指出其中的一份和三份各表示几分之几)<提醒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折叠,同时注意提醒学生要平均分成4份>
(4)找同学说一说。
问:和他一样的同学举起手来。(同学们做的真不错)
这样的学习过程,要充分体现学生动手操作,小组合作交流,把追求新知真正的留给学生自己去发掘,孩子脸上那种急于得出答案的迫切心理便自然而然的表露出来。
二、创设生动的探究情境,在疑问中激发兴趣
如今的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掌握知识的多少,更重要的是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更关注学生课堂中的积极参与,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如在教《比例尺》时,先拿出学校教学楼建筑的平面设计图,问:“学校教学楼那么高,占地面积那么大,为什么能画在纸上呢?”接着又拿出一副《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问:“同学们,看看这是一张什么图?我国国土那么辽阔,为什么能画在这一张图上呢?”这样连续地出示挂图和提出问题,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真正地把课堂需要解决的问题,交给学生自己去寻找,而老师只是起到把控课堂的节奏,适当的点拔,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样老师讲的少,大部分的时间留给了学生,孩子学的轻松,近而产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实践中激发兴趣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师生互动的环节,根据课型及教学活动,老师设计一定的情境教学及问题,学生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有的窃窃私语,有的小声讨论,有的大声讨论,还有的进行小组辩论等……,接着孩子们争着发言,有的提纲挈领,有的画龙点晴,还有的思维每捷,思路清晰。针对孩子们各自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好的及时表扬,让孩子们向他们学习,树立典型,创造学习的机会,对表达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敢于讲话,发表自已的见解,哪怕是错的,也要让他讲完,之后一起帮他分析错因,这样做的目的,有利于让他敢大胆的发言,不要因为错误了,就提出批评,这样会打消孩子学习的积极性。
如教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目的明确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去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出示教学挂件,让学生自己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有的按颜色分类、有的按性别分类,……当然也有瞎分类的。不管按什么进行分类,我认为这都是次数,关键在于让学生说出这样分的理由,尤其是对哪些不会分类孩子予以帮助指导,让他们觉得老师没有因为自已不会分而放弃他们,充分让他们知道,只要自己参与了活动,老师都是赞许的,这样的教学,能唤起他们自主学习、主动实践,使他们对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要学的态度。
四、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在展示中激发兴趣
一个班级的学生,学习水平不可能都是一个样的,参次不齐,大有人在。各个孩子来自于不同的家庭,性格、语言表达等各不相同,课堂学习接受能力也不一样,这就要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在教学时,要向这部分孩子倾斜,要多关注他们学习的表情、不时的提问,通过师生互动来掌握孩子们学习的效果,课后及时的辅导,让他们不要因为学有难度而掉队,久而久之,这部分孩子学习会逐渐跟上,甚至超越一部分中等孩子。同时老师还要借助多媒体,多让他们发言,多展示他们的作业,虽然题目做错了,但字写的非常漂亮,语言表达能力非常强,也是孩子们学习的榜样,让每一个孩子都觉得自己在班级中也是在亮点的。
五、表扬鼓励为主,在成功中激发兴趣
教师要学会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学困生”。他们觉得自己学习不好,老师又不喜欢自己,也就导致了不爱发言,认为在课堂上跟他没有关系等现象发生。这时候老师要消除他们紧张畏惧的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哪怕有一点儿的进步,都要适时的加以表扬,让他们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激发他们想学习的兴趣。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要调动一切可调动的资源,把一些“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有趣,同时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创设活动都要为学生而展开,让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快乐学习,善于动脑、动手,把学习的主动权主动交给学生,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真正的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淮安市黄码中心小学,江苏 淮安 戚伟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