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红楼梦》之“还”

来源 :锦绣·上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ailfish20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又一个不同寻常的甲子年。新春伊始,全国上下便陷入了新冠疫情的恐慌之中,作为一名大学生,除了为国家志愿服务之外,待在家里便是为国家做最好的贡献。于我而言,在家除了日常学习以外,收获最大的便是在这一假期认认真真地读了一本《红楼梦》。读《红楼梦》让我收获最大的一个字便是“还”。
  “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杨,曾为歌舞场。蛛丝儿结满雕梁,绿纱今又糊在蓬窗上。说什么脂正浓,粉正香,如何两鬓又成霜......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昨怜破袄寒,今嫌紫蟒长。乱烘烘,你方唱罢我登场,故认他乡是故乡,甚荒唐。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这一段话总结了《红楼梦》中贾、史、王、薛这四大家族的盛败兴衰。也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还”这个字的人生哲理。“还”不仅是表面上“因嫌纱帽小,致使锁枷杠”的贪赃枉法之“还”,“还”字更多是体现在人生的方方面面。
  说到“还”,就得先说一个字“缘”。无“缘”何来“还”。《红楼梦》中宝黛间便是追求精神合一的仙缘之爱。因神瑛侍者日日浇灌绛珠仙草,使得黛玉将她一生的眼泪都还给了宝玉。小时候看到妈媽与孩子吵架。妈妈说“唉,我上辈子欠你的”。其实我觉得与其说“欠”还不如说“既然欠,那就还吧”。在这个地球上有60多亿人,其中必然至少有一个人和你是有特别关系的,那就是“缘”,也是“情”。这种东西是不容分辨的,是无法言喻的。在现实生活中,我想如果我们遇到了一个特别纠缠的“缘”,特别解不开的“情”,那就让我们过渡到“还”吧。有时候是还父母,有时候是还丈夫妻子,有时候还那个你觉得在你生命中无理取闹甚至让你嗤之以鼻的人。读了《红楼梦》,我觉得它的主旨就是“还”。如果我们人世间很多的事情用“还”作为思想来主导的话,可能很多不可理喻的,很多荒谬至极的,很多啼笑皆非的现象就能够懂得了,就能够解释了,就能够超脱了。
  “还”字对应我们当下的新冠疫情,无论是何种原因引起的,我们真的都应该静坐下来沉思,我们应该还一些东西。大自然需要人们的敬畏。一个肆意捕杀野生动物,一个毫无悲悯之心的社会存在难道不应该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来承担一切后果吗?佛经上所说的“贪、嗔、痴、杀、盗、淫”无一不存在我们的社会里。当然,我所说的这些并不是呼吁大家放弃追求社会进步的动力,也不是提倡大家一味效仿庄子那种“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境界,而是想要告诉大家”Every coin has two sides.” 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两面性,我们要懂得适可而止。
  对应到《红楼梦》里,我想“还”字更像是在一个天平两端的砝码,而黛玉和宝钗就站在这天平两端。“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金陵十二钗中,唯独黛玉与宝钗的判词是一样的。我想这冥冥之中也暗示出了一个人的两面,一个社会的两种状态。其实黛玉与宝钗就是一个人。宝钗她是入世的部分,她处事圆滑,八面玲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宝钗她承认一切主流的世俗价值。而黛玉则是出世的部分,她是完全脱离现实的,她仿佛活在自己孤傲的世界里,不踏入一步人间凡尘,不沾染一点人间烟火。如果我们的个人,我们的社会完全倒向了天平中宝钗的这一端,那我们就无止境地在追名逐利,无止境地在发展工业,破坏自然,而最终会受到大自然的反噬;相反,如果我们的个人,我们的社会完全倒向了天平中黛玉的这一端,那我们就在与整个社会作对,就沉溺在自己幻想的桃花源里而永远没有进步。平衡好这天平两端是才子,平衡不好就是疯子。而“还”字便成了这天平两端的砝码。在面对人间的是是非非时,我们用“还”的思想周游在黛玉与宝钗之间,在现实与浪漫之间找到人生的平衡。“还”字提醒我们的社会要敬畏自然,保护自然。习总书记曾在《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一文中指出,“我们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经济与社会的和谐,通俗地讲,就是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在这一文中,习总书记还论述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辩证关系,“绿水青山可带来金山银山,但金山银山却买不到绿水青山。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既会产生矛盾,又可辩证统一。”这对应到《红楼梦》里的“还”字,也就是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金山银山,那大自然就必然要求我们还给它绿水青山了。
  其实《红楼梦》更像是一部佛经,它处处都是慈悲,处处都是觉悟。它使得我们原谅别人,也原谅自己。“还”字贯穿了整部小说。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听到有人说“还我钱”、“还我公道”、“还我山河”等等的“还”。试想如果自己当时没借给别人钱,没有卷入官司纠纷中,没有闭关锁国以致列强侵略,那是否就不用“还”了呢?人生的种种岂又是你我能预料的呢?善恶到头终有报,凡事有因果,万事有轮回。你所做的一切,都会以另一种方式“还”到自己身上。
  在读了《红楼梦》这部小说后,妈妈问我最喜欢这里面哪个人物?我想了想,是黛玉。我想我这么喜欢黛玉是不是因为我自己在现实生活中永远都做不到像她那么的决绝跟孤傲,大部分的时间我是在妥协。我希望我们每个人在追求自我价值的同时也在内心保留一个林黛玉,保留一束白月光;我希望我们的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的同时也能保留一点点黛玉对人间自然美好的向往。“今世被人轻贱者,应知宿业尚未消灭。”只有我们通过“还”的思想来说服自己才能够由苦及乐,苦中作乐!
  作者简介:柯纪宏(2000.1—),男,汉族,河北省张家口市赤城县,张家口学院外语学院2018级翻译2班班长,本科在读
其他文献
摘要:摄影技术的发明被公布,从早期摄影对绘画图式的模仿到后来绘画对摄影的借鉴,摄影的出现使得绘画重新定义自己并不断设定自己的边界。同时,摄影术的发明也预示着图像时代的到来,而大量充斥于日常生活中的图像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摄影的诞生,使得视觉文化生产方式产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使得人们对绘画也产生了新的理解。  关键词:绘画艺术;摄影艺术;图像时代  摄影与绘画,自始至终都有着一定
期刊
摘要:宋代是中国绘画发展的一个历史高峰,下层生活的普通人群成为了市井生活的风俗画描绘对象,这一时期的艺术杰作则是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将北宋都城汴京的繁华景象以叙事的手法及长卷的方式呈现给观者。复杂精湛的内容和技巧,在社会价值及艺术价值上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用“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  关键词:风俗画;艺术风格;美术鉴赏;清明上河图;张择端  北宋画家张择端唯一保存下来的清明
期刊
摘要:老年人口的迅速增長也导致了与年龄相关的慢性疾病如老年痴呆的发病率成倍增长,目前针对老年痴呆仍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运动对海马功能的有益作用,研究运动对认知和记忆的保护作用的机制可以为老年痴呆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新策略,在这篇综述中,我们对近期关于运动在大脑中的积极作用的机制研究进行综述,为老年痴呆的防治研究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运动;老年痴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再生  
期刊
摘要:色彩是研究传统园林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文化的一种载体,它悄无声息生息的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知,延续着历史文化的文脉。如今,越来越多的仿古园林日益兴起,但在色彩使用上却异常混乱,毫无章法可言,这些显然损害了传统园林以及历史文化的传承。本文以杭州传统园林--胡雪岩故居、郭庄为对象,以色彩大师让·菲利普·朗克洛(Jean-Philippe Lenclos)所提出的“色彩地理学”(Color geo
期刊
摘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群众对于文艺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为新时期文化馆发展群众文艺事业注入了强大动力,提供了根本遵循。文化馆在推动群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大潮中,扎根沃土,说唱百姓,积极作为,越来越体现着自身的社会价值,越来越被更广大的人民群众欢迎和喜爱。为了保证我国文化事业能够在最大限度上进行发展,注重文
期刊
摘要:插花是一门有生命力的、非常强调动手的课程,让学生与花亲近,感受花艺之美。插花教学中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强化实践体验,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在学习插花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劳动与技术;插花教学;艺术魅力;审美教育  在学习插花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劳技教师在教学中,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
期刊
摘要:现实主义绘画兴起于十九世纪的欧洲,艺术家将绘画创作的意义提升到了新的高度,他们认为现实生活本身就是最好的题材,他们提倡赞美大自然,歌颂劳动者,批判或揭露黑暗的社会底层生活。在他们的笔下,广大的劳动者成为了绘画的主题,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被搬进了画面。  关键词:现实主义;米勒;真实;本质  一、米勒现实主义绘画的产生  现实主义的发展最早可以追溯到17世纪古典主义精神占据绝对上风的法国。比较有
期刊
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人们纷纷进入了新时代的快节奏里。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新媒体传播已经成为了营销的一种特别手段。从传播学的视角来分析新媒体市场的营销策略,能更好的了解消费者的心理,掌握消费市场,提高营销的能力。本文以《上新了故宫》这款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新媒体营销策略为例,探析新媒体营销策略,从传播学角度进行营销分析,提高所产文创产品的市场影响力。  关键词:营销策略;传播学视角;新
期刊
摘要:中国古诗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对于它的翻译研究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价值;翻译适应选择论是从生态视角解读翻译现象的理论,该理论强调了译者的中心地位。本文从翻译适应选择论的视角出发,论述了翻译的中心--译者在古诗词翻译中的素养培养。  关键词: 翻译适应选择论;古诗词翻译;译者素养  一、引言  “翻译适应选择论”由胡庚申教授于2001年首次提出,他将翻译过程从生态角度进行解读,提出翻译过程
期刊
摘要:深受17世纪荷兰风景画和户外画家约翰·康斯特布尔和理查德·帕克斯·伯宁顿的影响,在英国山水画传统上,巴比松画派是法国景观艺术发展的迈出的重要一步,由浪漫主义走向现实主义。到十九世纪初,风景画被保守的法国学院所推崇的美学准则所限制。画家和雕塑家在新古典主义传统中受到严格训练,以模仿文艺复兴时期和古典时期的艺术家。  关键词:风景画;巴比松画派;现实主义;自然主义  一、巴比松画派的起源  枫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