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当成为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教师不是被动地采用新课程,而是主动地实施和创建课程。教材已不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而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多种教学资源,成为实施新课程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在理解新课程理念和目标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合理地开发和利用多种教学途径,为孩子的发展开辟广阔天地。
小学数学教学中可采用的教学途径非常多,不仅局限于现成的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在学校的周围和学生的身边也有各种各样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有关数学方面的信息。
一、利用教材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实践体验,体现教材内容的生活性。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创设生活情境,把每一个情境图的内容都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我将主题图故事化:“我们都喜欢自己的姥姥和姥爷,对吧!你能说说你到过姥姥家的情景吗?那你想不想知道小红到姥姥家的场面呀?”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2.主动参与,体现教材设计的探索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满足于学会读课本、理解教材,还应根据教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创新意识。如在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一开始就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的实践,不但在交流中明白了算理,而且加快了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题的计算速度。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也发展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利用教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树立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的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中,我打破了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迫无奈地学这种局面,确立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变以前的“学生围着教师转”为“师生互动,相互学习”。
2.不断以新理念、新方法武装自己,提高课堂改革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过程中各种实际的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教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生动、有趣的教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运用了学生司空见惯的扑克牌,当我把扑克牌拿出来时,学生都觉得奇怪:老师怎么把牌带来了?干什么用呢?这样一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热情,而后我让学生猜我手中所拿的扑克牌,借助扑克牌这个教具来进行猜数游戏,在游戏中加深了对“10以内数”的理解。
三、利用学生教育,激活学生发展的内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程目标实施的对象,其自身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应以学生的学习为最终归宿。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之一,当儿童对学习材料产生了浓厚兴趣之后,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就会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的动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了解调查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从中归纳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各种教学方式、手段、工具、问题以及如何安排课内外学习等多方面要素,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要点。学生就如一张白纸,纯洁无瑕;低年级的教师就像一位绘画师,教孩子们如何成长,如何让自己的白纸绚丽多彩。因此,在低年级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能打破常规,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而不是人云亦云;要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学会尊重他人、听懂他人。
四、利用生活中的学习素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价值
生活中的学习素材是相当丰富的,例如,在数数的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数教室里的各种学习用品、家里的生活用品数量、商店中各种物品的数量;在元、角、分的教学中,我们带领学生去调查商店,模拟购物,让学生在实际交换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些生活中的学习素材的利用,把数学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交流和反思等一系列自主学习活动,现实情况的提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在活动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新课程理念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他们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也不完全相同。教学中帮助学生把已有的生活经验作用于数学学习,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中,为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首先问学生:“你早晨什么时候上学?”学生都能回答出来。我便趁机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的?”有的学生说他自己看的钟,我便让他当小老师,向全班学生介绍认识钟表的方法,并让其他不会看钟的尝试着去拨、去认,慢慢地感知。
课堂无小节,只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一切,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很好的张扬。
小学数学教学中可采用的教学途径非常多,不仅局限于现成的教材和教学辅助资料,在学校的周围和学生的身边也有各种各样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有关数学方面的信息。
一、利用教材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1.实践体验,体现教材内容的生活性。我们要充分利用教材,创设生活情境,把每一个情境图的内容都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在教学“混合运算”时,我将主题图故事化:“我们都喜欢自己的姥姥和姥爷,对吧!你能说说你到过姥姥家的情景吗?那你想不想知道小红到姥姥家的场面呀?”这时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兴趣马上被调动起来了,课堂气氛也很活跃。
2.主动参与,体现教材设计的探索性。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不能满足于学会读课本、理解教材,还应根据教材,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发展他们的聪明才智,培养创新意识。如在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中,由于学生已有一定的基础,因此在课堂上一开始就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的实践,不但在交流中明白了算理,而且加快了对两位数加减两位数题的计算速度。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且也发展了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利用教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树立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的全新的教育教学观念。教学中,我打破了课堂上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学生被迫无奈地学这种局面,确立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主动地探索,变以前的“学生围着教师转”为“师生互动,相互学习”。
2.不断以新理念、新方法武装自己,提高课堂改革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时刻提醒自己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过程中各种实际的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3.发现和利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教具,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生动、有趣的教具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掌握知识。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认识”时,我运用了学生司空见惯的扑克牌,当我把扑克牌拿出来时,学生都觉得奇怪:老师怎么把牌带来了?干什么用呢?这样一来调动了学生的积极热情,而后我让学生猜我手中所拿的扑克牌,借助扑克牌这个教具来进行猜数游戏,在游戏中加深了对“10以内数”的理解。
三、利用学生教育,激活学生发展的内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课程目标实施的对象,其自身的素质将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学习为出发点,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应以学生的学习为最终归宿。
兴趣是学习的动机之一,当儿童对学习材料产生了浓厚兴趣之后,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一种积极的心理倾向,就会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对所学知识内容的兴趣,可能成为学习的动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了解调查学生的兴趣类型、活动方式和手段,从中归纳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各种教学方式、手段、工具、问题以及如何安排课内外学习等多方面要素,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要点。学生就如一张白纸,纯洁无瑕;低年级的教师就像一位绘画师,教孩子们如何成长,如何让自己的白纸绚丽多彩。因此,在低年级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品质,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敢于提出问题,并能打破常规,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表达出来,而不是人云亦云;要培养学生倾听的好习惯,学会尊重他人、听懂他人。
四、利用生活中的学习素材,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数学价值
生活中的学习素材是相当丰富的,例如,在数数的教学中,我们让学生数教室里的各种学习用品、家里的生活用品数量、商店中各种物品的数量;在元、角、分的教学中,我们带领学生去调查商店,模拟购物,让学生在实际交换过程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这些生活中的学习素材的利用,把数学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背景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开展观察、操作、比较、猜想、交流和反思等一系列自主学习活动,现实情况的提供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在活动中的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
五、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学生的生活经验也是重要的教学资源。新课程理念要求:“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学生由于生活的环境不同,他们的生活经验与知识储备也不完全相同。教学中帮助学生把已有的生活经验作用于数学学习,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课中,为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首先问学生:“你早晨什么时候上学?”学生都能回答出来。我便趁机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的?”有的学生说他自己看的钟,我便让他当小老师,向全班学生介绍认识钟表的方法,并让其他不会看钟的尝试着去拨、去认,慢慢地感知。
课堂无小节,只有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一切,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很好的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