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nwk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亲情缺失、家庭监管缺位、学校教育缺失和社会关注不够是产生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政府、学校、家庭与社区联手形成合力是解决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主要措施。为此,本文对“留守儿童”的心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积极探讨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提出了对“留守儿童”有效的教育政策,使其身心能够健康发展。
  关键词:“留守儿童” 心理问题 成因 对策分析
  一、引言
  我镇地处经济欠发达的河西走廊西部,是典型的农业大镇。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转型、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我镇外出务工人员逐年增多,大批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地拥向城市,农民背井离乡,新的问题即“留守儿童”问题却日渐突出。“留守儿童”已成为我镇一个普遍的社会现象。
  由于“留守儿童”长期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中,缺乏父母直接的关爱与呵护,久而久之,产生了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往往易产生焦虑、烦躁、悲观、疑虑等一系列的消极情绪。
  二、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及对策分析
  1.成因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成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亲情缺失
  家庭亲情对儿童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经常处于一种情感欠缺状态,该学到的东西没有学到,该建立的关系也没有建立。和正常家庭的孩子比较,他们的学习机会受到了一些限制。
  (2) 学校教育缺失
  据调查,长期与父母分离的留守儿童厌学的比较多,学业成绩差。由于长时间的亲子分离,在学习方面出现的困难、疑惑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与疏导。学校是负有培养人这一特殊使命的场所,当然也是留守儿童的教养主体,理应全面承担起孩子教育与管理的责任。
  (3)村委会和政府部门关注不够
  大多数村干部认为,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是农民自己家的私事,家长外出务工,自然要先把家里的事情安排好。由于村干部这种意识的存在,从县级和镇级政府部门来看,他们鼓励农民外出务工,并实施了相关的鼓励政策和措施,但对留守儿童问题却了解甚少,更没有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的相应措施。
  2.对策分析
  (1)完善家庭教育,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教养环境,外出务工的父母可以通过打电话、写信等方式经常询问孩子的学习情况,真正关心子女的成长,让孩子感到父母虽在异地,但父母的爱随时陪伴着他们。
  (2)提高教师素质,加强学校教育
  作为老师要把学生看作朋友,主动接近他们,拿出更多的时间与他们联系,对他们的道德发展和精神需求给予更多的关注。要让他们把你当作知心朋友,愿意跟你说心理话、说真话,将心中的苦恼、愤怒、悲伤向你倾诉;平时要多创造一些愉快融洽的场合。
  (3)提高“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
  “留守儿童”自我调控能力的程度对其心理健康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我认为:首先必须培养“留守儿童”的个人素质,使其正确面对现实,克服自卑、疑虑等不良心理。其次要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控能力,提高其意志力。第三,要培养“留守儿童”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及人际关系。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儿童特殊的信息渠道和参照框架,对“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
  (4)整合社会力量,构建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
  各级政府部门应明确划分并担负责任,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协调参与的留守儿童教育和监护体系,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首先,村委会要对留守儿童进行补充监护;其次,要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青少年活动,开展体谅父母的辅导活动,解决其可能会面临的问题等。
  总之,我通过调查、访谈等方式,并查阅了大量关于“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文献及相关文章,寻求有效的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对策。要为“留守儿童”营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留守儿童”重建自信心,树立良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改善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身心能够积极健康地发展,成为一个健康的社会人。
  农村留守儿童,是农村的未来,是农村的希望。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于慎鸿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析》.中州学刊,2006,3.23-25。
  [2]叶奕乾 祝蓓里 心理学(修订本)[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3.1.114-115。
  [3]迟希新 留守儿童道德成长问题的心理社会分析[J].教师教育研究,2005,17(6).72-75。
其他文献
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管理是“管”与“理”的有机结合。    一、树立学生管理的新理念    以往的管理注重的是“管”,如何让学生服从学校的、班级的制度、规定以及管理者个人的意志是管的中心内容,而不去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的管理大都停留在学校量管的评比上,表现在管理人员以扣分为原则,对学生当时的实际情况不作调查、不作分析、不作处理,只是把量管成绩第二天反映给班主任了事,没有从真正意义上
期刊
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语文教学一定要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方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面对商品经济带来的冲击及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只要充分利用教材,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发挥作文作用,身教更重言教,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就能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一、利用和整合教材,充分发掘德育教育资源    人教版语文教材选取的大都是具有典范性、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努力转变师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创建真正的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宽敞的学习空间,引导学生采用自主、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活动中真正地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与度价值观,“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关键词:转变观念 培
期刊
摘 要:在英语教学中,英语学困生是教学中的难点。学困生由于在学习中受挫,往往由于长期被批评、被遗忘、被歧视,他们的情感极其脆弱,他们越发需要老师格外的呵护和保护。细细观察每一个“学困生”我们会发现,其实他们都或多或少地存在学习以外的闪光点,他们渴求老师对他们这些方面的表扬,希望得到同学们对他们这方面的认可。因此,我们教师首先应从他们的闪光点上对关注他们的情感大做文章,或表扬,或激励,或搭建展示平台
期刊
摘 要:写作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收到最有效的效果,让学生发挥出最佳水平,就需要老师平时对学生写作方面进行正确引导,注意写作课的趣味性,使学生不会乏味、厌烦,而是在互评互比、争抢造句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写作测试中找到写作的信心,这样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切实提高。   关键词:引导 自信心 强化训练 趣味性    写作是学生英语水平和综合能力的最好体现,
期刊
摘 要:采取多种“任务”形式,引发主体参与欲望,包括课前交际、问题驱动、主体参与、放飞想象、语言运用、角色体验;尊重学生心理,注意兴趣迁移;开展竞赛,调动主体学习兴趣;用口诀帮助记忆,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关键词:多种形式主体参与 调动学习兴趣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兴趣是他们力求认识、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相反,兴趣的丧失会导致部分学生失去继续学习的动力,产生厌学的倾向,使
期刊
国家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风吹遍了全国中小学校。怎样才能紧跟新形势,转变观念,采取新措施,在《英语课程标准》的理念下用好新教材,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呢?下面谈一谈自己的几点实践体会:    一、研读《英语课程标准》、《英语课程标准解读》,领会新教材    首先我认识最深刻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教育的本质是引导,而不是讲和练,教育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教育目标由原来注重知识的传授转变为强调让学生形
期刊
摘 要:高中英语新课改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机结合,实现教师多角色的转变;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确立学生在课程中的主体地位;改变评价过于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的功能。这些改变,要求教学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教学方法要有大的改观。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感受颇深的即是“讨论式”教学方法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新课改 讨论法 英语教学    高中阶段
期刊
课改初期,教室位置变了,教学模式变了,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学生都觉得很新颖,上起课来,注意力比较集中,回答问题也很积极,整个课堂的互动情况很好。但是大概在半学期以后,对于这样的课改他们似乎失去了最初的热情,上课不爱听了,回答问题也不积极了,有些同学甚至开小差,看小说、吹牛、睡觉、神游……威信高的老师,上课还好一点,少数管不住学生的老师很悲观地认为这样的课改可能要流产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
期刊
摘 要:孩子从小在家长身边长大,突然要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去,新的环境对他们提出了新的要求,这种新要求与他们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往往会产生矛盾,形成心理冲突。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常见的现象。刚入园的幼儿首先想到的不是吃、喝、睡等基本的生理要求,而是归属和爱的需要,这就打破了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心理需要层次理论。这时,老师们就要想方设法满足他们新的心理需要,消除焦虑,帮助他们尽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