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改初期,教室位置变了,教学模式变了,预习课,展示课,反馈课,学生都觉得很新颖,上起课来,注意力比较集中,回答问题也很积极,整个课堂的互动情况很好。但是大概在半学期以后,对于这样的课改他们似乎失去了最初的热情,上课不爱听了,回答问题也不积极了,有些同学甚至开小差,看小说、吹牛、睡觉、神游……威信高的老师,上课还好一点,少数管不住学生的老师很悲观地认为这样的课改可能要流产了。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着“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原则,结合英语科要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特点,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目的,我们英语组的全体教师在反复探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设计了几种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模式。
一、词汇教学:以往的词汇教学,老师们一贯采用的做法是:老师教读,学生跟读。这样教了无数遍以后,成绩好的读厌了,成绩差的照样不认识。课改后,我们变被动为主动,要求学生根据音标,听录音磁带,自己先学会拼读单词。成绩优秀的学生一两遍就会了,然后,他们就开始教自己的徒弟(一个小组6人,三个师傅,三个徒弟,一帮一)。由于是一对一的教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重复训练自己不会拼读的单词,这样即使成绩差的学生,经过四五遍这样的学习,也能将新单词全部读会。为了检查学习效果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再安排小组读单词比赛,评选出最佳词汇学习小组,这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烈,效果自然不错。之后,学生借助字典、工具书的帮助,小组讨论单词的用法,自愿站起来讲解,进行造句等练习,其余学生补充。最后,老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点评,并对重点词汇、短语的用法加以强调、补充等。
课后,我调查了一下,学生们都觉得这种学新词汇的方法很好,能让他们学会更主动地去掌握该掌握的东西,比被动接受的要好。
二、对话课教学。课堂上难免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学生却无动于衷,泛不起丝毫情感的“涟漪”。这不能不让人心痛、失望。老师十分认真准备的教案,缘何吊不起学生的“胃口”?原来,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课堂灵动起来,不得不迎合学生们的口味,投其所好,方能解决以上的尴尬场面。众所周知,中学生喜欢在玩中学、学中玩,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就尽量根据内容适当采取一些猜猜、玩玩、演演、画画、游戏等教学活动来调节课堂氛围。在英语对话课堂上,千方百计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赞扬鼓励学生一问多答、异想天开、标新立异,让他们通过启发、讨论、体验等教学活动,拓展视野,开发英语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敞开思路,尽情发挥,让学习活动成为一种师生情感的交流,在对话课堂上碰撞出灿烂的思想火花。从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要求学生在每节课上课的前几分钟轮流上讲台进行值日汇报,一开始用汉语讲故事,慢慢地变成用英语。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胆量训练,大多数学生都“敢说”了。接下来就要培养学生“会说”的能力了。课本上的对话学生能理解、能背诵,但怎么让他们创造出自己的东西呢?从第二学期开始,我们取消了值日汇报,将课前的几分钟变成了“Free Talk”,学生在教室里任意寻找合作者,与之进行对话交流,话题不受限制,但尽量跟上节课内容有关,以达到复习的目的。老师走下讲台巡视,也可以和某个学生结对,进行练习。对于课本上的对话内容,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小组进行对话表演展示,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小组和个人的实际情况,改编对话,脱稿上台表演。由于对话内容与所学教材内容相关,且符合学生实际,所以大多数学生都有话可说,表演起来也特别卖力,效果也自然不错。
三、阅读课教学。阅读课上好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就跟上了。以前我们常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教读课文、分析句子、翻译句子、讲语言点,再让学生去背诵课文。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背得稀里糊涂,考试乱七八糟。课改后,我们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先关上书本听一遍录音,回答几个简单问题;然后打开书本,快速阅读,理解文章主旨大意,找出文章每段的主题句;再细读课文,就文章的细节内容回答问题或判断正误;最后,小组讨论文中的难句、重要的短语、句型等。老师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安排一些小组上台就其中一部分进行讲解、分析,其余小组的学生仔细倾听,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做出点评,或者进行补充。如果遇到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或者文段的时候,我们就要求学生把它改变成对话,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四、作文训练课。以往学生写了作文交上来,老师一个一个批改,下评语,打分数,工作量很大;而且由于我们的学生人数太多,有的老师批改得很不仔细,发下去以后,学生还是弄不懂他究竟写得好还是不好,或者是哪里好、哪里不好、哪些地方该修改或者该怎样改。总的来说,双方都做了吃力不讨好的事。
课改以后,我们安排学生每周末写一篇作文。在布置作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作文题目应该跟本周所学内容有关,这样学生才有话可说、有句可写,还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2.老师在布置后,可以对写作思路、方法加以适当讲解,这样让大多数学生都知道从何下笔。3.提示学生写作时可用到的短语、句型等。第二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换评改各自的作文,然后选出他们组最优秀或最有特色的文章,讨论得出对这篇文章比较全面的评价,再一组一组地上台展示。展示的时候,下面的学生可以谈自己的看法,老师做适当点评。
英语的书面表达一直都是老师和大多数学生最头疼的项目。而这样的作文课学生都很喜欢上,何乐而不为呢?
五、作业点评课。以前我们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批改每个学生的作业,在讲评作业的时候呢,总是担心自己哪道题讲漏了,学生没有弄懂,所以,讲作业时,是一题一题地分析,讲了又讲,自己受累不说,学生也不买账,成绩不见上涨,老师强调过无数遍的知识还是不会做。现在,我们只批改9个组长的作业,组长再去批改师傅的作业,师傅批改徒弟的作业。这样,老师从批改作业中解放出来,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备课和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上。对于错题,先让学生自己思考,找出出错的原因,并记录在错题集上,实在弄不懂的,再去问师傅或者组长或者老师。这样我们不必花时间去讲些学生已经懂得的知识,学生呢,也能对症下药,真正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并能牢记在心,重复出错的几率就大大减少了,学习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有人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看来在课改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探索,只要喜欢动脑筋,在“自主、合作、探究”大前提下,结合学科特点,多动脑筋去设计一些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注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点,总会找到和学生最适合的互动方式,这样的话,我们的课改就会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着“自主,合作,探究”的课改原则,结合英语科要全面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特点,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目的,我们英语组的全体教师在反复探讨、实践、总结的基础上,设计了几种学生比较喜欢的教学模式。
一、词汇教学:以往的词汇教学,老师们一贯采用的做法是:老师教读,学生跟读。这样教了无数遍以后,成绩好的读厌了,成绩差的照样不认识。课改后,我们变被动为主动,要求学生根据音标,听录音磁带,自己先学会拼读单词。成绩优秀的学生一两遍就会了,然后,他们就开始教自己的徒弟(一个小组6人,三个师傅,三个徒弟,一帮一)。由于是一对一的教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性地重复训练自己不会拼读的单词,这样即使成绩差的学生,经过四五遍这样的学习,也能将新单词全部读会。为了检查学习效果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再安排小组读单词比赛,评选出最佳词汇学习小组,这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都很强烈,效果自然不错。之后,学生借助字典、工具书的帮助,小组讨论单词的用法,自愿站起来讲解,进行造句等练习,其余学生补充。最后,老师对学生的表现作出点评,并对重点词汇、短语的用法加以强调、补充等。
课后,我调查了一下,学生们都觉得这种学新词汇的方法很好,能让他们学会更主动地去掌握该掌握的东西,比被动接受的要好。
二、对话课教学。课堂上难免会看到这样的现象,教师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而学生却无动于衷,泛不起丝毫情感的“涟漪”。这不能不让人心痛、失望。老师十分认真准备的教案,缘何吊不起学生的“胃口”?原来,要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课堂灵动起来,不得不迎合学生们的口味,投其所好,方能解决以上的尴尬场面。众所周知,中学生喜欢在玩中学、学中玩,所以我们在设计教学时,就尽量根据内容适当采取一些猜猜、玩玩、演演、画画、游戏等教学活动来调节课堂氛围。在英语对话课堂上,千方百计鼓励学生多动脑,多动口,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赞扬鼓励学生一问多答、异想天开、标新立异,让他们通过启发、讨论、体验等教学活动,拓展视野,开发英语思维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敞开思路,尽情发挥,让学习活动成为一种师生情感的交流,在对话课堂上碰撞出灿烂的思想火花。从学生进入学校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就要求学生在每节课上课的前几分钟轮流上讲台进行值日汇报,一开始用汉语讲故事,慢慢地变成用英语。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胆量训练,大多数学生都“敢说”了。接下来就要培养学生“会说”的能力了。课本上的对话学生能理解、能背诵,但怎么让他们创造出自己的东西呢?从第二学期开始,我们取消了值日汇报,将课前的几分钟变成了“Free Talk”,学生在教室里任意寻找合作者,与之进行对话交流,话题不受限制,但尽量跟上节课内容有关,以达到复习的目的。老师走下讲台巡视,也可以和某个学生结对,进行练习。对于课本上的对话内容,要求学生在理解掌握的基础上,小组进行对话表演展示,鼓励学生结合自己小组和个人的实际情况,改编对话,脱稿上台表演。由于对话内容与所学教材内容相关,且符合学生实际,所以大多数学生都有话可说,表演起来也特别卖力,效果也自然不错。
三、阅读课教学。阅读课上好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就跟上了。以前我们常会花很多的时间去教读课文、分析句子、翻译句子、讲语言点,再让学生去背诵课文。老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云里雾里,背得稀里糊涂,考试乱七八糟。课改后,我们将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先关上书本听一遍录音,回答几个简单问题;然后打开书本,快速阅读,理解文章主旨大意,找出文章每段的主题句;再细读课文,就文章的细节内容回答问题或判断正误;最后,小组讨论文中的难句、重要的短语、句型等。老师将文章分成几部分,安排一些小组上台就其中一部分进行讲解、分析,其余小组的学生仔细倾听,提出自己的疑问,或者做出点评,或者进行补充。如果遇到一些故事性较强的课文或者文段的时候,我们就要求学生把它改变成对话,在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同时,还能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四、作文训练课。以往学生写了作文交上来,老师一个一个批改,下评语,打分数,工作量很大;而且由于我们的学生人数太多,有的老师批改得很不仔细,发下去以后,学生还是弄不懂他究竟写得好还是不好,或者是哪里好、哪里不好、哪些地方该修改或者该怎样改。总的来说,双方都做了吃力不讨好的事。
课改以后,我们安排学生每周末写一篇作文。在布置作文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作文题目应该跟本周所学内容有关,这样学生才有话可说、有句可写,还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2.老师在布置后,可以对写作思路、方法加以适当讲解,这样让大多数学生都知道从何下笔。3.提示学生写作时可用到的短语、句型等。第二周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换评改各自的作文,然后选出他们组最优秀或最有特色的文章,讨论得出对这篇文章比较全面的评价,再一组一组地上台展示。展示的时候,下面的学生可以谈自己的看法,老师做适当点评。
英语的书面表达一直都是老师和大多数学生最头疼的项目。而这样的作文课学生都很喜欢上,何乐而不为呢?
五、作业点评课。以前我们会把大量的时间花在批改每个学生的作业,在讲评作业的时候呢,总是担心自己哪道题讲漏了,学生没有弄懂,所以,讲作业时,是一题一题地分析,讲了又讲,自己受累不说,学生也不买账,成绩不见上涨,老师强调过无数遍的知识还是不会做。现在,我们只批改9个组长的作业,组长再去批改师傅的作业,师傅批改徒弟的作业。这样,老师从批改作业中解放出来,可以将更多的时间用在备课和提高自身能力素质上。对于错题,先让学生自己思考,找出出错的原因,并记录在错题集上,实在弄不懂的,再去问师傅或者组长或者老师。这样我们不必花时间去讲些学生已经懂得的知识,学生呢,也能对症下药,真正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并能牢记在心,重复出错的几率就大大减少了,学习成绩自然就上去了。
有人说得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看来在课改的过程中还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去探索,只要喜欢动脑筋,在“自主、合作、探究”大前提下,结合学科特点,多动脑筋去设计一些比较新颖的教学模式,注意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性格特点,总会找到和学生最适合的互动方式,这样的话,我们的课改就会永远充满活力和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