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下水相对于地表水更隐蔽,但与人类生活的关系同样密切,一旦遭受污染,后果极其可怕。基于此,本文从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入手分析,探讨了地下水污染防治对策,以期为我国地下水污染的治理提供有益借鉴。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来源;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52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2-003-50
1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1.1工业污染
对于地下水污染而言,工业污染是其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各种类型工厂源源不断地建设、运营,导致了工业污染的产生。工业生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大量有毒物质的排放、流出,这些物质对人体与环境的危害都是非常大的。我国针对工业水污染已经采取了相应措施,比如规定生产废水要经过净化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才能排放。但是,很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没有引进、使用废水处理设备,废水不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另外,使用废水处理设备的企业在废水处理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废水泄露。一旦工业废水渗透到地下,就会导致地下水污染。
1.2农牧业污染
农业污染主要是由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引起的,牧业污染主要是由喂养过程中的粪便、尿液,以及牧畜生病时所需药物的残留引起的。农业生产会用到大量的农药,经过可靠的科学验证,真正被植物吸收的农药仅有10%左右,其他绝大部分被空气和地表吸收,进入土壤中,造成地下水污染。种植过程中,化肥的使用同样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仅有40%的肥料能够被植物吸收,其余绝大部分肥料残留在地表,随之进入地下,造成水体污染,尤其表现为水体中有机污染严重。在饲养牧畜的过程中,粪便和尿液的排放以及牧畜药物的使用,也会造成水体污染。
1.3生活污染
生活污染包括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两部分,是地下污染的另外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现在,人口数量的上升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导致越来越多的生活污染产生了。很多中小城市仍没有形成完备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农村和乡镇仍然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地表,这些污染物质通过地表渗透到地下,造成地下污染;生活垃圾的处理同样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生活垃圾的不合理堆积和简单的露天填埋依然到处可见,垃圾渗滤液会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
2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对策
2.1加快实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
为了提升我国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国土资源部、水利部联合申报并实施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目前有2万多个监测点,但能够正常运转的只占三分之一。监测范围仅为国土面积的10.2%,这与中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严重脱节。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实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统一地下水监测的有关技术规范,建立覆盖全国各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实现对地下水水质的长期、系统地监测与评价。具体而言,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应涵盖区域地下水环境监测和污染源专项监控两项,重点掌握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了解重点污染源对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及其发展变化趋势,从而为政府环境主管部门依法定期发布地下水环境质量信息提供技术支持。
2.2搞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加强宣传教育
自2011年起,我国正式启动“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这也是首次对地下水开展较全面的调查。然而,据了解,该工程至今还未实质性启动。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尽快落实工作,搞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完善地下水监测与预警应急系统,围绕我国不同地区的地下主要含水层,开展更高精度的地下水水质与污染的综合调查,提高对水质变化与人为污染的范围、程度、原因和发展趋势的认识,研究污染源与地下水状况的关系及污染物进入土壤、地下水的迁移转化规律,全面摸清全国地下水污染的状况。另外,要加强宣传教育,可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相关环保信息,鼓励公众参与,增强全社会保护地下水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感。
2.3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科技攻关
与大气和地表水污染不同,地下水流动非常缓慢,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危害性等特点,受污染后不易被人发现,给水质修复带来极大难度。同时,不同地区、不同地质、不同的污染状况,所采取的修复技术也不尽相同,有时还需要将不同的修复技术结合起来。为满足地下水修复技术的多元化,要不断加强对地下水水质修复技术的研究。因此,需要深入研究不同地质条件下地下水污染机理,创新污染修复技术,努力提高地下水污染治理的科学水平,建立一批污染修复示范工程。例如,四川省环境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与资源安全重点实验室,是四川省首个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其主要围绕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地下水环境污染预警监控与应急处置技术、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等方向开展研究。
2.4加强污染源控制,健全法律法规
要想遏制地下水污染恶化的势头,必须要从废水生产源头开始控制。在工业生产中,要确保每个企业都购买废水处理设备,保证生产废水的及时处理。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对其进行合理整改,直到达标为止。在农业生产中,首先国家应该安排专人对农民进行科学种田的教育,使其合理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同时,应采用喷灌或者滴灌等新型灌溉方式,以节约用水,减少地下水污染。对于牧畜业而言,发酵装置显得尤为重要。牧畜粪便经过发酵,成为甲烷气体,可以为家里供电、供气,减少了粪便对地下水的污染。另外,牧畜粪便是天然的有机肥料,应该建设专门的水泥槽,将其存放,待春种时撒入地里,而不是将其随地堆放。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各地方政府应该加大污水管道的建设,防漏防渗透,防止垃圾渗滤液进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同时,必须进行垃圾分类工作,对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对不可回收垃圾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另外,面对地下水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局面,我国政府应该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各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各部分各司其职,相互监督,相互管制,保护地下水,减少污染。
3结语
当前,地下水污染已成为阻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政府和人民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笔者从地下水污染的来源入手,详细讨论了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为地下水防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南海龙,邓鑫.浅析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地下水,2013(2):41-42.
关键词:地下水;污染来源;防治措施
中图分类号:X523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310(2015)12-003-50
1地下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1.1工业污染
对于地下水污染而言,工业污染是其中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各种类型工厂源源不断地建设、运营,导致了工业污染的产生。工业生产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大量有毒物质的排放、流出,这些物质对人体与环境的危害都是非常大的。我国针对工业水污染已经采取了相应措施,比如规定生产废水要经过净化处理后,达到国家排放标准,才能排放。但是,很多企业为了节约成本,没有引进、使用废水处理设备,废水不经过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另外,使用废水处理设备的企业在废水处理过程中,难免会发生废水泄露。一旦工业废水渗透到地下,就会导致地下水污染。
1.2农牧业污染
农业污染主要是由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引起的,牧业污染主要是由喂养过程中的粪便、尿液,以及牧畜生病时所需药物的残留引起的。农业生产会用到大量的农药,经过可靠的科学验证,真正被植物吸收的农药仅有10%左右,其他绝大部分被空气和地表吸收,进入土壤中,造成地下水污染。种植过程中,化肥的使用同样是造成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仅有40%的肥料能够被植物吸收,其余绝大部分肥料残留在地表,随之进入地下,造成水体污染,尤其表现为水体中有机污染严重。在饲养牧畜的过程中,粪便和尿液的排放以及牧畜药物的使用,也会造成水体污染。
1.3生活污染
生活污染包括生活污水与生活垃圾两部分,是地下污染的另外一个主要组成部分。现在,人口数量的上升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都导致越来越多的生活污染产生了。很多中小城市仍没有形成完备的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农村和乡镇仍然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地表,这些污染物质通过地表渗透到地下,造成地下污染;生活垃圾的处理同样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生活垃圾的不合理堆积和简单的露天填埋依然到处可见,垃圾渗滤液会渗透到地下,污染地下水。
2地下水污染的防治对策
2.1加快实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
为了提升我国资源环境保障能力,国土资源部、水利部联合申报并实施了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目前有2万多个监测点,但能够正常运转的只占三分之一。监测范围仅为国土面积的10.2%,这与中国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严重脱节。因此,我国必须加快实施“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统一地下水监测的有关技术规范,建立覆盖全国各省级地质环境监测机构的分布式信息系统,实现对地下水水质的长期、系统地监测与评价。具体而言,地下水环境监测网应涵盖区域地下水环境监测和污染源专项监控两项,重点掌握地下水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规律,了解重点污染源对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及其发展变化趋势,从而为政府环境主管部门依法定期发布地下水环境质量信息提供技术支持。
2.2搞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加强宣传教育
自2011年起,我国正式启动“全国地下水基础环境状况调查评估”,这也是首次对地下水开展较全面的调查。然而,据了解,该工程至今还未实质性启动。因此,相关部门必须要尽快落实工作,搞好地下水污染调查评价,完善地下水监测与预警应急系统,围绕我国不同地区的地下主要含水层,开展更高精度的地下水水质与污染的综合调查,提高对水质变化与人为污染的范围、程度、原因和发展趋势的认识,研究污染源与地下水状况的关系及污染物进入土壤、地下水的迁移转化规律,全面摸清全国地下水污染的状况。另外,要加强宣传教育,可通过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相关环保信息,鼓励公众参与,增强全社会保护地下水的危机意识和责任感。
2.3加强地下水污染防治科技攻关
与大气和地表水污染不同,地下水流动非常缓慢,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危害性等特点,受污染后不易被人发现,给水质修复带来极大难度。同时,不同地区、不同地质、不同的污染状况,所采取的修复技术也不尽相同,有时还需要将不同的修复技术结合起来。为满足地下水修复技术的多元化,要不断加强对地下水水质修复技术的研究。因此,需要深入研究不同地质条件下地下水污染机理,创新污染修复技术,努力提高地下水污染治理的科学水平,建立一批污染修复示范工程。例如,四川省环境保护地下水污染防治与资源安全重点实验室,是四川省首个开展地下水污染防治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其主要围绕地下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地下水环境污染预警监控与应急处置技术、地下水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等方向开展研究。
2.4加强污染源控制,健全法律法规
要想遏制地下水污染恶化的势头,必须要从废水生产源头开始控制。在工业生产中,要确保每个企业都购买废水处理设备,保证生产废水的及时处理。对于污染严重的企业,应对其进行合理整改,直到达标为止。在农业生产中,首先国家应该安排专人对农民进行科学种田的教育,使其合理使用有机肥料和生物农药。同时,应采用喷灌或者滴灌等新型灌溉方式,以节约用水,减少地下水污染。对于牧畜业而言,发酵装置显得尤为重要。牧畜粪便经过发酵,成为甲烷气体,可以为家里供电、供气,减少了粪便对地下水的污染。另外,牧畜粪便是天然的有机肥料,应该建设专门的水泥槽,将其存放,待春种时撒入地里,而不是将其随地堆放。对于生活污水的处理,各地方政府应该加大污水管道的建设,防漏防渗透,防止垃圾渗滤液进入地下,造成地下水污染。同时,必须进行垃圾分类工作,对可回收垃圾进行回收再利用,对不可回收垃圾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另外,面对地下水污染越来越严重的局面,我国政府应该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来规范各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各部分各司其职,相互监督,相互管制,保护地下水,减少污染。
3结语
当前,地下水污染已成为阻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政府和人民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笔者从地下水污染的来源入手,详细讨论了地下水污染的防治措施,为地下水防治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南海龙,邓鑫.浅析地下水污染及其防治措施[J].地下水,2013(2):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