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根本,经过长期的教育探索,素质教育逐渐崭露头角,并在各个学校得到普及,从实施义务教育开始到教育整个时期,素质教育都占有很大的比重。《道德与法治》作为素质教育的课程载体,经过长期改革与探究,其课程标准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新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重点,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并将“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的核心,构建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教学规划。本文以素质教育为出发点,推进道德与法治教育,以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关键词:素质教育;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分析
自新课程教育体制发生改革后,素质教育逐渐占领整个教学体系,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强调程度普遍降低,而在教学课程中增添教书育人课程,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教育,已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后的思考的重点与解决的主要问题。最新课程标准强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考虑学生的道德素养教育,创建良好培养环境,时常关注学生学习动态,提升学生整体的素质水平,使其与社会发展而平行前进。
一、 创建科学教学规划与培养方向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前,需要教师创建科学的教学规划,明确教学的目的和培养方向,以便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不会出现传授偏差而与教学目标脱轨等现象。备课是教学资料的准备环节,教师要合理地利用这一环节,将素质教育融入教学内容中,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得到高效渗透。
例如,在讲述《青春飞扬》这一章节中,我在教学之前,首先将这章节的内容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制定出整体的教学规划,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将各部分主要内容整理到一起,并进行重点归纳,最终形成自己的三维结构教学计划,即:基础知识与重要技能——深入了解青春的内涵,对青春的遐想与感悟。教学方法与学习过程——借助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青春的重要性,以及拥有青春的美好与幸福。在青春的年纪体会个性的青春,并制定各种计划,以使青春更加美好。此外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利用实际教学情况,让学生从自己的认知观点上阐述“张扬的青春,应如何度过”为主体的规划。感情与思想观念——通过课程讲解,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青春,增强学生对青春向往的情感,并向学生渗透科学思想观念,彰显自身魅力。
二、 明确教学主体,强化学生道德思想
《道德与法治》课程明确将道德素养教育作为教学的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贯彻这一教学观念,并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素质教育的行列中,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全面提高。对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积极鼓励发言,表达自己的觀点,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同时,无论是课上或课下时间,若学生存在问题时,教师都应该主动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思想的提升,同时也可强化师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美好教学环境的创建与高质量教学的营造。
例如,《假期的收获》这一章节讲解中,我向学生提出“对于假期,学生们有什么感悟?在假期中,收获最多的是什么?”等问题,学生们都主动地发言,有的说“假期游览了很多地方,观看了许多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了不同文化习俗,丰富了自身的体验”。有的学生读了很多名著,了解了不同社会形势下,人们的生活,明白了诸多的道理;同时有的学生参加了多项义务活动,从中收获了诸多喜悦。然而其中不乏假期虚度的学生。待学生发言结束后,我对学生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若想要假期充实而有意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们都踊跃地发言,说做什么事情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认真对待做过的每件事,这样生活才有意义。
三、 结合教学资源,实现道德教学目的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核心主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根本,促进学生向着社会发展前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素质能力的综合提升,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营造连贯性的教学体系,有计划,有目标地编制教学内容,实现道德教学的最终目的。
例如,在讲述《诚信为本》这一章节中,课前我先让学生搜索了大量关于古今中外诚信的实例,在课上讲解中,我从中国文化出发,讲述“诚信的重要性”,以便学生深入了解诚信的意义,然后让学生互换资料,共同分享学习成果。课外,我组织学生编排了一套关于诚信的话剧《曾子杀猪》。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对诚信有了深入的了解,学习效率也显著提高。
四、 结论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我国教学体系中重要的课程,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尤其是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转换教学观念与教学主体,选取适合学生的科学教学内容,深入贯彻落实道德教育内容与其他科目的联合,合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信息设备,搜索适合道德教学的资料,并对其进行整合归纳,创建适合学生兴趣发展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参与性。从教学整体出发,培养高素质能力的学生,并使其与社会发展并进,全面发展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顺海.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J].西部素质教育,2018(03).
[2]凌泳施.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2).
[3]李照粉.探究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思路[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
作者简介:
彭勇,安徽省六安市,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初中部。
关键词:素质教育;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分析
自新课程教育体制发生改革后,素质教育逐渐占领整个教学体系,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强调程度普遍降低,而在教学课程中增添教书育人课程,提升学生道德与法治素养教育,已成为《道德与法治》课程改革后的思考的重点与解决的主要问题。最新课程标准强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中心,全面考虑学生的道德素养教育,创建良好培养环境,时常关注学生学习动态,提升学生整体的素质水平,使其与社会发展而平行前进。
一、 创建科学教学规划与培养方向
在《道德与法治》教学前,需要教师创建科学的教学规划,明确教学的目的和培养方向,以便在未来的教学过程中,不会出现传授偏差而与教学目标脱轨等现象。备课是教学资料的准备环节,教师要合理地利用这一环节,将素质教育融入教学内容中,使其在教学过程中得到高效渗透。
例如,在讲述《青春飞扬》这一章节中,我在教学之前,首先将这章节的内容进行了仔细的分析,制定出整体的教学规划,按照教学目标要求,将各部分主要内容整理到一起,并进行重点归纳,最终形成自己的三维结构教学计划,即:基础知识与重要技能——深入了解青春的内涵,对青春的遐想与感悟。教学方法与学习过程——借助于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青春的重要性,以及拥有青春的美好与幸福。在青春的年纪体会个性的青春,并制定各种计划,以使青春更加美好。此外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利用实际教学情况,让学生从自己的认知观点上阐述“张扬的青春,应如何度过”为主体的规划。感情与思想观念——通过课程讲解,引导学生科学地认识青春,增强学生对青春向往的情感,并向学生渗透科学思想观念,彰显自身魅力。
二、 明确教学主体,强化学生道德思想
《道德与法治》课程明确将道德素养教育作为教学的中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贯彻这一教学观念,并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宗旨,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到素质教育的行列中,使学生清晰地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发展、全面提高。对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积极鼓励发言,表达自己的觀点,发挥学生作为主体的作用。同时,无论是课上或课下时间,若学生存在问题时,教师都应该主动地关心学生,帮助学生解决,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业的进步,思想的提升,同时也可强化师生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美好教学环境的创建与高质量教学的营造。
例如,《假期的收获》这一章节讲解中,我向学生提出“对于假期,学生们有什么感悟?在假期中,收获最多的是什么?”等问题,学生们都主动地发言,有的说“假期游览了很多地方,观看了许多大自然的美景,体会了不同文化习俗,丰富了自身的体验”。有的学生读了很多名著,了解了不同社会形势下,人们的生活,明白了诸多的道理;同时有的学生参加了多项义务活动,从中收获了诸多喜悦。然而其中不乏假期虚度的学生。待学生发言结束后,我对学生的发言进行了总结,并提出:“若想要假期充实而有意义,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学生们都踊跃地发言,说做什么事情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自己认真对待做过的每件事,这样生活才有意义。
三、 结合教学资源,实现道德教学目的
道德与法治教育的核心主要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根本,促进学生向着社会发展前进,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要注重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掌握程度,更要关注学生素质能力的综合提升,利用现有教学资源,营造连贯性的教学体系,有计划,有目标地编制教学内容,实现道德教学的最终目的。
例如,在讲述《诚信为本》这一章节中,课前我先让学生搜索了大量关于古今中外诚信的实例,在课上讲解中,我从中国文化出发,讲述“诚信的重要性”,以便学生深入了解诚信的意义,然后让学生互换资料,共同分享学习成果。课外,我组织学生编排了一套关于诚信的话剧《曾子杀猪》。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对诚信有了深入的了解,学习效率也显著提高。
四、 结论
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我国教学体系中重要的课程,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尤其是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对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转换教学观念与教学主体,选取适合学生的科学教学内容,深入贯彻落实道德教育内容与其他科目的联合,合理利用网络技术和多媒体信息设备,搜索适合道德教学的资料,并对其进行整合归纳,创建适合学生兴趣发展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的参与性。从教学整体出发,培养高素质能力的学生,并使其与社会发展并进,全面发展综合提升。
参考文献:
[1]刘顺海.如何提高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效率[J].西部素质教育,2018(03).
[2]凌泳施.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22).
[3]李照粉.探究新课改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新思路[J].中国校外教育,2017(32).
作者简介:
彭勇,安徽省六安市,安徽省霍邱县第二中学初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