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量的坐标形式的简单应用

来源 :数理化学习·高一二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ttgfn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平面直角坐标系是沟通平面向量的代数性质和几何性质的桥梁,在平面向量的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好坐标系这一工具,将收到化繁为简,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以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为例,例证向量的坐标形式在平面向量问题求解中的应用价值.
  一、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应用
  例1 (2008年广东理)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
  AC与BD交于点O,E是线段
  OD的中点,AE的延长线与CD交于点F.若
  AC=a,
  BD=b,则AF=( )
  (A) 14a+12
  b (B) 23
  a+13b
  (C) 12a+14
  b
  (D) 13a+23
  b
  图1
  解析:将平行四边形ABCD特殊化为矩形,并且限定
  AB=4,AD=2,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平面内的任一向量都可以表示为基底的唯一线性组合.
  i,j
  是最常用的基底,只要恰当地建立坐标系,基底表示问题就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
  解:将平行四边形ABCD特殊化为矩形,并且限定
  AB=4,AD=2,
  以AB,AD为x轴,y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A(0,0),B(4,0),C(4,2),D(0,2),O(2,1),E(1,32),
  AC=(4,2),BD=(-4,2),
  所以AE所在直线方程为:y=32x,DC所在直线方程为:
  y=2,则直线AE与直线DC的交点为F(43,2),
  所以AF=(43,2).
  设AF=λAC+μBD,
  则(43,2)=λ(4,2)+μ(-4,2)
  解得:
  43
  =4λ-4μ
  2=2λ+2μ
  ,
  解得:
  λ=23
  μ=13
  .
  所以AF=
  23
  a+13b.
  二、求平面向量的数量积
  图2
  例2 (2013年新课标卷2)如图2,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E为
  CD的中点,则
  AE·BD=.
  解析: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平面内的任一向量都可以表示为基底的唯一线性组合.
  i,j
  是最常用的基底,只要恰当地建立坐标系,将平面几何中的数量积问题转化为坐标运算求解.
  解:以
  AB,AD为x轴,y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A(0,0)
  ,B(2,0),C(2,2),D(0,2),E(1,2),所以AE=(1,2),BD=(-2,2),
  所以AE·BD=1×(-2)+2×2=2.
  变式: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点E是
  CD边上的动点,则
  DE·AD的值为.
  三、求最值问题
  图3
  例3 (2009年安徽卷)给定两个长度为1的平面向量
  OA和
  OB,它们的夹角为
  120°,如图3所示,点C在以O为圆心的圆弧
  AB上变动,若
  OC=xOA+y
  OB其中x,y∈R,则x+y的最大值是.
  解析:根据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平面内的任一向量都可以表示为基底的唯一线性组合. i,j是最常用的基底,只要恰当地建立坐标系,可以利用向量坐标形式将含参最值问题转化为函数的最值问题.
  解:如图以O为坐标原点,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则
  A(1,0),因为∠AOB=120°.
  所以点B坐标为(-12,32
  ),
  设
  ∠AOC=α(α∈[0,2π3]),则点C坐标为(cosα,sinα),
  所以OA=(1,0),OB=(-12
  ,32),OC
  =(cosα,sinα).
  又因为OC=xOA+yOB
  ,所以(cosα,sinα)=x(1,0)+y(-12
  ,32).
  所以cosα=x-12y
  sinα=32y
  ,
  解得:
  x=33
  sinα+cosα
  y=233
  sinα
  .
  所以x+y=3sinα+cosα(α∈
  [0,2π3]).
  所以x+y=2sin(α+π6)(α∈[0,2π3]).
  所以x+y∈[1,2],所以x+y的最大值为2.
  总之,合理利用平面向量的坐标形式对于解决平面几何中的向量计算问题可以达到化繁为简,降低问题的目的.
其他文献
基于高校校园论坛实名制六年来所面临的新情况,我们提出“高校论坛互联共享”的校园论坛管理新思路,通过“结队”、“强强联合”、“区域联合”等方式,加强校园BBS的“开放性
本文介绍正弦曲线和余弦曲线的余弦定理与应用,供读者欣赏.  定理:设正弦曲线y=Asinωx或余弦曲线y=Acosωx(A>0,ω>0)与x轴相邻的两个交点是  M,N,P是正余弦曲线上且位于M,N之间的最高点或最低点,  ∠MPN=θ, π是圆周率,则  证明:因为正余弦曲线的形状和周期性相同,故将点M平移至坐标原点O,由函数  推论1 :设正弦曲线  y=Asinωx或余弦曲线y=Acosωx
问题:如图1,电影屏幕的上下边缘A、B到地面的距离AD=a、BD=b(a>b),屏幕的正前方地面上一点P,求视角∠APB的最大值,以及当∠APB最大时,P、D两点的距离.  解:设∠APB=β,∠BPD=α,PD=x,则因为β为锐角,所以当tanβ最大时,∠APB最大.由tan(α+β)=  ax,tanα=bx得  图2  例1 椭圆x2a2  +y2b2=1  的左准线为l,左焦点为F,点P是
网络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产生了较天的冲击.高校作为推动和普及网络技术的先驱,其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工作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近些年来,随着社会形势
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的问题是充分反映代数与几何不可分割关系的一个非常好的素材.本文通过对一道典型例题的分析研究,引导学生从数、形两方面深刻理解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并用方程法讨论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从而掌握研究此类问题的一般手法.  引例:  已知抛物线C:x2=4y的焦点F为椭圆E的上顶点,椭圆E的离心率为  32,直线l过点F交抛物线C于A,B两点,分别过点A,B作抛物线C的切线  l1
现有的数学命题设计过程中,出题者常常把“一般规律”弱化成某种“特殊情况”来进行考题的设计,并以此为载体达到对解题者数学素养的测试.学生在解决此类问题时,往往是解一题
立体几何是高考数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正方体是空间图形中最基础、最常用、最重要的几何体.其本身中的点、线、面位置关系包涵空间图形中所有的位置关系,通过切割可得到形形色色的柱体、锥体、台体,所以说正方体具有很多其它图形不具有的特性.如果能挖掘题设条件,利用其特性,可使问题简洁明快,让不同基础和能力的考生自我发挥;同时解题思路又得到了开阔,又可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优化解题过程的能力.本文举例说明正方体
近几年来,在高考中经常出现与解析几何有关的参数取值范围的问题,是历年高考命题的热点和重点,能很好地考查学学生的综合数学素质,学生在处理此类问题时,往往比较棘手,这类问题求解的关键在于根据题意,构造相关的不等式,然后求出不等式的解.那么,如何构造不等式呢?本文根据平时教学心得提出以下几种常见方法.  一、利用判别式构造不等式  在解析几何中,直线与曲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可以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问题
我们知道,每一个同学的相貌特征、性格品质、学习、劳动态度,爱好兴趣都有所不同,因而思考问题获得的方法都有所区别.每个同学的解答是我们思考解题方法多样性的源泉,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利用工作之余能做一些收集工作,对下一届的教学应该有所帮助.现就一个填空题的解法呈现给大家,供大家参考.  题目:如图1,△ABC的外接圆的圆心为  O,  AB=2,AC=3,BC=7,则  AO·BC等于.  图1 图2
湖南卫视的《名声大震》是继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后又一档明星选秀节目。两位明星为一组(一位专业歌手一位非专业歌手)进行歌唱PK赛,每周淘汰一组,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