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浓香醇和 源自彩雲
咖啡的品质决定于所生长的环境,小粒种咖啡对环境的要求更加苛刻。雲南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处在世界上乘咖啡豆的“黄金种植带”,而雲南的思茅地区拥有海拔800~1300米的肥沃梯田,这更为小粒种咖啡豆(Arabica阿拉比卡咖啡豆)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在这里出产的小粒种咖啡以浓而不苦、香而不烈、浓香醇和,略带果味而驰名海内外,被咖啡专家盛赞为咖啡中的上品。
有咖啡的地方 就有雀巢
1988年,雀巢公司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经调查发现,中国几乎不生产小粒种咖啡豆。秉承“公司在任何国家,必须符合当地利益才能发展可持续业务”的企业经营理念,雀巢开始在雲南通过政府帮助,推广种植小粒种咖啡。
最初,因为不了解前景,农民并不愿种植咖啡,为此政府实行了多项优惠政策,其中包括为咖农提供小额贷款购买肥料,种苗,加工机器,以及与雀巢协商以保护价收购咖啡豆等。1989年,雀巢与当地政府签订了一个长达14年的协议,在协议中明确承诺:雀巢会按照美国现货市场的价格收购咖啡,作为农民利益的保障,并且上不封顶,而下设最低收购价格。同时雀巢提供技术人员、种苗甚至免息农具贷款,并承诺不拥有土地,不拥有固定资产
1992年,雀巢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建立了占地64公顷的实验示范农场,从世界各地收集了30多种咖啡树进行多年试种,从中选取了6个最适合在雲南种植的品种加以推广多年来,这个农场培训了数以千计的当地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向他们传授水土流失控制、环保、病虫害防治以及高产优产技术。来自雀巢本部的农艺师长期驻守在雲南,每星期两次往返于西双版纳的农场和思茅之间,实地传授农民咖啡种植技术。
天有不测风雲。1999年,一场罕见的霜冻天气袭击雲南,让很多咖啡种植基地遭遇覆灭之祸,有的地方即使还有树苗存活,也必须切杆嫁接,这样至少需2至3年才能再次投产
祸不单行。刚经过一年恢复期,2001年和2002年两年,又连续出现出现全球性咖啡低价,农民种一年咖啡只能保本。
在接连的打击之下,当地不少农民砍掉咖啡树,又开始种起老三样(香蕉、玉米、甘蔗)来。
然而,雀巢始终坚信好东西,只要坚持下来,总有一天会帮助当地咖农摆脱贫穷、走上富裕的道路。就这样,雀巢人在天灾面前表现得毫不畏惧,雀巢农业服务部的专家依然活跃在生产一线,不断研究新配种。
坚持就是一种胜利。坚持下来的咖农很快就盼来了转机。2003年,雀巢咖啡顶级高端品牌“奈斯派索”(Nespresso)首次采用了普洱的咖啡豆,200多吨咖啡豆出口到瑞士。这对雲南咖啡而言意义无比重大——该高端品牌每年只在自己全球80多个种植基地中精选出一处,采用其提供的原料制作限量版咖啡,供专家评鉴。
这一年,不仅业界首次领略到雲南咖啡的魅力,而且在美国的期货交易所里,也首次出现“雲南咖啡”一词。
2010年,普洱市的咖啡种植面积已达1.04万公顷,共有1.5万多户咖农。咖农的年收入近10万元。许多农民靠种植咖啡致富,仅雀巢公司每年投到普洱的收购款就近1亿元。
咖啡布道者,让咖啡香飘万里
说到彩雲之南的这一片咖啡热土,不得不提雀巢咖啡农业服务部门的五位外国专家,他们分别是包德、范土良、王道夫、杨迪迈•邬特。
1988年雀巢咖啡选中普洱试种咖啡,“外来物种”在茶叶之乡争取生存空间之初,其推广并非一帆风顺。民众不仅对咖啡种植持谨慎态度,而且对咖啡种植知识极度匮乏,雀巢为了解除民众心中的疑虑,更好地推广种植小粒种咖啡,特在雲南成立了农业服务部,并委派第一任外国专家包德帮助咖农普及咖啡种植知识、手把手教授种植优质,抗虫害咖啡品种的经验。就这样,雀巢公司开始一点点描绘自己的咖啡帝国扩张蓝图。
为了直接与农民建立牢固的买卖关系,对其种植质量加以控制和提高,雀巢第四任外国专家杨迪迈坚持将其在雲南的办公室从昆明搬到普洱。他始终认为,与农民建立直接的买卖关系,不仅可以把被中间商榨取的这一部分利润分给咖农,同时雀巢自身也能获得满意的价格,这才是双赢。
经过包德,范士良、王道夫、杨迪迈4位雀巢全球农业服务部的外国农艺专家17年的“咖啡布道”,开创了雲南咖啡种植业的纪元,在雲南咖啡蜚声中外之时,这四人专家也被誉为中国雲南咖啡之父。
目前,雀巢农艺服务部经理邬特先生是第五代外国专家。邬特先生自小跟随父亲(第四任专家杨迪迈)在非洲布隆迪居住了18年,随后进入比利时大学学习热带植物,毕业后到过南非,坦桑尼亚,帮助落后地区的农民种植咖啡。2004年,邬特先生子承父业,加入雀巢。
因雀巢在雲南普洱有98%的供给商是咖啡种植户而非咖啡中间商,其中80%是土地在50亩以下的小型农户,因此为了更好的将种植技术传授给咖农,“地里田间视察。村村户户走访,课上课下培训……”基本成为邬特先生一天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这些外国种植专家的言传身授下,咖农的种植知识和经验不断增加,咖啡豆产量逐年上升。2010年雲南年产咖啡豆达3万吨左右。
可持续发展之路 咖啡种植路上的博弈与挑战
22年前,中国几乎不生产小粒种咖啡豆,如今,雲南这个全国最大的咖啡生产和出口基地,已经成为雀巢小粒种咖啡豆的指定采购地。22年里,经历了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经历了咖农对种植热情的进进退退,经历了巨头间激烈的竞争……雀巢始终坚贞不移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保证企业可持续地履行社会责任,并且把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公司业务过程中,为消费者,股东,社区以及社会创造一个多赢的局面。面对各种挑战与竞争,雀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成立雀巢农业服务部,到协助建立示范咖啡种植农场,雀巢不仅积极为咖农提供各种援助,为咖啡制定收购保护价格,而且让咖农学会关注纽约现货市场行情,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22年里,雀巢可谓与雲南咖农风雨共进,不畏挑战,赢得无数咖农的信任与信赖。在刚经历的2010年采购期,雀巢在雲南的收购量并未受到干旱影响,顺利完成了收购任务。据了解,普洱市“十二五”规划中已将“扩增咖啡种植面积,提高产能”列为重点内容,相信在这一缕春风的催动下,雀巢在雲南将挺身而出,迎来咖啡种植的又一春。
咖啡的品质决定于所生长的环境,小粒种咖啡对环境的要求更加苛刻。雲南位于亚热带高原地区,处在世界上乘咖啡豆的“黄金种植带”,而雲南的思茅地区拥有海拔800~1300米的肥沃梯田,这更为小粒种咖啡豆(Arabica阿拉比卡咖啡豆)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在这里出产的小粒种咖啡以浓而不苦、香而不烈、浓香醇和,略带果味而驰名海内外,被咖啡专家盛赞为咖啡中的上品。
有咖啡的地方 就有雀巢
1988年,雀巢公司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经调查发现,中国几乎不生产小粒种咖啡豆。秉承“公司在任何国家,必须符合当地利益才能发展可持续业务”的企业经营理念,雀巢开始在雲南通过政府帮助,推广种植小粒种咖啡。
最初,因为不了解前景,农民并不愿种植咖啡,为此政府实行了多项优惠政策,其中包括为咖农提供小额贷款购买肥料,种苗,加工机器,以及与雀巢协商以保护价收购咖啡豆等。1989年,雀巢与当地政府签订了一个长达14年的协议,在协议中明确承诺:雀巢会按照美国现货市场的价格收购咖啡,作为农民利益的保障,并且上不封顶,而下设最低收购价格。同时雀巢提供技术人员、种苗甚至免息农具贷款,并承诺不拥有土地,不拥有固定资产
1992年,雀巢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建立了占地64公顷的实验示范农场,从世界各地收集了30多种咖啡树进行多年试种,从中选取了6个最适合在雲南种植的品种加以推广多年来,这个农场培训了数以千计的当地农民和农业技术人员,向他们传授水土流失控制、环保、病虫害防治以及高产优产技术。来自雀巢本部的农艺师长期驻守在雲南,每星期两次往返于西双版纳的农场和思茅之间,实地传授农民咖啡种植技术。
天有不测风雲。1999年,一场罕见的霜冻天气袭击雲南,让很多咖啡种植基地遭遇覆灭之祸,有的地方即使还有树苗存活,也必须切杆嫁接,这样至少需2至3年才能再次投产
祸不单行。刚经过一年恢复期,2001年和2002年两年,又连续出现出现全球性咖啡低价,农民种一年咖啡只能保本。
在接连的打击之下,当地不少农民砍掉咖啡树,又开始种起老三样(香蕉、玉米、甘蔗)来。
然而,雀巢始终坚信好东西,只要坚持下来,总有一天会帮助当地咖农摆脱贫穷、走上富裕的道路。就这样,雀巢人在天灾面前表现得毫不畏惧,雀巢农业服务部的专家依然活跃在生产一线,不断研究新配种。
坚持就是一种胜利。坚持下来的咖农很快就盼来了转机。2003年,雀巢咖啡顶级高端品牌“奈斯派索”(Nespresso)首次采用了普洱的咖啡豆,200多吨咖啡豆出口到瑞士。这对雲南咖啡而言意义无比重大——该高端品牌每年只在自己全球80多个种植基地中精选出一处,采用其提供的原料制作限量版咖啡,供专家评鉴。
这一年,不仅业界首次领略到雲南咖啡的魅力,而且在美国的期货交易所里,也首次出现“雲南咖啡”一词。
2010年,普洱市的咖啡种植面积已达1.04万公顷,共有1.5万多户咖农。咖农的年收入近10万元。许多农民靠种植咖啡致富,仅雀巢公司每年投到普洱的收购款就近1亿元。
咖啡布道者,让咖啡香飘万里
说到彩雲之南的这一片咖啡热土,不得不提雀巢咖啡农业服务部门的五位外国专家,他们分别是包德、范土良、王道夫、杨迪迈•邬特。
1988年雀巢咖啡选中普洱试种咖啡,“外来物种”在茶叶之乡争取生存空间之初,其推广并非一帆风顺。民众不仅对咖啡种植持谨慎态度,而且对咖啡种植知识极度匮乏,雀巢为了解除民众心中的疑虑,更好地推广种植小粒种咖啡,特在雲南成立了农业服务部,并委派第一任外国专家包德帮助咖农普及咖啡种植知识、手把手教授种植优质,抗虫害咖啡品种的经验。就这样,雀巢公司开始一点点描绘自己的咖啡帝国扩张蓝图。
为了直接与农民建立牢固的买卖关系,对其种植质量加以控制和提高,雀巢第四任外国专家杨迪迈坚持将其在雲南的办公室从昆明搬到普洱。他始终认为,与农民建立直接的买卖关系,不仅可以把被中间商榨取的这一部分利润分给咖农,同时雀巢自身也能获得满意的价格,这才是双赢。
经过包德,范士良、王道夫、杨迪迈4位雀巢全球农业服务部的外国农艺专家17年的“咖啡布道”,开创了雲南咖啡种植业的纪元,在雲南咖啡蜚声中外之时,这四人专家也被誉为中国雲南咖啡之父。
目前,雀巢农艺服务部经理邬特先生是第五代外国专家。邬特先生自小跟随父亲(第四任专家杨迪迈)在非洲布隆迪居住了18年,随后进入比利时大学学习热带植物,毕业后到过南非,坦桑尼亚,帮助落后地区的农民种植咖啡。2004年,邬特先生子承父业,加入雀巢。
因雀巢在雲南普洱有98%的供给商是咖啡种植户而非咖啡中间商,其中80%是土地在50亩以下的小型农户,因此为了更好的将种植技术传授给咖农,“地里田间视察。村村户户走访,课上课下培训……”基本成为邬特先生一天生活的真实写照。
在这些外国种植专家的言传身授下,咖农的种植知识和经验不断增加,咖啡豆产量逐年上升。2010年雲南年产咖啡豆达3万吨左右。
可持续发展之路 咖啡种植路上的博弈与挑战
22年前,中国几乎不生产小粒种咖啡豆,如今,雲南这个全国最大的咖啡生产和出口基地,已经成为雀巢小粒种咖啡豆的指定采购地。22年里,经历了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经历了咖农对种植热情的进进退退,经历了巨头间激烈的竞争……雀巢始终坚贞不移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路,保证企业可持续地履行社会责任,并且把企业社会责任融入到公司业务过程中,为消费者,股东,社区以及社会创造一个多赢的局面。面对各种挑战与竞争,雀巢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从成立雀巢农业服务部,到协助建立示范咖啡种植农场,雀巢不仅积极为咖农提供各种援助,为咖啡制定收购保护价格,而且让咖农学会关注纽约现货市场行情,帮助当地农民脱贫致富,22年里,雀巢可谓与雲南咖农风雨共进,不畏挑战,赢得无数咖农的信任与信赖。在刚经历的2010年采购期,雀巢在雲南的收购量并未受到干旱影响,顺利完成了收购任务。据了解,普洱市“十二五”规划中已将“扩增咖啡种植面积,提高产能”列为重点内容,相信在这一缕春风的催动下,雀巢在雲南将挺身而出,迎来咖啡种植的又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