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而从目前的教学现状来看,许多学校的校园霸凌事件发生率正在升高,这也意味着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正日益增多,亟待解决。在学校期间,学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心理健康问题,其中逆反心理对于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来说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种逆反心理会疏远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最终不利于教师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由于学科本身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特征,教师需要对学生的逆反心理的疏导提供良好的帮助。
关键词:初中语文;逆反心理;学生教育
在初中的教育中,语文学科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语文学科自身的人文性特征也使得语文学科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责任。但是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处于青春期,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产生一些逆反心理,这不仅影响学生的语文学科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所以,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师应该掌握疏导学生逆反心理的教学策略,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基于此,文章围绕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以及产生原因,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逆反心理的策略进行探究。
一、 学生学习过程中逆反心理的表现
(一)对教育者有抵触甚至厌恶情绪
传统的课堂教学并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所以许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至于很多教师都没有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整个课堂教学也都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但是,正常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存在着许多师生互动的环节,如果教师不能够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那么学生很容易会对教师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对那些新奇的事物更感兴趣,从教学实践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更喜欢那些教学活动新颖的课堂。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并不会对课堂细节进行过多的调整,每一节课的内容和模式大致相同,导致学生很容易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产生抵触心理,甚至会由于一些教师采取了过于严格的教学策略而对教师产生厌恶心理,不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兴趣
教师要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要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但是由于逆反心理的存在,很多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缺乏足够的兴趣,以至于在课堂上并不会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甚至经常会在课堂上捣乱,影响了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知识也随之进行更新,所以尽管教育领域不断进行教材革新,许多教材依然存在一些落后于时代的教学内容,包括很多教师正在运用的教学方法也存在着很多陈旧的内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比如,很多教师依然在课堂上占据着主导地位,甚至用一些命令式的方式去规范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这反而会激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进而让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失去兴趣。而且,很多教师老套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的课堂教学需求,也很难满足学生对新式课堂的期望,自然也就很难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
(三)质疑甚至否定教师的讲解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文章的总结以及教学的主要内容都是一种主流的内容,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参考的内容去归纳出来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很多时候并不认可教师的教学内容,甚至会在课堂上对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而且,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已逐渐有了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进而出现很多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和主张,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会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提出质疑,但是又因为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并不成熟,因此很多的质疑都是肤浅的,并不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引导,反而会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对这种情况,部分教师会对学生进行严厉的训斥,这并不利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反而会将这种表现出来的质疑变成学生内心的质疑,更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甚至会扼杀学生的课堂表现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活动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二、 在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
(一)语文课程能够引导学生养成健全人格
语文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人文性特征,这也就意味着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承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责任,这对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也就意味着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将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更加显著的影响,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更加注意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的调整,以更好地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主要表现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会渗透很多价值取向以及人生哲理的内容,这些内容能够对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对教材中的文章进行学习的时候,学生也会被文章中的一些精神内涵所感染,从而对自身的人格健全起到積极的作用。此外,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价值观的树立起到作用,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这也能够为学生的逆反心理的疏导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语文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
除了人文性以外,工具性也是语文学科的一个独特的特征,所以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对学生的各方面素养进行针对性的提高,综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比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会引导学生跟随着课件的音频和视频内容去对课文进行朗读,这就是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锻炼,而在朗读的时候学生需要对文本的内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能够为学生正确把握文本提供方向。在朗读活动完成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续写,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进行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以后,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地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也会和教师进行更多的交谈,同时在班级中进行和谐的人际交往,这能够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在打开学生心扉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语文教材的部分内容契合叛逆心理疏导
在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与德育密切相关的教学资源,这些课文能够为学生的逆反心理的疏导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考虑到学生的阶段性特征,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与亲情有关的文章,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等,其中蕴含着浓浓的亲情,能够对学生的逆反心理起到感化作用。此外,教材中还有很多纪念伟大人物的文章,比如《纪念白求恩》《邓稼先》等,每一篇文章都对这些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进行了歌颂,这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教材中也有以《蒹葭》和《关雎》为例的围绕着爱情展开的文章,这能够让学生正视爱情,同时引导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对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行有效的疏导。
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逆反心理的策略
(一)加强引导,调整学生心态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课堂心态进行积极的引导。很多学生都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心存抵触,这种抵触也会在长期的学习中转变成对教师的逆反心理,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改变对语文学习的看法,同时对学生的心态进行积极的调整。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熟练地运用语言沟通技巧,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将文章中的内在情感通过语言引导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为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塑造创造条件。
例如,教师在讲解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课时的时候,就应该从文章中与解放军战士有关的描述入手,通过语言的方式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那一段艰苦卓绝的历史,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珍惜如今得之不易的和平。在《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中,作者围绕着“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详细写了三个小故事,那么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就其中一个进行详细的教学,比如教师可以以“松骨岭战斗”为主。在讲解其中战斗情节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一些比较激昂的语调进行朗读,对志愿军战士的牺牲教师可以用一种比较低沉的语调,让学生更加直接地触摸到那段历史,同时在学生的内心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引导学生心态的方式去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二)民主教学,重视学生见解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很多教师都习惯性地忽视学生的看法,这不利于学生的逆反心理的疏导。很多时候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是因为想要得到教师的认可,但是教师的这种忽视很容易对学生的内心造成伤害,进而打消学生的课堂主动性,甚至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所以,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真正贯彻民主教学的理念,从观念上对学生的见解和意见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对学生的一些正确的看法,教师要给予鼓励和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逆反心理的有效疏导。
例如,教师在对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进行教学的时候,由于鲁迅先生在写作的时候并没有将文章的主旨通过醒目的方式揭露出来,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都会选择直接将文章的主旨点出来,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到“迅哥儿怀念阿长”的证据。但是,在民主化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取消这种“直白的”课堂讲解方式,应该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看法。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很多学生会觉得迅哥儿对阿长的看法停留在一个负面的角度,并没有看出来迅哥儿对阿长的思念之情,这个时候教师也不应该直接打断学生,而是应该让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比如文章类似描写阿长睡姿等片段中对阿长的描述并不算正面,所以学生很可能会从这些地方得到自己的结论,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继续说下去,让学生深入理解这部分内容,在尊重学生自身见解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从而最大程度地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关注学生,维护学生自尊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这也就意味着初中生必然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展示出很多不成熟的想法,很多教师在面对学生这种不成熟的时候都会直白地去对学生进行批评,这反而会让学生觉得失了尊严,甚至会让学生对这个教师产生厌恶心理。所以,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时候应该选择更加温和的方式,真正和学生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来说,教师不仅仅是一个传道授业的角色,更是学生生活上的朋友;对语文学科的教师来说尤为如此。语文学科的教学不应该停留在教会学生某些知识的层次,更应该教会学生一些做人的道理,而这些都需要通过生活上的引导来实现。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很多学生可能会有一些小动作,教师在发现以后不应该直接在课堂上大声地指出来甚至对学生进行责骂,这都会伤害学生脆弱的自尊心,进而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例如,教师在讲解《陋室铭》的时候,由于很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内容并不感兴趣,所以在学习的时候经常会交头接耳,或者在课堂上吃东西、开小差等。那么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些声响来进行提醒,或者用眼神去示意这些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课后的时间,教师可以单独找这些学生谈话,询问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并且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这样做的错误,让学生既能够很好地接受教师的批评,也能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更好地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
(四)激发共鸣,构建自主课堂
所谓自主课堂就是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自主学习,这也是目前许多学科都在积极探索的一个教育方向。对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是构建自主课堂的必由之路。而且,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能够给学生更多自我发挥的空间,能够让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学习提起更多的兴趣,而且也能够让学生对课堂产生认同感,进而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
例如,教师在讲解《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的时候,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所以教师可以改变以自身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来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根据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将其中的一些重点实虚词罗列出来,然后让学生对照着文章下面的注释去写出这些重点實虚词的含义。而《孙权劝学》这篇文章中有几个重要的角色,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其中的一些重点情景进行现场还原,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也能够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提高,更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参与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方式,同时对教学中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的规避,用民主的、积极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的课堂思维,给予学生足够的理解和尊重,从而为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婷婷.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3.
[2]刘来锁.浅析语文教学对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J].中学语文·语文立交,2017(4):131.
[3]罗彩灵.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J].科教文汇,2014,2(7):167 169.
[4]刘军.中学语文教材中亲情题材作品的价值分析及教学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5]边玮.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教学[J].学周刊,2014,10(25):81-82.
作者简介:
唐思嘉,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第三中学。
关键词:初中语文;逆反心理;学生教育
在初中的教育中,语文学科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尤其是在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下,语文学科自身的人文性特征也使得语文学科教师担负着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责任。但是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已经处于青春期,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经常会产生一些逆反心理,这不仅影响学生的语文学科的学习,也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高。所以,初中语文学科的教师应该掌握疏导学生逆反心理的教学策略,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基于此,文章围绕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以及产生原因,对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逆反心理的策略进行探究。
一、 学生学习过程中逆反心理的表现
(一)对教育者有抵触甚至厌恶情绪
传统的课堂教学并不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所以许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的积极性,以至于很多教师都没有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整个课堂教学也都是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但是,正常的初中语文教学课堂上存在着许多师生互动的环节,如果教师不能够给学生足够的发挥空间,那么学生很容易会对教师产生抵触心理,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而且,初中阶段的学生往往对那些新奇的事物更感兴趣,从教学实践来说,初中阶段的学生更喜欢那些教学活动新颖的课堂。但是由于传统教学思维的限制,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并不会对课堂细节进行过多的调整,每一节课的内容和模式大致相同,导致学生很容易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产生抵触心理,甚至会由于一些教师采取了过于严格的教学策略而对教师产生厌恶心理,不利于教师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兴趣
教师要开展高效的课堂教学,就必须要激发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兴趣,但是由于逆反心理的存在,很多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与方法缺乏足够的兴趣,以至于在课堂上并不会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甚至经常会在课堂上捣乱,影响了教师课堂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代知识也随之进行更新,所以尽管教育领域不断进行教材革新,许多教材依然存在一些落后于时代的教学内容,包括很多教师正在运用的教学方法也存在着很多陈旧的内容,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逆反心理。比如,很多教师依然在课堂上占据着主导地位,甚至用一些命令式的方式去规范学生的课堂学习行为,这反而会激化学生与教师之间的矛盾,进而让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失去兴趣。而且,很多教师老套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当代的课堂教学需求,也很难满足学生对新式课堂的期望,自然也就很难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甚至会导致学生产生一定的厌烦心理。
(三)质疑甚至否定教师的讲解
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对文章的总结以及教学的主要内容都是一种主流的内容,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以及教学参考的内容去归纳出来的,初中阶段的学生很多时候并不认可教师的教学内容,甚至会在课堂上对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而且,由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迅速发展,已逐渐有了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进而出现很多与教师不同的观点和主张,这也导致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会对教师讲解的内容提出质疑,但是又因为学生的自我判断能力并不成熟,因此很多的质疑都是肤浅的,并不能够为教学活动提供有效的引导,反而会浪费课堂教学的时间。对这种情况,部分教师会对学生进行严厉的训斥,这并不利于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反而会将这种表现出来的质疑变成学生内心的质疑,更不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甚至会扼杀学生的课堂表现的积极性,导致教学活动的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提高。
二、 在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原因
(一)语文课程能够引导学生养成健全人格
语文学科有着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人文性特征,这也就意味着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承担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责任,这对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初中阶段正是学生健全人格养成的关键时期,这也就意味着初中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将会对学生的未来发展产生更加显著的影响,所以初中语文教师应该更加注意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理念的调整,以更好地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从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主要表现在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中会渗透很多价值取向以及人生哲理的内容,这些内容能够对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塑造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对教材中的文章进行学习的时候,学生也会被文章中的一些精神内涵所感染,从而对自身的人格健全起到積极的作用。此外,语文教材中的很多文章能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价值观的树立起到作用,让学生能够用正确的态度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这也能够为学生的逆反心理的疏导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语文课程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
除了人文性以外,工具性也是语文学科的一个独特的特征,所以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和运用能力,这就需要教师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入手,对学生的各方面素养进行针对性的提高,综合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比如,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很多教师会引导学生跟随着课件的音频和视频内容去对课文进行朗读,这就是对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行锻炼,而在朗读的时候学生需要对文本的内容有一个深入的了解,这能够为学生正确把握文本提供方向。在朗读活动完成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续写,对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进行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以后,学生就会更加积极地去表达自己的看法,也会和教师进行更多的交谈,同时在班级中进行和谐的人际交往,这能够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在打开学生心扉的同时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语文教材的部分内容契合叛逆心理疏导
在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与德育密切相关的教学资源,这些课文能够为学生的逆反心理的疏导工作提供有效的帮助。考虑到学生的阶段性特征,现行的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与亲情有关的文章,比如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等,其中蕴含着浓浓的亲情,能够对学生的逆反心理起到感化作用。此外,教材中还有很多纪念伟大人物的文章,比如《纪念白求恩》《邓稼先》等,每一篇文章都对这些历史上的伟大人物进行了歌颂,这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伟大的民族精神,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来说有着重要的作用。同时,教材中也有以《蒹葭》和《关雎》为例的围绕着爱情展开的文章,这能够让学生正视爱情,同时引导学生形成一个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对学生的逆反心理进行有效的疏导。
三、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逆反心理的策略
(一)加强引导,调整学生心态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课堂心态进行积极的引导。很多学生都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心存抵触,这种抵触也会在长期的学习中转变成对教师的逆反心理,所以教师首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改变对语文学习的看法,同时对学生的心态进行积极的调整。在引导学生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熟练地运用语言沟通技巧,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将文章中的内在情感通过语言引导的方式传递给学生,为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塑造创造条件。
例如,教师在讲解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一课时的时候,就应该从文章中与解放军战士有关的描述入手,通过语言的方式去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那一段艰苦卓绝的历史,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珍惜如今得之不易的和平。在《谁是最可爱的人》这篇文章中,作者围绕着“人民志愿军是最可爱的人”详细写了三个小故事,那么教师在开展教学的时候可以就其中一个进行详细的教学,比如教师可以以“松骨岭战斗”为主。在讲解其中战斗情节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一些比较激昂的语调进行朗读,对志愿军战士的牺牲教师可以用一种比较低沉的语调,让学生更加直接地触摸到那段历史,同时在学生的内心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引导学生心态的方式去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
(二)民主教学,重视学生见解
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很多教师都习惯性地忽视学生的看法,这不利于学生的逆反心理的疏导。很多时候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是因为想要得到教师的认可,但是教师的这种忽视很容易对学生的内心造成伤害,进而打消学生的课堂主动性,甚至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抵触心理,进而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所以,在新时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真正贯彻民主教学的理念,从观念上对学生的见解和意见给予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对学生的一些正确的看法,教师要给予鼓励和引导,从而促进学生的逆反心理的有效疏导。
例如,教师在对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这篇文章进行教学的时候,由于鲁迅先生在写作的时候并没有将文章的主旨通过醒目的方式揭露出来,在传统的初中语文课堂上,很多教师都会选择直接将文章的主旨点出来,让学生从文章中找到“迅哥儿怀念阿长”的证据。但是,在民主化的课堂上教师应该取消这种“直白的”课堂讲解方式,应该让学生去发表自己的看法。在阅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很多学生会觉得迅哥儿对阿长的看法停留在一个负面的角度,并没有看出来迅哥儿对阿长的思念之情,这个时候教师也不应该直接打断学生,而是应该让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说下去。比如文章类似描写阿长睡姿等片段中对阿长的描述并不算正面,所以学生很可能会从这些地方得到自己的结论,那么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顺着学生的思路继续说下去,让学生深入理解这部分内容,在尊重学生自身见解的基础上给予学生足够的重视,从而最大程度地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关注学生,维护学生自尊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时期,这也就意味着初中生必然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展示出很多不成熟的想法,很多教师在面对学生这种不成熟的时候都会直白地去对学生进行批评,这反而会让学生觉得失了尊严,甚至会让学生对这个教师产生厌恶心理。所以,教师在对待学生的时候应该选择更加温和的方式,真正和学生建立一个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来说,教师不仅仅是一个传道授业的角色,更是学生生活上的朋友;对语文学科的教师来说尤为如此。语文学科的教学不应该停留在教会学生某些知识的层次,更应该教会学生一些做人的道理,而这些都需要通过生活上的引导来实现。
例如,在语文课堂上很多学生可能会有一些小动作,教师在发现以后不应该直接在课堂上大声地指出来甚至对学生进行责骂,这都会伤害学生脆弱的自尊心,进而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例如,教师在讲解《陋室铭》的时候,由于很多学生对文言文的内容并不感兴趣,所以在学习的时候经常会交头接耳,或者在课堂上吃东西、开小差等。那么教师在遇到这种情况的时候就可以用一些声响来进行提醒,或者用眼神去示意这些学生,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课后的时间,教师可以单独找这些学生谈话,询问学生在课堂上出现这些行为的原因,并且让学生意识到自己这样做的错误,让学生既能够很好地接受教师的批评,也能够维护学生的自尊心,从而更好地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
(四)激发共鸣,构建自主课堂
所谓自主课堂就是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去开展自主学习,这也是目前许多学科都在积极探索的一个教育方向。对初中语文教师来说,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是构建自主课堂的必由之路。而且,尊重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能够给学生更多自我发挥的空间,能够让学生对语文课堂的学习提起更多的兴趣,而且也能够让学生对课堂产生认同感,进而减少学生的逆反心理。
例如,教师在讲解《孙权劝学》这篇文章的时候,由于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所以教师可以改变以自身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来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可以根据这篇文章的具体内容,将其中的一些重点实虚词罗列出来,然后让学生对照着文章下面的注释去写出这些重点實虚词的含义。而《孙权劝学》这篇文章中有几个重要的角色,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其中的一些重点情景进行现场还原,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文言文翻译能力,也能够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提高,更能够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参与感,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重视。
四、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应该注意选择合适的方式,同时对教学中一些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积极的规避,用民主的、积极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的课堂思维,给予学生足够的理解和尊重,从而为疏导学生的逆反心理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王婷婷.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D].烟台:鲁东大学,2013.
[2]刘来锁.浅析语文教学对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J].中学语文·语文立交,2017(4):131.
[3]罗彩灵.初中语文教学中疏导学生叛逆心理的研究[J].科教文汇,2014,2(7):167 169.
[4]刘军.中学语文教材中亲情题材作品的价值分析及教学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5]边玮.试论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运用情感教学[J].学周刊,2014,10(25):81-82.
作者简介:
唐思嘉,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