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对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进程问题中暴露的问题有着一系列反思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也开始逐步传入中国。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传入对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论带来了一系列影响。本文正是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与后现代主义思潮产生纠结的背景下展开了对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的思考。
关键词:现代化;后现代主义思潮;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論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概述
1.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内涵
后现代主义思潮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文学与艺术范畴逐渐延伸至哲学和社会学范畴,因其对现代性思想进行的深刻质疑和批判而在西方有着巨大影响。后现代主义思潮是西方思想界对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理性审视与反思,其自身也随着对现代性价值观的重构而得到发展。
2.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
(1)消解主体性、反对基础主义。主体性其本质是人的能动的特性,表现为人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行为的主体;既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主观世界。后现代主义反对主客二元论的思想,认为人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将自身主体化,将自然或他人客体化,因此造成了许多发展中的生存问题和环境问题等诸多问题。基础主义强调并重视基础,探究的是事物到底来自于什么。后现代主义则质疑基础主义中的种种假定,认为人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允许更多人的个体目标得以实现,不断地重新定义社会的目标正是民主多元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企图用唯一目标或终极追求来统和人类的幸福是不可能的。
(2)反对本质主义。本质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固有的根本属性,学术和科学研究的终极使命就是探究事物的根本属性,即本质。而后现代主义则否定事物内部存在着确定的本质,因为本质不过是人们去界定的,不存在确定无疑的事物本质。并且即使事物具有本质,也应该是自身的偶然和不确定性。
二、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逐步渗透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现代性是指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现代性不断剔除传统社会的发展特征,并赋予社会新的现代意义。我国的现代化属于典型的“后发外生型”模式。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并不是自发而成的,而是依靠外部力量的推动,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多是依靠外向型经济的支撑。虽然改革开放后现代化进程迅速发展,但由于中国现代化发展存在发展不均衡问题,因此在基础较薄弱的地区,传统思维往往还在向现代思维缓慢发展。
与传统思维向现代思维发展同时存在的是现代思维向后现代思维转变的过程。我国目前的现代化进程的特点是后现代性问题与现代化进程同时存在。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对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进程问题中暴露的问题有着一系列反思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也开始逐步传入中国。因为多种原因造成的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不均衡,使得西方工业社会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在我国出现。于是后现代主义的观念意识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一步得到传播。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传入对现代化的发展认知产生影响,使现代化的进程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思维意识之间产生了矛盾,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的影响
1.现代教育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
现代教育目的受启蒙运动的“理性”、“自由”因素影响,既希望个体能够得到全面综合发展,也将解放人类视为自身的目标。现代教育目的的逻辑前提是,世界首先是一个整体,且具有普遍和本质的特性,教育这一实践行为会使个体有着准确定位,通过这个合理的定位会使个体顺应社会的需要理性而自由的发展。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规范了具体的方向,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提供了检验其有效性程度的尺度。
2.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的影响
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的教育观提倡人将其自身的主体性认识从工具性的功能中解脱出来,鼓励其自身的自由个性,以此摆脱由于“理性”而造成的自我束缚,使个体能够最大程度做到真实。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教育观主张多元化并提倡自由,这可以看做这是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的现代主义教育目的的反抗。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增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对中国青年来说,在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过程中,如果过多的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就会使中国青年缺乏对自身的反思,也阻碍中国青年建立相应的社会责任感,不利于其个体的全面发展。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则是把个体局限在自身范围内,忽视其他个体的特性,这样往往造成对不同个体的不同特性把握不全面。并且如果任由后现代主义教育观消极的方面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扩散和传播,将不利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关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性的对策思考
1.坚持现代教育理念中的教育目的
通过对传统的现代教育理念进行探析,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教育观念虽然对不同的个体一个宏伟的规划,但究其本质,正是因为受到了人的个体差异性的影响,而这种差异性恰恰是由于个体不成熟所造成的,而只有通过理性的引导,才能将不同个体从不同的蒙昧状态中自我解放出来,找到自身的合理定位。结合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我们同样要坚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并为此不断实现教育的价值。
2.避免整齐划一的教育目的
尽管教育目的的存在是必要的,我们也应当意识到理性在经验证明不充分的情况下会陷入到自身的辩证矛盾中去,因此对于压制个体个性自由发展的规范统一的引导模式都应该在我们的教育目的中剔除。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建立中,我们应当做到肯定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以及个体的独特性,客观看待理性的局限性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独特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2]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5]张晓燕.《教育的民生功能研究》,2014
[6]张翔宇.《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社会发展关系研究》,2010
[7]陈曦.《21世纪以来西方社会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的述评》[J].中国电力教育,2011
关键词:现代化;后现代主义思潮;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論
一、后现代主义思潮概述
1.后现代主义思潮的内涵
后现代主义思潮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从文学与艺术范畴逐渐延伸至哲学和社会学范畴,因其对现代性思想进行的深刻质疑和批判而在西方有着巨大影响。后现代主义思潮是西方思想界对现代化发展进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的理性审视与反思,其自身也随着对现代性价值观的重构而得到发展。
2.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主要特征
(1)消解主体性、反对基础主义。主体性其本质是人的能动的特性,表现为人既是认识的主体,也是行为的主体;既改造客观世界,也改造主观世界。后现代主义反对主客二元论的思想,认为人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将自身主体化,将自然或他人客体化,因此造成了许多发展中的生存问题和环境问题等诸多问题。基础主义强调并重视基础,探究的是事物到底来自于什么。后现代主义则质疑基础主义中的种种假定,认为人的核心目标应该是允许更多人的个体目标得以实现,不断地重新定义社会的目标正是民主多元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企图用唯一目标或终极追求来统和人类的幸福是不可能的。
(2)反对本质主义。本质主义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固有的根本属性,学术和科学研究的终极使命就是探究事物的根本属性,即本质。而后现代主义则否定事物内部存在着确定的本质,因为本质不过是人们去界定的,不存在确定无疑的事物本质。并且即使事物具有本质,也应该是自身的偶然和不确定性。
二、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逐步渗透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现代性是指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在转变过程中现代性不断剔除传统社会的发展特征,并赋予社会新的现代意义。我国的现代化属于典型的“后发外生型”模式。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中国现代化的实现并不是自发而成的,而是依靠外部力量的推动,因此在发展过程中也多是依靠外向型经济的支撑。虽然改革开放后现代化进程迅速发展,但由于中国现代化发展存在发展不均衡问题,因此在基础较薄弱的地区,传统思维往往还在向现代思维缓慢发展。
与传统思维向现代思维发展同时存在的是现代思维向后现代思维转变的过程。我国目前的现代化进程的特点是后现代性问题与现代化进程同时存在。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对西方发达国家工业化发展进程问题中暴露的问题有着一系列反思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也开始逐步传入中国。因为多种原因造成的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不均衡,使得西方工业社会出现的一系列社会问题也在我国出现。于是后现代主义的观念意识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并伴随着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进一步得到传播。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传入对现代化的发展认知产生影响,使现代化的进程和后现代主义思潮的思维意识之间产生了矛盾,对中国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三、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的影响
1.现代教育视阈下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
现代教育目的受启蒙运动的“理性”、“自由”因素影响,既希望个体能够得到全面综合发展,也将解放人类视为自身的目标。现代教育目的的逻辑前提是,世界首先是一个整体,且具有普遍和本质的特性,教育这一实践行为会使个体有着准确定位,通过这个合理的定位会使个体顺应社会的需要理性而自由的发展。
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基础,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规范了具体的方向,同时也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提供了检验其有效性程度的尺度。
2.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论的影响
在后现代主义的影响下的教育观提倡人将其自身的主体性认识从工具性的功能中解脱出来,鼓励其自身的自由个性,以此摆脱由于“理性”而造成的自我束缚,使个体能够最大程度做到真实。后现代主义影响下的教育观主张多元化并提倡自由,这可以看做这是后现代主义对传统的现代主义教育目的的反抗。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要求我们不断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素养,增强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对中国青年来说,在其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过程中,如果过多的受到后现代主义的影响,就会使中国青年缺乏对自身的反思,也阻碍中国青年建立相应的社会责任感,不利于其个体的全面发展。后现代主义的观念则是把个体局限在自身范围内,忽视其他个体的特性,这样往往造成对不同个体的不同特性把握不全面。并且如果任由后现代主义教育观消极的方面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扩散和传播,将不利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关于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性的对策思考
1.坚持现代教育理念中的教育目的
通过对传统的现代教育理念进行探析,我们可以看出现代教育观念虽然对不同的个体一个宏伟的规划,但究其本质,正是因为受到了人的个体差异性的影响,而这种差异性恰恰是由于个体不成熟所造成的,而只有通过理性的引导,才能将不同个体从不同的蒙昧状态中自我解放出来,找到自身的合理定位。结合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我们同样要坚定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目的,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并为此不断实现教育的价值。
2.避免整齐划一的教育目的
尽管教育目的的存在是必要的,我们也应当意识到理性在经验证明不充分的情况下会陷入到自身的辩证矛盾中去,因此对于压制个体个性自由发展的规范统一的引导模式都应该在我们的教育目的中剔除。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建立中,我们应当做到肯定多元化的思维方式以及个体的独特性,客观看待理性的局限性和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独特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6
[2]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段忠桥.《当代国外社会思潮》(第2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王岳川.《后现代主义文化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5]张晓燕.《教育的民生功能研究》,2014
[6]张翔宇.《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社会发展关系研究》,2010
[7]陈曦.《21世纪以来西方社会思潮对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研究的述评》[J].中国电力教育,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