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下去,还是“浮”上来?

来源 :职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28250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潜规则”这个词最近很流行。大家都在讨论职场潜规则。以此来疏解对自己不屑于被潜导致的利益分配不公的问题。
  刚入职场的时候。我也对若隐若现的潜规则很好奇。到处打探的同时也扪心自问,自己是不是要学习使用“潜规则”。那时我还很年轻。道德观也没有那么高尚。想如果有机会让我少奋斗二十年,超越规则也不是不可接受。
  直到我在某外企开始负责一个大型项目时,才发现“潜规则”并不是那么好玩。代价也很沉重。
  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我曾经供职的公司高管给了死命令——必须要拿下客户。这让当时的团队犯了难。因为和客户的沟通并不是很充分,没有完全的把握。怎么办?当时的团队领导人想到了中国传统的“给回扣”。可这是非法的,公司是家国际化外企。规章制度对此也是零容忍。
  虽然每次开会公司都要强调。不接受“回扣”的存在,可是大家都认为,这在中国是尽人皆知的“潜规则”。如果不用,等于主动站到了竞争劣势一边。公司的各项制度规定得很完整,通过正常的途径也是没有办法把钱送给客户的。这样巨大的项目,即使要给回扣,数额也会非常可怕。
  当时的中国区A部门总经理想出了个办法,从全球总部为客户申请了一个非常便宜的价格,他又让客户拿出一部分钱给第三方公司作为服务费。因为通常做生意。并没有三方服务费这一说,所以大家心知肚明他到底干了什么,这部分服务费是被A经理自己吃掉了……
  当时中国区的CEO聪明地没有参与到项目中,而是让A经理直接向亚太区报告。能让A经理冒这样的风险去做的原因,首先当然有他个人的欲念,还有更重要的:他是公司最年轻的骨干,是未来中国区CEO的接班人。这个项目是证明他业务能力的重要机会,他不能错过。
  时间飞快,转眼间第二年,项目实施完毕,客户也把给A经理的好处付给了第三方公司。就在大家私下讨论他们到底会交叉地拿到多少回扣时,风云突变。有人到中纪委和国资委检举客户公司的董事长行贿受贿,还列出了相关证据。很快,客户的董事长被双规了。
  昨天还意气风发的A部门经理在公司马上成为人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对象。不知道什么时候,公安局的人可能也会查到他头上。
  公司秘密召开了紧急董事会议,会上大家认为,虽然从公司方来看没有任何违法行为,但是如果A经理被牵扯进去,肯定会对公司的名誉产生影响。结果是希望他能主动辞职。和公司撇清关系。
  A经理知道结果后,表面上不敢说什么,尽快地办理了辞职手续一因为他还需要公司帮他遮掩吃掉回扣的事情。但我们听到他私下里破口大骂,说自己为公司立下了汗马功劳。结果却被丢卒保车了。客户的董事长被判了刑。A经理等风头过后,重新找了家公司谋生,但风光已大不如前,大好前程被彻底断送。
  事后,大家有机会聚首的时候,他为当初的决定懊悔不已。他平时业绩出众,但在这件事上,公司没有任何人站出来替他说话。因为“潜规则”无异于外企的死穴。它可以把你过往的所有成绩抹杀。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公平的竞争,当你怀着不公平的心时,看到周围仿佛到处都充斥着若隐若现的“潜规则”。但当真正抉择时,请想想你自己为未来设定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潜规则”妙在一个“潜”字,它只在水底时才力量强大。但“潜规则”注定是得不到集体和团队保护的,一旦浮上水面,它也异常脆弱。
其他文献
生于1980年,在变革社会中成长起来的一代承担了来自现实和思想上的更大压力  随着时间的流逝,“80后”里的第一批人在2010年到来的时候正式步入“而立之年”。智联招聘展开特别调查,共有8000余名职场人参与了调查,其中1980年出生的职场人比例将近七成,这个数据表明80后已经成为职场的主力军。其中近千名1980年出生的职场人参与了调查,调查显示,六成1980年出生的职场人对于家庭和社会责任依旧迷
期刊
《经济学人》1月14日  公关崛起    过去的一两年时间印证了这样一件事:至少从业务来看,只要是宣传,都是好宣传。经济衰退增加了对公关公司的需求,分析人士称,公关的行业地位得到了提升。“我们过去是狗尾巴,但现在,在许多商业决定的背后。公关是组织原则。”据VSS私募资本公司出具的报告称,美国去年公关开支增长了4%,达到了37亿美元。公关不光提供包括实体市场中的营销,还参与管理博客的口碑营销。公关崛
期刊
2010年薪酬增幅最大的行业依次为医药医疗、能源化工、消费品和金融  2010年薪酬增幅的主题是全面回暖,以稳为主。正略钧策商业数据中心联合中华薪酬网、HR369等合作伙伴对1000多家企业进行了问卷调研,重点调研各企业2010年的薪酬增长预算。  本次调研共回收有效问卷882份。调研显示2010年企业薪酬预算增长率8.37%,高于2009年7.8%的薪酬增幅。选择降薪的企业为零,冻薪的企业只有0
期刊
签名档的十八般武艺
期刊
刘子木是2009年国际公关协会评比的“年度新人”之一,问为什么选他,他说除了肯做事。他在公司有种“积极的力量”——“公司发展中特别需要这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就把我推选上去了”。    本月快乐工作人    刘子木  易为公关(公司品牌组)  1981年生  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关系专业硕士研究生时期当过代课老师,教大学英语;在杂志社跑过销售:做过IT公司的市场助理。在北京电视台做过实习记者。毕业后进入易
期刊
你还在抱怨吗?
期刊
他在新浪曾经是亲历亲为的工作狂,成为盛大文学的CEO后,正在研究怎样做管理的减法。相信禅修的侯小强认为,成功的领导者应该是:工作狂、理想主义、待人宽厚。  从性格上说,我可能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老板。  我是1975年出生的,小时候父母工作比较忙,经常被锁在家里读文学名著,读书很多,但性格算是孤僻吧,经常被同伴排斥。  1993年我考上了计算机系,不到一年,又想换专业,重新参加高考,改成了中文系,
期刊
新鲜人,带着空空如也的口袋和肿胀欲裂的信心进入职场,觉得凭借自己的灵活头脑外带拳打脚踢,很快就能开创局面,从此……CUT!请允许我在这里喊一声“暂停”。这位小朋友,请问你究竟想干什么?你知道你在干什么?  进入职场,就像进入了一个网络游戏。这个游戏的设定是每个玩家都想得到最高分,系统也给最高分获得者以最大的奖励。人们遵循这相同的规则,从最基层做起,逐步升职加薪,然后期盼更高的职务和更高的薪水。如此
期刊
在企业组织里,或在更大的商业环境中,管理者是孤独的。每一个层级的管理者是如此。层级越往上越孤独。  这和表面情况看起来并不相符,企业组织里面有着很多人、很多的会议、很多的文案、很多的事项。企业高层们内有下属、团队与支持者,外有丰富的关系网朋友圈,电视上、网络里相互唱和。但这一切都不能掩盖商业环境中的孤独。  在生活中,怎么应对孤独,是个人的选择。作为管理者,接纳这必然的孤独,理解孤独,进而珍惜孤独
期刊
大约十年前,我在念大学时想建立一个网站,不是只能和“现在”的所有人打关系。而是能与“未来”的人或者“过去”的人打关系。那么,这是个什么网站呢?  那时候我还没有答案。最近看到《华尔街日报》一篇文章,才惊觉,原来,最让现代人想“传送到过去”一句话。是“Sorry”。  有两个专门让大家郑重道歉的网站——ThePublicApology corn和PerfectApology.com掀起了一股“跨时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