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结合多年企业工作经验,系统地分析了当前煤炭企业内部审计处罚中存在的问题,并在制定企业内部审计处罚标准、内部审计处罚决定书的形成和实施企业内部审计处罚决定应注意把握的原则等问题上,提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煤炭企业;内部审计;处罚;决定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4-0109-01
审计处罚是审计报告的主要形式和内容,是审计结果的重要体现和标志。对企业来讲,实施好内部审计处罚,对规范经济运行的秩序和行为、保障资产运行的安全和增值、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内部审计处罚中存在的问题
审计处罚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经过三级复核后,再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最终形成正式审计处罚决定书。这其中涉及的过程和内容比较多,因此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经过分析归纳,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为三个方面。
1.单纯用审计处罚体现审计成果
主要是有的单位或审计部门,过分注重审计处罚,从而忽略了辅之以强有力的整改措施及审计建议,造成以罚代管问题比较突出,把罚款多少当成审计工作有没有力度的具体体现,把处罚结果当作了审计成果,个别企业甚至把审计罚款与审计人员工资挂钩,偏离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根本目标。同时,也让被审计单位感到,企业内部审计处罚就是为了收钱。
2.审计处罚决定质量不高
(1)处罚问题不准确
个别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对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政策掌握的不及时、不准确,导致对审计处罚定性不准,造成要么缺乏审计依据,要么引用审计依据不正确。同时,审计人员在作审计处罚决定时,不能从企业实际出发,查账切不中要害,对被审计单位或个人存在的关键问题查不出来,使审计处罚失去了应有的威慑力。
(2)处罚标准不规范
内部审计处罚标准应紧扣企业中心工作及其发展变化,进行跟踪修订,达到客观、公正、合理的目的,使审计处罚工作规范化。而目前有的煤炭企业审计部门,制定处罚标准时不能结合自身的实际,缺乏针对性,甚至对有的审计处罚标准朝令夕改,无章可循。
(3)处罚尺度不适当
主要表现为审计处罚随意性较大,有的是有标准而不执行,有的是无标准而乱处罚,也有的是针对相同的问题而处罚的标准却不同,不能有效引导和规范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行为。
3.缺乏对审计处罚后整改效果的跟踪
(1)审计处罚不严肃
个别审计为了完成收缴任务,对个人经济问题搞变相处理,等价交换;有的审计人员存在怕得罪人、怕打击报复的思想,从而得过且过,督查施之以宽、施之以软;有的被审计领导为逃避处罚,千方百计推卸责任,甚至采取各种手段拉拢审计人员,造成审计人员腐败。
(2)审计处罚不到位
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工作、人情、上下级等关系网所至,使审计处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本属大案、要案的只作违纪处理,原则问题作一般问题对待。这些情况最终导致个别审计处罚决定没有整改结果,不了了之。
二、科学确定企业内部审计处罚的标准
每个企业由于产业不同,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对煤炭企业来说,地质环境复杂,安全条件较差,而且涉及的点多、面广,在制定企业内部审计处罚标准的时候,必须结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企业自身特点,全方位、多角度地确定好处罚标准。
1.审计处罚的标准要具有针对性
煤炭企业涉及面比较广泛,审计处罚标准的制定必须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方针,结合企业实际,围绕安全、生产、财务、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来进行,特别是针对职工反映强烈的敏感问题,如当前煤炭企业职工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取暖费、工伤待遇等问题,更应切合实际地制定好审计标准和处罚决定,使审计处罚更能符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2.审计处罚的标准要具有可操作性
在充分调研和听取各系统、各部门和各单位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要做到制定的处罚标准与违规违纪程度相适应,处罚决定能够使被审计单位接受和认可。特别是审计部门要对被审计单位严重潜亏、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和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相关责任人,给予经济处罚,并恰如其分地作出行政处分建议。同时,内部审计处罚绝不是简单地为了处罚,挑被审计对象的毛病,而应立足于强化企业管理,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建立科学、快速的决策反馈机制,并针对不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修改完善处罚标准。
3.审计处罚的标准要覆盖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
审计处罚绝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审计处罚的范围不仅要覆盖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而且还要从事后发现向事前预防转变,做到项项有规定,事事有标准,不重不漏,使处罚标准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收到防微杜渐、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项目建设上,应从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材料采购、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工程进度、竣工验收等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同时,对项目管理部门内控制度的合理性、合规性和执行情况进行审计,项目工程结束后还要进行工程决算审计。
三、企业内部审计处罚决定书的形成
现场审计结束后,将进入撰写审计报告阶段,报告中重要内容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违纪违规问题进行审计处罚,并最终以处罚决定书的形式下发。形成审计处罚决定书,必须注重把握三点:
1.注重证据,提出处罚决定
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包括:书面证据、实物证据、视听电子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上述证据都应具有可靠性,特别是对原始证据的采集,必须做到公正客观、真实可靠。对获取的审计证据,应由被审计单位签名或盖章,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内部审计人员应注明原因和日期,该证据依然可作为审计结论的依据。通过对审计证据的分类、筛选和汇总,逐条对审计证据进行定性,并按照国家和企业相关规定要求,依据企业审计处罚规定提出处罚决定。
2.分析问题。改进处罚决定
有了充分的审计证据和处罚依据后,应详细地分析审计问题,并“依法量刑”,不能将所有问题一概而论,而应区分不同情况、不同性质、不同类别进行区别对待、区别处理。审计问题可分为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一般管理问题和个人主观问题,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政策问题和本位主义问题,初犯和屡犯,积极接受和消极对待,对前者应本着从轻处罚原则,对后者要坚持从重处罚原则,分别下达处罚决定,这既体现了审计处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又突出了审计处罚的灵活性和人性化。
3.征求意见,确定处罚决定
审计小组将审计处罚决定提交复核结束后,要选择适当时机到被审计单位现场,与被审计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主要负责人交换意见,交换意见时应充分听取被审it@位提出的异议,如能够结合单位实际提出充分的理由,审计部门都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给予考虑。有理即根据会计法、审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企业内部管理办法等,对审计问题进行科学准确的定性;有利即从维护企业经济利益出发,确保企业资产安全运行,国有资产不流失,最大限度减少企业损失;有节即本着治病救人和惩前毖后的原则,在某些问题上做些让步,这既能提高审计处罚的执行力,又能让被审计单位欣然接受。审计处罚决定经过交换意见后,形成审计处罚决定书,最终以文件形式下发,文件内注明审计项目、审计依据、审计问题及罚款金额,提出整改意见,限期对问题进行整改落实,同时注明对审计处罚如有异议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复议。
四、实施企业内部审计处罚决定应注意把握的原则
实施内部审计处罚决定是一种企业管理手段,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处罚来确保企业经济运行的健康发展,堵塞管理漏洞,当好企业的经济卫士,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良好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把握三条原则。
1.服从于企业总体目标原则
效益是企业的生命,是各经营主体追求的最终目标。处罚决定书的下达就是要加强企业管理,谋求企业效益最大化。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处罚决定应不断促进单纯查账式的查错防弊转移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提高管理水平,适应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将风险管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领导离任审计、工程审计、财务专项审计及管理审计,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内部审计监督与评价体系。将审计关口前移,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从而在内部各种机制之间,形成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监控与评价体系,最终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立足于服务基层原则
企业内部审计处罚应坚持“一审二帮三促进”的原则,在监督的同时重在服务,决不是通过实施审计处罚与被审计单位形成对立关系。要在审计处罚中增强服务意识,加大对被审计单位的帮促力度,通过审计处罚使被审计单位减少经营管理中的漏洞,挖掘企业管理潜能。
3.有利于激励职工原则
通过内部审计处罚,鼓励被审计单位和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提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力求帮助其解决;在编辑审计处罚决定书时,采用更有合作性的态度,多使用正面的、非责难性的措辞;对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提出明确的可操作性指导意见和建议,而非简单地暴露其缺点,使被审计单位真正理解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
关键词:煤炭企业;内部审计;处罚;决定
中图分类号:F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1)04-0109-01
审计处罚是审计报告的主要形式和内容,是审计结果的重要体现和标志。对企业来讲,实施好内部审计处罚,对规范经济运行的秩序和行为、保障资产运行的安全和增值、促进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企业内部审计处罚中存在的问题
审计处罚是通过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经过三级复核后,再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最终形成正式审计处罚决定书。这其中涉及的过程和内容比较多,因此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经过分析归纳,这些问题集中反映为三个方面。
1.单纯用审计处罚体现审计成果
主要是有的单位或审计部门,过分注重审计处罚,从而忽略了辅之以强有力的整改措施及审计建议,造成以罚代管问题比较突出,把罚款多少当成审计工作有没有力度的具体体现,把处罚结果当作了审计成果,个别企业甚至把审计罚款与审计人员工资挂钩,偏离了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根本目标。同时,也让被审计单位感到,企业内部审计处罚就是为了收钱。
2.审计处罚决定质量不高
(1)处罚问题不准确
个别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对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政策掌握的不及时、不准确,导致对审计处罚定性不准,造成要么缺乏审计依据,要么引用审计依据不正确。同时,审计人员在作审计处罚决定时,不能从企业实际出发,查账切不中要害,对被审计单位或个人存在的关键问题查不出来,使审计处罚失去了应有的威慑力。
(2)处罚标准不规范
内部审计处罚标准应紧扣企业中心工作及其发展变化,进行跟踪修订,达到客观、公正、合理的目的,使审计处罚工作规范化。而目前有的煤炭企业审计部门,制定处罚标准时不能结合自身的实际,缺乏针对性,甚至对有的审计处罚标准朝令夕改,无章可循。
(3)处罚尺度不适当
主要表现为审计处罚随意性较大,有的是有标准而不执行,有的是无标准而乱处罚,也有的是针对相同的问题而处罚的标准却不同,不能有效引导和规范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行为。
3.缺乏对审计处罚后整改效果的跟踪
(1)审计处罚不严肃
个别审计为了完成收缴任务,对个人经济问题搞变相处理,等价交换;有的审计人员存在怕得罪人、怕打击报复的思想,从而得过且过,督查施之以宽、施之以软;有的被审计领导为逃避处罚,千方百计推卸责任,甚至采取各种手段拉拢审计人员,造成审计人员腐败。
(2)审计处罚不到位
在审计过程中,由于工作、人情、上下级等关系网所至,使审计处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甚至本属大案、要案的只作违纪处理,原则问题作一般问题对待。这些情况最终导致个别审计处罚决定没有整改结果,不了了之。
二、科学确定企业内部审计处罚的标准
每个企业由于产业不同,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特别是对煤炭企业来说,地质环境复杂,安全条件较差,而且涉及的点多、面广,在制定企业内部审计处罚标准的时候,必须结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企业自身特点,全方位、多角度地确定好处罚标准。
1.审计处罚的标准要具有针对性
煤炭企业涉及面比较广泛,审计处罚标准的制定必须坚持“依法审计、服务大局、围绕中心、突出重点、求真务实”的方针,结合企业实际,围绕安全、生产、财务、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来进行,特别是针对职工反映强烈的敏感问题,如当前煤炭企业职工对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取暖费、工伤待遇等问题,更应切合实际地制定好审计标准和处罚决定,使审计处罚更能符合煤炭企业的实际,收到实实在在的效果。
2.审计处罚的标准要具有可操作性
在充分调研和听取各系统、各部门和各单位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要做到制定的处罚标准与违规违纪程度相适应,处罚决定能够使被审计单位接受和认可。特别是审计部门要对被审计单位严重潜亏、重大违纪违规问题和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相关责任人,给予经济处罚,并恰如其分地作出行政处分建议。同时,内部审计处罚绝不是简单地为了处罚,挑被审计对象的毛病,而应立足于强化企业管理,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和保值增值,建立科学、快速的决策反馈机制,并针对不断产生的新情况、新问题,进行修改完善处罚标准。
3.审计处罚的标准要覆盖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
审计处罚绝不能以点代面、以偏概全,审计处罚的范围不仅要覆盖煤炭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而且还要从事后发现向事前预防转变,做到项项有规定,事事有标准,不重不漏,使处罚标准具有全面性和完整性,实现对企业经营管理有效的监督和控制,收到防微杜渐、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项目建设上,应从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合同签订、材料采购、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工程进度、竣工验收等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跟踪审计。同时,对项目管理部门内控制度的合理性、合规性和执行情况进行审计,项目工程结束后还要进行工程决算审计。
三、企业内部审计处罚决定书的形成
现场审计结束后,将进入撰写审计报告阶段,报告中重要内容是对被审计单位的违纪违规问题进行审计处罚,并最终以处罚决定书的形式下发。形成审计处罚决定书,必须注重把握三点:
1.注重证据,提出处罚决定
内部审计人员获取的审计证据包括:书面证据、实物证据、视听电子证据、口头证据、环境证据。上述证据都应具有可靠性,特别是对原始证据的采集,必须做到公正客观、真实可靠。对获取的审计证据,应由被审计单位签名或盖章,如果被审计单位拒绝,内部审计人员应注明原因和日期,该证据依然可作为审计结论的依据。通过对审计证据的分类、筛选和汇总,逐条对审计证据进行定性,并按照国家和企业相关规定要求,依据企业审计处罚规定提出处罚决定。
2.分析问题。改进处罚决定
有了充分的审计证据和处罚依据后,应详细地分析审计问题,并“依法量刑”,不能将所有问题一概而论,而应区分不同情况、不同性质、不同类别进行区别对待、区别处理。审计问题可分为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一般管理问题和个人主观问题,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政策问题和本位主义问题,初犯和屡犯,积极接受和消极对待,对前者应本着从轻处罚原则,对后者要坚持从重处罚原则,分别下达处罚决定,这既体现了审计处罚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又突出了审计处罚的灵活性和人性化。
3.征求意见,确定处罚决定
审计小组将审计处罚决定提交复核结束后,要选择适当时机到被审计单位现场,与被审计单位的党政主要领导、主要负责人交换意见,交换意见时应充分听取被审it@位提出的异议,如能够结合单位实际提出充分的理由,审计部门都要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给予考虑。有理即根据会计法、审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企业内部管理办法等,对审计问题进行科学准确的定性;有利即从维护企业经济利益出发,确保企业资产安全运行,国有资产不流失,最大限度减少企业损失;有节即本着治病救人和惩前毖后的原则,在某些问题上做些让步,这既能提高审计处罚的执行力,又能让被审计单位欣然接受。审计处罚决定经过交换意见后,形成审计处罚决定书,最终以文件形式下发,文件内注明审计项目、审计依据、审计问题及罚款金额,提出整改意见,限期对问题进行整改落实,同时注明对审计处罚如有异议可在规定的时间内复议。
四、实施企业内部审计处罚决定应注意把握的原则
实施内部审计处罚决定是一种企业管理手段,其目的是为了通过处罚来确保企业经济运行的健康发展,堵塞管理漏洞,当好企业的经济卫士,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良好的依据。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把握三条原则。
1.服从于企业总体目标原则
效益是企业的生命,是各经营主体追求的最终目标。处罚决定书的下达就是要加强企业管理,谋求企业效益最大化。当前,企业内部审计处罚决定应不断促进单纯查账式的查错防弊转移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提高管理水平,适应内部审计发展的需要,将风险管理审计、经济效益审计、领导离任审计、工程审计、财务专项审计及管理审计,与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一套完整的内部审计监督与评价体系。将审计关口前移,变事后监督为事前防范和事中控制,从而在内部各种机制之间,形成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监控与评价体系,最终确保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
2.立足于服务基层原则
企业内部审计处罚应坚持“一审二帮三促进”的原则,在监督的同时重在服务,决不是通过实施审计处罚与被审计单位形成对立关系。要在审计处罚中增强服务意识,加大对被审计单位的帮促力度,通过审计处罚使被审计单位减少经营管理中的漏洞,挖掘企业管理潜能。
3.有利于激励职工原则
通过内部审计处罚,鼓励被审计单位和人员在审计过程中,提出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力求帮助其解决;在编辑审计处罚决定书时,采用更有合作性的态度,多使用正面的、非责难性的措辞;对管理的薄弱环节和问题,提出明确的可操作性指导意见和建议,而非简单地暴露其缺点,使被审计单位真正理解和支持内部审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