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素质教育思想为指导,学生主动参与为前提,自主学习为途径,合作讨论为形式,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构建教师导、学生学的教学程序,具有明显的实效性。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实效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
1、激趣引题,自学探究。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
2、解疑导拨,合作探究。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可通过三种形式: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小组可以是4个、6个人,最多不超过8个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三是大班集体探究,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
3、明理强化,实践探究。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
4、激励评价,引深探究。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
二、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1、教师方面的因素:
(1)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目前我们看到的所谓“小组合作学习”,仍停留在传统的“小组议论”的层面上。大多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教师布置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一下学习结果就算完成任务。
(2)教师缺乏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总体设计师,又是主要组织者。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进行精心设计,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分组策略、任务选择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评估等都要进行全面设计,同时要事先让学生知道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提前思考,使学生对问题有一定的独立见解;除此而外,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还必须给予及时、适度的组织和调控,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3)教师的评价没有走出选拔甄别的误区。一是教师是唯一的裁判者,评价主体单一。二是评价内容缺乏“人文”思想。三是评价只着眼于小组整体,没有关注学生个体反应。四是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由此可见,这种“团体目标评价”把优秀的成绩给予某个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也就是极少数学生,从而使得评价“穿新鞋、走老路”。
2、学生方面的因素:
(1)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度不均衡。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不均衡的。个别学生频频发言,大部分学生默默无闻、一声不响,成为“多余人”,这种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的“小组合作学习”,根本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也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2)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技能技巧。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还发现由于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没有激发学生合作的意识使学生领会基本的合作规则,因此有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结果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低效。
(3)学生缺乏自制力,不专心,易受干扰。笔者在调研中还发现:有的学生自制力不强,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干扰,爱做小动作,爱跑题,讲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或过于喧闹,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增强“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方法
1、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体现了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
2、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
3、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重点。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需要每个成员具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
4、建立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并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评价机制包括以下几类:
( 1)定期评价小组共同学习的情况,检查小组功能发挥的程度,以便学生了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合作学习的方式。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指标进行评价各组学习行为和效果,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成员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只有每个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
(3)教师进一步反思自己的引导、调控和组织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保证在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同时,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提高学生自我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以及一定的社交能力,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和价值。
[关键词]课堂教学;小组合作;实效性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
1、激趣引题,自学探究。激趣引题是指教师的课堂导入,自学探究是指教师提示后的学生活动,这一环节起着影响全局、辐射全课的作用。
2、解疑导拨,合作探究。学生自学探究是学中有探,探中有学,一般问题均可以在边学边探中自行解决,不理解或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可集中在这一阶段解决。可通过三种形式:一是生生合作探究。即让同桌学生发挥各自的学探优势,就相关疑难问题,相互启发,相互研讨,然后四人小组再交流一下相互探讨的结果。二是小组合作探究。合作小组可以是4个、6个人,最多不超过8个人,合作探究是利用学生集思广益、思维互补、思路开阔、分析透彻、各抒己见的特点,使获得的概念更清楚、结论更准确。三是大班集体探究,即抓住中心议题或关键性问题,让学生各自发表见解,集中解决难点。
3、明理强化,实践探究。这一步既是对探究成绩的巩固,又是对探究效果的检验,其作用在于帮助学生学会方法。
4、激励评价,引深探究。这一阶段既要总结前三步探究活动的基本收获,对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探究给予充分肯定,又要得出结论,为学生今后解决类似或相关问题导向指路。这是探究式课堂教学活动继往开来的一步,其作用在于进一步让学生牢记探究的方法,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把学习探究变成自己生活的第一乐趣。
二、影响“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主要因素
1、教师方面的因素:
(1)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小组合作学习”的内涵。目前我们看到的所谓“小组合作学习”,仍停留在传统的“小组议论”的层面上。大多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坐在一起,教师布置一个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一下学习结果就算完成任务。
(2)教师缺乏指导“小组合作学习”的知识和技能。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是总体设计师,又是主要组织者。教师必须对合作学习进行精心设计,从学生分析、目标设置、分组策略、任务选择到教学过程的设计与评估等都要进行全面设计,同时要事先让学生知道所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去搜集资料,提前思考,使学生对问题有一定的独立见解;除此而外,在实际操作中,教师还必须给予及时、适度的组织和调控,以保证“小组合作学习”顺利进行。
(3)教师的评价没有走出选拔甄别的误区。一是教师是唯一的裁判者,评价主体单一。二是评价内容缺乏“人文”思想。三是评价只着眼于小组整体,没有关注学生个体反应。四是评价重结果、轻过程。由此可见,这种“团体目标评价”把优秀的成绩给予某个合作学习小组成员,也就是极少数学生,从而使得评价“穿新鞋、走老路”。
2、学生方面的因素:
(1)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的程度不均衡。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是不均衡的。个别学生频频发言,大部分学生默默无闻、一声不响,成为“多余人”,这种少数人学习,多数人游离于学习过程之外的“小组合作学习”,根本不能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也达不到共同发展的要求,使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2)学生缺乏合作学习的技能技巧。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我们还发现由于教师在进行小组合作之前,没有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培训,没有激发学生合作的意识使学生领会基本的合作规则,因此有的学生不知道怎样才能与其他人进行有效的合作,结果导致“小组合作学习”低效。
(3)学生缺乏自制力,不专心,易受干扰。笔者在调研中还发现:有的学生自制力不强,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易受干扰,爱做小动作,爱跑题,讲一些与主题无关的话题,或过于喧闹,影响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效果。
三、增强“小组合作学习”实效性的方法
1、科学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小组的组建是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组建学习小组,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认真研究设计,使各个小组总体水平基本一致,以保证各小组开展公平竞争,还必须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友爱,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体现了小组的团体力量和精神。
2、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各成员应分工明确,责任到人才能使小组成员全员参与,并明白各自应该承担的角色,掌握各自所分配的任务,使合作学习有序又有效地进行。
3、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培养小组成员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是“小组合作学习”活动顺利开展的重点。合作学习不是一种个人的学习行为,而是一种集体行为,为了达到共同的学习目标,需要每个成员具有足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技能。
4、建立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评价机制。合理的评价机制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合理的评价机制能够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对小组集体评价与对小组成员个人的评价相结合,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合作学习的价值和意义,并更加关注合作学习的过程。 评价机制包括以下几类:
( 1)定期评价小组共同学习的情况,检查小组功能发挥的程度,以便学生了解自己小组的学习成果,让他们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认识合作学习的方式。
(2)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参与程度、团结合作、完成任务、学习效果等指标进行评价各组学习行为和效果,让学生认识到小组合作成员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只有每个成员的共同参与才是合作学习所要实现的目标。
(3)教师进一步反思自己的引导、调控和组织能力,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策略,以保证在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同时,使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团队合作,提高学生自我表现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自尊心以及一定的社交能力,真正发挥“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教学组织形式的优势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