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中阶段学生的课业压力较为繁重,化学直截了当的课堂导入,制约了学生的思维延伸,抽象的化学内容成为了难点突破障碍,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导入的有效性,对于整堂课的化学互动与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教师应结合教材的要求,导入新鲜的元素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得学生在短时间被化学内容吸引,消除对化学的逆反心理,教师应采取多元化的导入形式,以化学教材的知识到生活迁移,契合新课程对素质教育的需要,贯彻落实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展开一切教学活动,从学生的视角出发,凸显出化学多样性的一面,牵引学生的好奇心打破课堂的封闭限制,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导入分析
新课程是传统应试教育的一次冲击,在新课程指引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变革,应糅合新型的技术手段,直观动态化展示出化学的微观世界,让学生快速掌握化学的要领,深入浅出探究化学,转换教学角色,推动学生从一贯的被动接受状态,变为主动对化学知识的思维发散,规避传统教学中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使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强化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基于自身的化学水平获得循序的提高。
一、延伸化学由来
化学涉及的领域广,一段化学研究在教材中占据的篇幅不大,但却经历了化学家循环往复的探索过程,这样的化学形成方式对于认知浅薄的高中生来说是新奇的,化学知识的延伸,让学生站在宏观的角度看待化学,形成内心对化学的向往,从而积极的参与到化学的思考中来。例如,在讲到硅一节时,以介绍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有着“光纤之父”美称的高锟博士在光纤研究方面的伟大成就导入了课堂。这就让学生更加迫切地想知道:能让高锟博士获得代表科学界至高无上荣誉――诺贝尔奖的“光纤”,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在实际教学中,巧妙应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话题导入课堂,也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导入实验操作
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的直观展现,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较为喜欢的一项,对于实验学生始终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期待,当实验现象惊奇的呈现于课堂之上,学生的眼球被实验吸引,能够全身心参与互动,课堂伊始先不给予灌输原理,让学生观看实验的操作过程,学生心中必然对化学充满了疑问,带着疑问进入到化学的基础学习,达到引发学生探究思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例如:以电解质溶液中《原电池工作原理》一节教学为例,上课伊始,教师首先向学生们展示电解氯化钠溶液的电解池和铜锌原电池两套装置,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比较两套装置的的差异,引发学生思考。然后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并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同时比较两套装置的差异,哪些条件不同。看到铜锌原电池工作后灯泡亮起来会让学生很兴奋,之后教师再把铜锌片插入到新鲜番茄中,用2至3个番茄串联产生电流,这个电能可以使一个音乐卡片工作起来。此时教师及时提问:这两套装置在能量转化上有什么不同?学生小结差异,又紧跟一个问题:为什么原电池能产生电能?如何让原电池工作起来?提供锌片、铜片、铁片、碳棒各2组,饱和食盐水、甘油、稀硫酸让学生们边实验边思考、讨论,交流看法,共同分析得出“原电池工作的条件:闭合回路;化学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或导电非金属);电解质溶液”的结论,这3个条件缺一不可。最后教师再提问:用“完”的干电池如何再产生电能?由学生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案,并由学生进行实验验证。
三、充实故事元素
在高中化学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比起单调的知识而言,这些故事对学生更有的吸引力。因为好奇心人皆有着,何况是正在积累知识、成长的中学生。所以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采取“趣味故事”导入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在教学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将一、两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故事。从前,在某村莊里有一种蓝色的水,生饮的时候是苦味,但放在铁锅里烧开后便不苦了,但久而久之村民家里的铁锅都变成了铜锅。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带着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心再去学习本课的知识,便会注意力更加集中。当学习到置换反应等知识点时,学生们便会豁然开朗。原来,这个村庄里的水里含有大量胆矾,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硫酸铜,所以水是苦的;而用铁锅烧水的时候,铁与硫酸铜就会产生置换反应形成铜和亚硫酸铁,所以苦味消失,而铜则留在了铁锅表面。通过趣味性强的故事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被激发出来,就会认真学习课堂知识,探究化学中的奥妙。
四、创设情境问题
以生活中的实际场景或问题作为课程的开始。这种导入方法的优势在于:让学生领悟到化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在学习之前导入实际情境,点明本节课的主题,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明确,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有意注意”,学习效率得到提高。例如,在讲“氮气的性质”时,首先播放一段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雷电交加的视频,伴随着视频场景,教师充满激情地说:“看到这样的场景,想起一句谚语――雷电发庄稼。此时在农民眼中看到的是雨后绿油油的麦田,展望的是秋后丰收的喜悦(同时展示相关的图片)。而一些受氮氧化物污染较严重地区的人们,却大声疾呼‘少打雷吧,别下雨了,我的钢材都被你毁了’。在这一自然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它的感受不同呢?”这样的课堂教学导入设计可以在课的开始就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这种导入方式应用的比较广泛。?
五、结束语
总之,新课的导入是一门艺术,应以遵守教学原则和规律为本,把握教材难点,捕捉重点,适应学生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新课导入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他们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赖庆庭.浅析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化学高效的课堂导入方式[J].新课程·中学,2015(3):92-92.
[2]李堂兵.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导入中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
[3]卢颖智.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高中化学课堂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访谈[J].化学教育,2009,30(5):15-17.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下 高中化学 课堂教学 导入分析
新课程是传统应试教育的一次冲击,在新课程指引下的高中化学课堂变革,应糅合新型的技术手段,直观动态化展示出化学的微观世界,让学生快速掌握化学的要领,深入浅出探究化学,转换教学角色,推动学生从一贯的被动接受状态,变为主动对化学知识的思维发散,规避传统教学中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使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强化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基于自身的化学水平获得循序的提高。
一、延伸化学由来
化学涉及的领域广,一段化学研究在教材中占据的篇幅不大,但却经历了化学家循环往复的探索过程,这样的化学形成方式对于认知浅薄的高中生来说是新奇的,化学知识的延伸,让学生站在宏观的角度看待化学,形成内心对化学的向往,从而积极的参与到化学的思考中来。例如,在讲到硅一节时,以介绍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有着“光纤之父”美称的高锟博士在光纤研究方面的伟大成就导入了课堂。这就让学生更加迫切地想知道:能让高锟博士获得代表科学界至高无上荣誉――诺贝尔奖的“光纤”,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物质?在实际教学中,巧妙应用社会关注的热点和话题导入课堂,也会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导入实验操作
化学的学习离不开实验的直观展现,实验是化学教学中学生较为喜欢的一项,对于实验学生始终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期待,当实验现象惊奇的呈现于课堂之上,学生的眼球被实验吸引,能够全身心参与互动,课堂伊始先不给予灌输原理,让学生观看实验的操作过程,学生心中必然对化学充满了疑问,带着疑问进入到化学的基础学习,达到引发学生探究思维,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目的。例如:以电解质溶液中《原电池工作原理》一节教学为例,上课伊始,教师首先向学生们展示电解氯化钠溶液的电解池和铜锌原电池两套装置,通过设问引导学生比较两套装置的的差异,引发学生思考。然后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并及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同时比较两套装置的差异,哪些条件不同。看到铜锌原电池工作后灯泡亮起来会让学生很兴奋,之后教师再把铜锌片插入到新鲜番茄中,用2至3个番茄串联产生电流,这个电能可以使一个音乐卡片工作起来。此时教师及时提问:这两套装置在能量转化上有什么不同?学生小结差异,又紧跟一个问题:为什么原电池能产生电能?如何让原电池工作起来?提供锌片、铜片、铁片、碳棒各2组,饱和食盐水、甘油、稀硫酸让学生们边实验边思考、讨论,交流看法,共同分析得出“原电池工作的条件:闭合回路;化学活泼性不同的两种金属(或导电非金属);电解质溶液”的结论,这3个条件缺一不可。最后教师再提问:用“完”的干电池如何再产生电能?由学生提出可操作性的方案,并由学生进行实验验证。
三、充实故事元素
在高中化学中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比起单调的知识而言,这些故事对学生更有的吸引力。因为好奇心人皆有着,何况是正在积累知识、成长的中学生。所以在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采取“趣味故事”导入法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在教学高中化学《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课前,教师可以给学生们将一、两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故事。从前,在某村莊里有一种蓝色的水,生饮的时候是苦味,但放在铁锅里烧开后便不苦了,但久而久之村民家里的铁锅都变成了铜锅。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带着对故事情节的好奇心再去学习本课的知识,便会注意力更加集中。当学习到置换反应等知识点时,学生们便会豁然开朗。原来,这个村庄里的水里含有大量胆矾,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硫酸铜,所以水是苦的;而用铁锅烧水的时候,铁与硫酸铜就会产生置换反应形成铜和亚硫酸铁,所以苦味消失,而铜则留在了铁锅表面。通过趣味性强的故事导入,来吸引学生们的眼球,让学生对课程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样,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被激发出来,就会认真学习课堂知识,探究化学中的奥妙。
四、创设情境问题
以生活中的实际场景或问题作为课程的开始。这种导入方法的优势在于:让学生领悟到化学源于生活而又应用于生活,在学习之前导入实际情境,点明本节课的主题,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明确,在学习过程中会产生“有意注意”,学习效率得到提高。例如,在讲“氮气的性质”时,首先播放一段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雷电交加的视频,伴随着视频场景,教师充满激情地说:“看到这样的场景,想起一句谚语――雷电发庄稼。此时在农民眼中看到的是雨后绿油油的麦田,展望的是秋后丰收的喜悦(同时展示相关的图片)。而一些受氮氧化物污染较严重地区的人们,却大声疾呼‘少打雷吧,别下雨了,我的钢材都被你毁了’。在这一自然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为什么不同的人对它的感受不同呢?”这样的课堂教学导入设计可以在课的开始就吸引全体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因此,这种导入方式应用的比较广泛。?
五、结束语
总之,新课的导入是一门艺术,应以遵守教学原则和规律为本,把握教材难点,捕捉重点,适应学生设计出灵活多样的新课导入方式,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激发他们探索新知识的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赖庆庭.浅析新课标理念下高中化学高效的课堂导入方式[J].新课程·中学,2015(3):92-92.
[2]李堂兵.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化学课堂导入中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10).
[3]卢颖智.新课程背景下的有效课堂——高中化学课堂教师教学行为有效性访谈[J].化学教育,2009,30(5):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