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张爱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夏志清先生在其所著的《中国现代小说史》一书中为张爱玲专列成章,赋予其极高的文学史地位,使张爱玲在美国“名列李白、杜甫、吴承恩、曹雪芹之侪,成为一位必读作家”。语言是张爱玲文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极富特色的语言使得张爱玲的作品独树一帜,广受喜爱,以至被称为“张体”、“流言体”。以下就以《倾城之恋》为例,浅析张爱玲作品独特的语言魅力。
【关键词】 《倾城之恋》 古典 语言魅力
张爱玲出身于显赫的贵族世家,自幼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三岁背古诗,七岁写小说,十四岁写章回小说,熟读各种古典文学作品,古典文学修养极其深厚。张爱玲对《红楼梦》尤其推崇,终生阅读,熟悉到“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就会跳出来”。熟读喜爱至此,她自己的文章“行文运用却如出自‘红楼’一家”,以古典文学为底色也就不足为奇了。张爱玲小说语言的古典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用语简约精致,准确传神,意味深长,深得古典文学精髓
如以下语段描写:她一歪身坐在地上,搂住了长袍的膝部,郑重地把脸偎在上面。蚊香的绿一蓬一蓬浮上来,直熏到脑子里去。她的眼睛里,眼泪闪着光。柳原道:“我这边,窗子上面吊下一枝藤花,挡住了一半。也许是玫瑰,也许不是。”第一段文字中,“一歪身”、“搂”、“偎”,三言两语,勾勒出流苏赌气抢了妹妹相亲的风头后,内心深处孤独无依,楚楚可怜的情状,令人心生怜惜。其后的状物更为精彩,蚊香静静燃烧,绿烟袅袅升腾,将周围都笼罩上一层淡淡的凄清哀婉,将流苏的心境刻画地入木三分。
第二段是在香港,柳原向流苏表示了爱意,但又不愿结婚,还出言不逊,深深惹恼了流苏。但他明知自己的话刺伤了流苏,心中有愧,却不肯直接认错,在不肯结婚的问题上也不愿妥协,于是深夜打电话,婉转地表达歉意。不论柳原不想娶流苏是多么可恶,这几句话,说得着实漂亮。意境上固然很美,更妙的是它传达出的那种微妙的、暗香流动的情意。在他的心里,对流苏是有情的。流苏纵是余怒未消,也原谅了他大半。
2 对白圆熟
张爱玲小说中的对白相当出色,大有《红楼梦》遗风。无论是日常交际中的应对往来,还是男女之间谈情说爱,无不信手拈来,行云流水,分寸的拿捏更见作者的功力和火候。
流苏在这里胡思乱想着,白老太太便道:“那可不成呀,总不能让您——”徐太太打了个哈哈道:“没关系,这点小东,我还做得起!再说,我还指望六小姐帮我的忙呢。我拖著两个孩子,血压又高,累不得,路上有了她,凡事也有个照应。我是不拿她当外人的,以后还要她多多费神呢!”白老太太忙代流苏客气了一番。徐太太掉过头来,单刀直入地问道:“那么六小姐,你一准跟我们跑一趟罢!就算是去逛逛,也值得。”流苏低下头去,微笑道:“您待我太好了。”
这段话可称得上是滴水不漏。徐太太、流苏和白老太太心中都各有算盘:徐太太为了讨好丈夫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来请流苏去香港;流苏在娘家遭人嫌弃,既想赶快离开,拿柳原冒险赌一把,又怕遭徐太太利用;白老太太愿意让流苏出去碰碰运气,又舍不得花钱为她付旅费。三方暗地里你来我往,激烈交锋,表面上却一团和气,丝毫不失礼貌体面。白老太太刚透出点担心旅费的语风,徐太太心下透亮,当即抢过了话头,答应由她来负责流苏的旅费,既避免了直接谈钱令白老太太的难堪,又解决了流苏母女的难题。见徐太太一口应承下旅费,白老太太心下高兴,嘴上却客套地推让。流苏心里并不是很相信徐太太,但因为是在谈论她的婚事,不便发表意见,也希望借此机会去香港,因此斯文地低头致谢。各人的心机,言语上的玲珑圆熟可见一斑。汪曾祺曾说:“语言的背景是文化。一个作家对传统文化和某一特定地区的文化了解得愈深切,他的语言愈有特点。”张爱玲小说对人物对白的刻画,既是受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红楼梦》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源于她对所描写的生活场景及文化背景的洞察和了解。
3 大量叠词的运用
张爱玲擅长将多种形式的叠言在一句话或一小段文字里混合使用,形式上参差不齐,语音上长短疏密相间,在视觉和听觉效果上都体现了另一样的和谐变化美。叠音是汉语音韵修辞最古老的手法之一,又称叠字、叠音词、重言等,指相同的音节、语素或词等的重叠。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古‘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就其构词方式看,它能补充音节,和谐音调,体现汉语构词方式的灵活性;就其表达功能来看,它能拟声写貌,抒情造境,显示汉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张爱玲非常善于运用叠音,在不同的语境中,创造出独特的语音形象,表现作品中独特的意蕴,烘染人物特殊的心绪和情致,彰显语言的“流转有韵”。
下颌起初是圆的,近年来渐渐尖了,越显得那小小的脸,小得可爱。脸庞原是相当的窄,可是眉心很宽。一双娇滴滴,滴滴娇的清水眼。
“的铃铃……的铃铃……”声浪分外的震耳,在寂静的房间里,在寂静的旅舍里,在寂静的浅水湾。
再走了一程子,山渐渐高了起来,不知道是风吹着树呢,还是云影的飘移,青黄的山麓缓缓地暗了下来。细看时,不是风也不是云,是太阳悠悠地移过山头,半边山麓埋在巨大的蓝影子里。
此外,她的小说在结构上深受中国古代小说影响,常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叙述,刻意营造出一种疏离感,行文淡漠冷静,表现出对痛苦的清醒认识。这种从容反而更能反衬出刻骨的悲凉。
参考文献
1 王玉梅.咀嚼悲凉——张爱玲作品叠言艺术解读.语文学刊
2 艾晓明.20世纪文学与中国妇女.反传奇——解读张爱玲的“倾城之
恋”
3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张爱玲的魂兮归来
【关键词】 《倾城之恋》 古典 语言魅力
张爱玲出身于显赫的贵族世家,自幼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三岁背古诗,七岁写小说,十四岁写章回小说,熟读各种古典文学作品,古典文学修养极其深厚。张爱玲对《红楼梦》尤其推崇,终生阅读,熟悉到“不同的本子不用留神看,稍微眼生点的字就会跳出来”。熟读喜爱至此,她自己的文章“行文运用却如出自‘红楼’一家”,以古典文学为底色也就不足为奇了。张爱玲小说语言的古典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1 用语简约精致,准确传神,意味深长,深得古典文学精髓
如以下语段描写:她一歪身坐在地上,搂住了长袍的膝部,郑重地把脸偎在上面。蚊香的绿一蓬一蓬浮上来,直熏到脑子里去。她的眼睛里,眼泪闪着光。柳原道:“我这边,窗子上面吊下一枝藤花,挡住了一半。也许是玫瑰,也许不是。”第一段文字中,“一歪身”、“搂”、“偎”,三言两语,勾勒出流苏赌气抢了妹妹相亲的风头后,内心深处孤独无依,楚楚可怜的情状,令人心生怜惜。其后的状物更为精彩,蚊香静静燃烧,绿烟袅袅升腾,将周围都笼罩上一层淡淡的凄清哀婉,将流苏的心境刻画地入木三分。
第二段是在香港,柳原向流苏表示了爱意,但又不愿结婚,还出言不逊,深深惹恼了流苏。但他明知自己的话刺伤了流苏,心中有愧,却不肯直接认错,在不肯结婚的问题上也不愿妥协,于是深夜打电话,婉转地表达歉意。不论柳原不想娶流苏是多么可恶,这几句话,说得着实漂亮。意境上固然很美,更妙的是它传达出的那种微妙的、暗香流动的情意。在他的心里,对流苏是有情的。流苏纵是余怒未消,也原谅了他大半。
2 对白圆熟
张爱玲小说中的对白相当出色,大有《红楼梦》遗风。无论是日常交际中的应对往来,还是男女之间谈情说爱,无不信手拈来,行云流水,分寸的拿捏更见作者的功力和火候。
流苏在这里胡思乱想着,白老太太便道:“那可不成呀,总不能让您——”徐太太打了个哈哈道:“没关系,这点小东,我还做得起!再说,我还指望六小姐帮我的忙呢。我拖著两个孩子,血压又高,累不得,路上有了她,凡事也有个照应。我是不拿她当外人的,以后还要她多多费神呢!”白老太太忙代流苏客气了一番。徐太太掉过头来,单刀直入地问道:“那么六小姐,你一准跟我们跑一趟罢!就算是去逛逛,也值得。”流苏低下头去,微笑道:“您待我太好了。”
这段话可称得上是滴水不漏。徐太太、流苏和白老太太心中都各有算盘:徐太太为了讨好丈夫生意上的合作伙伴,来请流苏去香港;流苏在娘家遭人嫌弃,既想赶快离开,拿柳原冒险赌一把,又怕遭徐太太利用;白老太太愿意让流苏出去碰碰运气,又舍不得花钱为她付旅费。三方暗地里你来我往,激烈交锋,表面上却一团和气,丝毫不失礼貌体面。白老太太刚透出点担心旅费的语风,徐太太心下透亮,当即抢过了话头,答应由她来负责流苏的旅费,既避免了直接谈钱令白老太太的难堪,又解决了流苏母女的难题。见徐太太一口应承下旅费,白老太太心下高兴,嘴上却客套地推让。流苏心里并不是很相信徐太太,但因为是在谈论她的婚事,不便发表意见,也希望借此机会去香港,因此斯文地低头致谢。各人的心机,言语上的玲珑圆熟可见一斑。汪曾祺曾说:“语言的背景是文化。一个作家对传统文化和某一特定地区的文化了解得愈深切,他的语言愈有特点。”张爱玲小说对人物对白的刻画,既是受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红楼梦》潜移默化的影响,也源于她对所描写的生活场景及文化背景的洞察和了解。
3 大量叠词的运用
张爱玲擅长将多种形式的叠言在一句话或一小段文字里混合使用,形式上参差不齐,语音上长短疏密相间,在视觉和听觉效果上都体现了另一样的和谐变化美。叠音是汉语音韵修辞最古老的手法之一,又称叠字、叠音词、重言等,指相同的音节、语素或词等的重叠。刘勰在《文心雕龙·物色》篇中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流连万象之际,沉吟视听之区。写气图貌,既随物以婉转;属采附声,亦与心而徘徊。古‘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就其构词方式看,它能补充音节,和谐音调,体现汉语构词方式的灵活性;就其表达功能来看,它能拟声写貌,抒情造境,显示汉语言丰富的表现力。张爱玲非常善于运用叠音,在不同的语境中,创造出独特的语音形象,表现作品中独特的意蕴,烘染人物特殊的心绪和情致,彰显语言的“流转有韵”。
下颌起初是圆的,近年来渐渐尖了,越显得那小小的脸,小得可爱。脸庞原是相当的窄,可是眉心很宽。一双娇滴滴,滴滴娇的清水眼。
“的铃铃……的铃铃……”声浪分外的震耳,在寂静的房间里,在寂静的旅舍里,在寂静的浅水湾。
再走了一程子,山渐渐高了起来,不知道是风吹着树呢,还是云影的飘移,青黄的山麓缓缓地暗了下来。细看时,不是风也不是云,是太阳悠悠地移过山头,半边山麓埋在巨大的蓝影子里。
此外,她的小说在结构上深受中国古代小说影响,常从旁观者的角度来叙述,刻意营造出一种疏离感,行文淡漠冷静,表现出对痛苦的清醒认识。这种从容反而更能反衬出刻骨的悲凉。
参考文献
1 王玉梅.咀嚼悲凉——张爱玲作品叠言艺术解读.语文学刊
2 艾晓明.20世纪文学与中国妇女.反传奇——解读张爱玲的“倾城之
恋”
3 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张爱玲的魂兮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