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专美术欣赏课的教学现状,论述了如何把枯燥、单调的美术欣赏课变得轻松愉快、丰富多彩。
[关键词]美术教育;学习氛围;热点话题;中国画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造就学生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到作用。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考虑如何更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在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如何重视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摆在了重要位置,美术教育正以它特有的功能在此过程中起着发展和完善人格、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
中专生正处在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过渡时期。他们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成熟,处于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他们的自信、自尊都在增强,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接触面也更加广泛;他们求知欲强烈,教师传授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渴望从各种渠道接受新观念,接受新知识。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逐渐形成、成熟的关键时期,美术欣赏,能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潜移默化地受到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的熏陶。
一、要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美术课与其它学科不一样,课堂气氛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这就要求教师在语言上可适当地幽默一点,尽量口语化。在阐明一些美术理论知识时,教师应尽量避免用呆板、空洞的语言陈述,多用通俗易懂的例子、歇后语,力求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效果会更好;在欣赏作品时可结合有关作品内容或作者的趣闻轶事,使学生如同听故事般地被吸引到作品中来。同时,美术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辅助教学,如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播放作品,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在欣赏的同时还可以播放与作品内容相关的音乐。如在《韩熙载夜宴图》一画的欣赏中,放一曲中国古典音乐,那么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就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除此之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一些建筑、雕塑、博物馆、展览馆等,把课堂放在教室以外。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学习的氛围会更加浓厚。总而言之,教师只有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才能吸引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才能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导入热点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思路的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引入当今热点话题,巧设悬念。例如,引用荷兰画家凡高的作品《向日葵》在二十分钟内拍卖到近几亿人民币的报导,笔者提出问题:《向日葵》是何种画?大家听说过画家凡高,知道他的故事吗?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这幅画好在哪里,美在哪里?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讨论,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总结。这样的设计,旨在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这样的课程设计,肯定比对课文呆板、单调的陈述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设计一堂完美的美术欣赏课,就如同完美的“作品”一般,这样的“作品”相信会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欣赏课的兴趣。
三、多欣赏中国画,增加爱国主义教育
在美术欣赏课上,教师有必要更多地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艺术,提高民族荣誉感。长期以来,由于欧洲中心论的影响,把科学的发达等同于美学的发达的错误理论,中国的艺术跟在西方科学后面,疲于追赶,在一定程度上舍近求远,忽略了中华民族的审美优势。正如毕加索所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人有艺术,当然日本人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人有艺术。除三者外,白种人根本没有任何艺术可言。我最莫名其妙的,何以有那么多的中国人,东方人要到巴黎来学艺术。”
提高中专生的综合素质并不是通过欣赏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就可以达到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人是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思考艺术教育的新契机;人是主体,他并不是消极地接受教育,而是具有内在生成的自发力,有知觉、感觉、精神力、冲动、意志力的个人;艺术教育不是教“艺术”,也不是进行“教育”,而是激发主体“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自觉,产生主动学习的精神,达到人与环境协调共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简明美学原理.河南大学出版社.
[2]外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中国美术史.上海人们美术出版社.
[关键词]美术教育;学习氛围;热点话题;中国画
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美术教育在提高与造就学生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到作用。素质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充分考虑如何更好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在向素质教育的转轨中,如何重视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摆在了重要位置,美术教育正以它特有的功能在此过程中起着发展和完善人格、提高人的整体素质的作用。
中专生正处在由学校向社会的转变过渡时期。他们在生理、心理上已接近成熟,处于准备走向独立生活的时期;他们的自信、自尊都在增强,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接触面也更加广泛;他们求知欲强烈,教师传授的知识已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他们渴望从各种渠道接受新观念,接受新知识。同时这个时期也是他们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逐渐形成、成熟的关键时期,美术欣赏,能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接受教育,潜移默化地受到高尚、健康的思想感情的熏陶。
一、要给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美术课与其它学科不一样,课堂气氛应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到轻松、愉快。这就要求教师在语言上可适当地幽默一点,尽量口语化。在阐明一些美术理论知识时,教师应尽量避免用呆板、空洞的语言陈述,多用通俗易懂的例子、歇后语,力求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效果会更好;在欣赏作品时可结合有关作品内容或作者的趣闻轶事,使学生如同听故事般地被吸引到作品中来。同时,美术教师还可以采取多种手段来辅助教学,如用幻灯、投影、录像等播放作品,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在欣赏的同时还可以播放与作品内容相关的音乐。如在《韩熙载夜宴图》一画的欣赏中,放一曲中国古典音乐,那么学生在视觉、听觉上就会有一个直观的感受。除此之外,有条件的学校还可组织学生实地参观一些建筑、雕塑、博物馆、展览馆等,把课堂放在教室以外。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学习的氛围会更加浓厚。总而言之,教师只有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才能吸引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才能培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导入热点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思路的设计对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引入当今热点话题,巧设悬念。例如,引用荷兰画家凡高的作品《向日葵》在二十分钟内拍卖到近几亿人民币的报导,笔者提出问题:《向日葵》是何种画?大家听说过画家凡高,知道他的故事吗?这幅画给你什么感受?这幅画好在哪里,美在哪里?让学生以团队为单位讨论,回答上述问题,教师总结。这样的设计,旨在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同时,这样的课程设计,肯定比对课文呆板、单调的陈述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所以设计一堂完美的美术欣赏课,就如同完美的“作品”一般,这样的“作品”相信会激发学生学习美术欣赏课的兴趣。
三、多欣赏中国画,增加爱国主义教育
在美术欣赏课上,教师有必要更多地让学生了解中国的艺术,提高民族荣誉感。长期以来,由于欧洲中心论的影响,把科学的发达等同于美学的发达的错误理论,中国的艺术跟在西方科学后面,疲于追赶,在一定程度上舍近求远,忽略了中华民族的审美优势。正如毕加索所说:“在这个世界上谈到艺术,第一是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人有艺术,当然日本人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第三是非洲人有艺术。除三者外,白种人根本没有任何艺术可言。我最莫名其妙的,何以有那么多的中国人,东方人要到巴黎来学艺术。”
提高中专生的综合素质并不是通过欣赏一定数量的美术作品就可以达到的,而是要在长期的欣赏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实现。美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人是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思考艺术教育的新契机;人是主体,他并不是消极地接受教育,而是具有内在生成的自发力,有知觉、感觉、精神力、冲动、意志力的个人;艺术教育不是教“艺术”,也不是进行“教育”,而是激发主体“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自觉,产生主动学习的精神,达到人与环境协调共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简明美学原理.河南大学出版社.
[2]外国美术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中国美术史.上海人们美术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