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兰州城市学院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进行研究,健美操运动对提高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是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提高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有利于促进她们的心理健康,即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越高,焦慮、抑郁、躯体化等症状则越少,心理健康状况越好。健美操有助于提高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有助于改善她们的生活质量和提高生活领域的满意度,对充分发展和培养女大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全面推进她们的心理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健美操;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幸福感是人们根据自己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的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肯定性的评估,使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方面的全面评价,是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以实现而产生的积极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1]。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他是个体对于自己是否幸福的一种主观感受。这些评价主要包括认知的评价(如生活满意度),包括人们体验到正性情绪(愉快、高兴)和负性情绪(抑郁、不安、担心)的次数评价。健美操是一项在音乐的衬托下,通过完成健美操特殊运动技巧和各种舞蹈动作,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并追求最高团队荣誉感的体育运动。
一、健美操对提高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
健美操运动对提高身体各项指标有积极的作用,参与体育运动可以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满意度,也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的需要。健美操运动可以缓解女大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是紧张学习生活的必要调节手段,有助于放松大脑的恢复,保持充沛的精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城乡差异
来自乡村的女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方面的发展低于城镇女大学生,原因可能是来自城镇的女大学生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性格较为开朗,也更喜欢与人交流沟通,而来自乡村的女大学生较为胆小,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也有部分学生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
三、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差异
这可能是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刚经历高考竞争,跨入了大学校门,较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她们感到自己很幸运。同时,大学校园的气氛对一年级学生很新鲜,她们的社交范围扩大了,知识视野拓展了,整个身心处于相对轻松的状态中,生活满意程度较高导致了她们有很强的幸福感体验。但到了大四,就会面临着考研和工作的双重选择,考研的学生仍然面临着千军万马的现状。那么选择考工作的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很难找到专业对口,自己满意的工作,使大四毕业生产生就业焦虑不安浮躁的情绪,从而幸福感降低。
四、不同运动项目对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比较
大学是学生时代最美好的时期,尤其是大一、大二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并且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较小,选择适当的体育运动项目,可丰富生活,能够提升幸福感水平。健美操通过完成特殊运动技巧和各种舞蹈动作,体现青春活力、健康积极向上的体育运动。说明参加体育运动能够较好的提高大学生正性情绪,增加幸福感水平。
五、健美操运动量与主观幸福感提升的关系
(一)健美操运动时间与主观幸福感提升的关系
每次进行健美操的运动时间在30-60分钟时,正性情感、生活、学习、身体满意度都明显高于30分钟时间段,负性情感也达到最低。若每次运动时间少于30分钟,则明显达不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学生幸福感各指标得不到提升;但运动时间过长,每次锻炼时间超过90分钟,生活和学习的满意度又显著下降。所以,一次运动最佳持续时间是30-60分钟。
(二)每周运动频率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健美操运动最适宜的运动频率是每周3-5次。虽然每周大于6次的运动频率能够在正性情感方面取得最佳效果,与每周小于1次频率的有显著差异,但与每周3-5次频率的没有显著差异;每周1-2次运动频率的生活满意度最高,体现对生活的信心饱满,与每周小于1次频率的有显著差异;而每周3-5次的运动频率学习满意度和身体满意度最高,其中学习满意度明显高于每周小于1次运动频率和每周6-7次的。运动和快乐的体验会随着时间的延长慢慢减弱,要保持持续性的幸福感水平,就需要不断地体验刺激,在长期学习和体验中享受这项运动的魅力,所以每周3-5次的运动频率能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7]。
(三)健美操运动强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中等强度的健美操运动明显比轻微运动能够取得较多的正面情感、生活满意度和学习满意度。随着运动强度的逐渐增大疲劳也在慢慢积累,身体满意度会逐渐下降,负性情感明显提高,大强度的运动与轻微运动有明显差异。所以女大学生健美操运动选择中等强度最适宜,能够以最少的负面影响取得最多的正面影响。
六、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对比
宫向菲研究认为随着高校大学生求学和深造机会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体育院校大学生大多数性格外向,这些因素使得体育院校大学生能从多种渠道认可自身价值,来获得幸福感[8]。
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体育专业学生由于专业性质的关系,体格、体能、健壮等因素占据优势,自身身体水平较高,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相貌感觉较非体育专业要好,对健康担心的程度较少,因而得分较高。另外,可能还是因为体育专业学生在学习压力方面较非体育专业学生轻松,非体育专业学生课程多,还要有英语考级,多数同学认为压力大,运动和锻炼的时间少。这也是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
七、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健美操运动可以显著提高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并且对女大学生的心里健康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城乡女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的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城镇女大学生的得分高于乡村。
2.随着年级的上升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降低,大一的主观幸福感最高,大四的最低。适量(30—60分钟)的健美操运动时间可以显著提高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3.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二)建议
1.引导女大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应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增大社交范围,从根本上改善自我价值观念,同时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
2.注重适度的锻炼,尤其是大四的学生面临着考研和工作双重选择,心理压力大,对于心境忧郁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关心和鼓励,创造一定的环境,引导其参与锻炼。
3.非体育专业的女大学生应该多加一些体育项目,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步强化,并且让其在体育运动中体会到满足和幸福感,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王彩玉.高校健美操采用分组互助教学法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8):57-58.
[2]熊米娜.啦啦操教学对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弹性的积极效应[J].中国学校体育,2014,1(2):27-29.
[3]刘磊,潘铁军.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体育成年教育学刊,2008,24(5):47-48.
[4]梁日忠,褚跃德,王英春.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0):1403-1404.
[5]张玉泉,赵国春,陈开梅.山东省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2009,22(4):69-71.
[6]施正熊.啦啦操训练对女大学生新生心理健康和社会焦虑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8):80-82.
[7]石冬梅,邓雷.一次身体锻炼对流畅状态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外向型人格特征大专女生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26(2):115-116.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
关键词:健美操;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
幸福感是人们根据自己内化了的社会标准对自己的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肯定性的评估,使人们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其各方面的全面评价,是个体认识到自己需要得到满足以及理想得以实现而产生的积极情感占优势的心理状态[1]。主观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简称SWB)主要指个体依据自己设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所做的整体评价,他是个体对于自己是否幸福的一种主观感受。这些评价主要包括认知的评价(如生活满意度),包括人们体验到正性情绪(愉快、高兴)和负性情绪(抑郁、不安、担心)的次数评价。健美操是一项在音乐的衬托下,通过完成健美操特殊运动技巧和各种舞蹈动作,集中体现青春活力、健康向上的团队精神,并追求最高团队荣誉感的体育运动。
一、健美操对提高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基本情况
健美操运动对提高身体各项指标有积极的作用,参与体育运动可以提高女大学生的身体满意度,也是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的需要。健美操运动可以缓解女大学生在学习上的压力,是紧张学习生活的必要调节手段,有助于放松大脑的恢复,保持充沛的精力,提高学习效率。
二、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城乡差异
来自乡村的女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和正性情感方面的发展低于城镇女大学生,原因可能是来自城镇的女大学生更善于表达自己的情绪,性格较为开朗,也更喜欢与人交流沟通,而来自乡村的女大学生较为胆小,不善于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也有部分学生是因为家庭经济条件不好。
三、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年级差异
这可能是因为一年级的学生刚刚经历高考竞争,跨入了大学校门,较没有考上大学的学生,她们感到自己很幸运。同时,大学校园的气氛对一年级学生很新鲜,她们的社交范围扩大了,知识视野拓展了,整个身心处于相对轻松的状态中,生活满意程度较高导致了她们有很强的幸福感体验。但到了大四,就会面临着考研和工作的双重选择,考研的学生仍然面临着千军万马的现状。那么选择考工作的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很难找到专业对口,自己满意的工作,使大四毕业生产生就业焦虑不安浮躁的情绪,从而幸福感降低。
四、不同运动项目对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水平的比较
大学是学生时代最美好的时期,尤其是大一、大二学生对大学生活充满憧憬,并且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较小,选择适当的体育运动项目,可丰富生活,能够提升幸福感水平。健美操通过完成特殊运动技巧和各种舞蹈动作,体现青春活力、健康积极向上的体育运动。说明参加体育运动能够较好的提高大学生正性情绪,增加幸福感水平。
五、健美操运动量与主观幸福感提升的关系
(一)健美操运动时间与主观幸福感提升的关系
每次进行健美操的运动时间在30-60分钟时,正性情感、生活、学习、身体满意度都明显高于30分钟时间段,负性情感也达到最低。若每次运动时间少于30分钟,则明显达不到预期的锻炼效果,学生幸福感各指标得不到提升;但运动时间过长,每次锻炼时间超过90分钟,生活和学习的满意度又显著下降。所以,一次运动最佳持续时间是30-60分钟。
(二)每周运动频率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健美操运动最适宜的运动频率是每周3-5次。虽然每周大于6次的运动频率能够在正性情感方面取得最佳效果,与每周小于1次频率的有显著差异,但与每周3-5次频率的没有显著差异;每周1-2次运动频率的生活满意度最高,体现对生活的信心饱满,与每周小于1次频率的有显著差异;而每周3-5次的运动频率学习满意度和身体满意度最高,其中学习满意度明显高于每周小于1次运动频率和每周6-7次的。运动和快乐的体验会随着时间的延长慢慢减弱,要保持持续性的幸福感水平,就需要不断地体验刺激,在长期学习和体验中享受这项运动的魅力,所以每周3-5次的运动频率能够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7]。
(三)健美操运动强度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中等强度的健美操运动明显比轻微运动能够取得较多的正面情感、生活满意度和学习满意度。随着运动强度的逐渐增大疲劳也在慢慢积累,身体满意度会逐渐下降,负性情感明显提高,大强度的运动与轻微运动有明显差异。所以女大学生健美操运动选择中等强度最适宜,能够以最少的负面影响取得最多的正面影响。
六、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差异对比
宫向菲研究认为随着高校大学生求学和深造机会需求得到满足,同时体育院校大学生大多数性格外向,这些因素使得体育院校大学生能从多种渠道认可自身价值,来获得幸福感[8]。
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是体育专业学生由于专业性质的关系,体格、体能、健壮等因素占据优势,自身身体水平较高,对自己的身体、健康和相貌感觉较非体育专业要好,对健康担心的程度较少,因而得分较高。另外,可能还是因为体育专业学生在学习压力方面较非体育专业学生轻松,非体育专业学生课程多,还要有英语考级,多数同学认为压力大,运动和锻炼的时间少。这也是体育专业与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的原因。
七、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健美操运动可以显著提高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并且对女大学生的心里健康具有一定促进作用。城乡女大学生在生活满意度、正性情感的得分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城镇女大学生的得分高于乡村。
2.随着年级的上升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降低,大一的主观幸福感最高,大四的最低。适量(30—60分钟)的健美操运动时间可以显著提高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3.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明显高于非体育专业女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
(二)建议
1.引导女大学生在平常生活中应多参加一些体育活动,增大社交范围,从根本上改善自我价值观念,同时有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
2.注重适度的锻炼,尤其是大四的学生面临着考研和工作双重选择,心理压力大,对于心境忧郁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的学生要给予及时的关心和鼓励,创造一定的环境,引导其参与锻炼。
3.非体育专业的女大学生应该多加一些体育项目,在参与的过程中逐步强化,并且让其在体育运动中体会到满足和幸福感,培养良好的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王彩玉.高校健美操采用分组互助教学法对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影响的实验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8):57-58.
[2]熊米娜.啦啦操教学对女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及心理弹性的积极效应[J].中国学校体育,2014,1(2):27-29.
[3]刘磊,潘铁军.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体育成年教育学刊,2008,24(5):47-48.
[4]梁日忠,褚跃德,王英春.体育专业大学生价值观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31(10):1403-1404.
[5]张玉泉,赵国春,陈开梅.山东省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2009,22(4):69-71.
[6]施正熊.啦啦操训练对女大学生新生心理健康和社会焦虑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46(8):80-82.
[7]石冬梅,邓雷.一次身体锻炼对流畅状态和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外向型人格特征大专女生为例[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12,26(2):115-116.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