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摸索出一套"体验式作文"的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用笔写心、用笔抒情,让学生的笔下绽放心灵之花。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作文教学 体验式 策略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是学生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必须要有真情实感。但我们学生的作文大都变成了与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为了得高分,不愿抒发自己的情感,惟恐它不高尚;为了得高分,不愿表露自己的思想,惟恐它肤浅、片面;为了得高分,不愿用自己的语言,惟恐它太幼稚、不成熟、不深刻。于是作文中充塞着虚伪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惟独丧失了学生自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写出自己真实的、独特的感受。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一套"体验式作文"的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用笔写心、用笔抒情,让学生笔下绽放心灵之花。
一、开启学生"心灵之眼",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观察是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观察练笔范围广,方式多,它对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人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开启学生"心灵之眼",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例如,可让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春天淅淅沥沥的小雨,捕捉它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观察奇峰怪石、山川激流,体会大自然的匠心独运、巧夺天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性,领悟大自然赋予它生命的意义,等等。这些都能成为学生作文的好材料。有了这样的积累,学生必定会写出文思独特之佳作。
二、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丰富学生社会体验
语文教师要善于打开学生"心灵之窗",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广纳信息,加强实践,增加体验。不仅要积极主动地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思想政治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还要舍得花一些语文课的教学时间精心组织一些与作文紧密联系的社会实践。要做到美好的书报读了写,精彩的影视观后写,生动的叙述听了写,感人的事件见了写,奇妙的想法想着写,好玩的活动搞了写。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让学生联系对照社会实际,使之进一步深化感受,更形象、具体,更自由地感悟作品中的景、情、理。例如,可组织学生参观名人故居、革命博物馆、科技成果展等;调查家乡的今昔, 家乡的建设成就;可访问革命老同志、当地名人、先进青年典型等等。通过眼观、耳听、分析、讨论、交流, 锻炼学生认识事物、思考社会的能力,达到增加学生社会体验的目的。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的功能,使学生的作文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
三、让学生记录"心灵之语",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真实生动的写作,应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带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是一种物我同化的心理过程,得有一个放松自然的心态,才能渐入佳境。
日记松开了学生的手脚,为其插上翅膀,把他们引进了一个可以自由飞翔的天地。学生可以尽情的抒写自己的耳闻目见、喜怒哀乐,小至花草宠物、风云雨雪、家庭琐事、校园新闻、学习心得、人际交往,大至社会新貌、天下大事......日记不拘形式,不限文体,不计篇幅,贴近生活,心有所悟,笔触所至,让学生回归到写作的主人位置上来,觅得一份自由舒展笔触的感悟。正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天练写日记,有利于作文习惯的养成。
四、采摘学生"心灵之果",让学生体验写作的成功感
成功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激励学生写好作文。反之,如果一个人办事总是感受不到一丁点成功的体验,再坚强的人也难免丧失信心,何况是小学生。作文是学生的"心灵之果"。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摘,充分发挥作文成果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小学生的作文从整体上讲,是很稚嫩、粗糙的,真正优秀的,符合文章要求的还比较少。教师的目光不能只盯住学生作文中的缺点,不能成天只对学生讲这里写得不行,那儿写得不好,说得一无是处,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作文难和怕作文的心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表扬强化的重要作用,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作文中的每一优点和微小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肯定。
为达到"让学生体验写作的成功感"的目的,我编印一本班级作品选,让每个学生都有作文入选,都能品尝一下"发表"作品的喜悅。这样不仅优生的作文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较差生也为自己的作品居然上作品选而受到鼓舞。同时,我还创造机会强化"记日记"的功效,让学生的日记得以发表。经过我仔细修改,我开始在早读上读他们的日记(在学生允许的前提下,尽量不涉及隐私),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快感,当我在读日记的同时,许多同学都向写那日记的同学投去羡慕的目光,慢慢的在我的"安排"下,他们的日记都能通过我的嘴巴"发表",当他们尝试到这种快乐时,我发现他们写日记时更认真了,而且效果也很好。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体验生活、体验社会的条件,让学生"用笔写心、用笔抒情",引导学生从"要我作文"转变成"我要作文",在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郭根福:《语文课程的新理念与作文教学的新策略》
3、王向东:《习作不是应考物──<语文课程标准>给习作定性的几个基本理念》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作文教学 体验式 策略
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是学生思想情感的文字表露,必须要有真情实感。但我们学生的作文大都变成了与心灵毫不相干的东西,为了得高分,不愿抒发自己的情感,惟恐它不高尚;为了得高分,不愿表露自己的思想,惟恐它肤浅、片面;为了得高分,不愿用自己的语言,惟恐它太幼稚、不成熟、不深刻。于是作文中充塞着虚伪化的情感、功利化的思想和成人化的语言,惟独丧失了学生自己。因此,在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写出自己真实的、独特的感受。
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我摸索出一套"体验式作文"的教学模式,教会学生用笔写心、用笔抒情,让学生笔下绽放心灵之花。
一、开启学生"心灵之眼",让学生积累生活经验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观察是学生获得作文材料的主要来源,也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和前提。观察练笔范围广,方式多,它对学生认识事物、增长知识、发展智力有着深远的意义。
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有限的,这种有限的生活范围又很容易造成学生感悟上的迟钝和麻木。为了让学生能有一双慧眼和一颗慧心,让他们能从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努力找出一点使人心动的东西来。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做一些正确的引导,开启学生"心灵之眼",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例如,可让学生观察大自然,观察春天淅淅沥沥的小雨,捕捉它给大自然带来的变化;观察奇峰怪石、山川激流,体会大自然的匠心独运、巧夺天工;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特性,领悟大自然赋予它生命的意义,等等。这些都能成为学生作文的好材料。有了这样的积累,学生必定会写出文思独特之佳作。
二、打开学生"心灵之窗",丰富学生社会体验
语文教师要善于打开学生"心灵之窗",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广纳信息,加强实践,增加体验。不仅要积极主动地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思想政治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还要舍得花一些语文课的教学时间精心组织一些与作文紧密联系的社会实践。要做到美好的书报读了写,精彩的影视观后写,生动的叙述听了写,感人的事件见了写,奇妙的想法想着写,好玩的活动搞了写。
在教学实践中,可以让学生联系对照社会实际,使之进一步深化感受,更形象、具体,更自由地感悟作品中的景、情、理。例如,可组织学生参观名人故居、革命博物馆、科技成果展等;调查家乡的今昔, 家乡的建设成就;可访问革命老同志、当地名人、先进青年典型等等。通过眼观、耳听、分析、讨论、交流, 锻炼学生认识事物、思考社会的能力,达到增加学生社会体验的目的。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的功能,使学生的作文真实的反映现实生活。
三、让学生记录"心灵之语",满足学生表达的欲望
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像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真实生动的写作,应是一种极其复杂的带有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是一种物我同化的心理过程,得有一个放松自然的心态,才能渐入佳境。
日记松开了学生的手脚,为其插上翅膀,把他们引进了一个可以自由飞翔的天地。学生可以尽情的抒写自己的耳闻目见、喜怒哀乐,小至花草宠物、风云雨雪、家庭琐事、校园新闻、学习心得、人际交往,大至社会新貌、天下大事......日记不拘形式,不限文体,不计篇幅,贴近生活,心有所悟,笔触所至,让学生回归到写作的主人位置上来,觅得一份自由舒展笔触的感悟。正所谓"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天天练写日记,有利于作文习惯的养成。
四、采摘学生"心灵之果",让学生体验写作的成功感
成功感是一种积极的情感,它能满足学生自我实现的高层次需要,激励学生写好作文。反之,如果一个人办事总是感受不到一丁点成功的体验,再坚强的人也难免丧失信心,何况是小学生。作文是学生的"心灵之果"。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摘,充分发挥作文成果的激励作用,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小学生的作文从整体上讲,是很稚嫩、粗糙的,真正优秀的,符合文章要求的还比较少。教师的目光不能只盯住学生作文中的缺点,不能成天只对学生讲这里写得不行,那儿写得不好,说得一无是处,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作文难和怕作文的心理。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表扬强化的重要作用,善于发现和抓住学生作文中的每一优点和微小进步,及时给予表扬肯定。
为达到"让学生体验写作的成功感"的目的,我编印一本班级作品选,让每个学生都有作文入选,都能品尝一下"发表"作品的喜悅。这样不仅优生的作文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较差生也为自己的作品居然上作品选而受到鼓舞。同时,我还创造机会强化"记日记"的功效,让学生的日记得以发表。经过我仔细修改,我开始在早读上读他们的日记(在学生允许的前提下,尽量不涉及隐私),让他们尝试成功的快感,当我在读日记的同时,许多同学都向写那日记的同学投去羡慕的目光,慢慢的在我的"安排"下,他们的日记都能通过我的嘴巴"发表",当他们尝试到这种快乐时,我发现他们写日记时更认真了,而且效果也很好。
总之,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给学生提供体验生活、体验社会的条件,让学生"用笔写心、用笔抒情",引导学生从"要我作文"转变成"我要作文",在以表达自己真实思想和心理情感为中心的写作中发展提高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新课程标准》
2、郭根福:《语文课程的新理念与作文教学的新策略》
3、王向东:《习作不是应考物──<语文课程标准>给习作定性的几个基本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