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父母更是子女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可是在辽宁省鞍山市农村却有一对亲兄弟,竟然通过“抓阄”这种方式来“分配”父母的“归属”问题——谁养爹谁养娘,一切由“阄”定!愤怒的老人将两个不肖之子告上法庭。
齐老汉和老伴家住鞍山市农村。老汉膝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齐振脑瓜灵活,率先在村里建起了温室大棚,大棚年年都给他家带来不菲的收入,他也成为闻名十里八村的致富能人。齐老汉的小儿子名叫齐兴,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城里,小伙子工作单位好,很快就成家立业,在城市定居下来。一个是挣钱能人,一个是跳出农门的“鲤鱼”,村民们对齐老汉一家非常羡慕,夸齐家教子有方,两个孩子都有出息。因为那时老两口身子骨都还硬朗,自己独立生活,非但没向儿子要赡养费,还时不时地帮他们两家干些活,或者送些农副产品。
2003年,杨老汉70岁了。夫妇俩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下农田劳动显得有些吃力了。在他70岁生日这天,在“寿宴”上向儿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和你妈都上了年岁,干不动地里的活啦,你们商量一下,谁来养我们?”兄弟俩互相看了看,低头不语。好半天,大儿子齐振才说:“这样吧,你们二老由谁来养活、咋个养法,我和二弟核计一下,你们听信吧!”
两个儿子各自携带家眷回了家。此后的几天里,齐振、齐兴碰过几回面,也通过几次电话,但哥俩意见总也达不成一致:谁也不愿意把父母一块儿接到自己的小家里来,也不愿意轮流照顾父母。兄弟俩吵来吵去,最后决定“二一添作五”,一人一个,将爹妈分别接回自己家赡养。这样,既减轻了各自的赡养负担,也不存在偏向问题。兄弟俩把这个计划跟爹娘一说,老两口想到一辈子同甘共苦都没分开过,老了却因为不中用了而“两地分居”,心里很不是滋味。可一想到这样做会减轻孩子们的负担,也就勉强答应了。
“计划”定好了,具体实施时又遇到了难题:到底谁养爹、谁养妈呢?爹妈的身体状况兄弟俩心知肚明,所以兄弟俩又发生了争吵,都不愿意养老爸。因为齐老汉不能干家务活,等于养了个“白吃饱”。接老妈回家,不仅能帮忙干家务,还能带孩子,等于请来半个保姆。
争来抢去,最后,聪明的兄弟俩又想出一“奇招”:抓阄“分配”父母,抓到谁养谁。两家媳妇也同意,于是,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说抓说抓,当着爹妈的面,齐振、齐兴兄弟俩做了两个“纸阄”,一个上面写着“妈”字,一个上面写着“爸”字。然后把“纸阄”搓成团,两人猜拳定输赢——赢的先抓“阄”,输的听天由命。结果齐振抓到了“爸”,齐兴抓到了“妈”。于是,齐老汉被“分配”给了大儿子,依旧住在村里;老伴被“分配”给了小儿子,跟着齐兴进了城里。
老两口在一起生活惯了,突然间分开了,真有说不出的凄凉。而且对全新的生活环境也不习惯。更让两位老人伤心的是,住进“新家”后,两位老人分别遭到了晚辈们不同程度的冷遇。大儿媳是个非常注重“现实”的人,她见公公总屋里屋外地说些风凉话,指责老人“吃闲饭”。老妈在小儿子家虽说看不到“小脸子”,但每天带孩子、做饭、洗衣服,忙得团团转,一天到晚累得直不起腰,再加上想念老伴,心情变得非常抑郁。一年到头,老两口只有春节时才能像牛郎织女那样见次面。每次见面,老两口都强忍泪水,互相安慰,从不敢在晚辈们面前道委屈。
2006年夏,齐老汉的老伴积郁成疾,加之终日劳累,一场大病后就去世了。小儿子一家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而住在乡下的齐老汉听说老伴去世后,心里更觉孤独,心情更加抑郁,身体也越来越差,三天两头闹病买药。这更引起了大儿子一家的不满。
2008年春节,城里的齐兴回农村过年,齐振趁机向弟弟提出,让弟弟将老爸接到城里住一段时间,“换换生活环境”。结果遭到了弟弟的断然拒绝。齐兴理直气壮地说:“当初抓阄你情我愿,哦,现在你看咱爸不能干活了,就往我这里推啊?没门!”齐振碰了一鼻子灰,把一腔怒气撒向齐老汉。元霄节刚过,齐振就找个借口把齐老汉从家里撵了出来:“去城里找老二养你,我这里不管啦!”
这番话宛如晴天霹雳,齐老汉心里说不清是啥滋味,愤懑、失望、凄凉、怨恨……百感交集。看到大儿子是铁了心撵自己,老汉无奈,只好流着眼泪,一步一挪地离开了大儿子家。
站在村口,望着村中缥缈的晚炊,老人心凉得如同冰窖一般:茫茫世界,哪里是我安身之所啊?难道两个儿子偌大的家中,就没有我老汉一个能呆的地方吗?!
齐老汉被儿子逐出家门的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人们在愤恨之余,也对齐老汉十分同情。齐老汉大儿子的邻居心地善良,他发现齐老汉无家可归,便把老汉让到自己家中,摆上了可口的饭食。喝着热乎乎的米粥,齐老汉的眼泪一双一对地滴落到饭碗里……思前想后,老汉决定不要“脸面”了,要拿起法律的武器,讨回自己的权利。次日,齐老汉径直来到法院,一纸诉状将两个不肖儿子告上法庭,要求他们依法赡养自己。
“齐老汉状告儿子啦!”消息立刻传遍了全村。不过,这次人们并没有感到震惊,相反倒觉得非常“解恨”:“早该如此!好好治治这两个不养老的年轻人!”乡亲们纷纷来声援齐老汉。
法院很快受理了这起特殊的民事案件。开庭当天,村民们自发到法院替齐老汉作证,举证齐家兄弟俩不孝的事实。面对庭上骨瘦如柴的老父亲,以及乡亲们的质问,齐家兄弟俩羞愧难当,低头无语。
近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为根据《婚姻法》相关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齐兴拒绝赡养父亲的理由不能成立。而齐振把父亲撵出家门,拒不赡养的行为也是违反法律规定的。据此,法院判决齐氏兄弟俩均应尽赡养父亲的义务,以一年为周期,兄弟俩轮流照顾齐老汉。此事在当地被传为笑柄。就是法院判决,也难以化解齐老汉的心酸。
(文中人物系化名)
(责编:辛娅)
齐老汉和老伴家住鞍山市农村。老汉膝下有两个儿子,大儿子齐振脑瓜灵活,率先在村里建起了温室大棚,大棚年年都给他家带来不菲的收入,他也成为闻名十里八村的致富能人。齐老汉的小儿子名叫齐兴,大学毕业后,分配在城里,小伙子工作单位好,很快就成家立业,在城市定居下来。一个是挣钱能人,一个是跳出农门的“鲤鱼”,村民们对齐老汉一家非常羡慕,夸齐家教子有方,两个孩子都有出息。因为那时老两口身子骨都还硬朗,自己独立生活,非但没向儿子要赡养费,还时不时地帮他们两家干些活,或者送些农副产品。
2003年,杨老汉70岁了。夫妇俩身体状况已大不如前,下农田劳动显得有些吃力了。在他70岁生日这天,在“寿宴”上向儿子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我和你妈都上了年岁,干不动地里的活啦,你们商量一下,谁来养我们?”兄弟俩互相看了看,低头不语。好半天,大儿子齐振才说:“这样吧,你们二老由谁来养活、咋个养法,我和二弟核计一下,你们听信吧!”
两个儿子各自携带家眷回了家。此后的几天里,齐振、齐兴碰过几回面,也通过几次电话,但哥俩意见总也达不成一致:谁也不愿意把父母一块儿接到自己的小家里来,也不愿意轮流照顾父母。兄弟俩吵来吵去,最后决定“二一添作五”,一人一个,将爹妈分别接回自己家赡养。这样,既减轻了各自的赡养负担,也不存在偏向问题。兄弟俩把这个计划跟爹娘一说,老两口想到一辈子同甘共苦都没分开过,老了却因为不中用了而“两地分居”,心里很不是滋味。可一想到这样做会减轻孩子们的负担,也就勉强答应了。
“计划”定好了,具体实施时又遇到了难题:到底谁养爹、谁养妈呢?爹妈的身体状况兄弟俩心知肚明,所以兄弟俩又发生了争吵,都不愿意养老爸。因为齐老汉不能干家务活,等于养了个“白吃饱”。接老妈回家,不仅能帮忙干家务,还能带孩子,等于请来半个保姆。
争来抢去,最后,聪明的兄弟俩又想出一“奇招”:抓阄“分配”父母,抓到谁养谁。两家媳妇也同意,于是,事情就这样定了下来。
说抓说抓,当着爹妈的面,齐振、齐兴兄弟俩做了两个“纸阄”,一个上面写着“妈”字,一个上面写着“爸”字。然后把“纸阄”搓成团,两人猜拳定输赢——赢的先抓“阄”,输的听天由命。结果齐振抓到了“爸”,齐兴抓到了“妈”。于是,齐老汉被“分配”给了大儿子,依旧住在村里;老伴被“分配”给了小儿子,跟着齐兴进了城里。
老两口在一起生活惯了,突然间分开了,真有说不出的凄凉。而且对全新的生活环境也不习惯。更让两位老人伤心的是,住进“新家”后,两位老人分别遭到了晚辈们不同程度的冷遇。大儿媳是个非常注重“现实”的人,她见公公总屋里屋外地说些风凉话,指责老人“吃闲饭”。老妈在小儿子家虽说看不到“小脸子”,但每天带孩子、做饭、洗衣服,忙得团团转,一天到晚累得直不起腰,再加上想念老伴,心情变得非常抑郁。一年到头,老两口只有春节时才能像牛郎织女那样见次面。每次见面,老两口都强忍泪水,互相安慰,从不敢在晚辈们面前道委屈。
2006年夏,齐老汉的老伴积郁成疾,加之终日劳累,一场大病后就去世了。小儿子一家长长地出了一口气。而住在乡下的齐老汉听说老伴去世后,心里更觉孤独,心情更加抑郁,身体也越来越差,三天两头闹病买药。这更引起了大儿子一家的不满。
2008年春节,城里的齐兴回农村过年,齐振趁机向弟弟提出,让弟弟将老爸接到城里住一段时间,“换换生活环境”。结果遭到了弟弟的断然拒绝。齐兴理直气壮地说:“当初抓阄你情我愿,哦,现在你看咱爸不能干活了,就往我这里推啊?没门!”齐振碰了一鼻子灰,把一腔怒气撒向齐老汉。元霄节刚过,齐振就找个借口把齐老汉从家里撵了出来:“去城里找老二养你,我这里不管啦!”
这番话宛如晴天霹雳,齐老汉心里说不清是啥滋味,愤懑、失望、凄凉、怨恨……百感交集。看到大儿子是铁了心撵自己,老汉无奈,只好流着眼泪,一步一挪地离开了大儿子家。
站在村口,望着村中缥缈的晚炊,老人心凉得如同冰窖一般:茫茫世界,哪里是我安身之所啊?难道两个儿子偌大的家中,就没有我老汉一个能呆的地方吗?!
齐老汉被儿子逐出家门的消息在村里不胫而走,人们在愤恨之余,也对齐老汉十分同情。齐老汉大儿子的邻居心地善良,他发现齐老汉无家可归,便把老汉让到自己家中,摆上了可口的饭食。喝着热乎乎的米粥,齐老汉的眼泪一双一对地滴落到饭碗里……思前想后,老汉决定不要“脸面”了,要拿起法律的武器,讨回自己的权利。次日,齐老汉径直来到法院,一纸诉状将两个不肖儿子告上法庭,要求他们依法赡养自己。
“齐老汉状告儿子啦!”消息立刻传遍了全村。不过,这次人们并没有感到震惊,相反倒觉得非常“解恨”:“早该如此!好好治治这两个不养老的年轻人!”乡亲们纷纷来声援齐老汉。
法院很快受理了这起特殊的民事案件。开庭当天,村民们自发到法院替齐老汉作证,举证齐家兄弟俩不孝的事实。面对庭上骨瘦如柴的老父亲,以及乡亲们的质问,齐家兄弟俩羞愧难当,低头无语。
近日,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为根据《婚姻法》相关规定:“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义务。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时,无劳动能力的或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齐兴拒绝赡养父亲的理由不能成立。而齐振把父亲撵出家门,拒不赡养的行为也是违反法律规定的。据此,法院判决齐氏兄弟俩均应尽赡养父亲的义务,以一年为周期,兄弟俩轮流照顾齐老汉。此事在当地被传为笑柄。就是法院判决,也难以化解齐老汉的心酸。
(文中人物系化名)
(责编:辛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