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工业化的规模生产,食品添加剂已经无法避免,如何面对它也成为了日常生活中无法回避的问题。总结5点经验,对于大家处理食品添加剂问题或许有些帮助。
(1)仔细看好“背面”再买
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有多少人会看“背面”?大家是不是只看价钱和外表,顶多再看看保质期,就轻易地把食品放进了篮子里?
不管怎样,还是先翻过来看看吧。我经常这样说,希望大家买东西的时候,务必养成翻过来看“背面”的习惯。然后,依据“厨房里没有的东西=食品添加剂”这一公式,尽量买含“厨房里没有的东西”少的食品。
当然,要找到一点不含“厨房里没有的东西”的食品是不可能的。但是,要找到所含数量少的食品,还是可能的。
以袋装蔬菜为例。有的在配料表里只写有蔬菜的名字,还有的写有漂白剂、pH调整剂、抗氧化剂等添加剂的名称。看了“背面”再买和不看就买,区别还是很大的。
这样,就算没有关于添加剂毒性的相关知识,也能够挑选到安全性高的食品。
(2)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
买食品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
以米饭为例。加工度最高的,是冷冻肉饭和饭团。自己买来米,用家里的电饭煲煮的话,添加剂为0。要加工成冷冻肉饭或饭团,需要加进调味料、甘氨酸等添加剂。如果没有时间自己做饭,也不要轻易地依赖最终产品(冷冻肉饭或饭团),而是选择中间阶段——装在袋子里的米饭,再花点工夫自己稍作加工。
蔬菜也是一样。新鲜蔬菜是没有添加剂的,但是切好了的蔬菜和袋装沙拉当中,会用到次亚氯酸钠来杀菌。
袋装盖浇饭加工度更高,它里面含有化学调味料、蛋白水解物、增稠多糖类、着色剂、酸味剂等更多的添加剂。
我不是说加工度高的食品绝对不能食用。偶尔吃一两次也没什么问题。只是,我建议大家不要频繁地食用。平常尽量买没有切过的蔬菜,自己动手做,实在不行的时候再买现成的。
你是选择花点工夫呢,还是选择添加剂?加工度越高,添加剂也就越多。希望大家仔细考虑清楚后再做决定。
(3)“知道”了以后再吃
这与第一个要点里所说的内容相关,希望大家在知道了食品中含有什么样的添加剂之后再吃。
比方说,如果你今天很忙,决定用蒸煮袋(软罐头食品的一种包装形式)的麻婆豆腐做饭,再配上现成的土豆沙拉。
看了标示,我们就会知道,从这些饭菜中会摄取到几种添加剂。仅做到清楚地“知道”,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对不起。妈妈今天太忙,才用了这些东西。让你们吃进了一些含有连我也没见过的东西。”知道吃进了什么,就会产生这种反省。
反省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是“我偷懒了,对不起”;第二层是“让你们吃进了添加剂,对不起”;第三层是“我亵渎了食物的尊严,对不起”。
有了这样的愧疚之情,接下来才会想到要让家人吃上自己亲手做的饭菜。
“根本不可能全部亲手做。”
“没有时间,完全不可能。”
每当我说到添加剂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这些声音。
在如今这样一个时代,完全不依赖添加剂,全部亲手做确实有些困难,偶尔使用这些东西也是没办法的事。
但是,如果知道了自己正在吃些什么的话,就一定会对家里人及自己产生歉疚的心情。即便不是很清楚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及危害,但只要知道自己今天给家里人吃的、自己吃进嘴里的加工食品里含有添加剂,就一定会产生一种要亲手制作的冲动。这周有三天都依赖加工食品了,剩下的几天要亲手做——大家是不是会这样想呢?
所以,不要说“根本不可能全部亲手做”这种话,用一周的时间试试看。
(4)不要直奔便宜货
价格便宜又方便的东西,必有其便宜的道理。答案就清楚地写在包装的“背面”。
超市打价格战,仅通过直接交易,省去中间商佣金的方法,商品价格不会便宜到两三成。在价格战的背后,有像我这样的人以及食品加工业者在暗中活动。
如果有厂商对我们说,香肠以前都卖398日元,明天起想卖298日元,那我们的工作就是在不改变利润的前提下,做出298日元的东西。也就是降低对原材料的要求,使用添加剂做出“相应的产品”。
但是,对于这种“相应的产品”,消费者只会看价钱,觉得“这么便宜,真走运”,就买走了。
(5)具有“简单的怀疑”精神
具有“简单的怀疑”精神——这是与添加剂打交道、挑选加工食品的第一步。
“为什么这种明太鱼子的颜色这么漂亮?”
“为什么这种汉堡会这么便宜?”
“为什么这种袋装沙拉一直不会蔫?”
“说这是一种只用米做成的酒,难道现在喝的酒不是只用米做的吗?”
具有这种“简单的怀疑”精神是一切的开始。
对待农药问题,也是一样的。
超市里卖的一种胡萝卜,一袋3根,100日元一袋。
“为什么自然培育的蔬菜会这样整齐划一呢?”
究竟有多少人具有这种“简单的怀疑”精神呢?3根胡萝卜大小、形状、颜色完全相同,重量也几乎一样——要培育出这种“标准样品”的胡萝卜,要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学肥料。
不管怎么说,具备了这种“简单的怀疑”精神之后,在挑选加工食品的时候,务必翻过来看看“背面”,真相自然而然就会出现。
(摘自《食品真相大揭密》)
(1)仔细看好“背面”再买
在超市买东西的时候,有多少人会看“背面”?大家是不是只看价钱和外表,顶多再看看保质期,就轻易地把食品放进了篮子里?
不管怎样,还是先翻过来看看吧。我经常这样说,希望大家买东西的时候,务必养成翻过来看“背面”的习惯。然后,依据“厨房里没有的东西=食品添加剂”这一公式,尽量买含“厨房里没有的东西”少的食品。
当然,要找到一点不含“厨房里没有的东西”的食品是不可能的。但是,要找到所含数量少的食品,还是可能的。
以袋装蔬菜为例。有的在配料表里只写有蔬菜的名字,还有的写有漂白剂、pH调整剂、抗氧化剂等添加剂的名称。看了“背面”再买和不看就买,区别还是很大的。
这样,就算没有关于添加剂毒性的相关知识,也能够挑选到安全性高的食品。
(2)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
买食品的时候,要尽量选择加工度低的食品。
以米饭为例。加工度最高的,是冷冻肉饭和饭团。自己买来米,用家里的电饭煲煮的话,添加剂为0。要加工成冷冻肉饭或饭团,需要加进调味料、甘氨酸等添加剂。如果没有时间自己做饭,也不要轻易地依赖最终产品(冷冻肉饭或饭团),而是选择中间阶段——装在袋子里的米饭,再花点工夫自己稍作加工。
蔬菜也是一样。新鲜蔬菜是没有添加剂的,但是切好了的蔬菜和袋装沙拉当中,会用到次亚氯酸钠来杀菌。
袋装盖浇饭加工度更高,它里面含有化学调味料、蛋白水解物、增稠多糖类、着色剂、酸味剂等更多的添加剂。
我不是说加工度高的食品绝对不能食用。偶尔吃一两次也没什么问题。只是,我建议大家不要频繁地食用。平常尽量买没有切过的蔬菜,自己动手做,实在不行的时候再买现成的。
你是选择花点工夫呢,还是选择添加剂?加工度越高,添加剂也就越多。希望大家仔细考虑清楚后再做决定。
(3)“知道”了以后再吃
这与第一个要点里所说的内容相关,希望大家在知道了食品中含有什么样的添加剂之后再吃。
比方说,如果你今天很忙,决定用蒸煮袋(软罐头食品的一种包装形式)的麻婆豆腐做饭,再配上现成的土豆沙拉。
看了标示,我们就会知道,从这些饭菜中会摄取到几种添加剂。仅做到清楚地“知道”,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对不起。妈妈今天太忙,才用了这些东西。让你们吃进了一些含有连我也没见过的东西。”知道吃进了什么,就会产生这种反省。
反省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是“我偷懒了,对不起”;第二层是“让你们吃进了添加剂,对不起”;第三层是“我亵渎了食物的尊严,对不起”。
有了这样的愧疚之情,接下来才会想到要让家人吃上自己亲手做的饭菜。
“根本不可能全部亲手做。”
“没有时间,完全不可能。”
每当我说到添加剂的时候,经常会听到这些声音。
在如今这样一个时代,完全不依赖添加剂,全部亲手做确实有些困难,偶尔使用这些东西也是没办法的事。
但是,如果知道了自己正在吃些什么的话,就一定会对家里人及自己产生歉疚的心情。即便不是很清楚食品添加剂的毒性及危害,但只要知道自己今天给家里人吃的、自己吃进嘴里的加工食品里含有添加剂,就一定会产生一种要亲手制作的冲动。这周有三天都依赖加工食品了,剩下的几天要亲手做——大家是不是会这样想呢?
所以,不要说“根本不可能全部亲手做”这种话,用一周的时间试试看。
(4)不要直奔便宜货
价格便宜又方便的东西,必有其便宜的道理。答案就清楚地写在包装的“背面”。
超市打价格战,仅通过直接交易,省去中间商佣金的方法,商品价格不会便宜到两三成。在价格战的背后,有像我这样的人以及食品加工业者在暗中活动。
如果有厂商对我们说,香肠以前都卖398日元,明天起想卖298日元,那我们的工作就是在不改变利润的前提下,做出298日元的东西。也就是降低对原材料的要求,使用添加剂做出“相应的产品”。
但是,对于这种“相应的产品”,消费者只会看价钱,觉得“这么便宜,真走运”,就买走了。
(5)具有“简单的怀疑”精神
具有“简单的怀疑”精神——这是与添加剂打交道、挑选加工食品的第一步。
“为什么这种明太鱼子的颜色这么漂亮?”
“为什么这种汉堡会这么便宜?”
“为什么这种袋装沙拉一直不会蔫?”
“说这是一种只用米做成的酒,难道现在喝的酒不是只用米做的吗?”
具有这种“简单的怀疑”精神是一切的开始。
对待农药问题,也是一样的。
超市里卖的一种胡萝卜,一袋3根,100日元一袋。
“为什么自然培育的蔬菜会这样整齐划一呢?”
究竟有多少人具有这种“简单的怀疑”精神呢?3根胡萝卜大小、形状、颜色完全相同,重量也几乎一样——要培育出这种“标准样品”的胡萝卜,要使用大量的农药和化学肥料。
不管怎么说,具备了这种“简单的怀疑”精神之后,在挑选加工食品的时候,务必翻过来看看“背面”,真相自然而然就会出现。
(摘自《食品真相大揭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