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控制系统是企业控制风险实现企业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论文分析了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健全外部监督机制等三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内部控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这一环节还比较薄弱的,很多企业甚至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内部控制,针对以上状况,作者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必要的探讨,期望能对以后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巨人集团的倒塌、郑州亚细亚的衰败、震惊中外的琼民源、银广厦事件的发生,乃至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等等这些现象,无不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着一定的关系。
(一)内外部控制环境不利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生存的土壤,是内部控制赖以发展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贯彻,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现有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多数中小企业中,管理者整体素质普遍不高,企业管理者素质达不到建立有效内控的要求;部门设置不合理导致管理层人员内部控制意识薄弱,不少企业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部门设置,企业普遍存在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再加上企业在部门的设置中对横向间的协调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信息相当不对称;企业相配套的机制和制度不健全,一是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二是人事政策和实务不完善,企业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招聘测评员工的方法,所以在雇佣人员时就难免会有过失,招聘的员工达不到单位的要求。三是企业制度不全面,没有针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制订出相应的规章制度,顾此失彼现象十分严重。这些因素都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
(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企业的风险管理是指按照企业制定的经营战略,选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找出业务风险点,并采取恰当的方法降低风险。我国许多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框架普遍不健全,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风险识别和控制机制,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机制不系统、不连续、不充分、不重实效,以致案件时有发生,甚至造成重大损失。即在企业内部呈现出这种恶性链:企业忽视风险管理--风险时企业业绩下滑--会计造假粉饰业绩--造假行为被查出、曝光--遭到法律诉讼--企业破产解散。
(三)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主要表现为没有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没有专门的专业评价机构。政府监督方面,大型国有企业主要靠国资委来监督,而国资委的力量十分有限。社会监督方面,会计师事务所虽然也对大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估,但由于缺乏专业性和科学的标准,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诸如我国巨人集团的倒塌,郑州亚细亚的衰败,震惊中外的琼民源、银广厦事件的发生等等这些现象,就是明证。
二、解决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所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控制方面的气候,主要包括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政策的管理等,它决定着内部控制的总体水平和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质量。要搞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一定要重视高层管理人员的配备。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企业在各级领导层的选拔上除了注重资格审查等硬性条件外,还应该考虑他们是否具备廉洁、诚实、守法的品格和职业操守。在内部控制环境中,这些高层管理人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制定、执行和监督内部控制,而且他们本身的经营理念和价值取向也决定了内部控制是否高效运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起决策作用的高层管理人员个人奠定了整个机构的内控基调。内部控制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因为企业的"人"制定、执行内控制度,反过来又受内控制度的制约。作为内控环境因素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企业的员工是否具备相应的岗位技能和资格;是否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是否执行有效的奖惩制度。并建立有效机制,以保证员工素质不断适应有效内部控制的
(二)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安然、世通等重大财务舞弊案件的曝光,引起了人们对内部控制中风险管理与评估的关注。2004年,COSO提出了内部控制新的概念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了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管理的八个识别要素;四个风险管理目标。加强对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的监管不仅有利于遏制财务造假行为,也有利于促进上市企业的持续发展,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为此,企业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风险评估机构,对企业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直接反馈给董事会,为董事会正确决策提供依据。针对投资者风险意识普遍薄弱的状况,企业可面向广大投资者和员工定期举办风险知识培训班,运用实证或案例分析的方法,分析近、远期收益的关系,强调内控的重要性,形成一种人人重视风险控制的人文环境。
(三)健全外部监督机制
一是不断完善对大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的相关法规。二是加强对大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建立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三、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鼓励专门的机构、专业人员的形成。
总之,内部控制的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各个中小企业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对不同的问题采取灵活的方式,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促进企业有序的发展。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对策。
内部控制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有一套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当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内部控制这一环节还比较薄弱的,很多企业甚至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内部控制,针对以上状况,作者针对企业内部控制的相关问题进行必要的探讨,期望能对以后内部控制的进一步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
纵观我国巨人集团的倒塌、郑州亚细亚的衰败、震惊中外的琼民源、银广厦事件的发生,乃至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等等这些现象,无不与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有着一定的关系。
(一)内外部控制环境不利
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生存的土壤,是内部控制赖以发展的基础,它直接关系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和贯彻,对建立、加强或削弱特定政策程序及其效率产生重大的影响。我国现有大多数企业特别是多数中小企业中,管理者整体素质普遍不高,企业管理者素质达不到建立有效内控的要求;部门设置不合理导致管理层人员内部控制意识薄弱,不少企业仍然沿袭着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部门设置,企业普遍存在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再加上企业在部门的设置中对横向间的协调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同级各部门间缺乏必要的交流,信息相当不对称;企业相配套的机制和制度不健全,一是企业缺乏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二是人事政策和实务不完善,企业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招聘测评员工的方法,所以在雇佣人员时就难免会有过失,招聘的员工达不到单位的要求。三是企业制度不全面,没有针对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制订出相应的规章制度,顾此失彼现象十分严重。这些因素都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执行效果。
(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缺陷
企业的风险管理是指按照企业制定的经营战略,选用各种风险分析技术,找出业务风险点,并采取恰当的方法降低风险。我国许多企业风险管理组织框架普遍不健全,风险管理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未建立真正意义上的风险识别和控制机制,风险识别、评估和控制机制不系统、不连续、不充分、不重实效,以致案件时有发生,甚至造成重大损失。即在企业内部呈现出这种恶性链:企业忽视风险管理--风险时企业业绩下滑--会计造假粉饰业绩--造假行为被查出、曝光--遭到法律诉讼--企业破产解散。
(三)外部监督机制不健全
主要表现为没有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没有专门的专业评价机构。政府监督方面,大型国有企业主要靠国资委来监督,而国资委的力量十分有限。社会监督方面,会计师事务所虽然也对大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评估,但由于缺乏专业性和科学的标准,不能形成有效的监督。诸如我国巨人集团的倒塌,郑州亚细亚的衰败,震惊中外的琼民源、银广厦事件的发生等等这些现象,就是明证。
二、解决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所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
内部控制环境是企业内部形成的一种控制方面的气候,主要包括管理层的经营理念和经营风格、组织结构、人力资源政策的管理等,它决定着内部控制的总体水平和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质量。要搞好企业内部控制环境建设,一定要重视高层管理人员的配备。俗话说"村看村,户看户,群众看干部",企业在各级领导层的选拔上除了注重资格审查等硬性条件外,还应该考虑他们是否具备廉洁、诚实、守法的品格和职业操守。在内部控制环境中,这些高层管理人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们不仅制定、执行和监督内部控制,而且他们本身的经营理念和价值取向也决定了内部控制是否高效运作,从某种意义上说起决策作用的高层管理人员个人奠定了整个机构的内控基调。内部控制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建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因为企业的"人"制定、执行内控制度,反过来又受内控制度的制约。作为内控环境因素的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包括企业的员工是否具备相应的岗位技能和资格;是否对员工进行岗位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是否执行有效的奖惩制度。并建立有效机制,以保证员工素质不断适应有效内部控制的
(二)增强企业的风险意识,提高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安然、世通等重大财务舞弊案件的曝光,引起了人们对内部控制中风险管理与评估的关注。2004年,COSO提出了内部控制新的概念体系,这一体系包括了风险管理的定义;风险管理的八个识别要素;四个风险管理目标。加强对内部控制中的风险管理的监管不仅有利于遏制财务造假行为,也有利于促进上市企业的持续发展,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为此,企业可以成立一个专门的风险评估机构,对企业各个环节的风险进行评估,评估结果直接反馈给董事会,为董事会正确决策提供依据。针对投资者风险意识普遍薄弱的状况,企业可面向广大投资者和员工定期举办风险知识培训班,运用实证或案例分析的方法,分析近、远期收益的关系,强调内控的重要性,形成一种人人重视风险控制的人文环境。
(三)健全外部监督机制
一是不断完善对大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监督的相关法规。二是加强对大型国有企业内部控制的研究,建立一套科学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三、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鼓励专门的机构、专业人员的形成。
总之,内部控制的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各个中小企业也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对不同的问题采取灵活的方式,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促进企业有序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