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水千山总是情——杂谈地理的“四性”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z_85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在有众多的电视大奖赛,不知大家是否关注过?大奖赛中有一项占分不多但非常重要的内容——选手综合素质的考察,方式是提题作答。用心看过多场之后,发现考察选手综合素质的试题中有很大比例的地理知识题目。如果换一个角度,我认为一个人的综合素质的高低与他掌握的基础地理知识有很大的关系,联想到古人用“上知天文,下晓地理”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与受人尊重,就更加充分说明了地理知识对于人的重要性、对于人类的重要性。《地理教育国际宪章》中强调“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生欣赏和认识这个世界。”从以上宪章的观点我们可以看出地理有许多重要的特点。那就是趣味性、时效性、深刻性和渗透性。
  首先谈谈地理的趣味性。我以为是因为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人地关系的多样性形成的。
  从毛利人的碰鼻礼到印度人的手抓饭,从爱斯基摩人的冰暖房到缅甸土著人的鸟居,我们生活的星球可谓大千世界无奇不有,从原始人的钻木取火到现代人的核燃料,从咯吱作响的独轮车到熬游太空的航天飞机,人类活动表达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包罗万象,丰富多彩的地理知识对于生命时间有限和生活空间有限的人类个体来说,势必产生吸引力,打动他们的好奇心,使他们迫切需要了解外面的世界,解谜历史和想象未来。对于他们来说地理充满了诱惑,有着较强的趣味性。
  再来说说地理的时效性。这个问题可以从两个层面来分析,一是由于人类认识水平的低下导致地理环境的破坏,出现了较为严重的环境后果;二是严峻的人地矛盾的现实要求人们掌握地理科学知识来指导和规范人类的生产生活活动。这两个方面在现阶段的表现特别突出。
  让我们看一则公益广告:“世界上有30%的土地因人类活动而退化,每年有上千萬吨石油、重金属和生活垃圾排入大海,每年约有230亿吨二氧化碳排放到大气中,每年因水体污染导致2500万人死亡,世界上的森林以每年1700万公顷的速度在消失,每天有140种生物灭绝,这些都给我们人类以警示,希望人们保护环境、关爱生命、善待地球。”再看两个实际例子:“沙漠距北京不到70公里”“岛国瑙鲁因生态灾难将举国搬迁到澳大利亚,图瓦卢将举国搬迁到新西兰。”
  不要以为是危言耸听,事实的确如此。因为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甚至危及到人类的生存。我国干旱地区过度的农垦和放牧,破坏地表植被,使大量的草场退化和沙化而丧失了土地生产力,使原本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脆弱,环境人口容量不断下降。沙漠化迅速扩张。已经对我们敲响了警钟。
  如果再问几个小问题,大家对地理的时效性就会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冬天到海南出差要带棉袄吗?为什么非洲人那么黑?长江中下游地区能种植橡胶树吗?中国为什么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地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联系紧密,与我们的生产密切联系。
  下面我借用单之蔷先生的一段话来说明我对地理深刻性的理解。“我以为,中国的大江大河发育于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属于中国,这意味着中国人掌握着自己的水命运,中国的大江大河的水龙头总开关在中国人手里,中国不是河流下游的国家,而是河流上游和全流域国家,这一点对一个国家是何等重要啊。让我们庆幸吧。试想一下:假如青藏高原为他国所有,长江、黄河为异国所占,中国岂不成了仰人鼻息的水的乞丐?如今长江上游——金沙江、大渡河上一座座在建或计划兴建的电站,假如是异国所建,友好时没什么,如果敌对,我们岂不成了人造洪水的要挟筹码吗?”这段话从水资源的角度说明了青藏高原的地理意义。我们平时说到青藏高原时,就会想到他是世界屋脊,想到雪山连绵、冰川广布的高原景观,也会想到高原上还耸立着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再深一点就会想到它是黄河、长江的发源地,又称为中华水塔。如此看来,细小的地理知识都具有深刻的地理意义。
  地理的渗透性如何解释呢?我是这样认识的,地理作为一门科学,它的知识渗透到许多的科学领域,同时也渗透到人类所有的生产和生活之中,地理无处不在。
  让我们了解一下地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就非常清楚了。地理主要研究人地关系,也就是研究人类生存的地理环境、人类的活动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它要求的是人类活动必须遵循环境发展规律,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这就使地理与其它许多自然科学(研究“地”的)和社会科学(研究“人”的)相互交叉融合,相互渗透,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边缘性、地理知识的广泛性。如果掌握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对学习和掌握其它科学知识和指导具体的生活和生产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地理具有很鲜明的特征,地理知识对每个社会公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地理教育是让人们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学校教育,作为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要担负主要责任。这就要求广大地理教育工作者,引起高度重视,在地理教学中,能够突出地理的渗透性、时效性、趣味性和深刻性,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掌握地理知识;同时也要求教育管理者及全社会都来重视地理,促进全民素质的提高,使经济、社会、环境持续发展,建立一个和谐的社会。
其他文献
教师既担负着教学工作,又担负着教育工作,事无巨细,琐碎繁杂,每天的喜怒哀乐,酸甜苦乐,无时不在涌成潮汐,弹奏着一首永不停息的交响曲。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不和谐的音符——“后进生”,这些“后进生”如同大树下的小草,往往得不到阳光的普照。如何能让那些大树下的小草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这就需要老师对他们投入更多得关注,为他们铺设好进步的“桥梁”。  一、用春天般的爱来转化“后进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
期刊
阅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之必需。换一种说法就是: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新课标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它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
期刊
摘要:21世纪是一个不断创新的世紀。在此背景下,对我们的政治课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出三点措施: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凸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二、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关键词:政治教学 创新 素质  21世纪是一个不创新,就灭亡的世纪。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期刊
一、数学预习策略的作用  1.树立学习意识,培养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老师传授的知识在学生人生的整个知识体系所占比例微乎其微,人生90%以上的知识及技能需要自己独自摸索。现代小学教育的核心目标应该是从小培养学生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而非“填鸭式”的使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数学课前的预习实际是在培养学生从被动学习到自己独立学习的一个过度阶段。课前预习与学校课堂不同的是学生需要独自一人面对
期刊
学生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因素。有了學习兴趣,学生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足以说明兴趣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小学英语教学是面向小学生的,小学生有着自身的特点。活泼好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好奇心强,争强好胜,喜欢色彩绚丽的东西,对于生动、形象的事物感兴趣。他们好奇心强,乐于探索,老师在教学时,就要充分考虑小学
期刊
一、问题的提出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中》指出教育部要研究制订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和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生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1]。  本文以“醛”为例从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教学内容上进行改进,从学习迁移[2]启发、实验情境创设,知识迁移训练等在课程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依赖模仿与记忆,应倡导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同时,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主动获取的过程。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尝试巧设生活情境,比较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借助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数学知识,利用小学生对实际生活的认知创设数学情境。这样的课堂情境更易唤起学生的学习需求。因而,也更易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究学习的契机
期刊
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小学一至六年级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高声朗读课文,不仅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祖国语言文字的音律美,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而且也利于加深对课文的记忆。朗读可以帮助学生使用恰当的语言对事物加以描绘,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和写作水平,让学生能够具备正确表情达意的能力。但是,小学语文教师平时都存在重写轻读的传统思想,并没有对朗读教学加以足够的重视。
期刊
一、小学一年级的特殊性  从踏入学校的那一天起,孩子们就要告别无忧无虑的游戏时代,开始踏入以学生为主的学生时代。我们有必要分析与总结他们在此时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以制订正确的教学方法与策略。  从生理方面来说:男生身高平均为114.7厘米,体重19公斤;女生身高平均113.9厘米,体重18公斤。男女生大脑重量达1280克,接近成人1400克的水平。他们骨骼柔软,肌肉细嫩,承受力较弱,尚处于发育较旺
期刊
一、前言  众所周知,作为一种交际方式,听力是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语言技能。但目前在小学,传统的教学模式在英语听力课中非常普遍。这种教学模式从教学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活动,而不是学生的学习。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中,学生通常被动地接受输入。这种单调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英语听力学习中感到迟钝,逐渐失去兴趣。  2001年,教育部发布《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的目的强调如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