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dlhongerfl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1世纪是一个不断创新的世紀。在此背景下,对我们的政治课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就如何在政治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素质提出三点措施: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凸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二、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关键词:政治教学 创新 素质
  21世纪是一个不创新,就灭亡的世纪。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不同场合频频谈创新,事事讲创新,处处谋创新,将创新置于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由此可见,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离不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但传统的教学模式过于注重知识传授、概念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致使学生成了盛装知识的容器,缺乏自主学习、探究思考的习惯和创新能力。在此时代背景下,新课程提出始终坚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的核心理念。特别注重对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那么,在政治课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呢?
  一、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凸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他特别强调兴趣的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感情的体现,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巨大内在动力,是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力和想象力,驱使学生去积极的思考、观察和研究。也就是说强烈的兴趣是“敢于冒险、敢于闯天下、敢于参与竞争的支撑,是创新思维的营养。”从实际情况来看,学生对政治课感兴趣与否,将直接影响其思维的积极性。如果教学总是老一套,教条条、被框框,“一言堂”式的灌输,这只会使学生感到厌烦,丧失对思想政治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由于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不能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因而难以达到培养学生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应富有创新意识,设计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那种强烈的探索欲望,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的思维状态,这样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材中比较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可以遵循从个别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深入浅出,用形象生动的比喻帮助学生进行分析理解,提高其学习兴趣,激发其学习热情。
  二、创造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培养创造思维能力的关键是动脑思考。教师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让学生针对同一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和见解。只有在活跃、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问题意识才能充分得到表露和发展。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个性,引导他们积极思考。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要鼓励学生对前人的科学理论和传统观点有一种大胆的质疑精神,对前人尚未揭示的问题的提问,在争辩中出现的某些与众不同的见解,考虑问题时“标新立异”的构思以及别出心裁的想法等等,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新意,教师都应给予及时的肯定,对其合理的、有价值的一面,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扩大学生思维中的闪光因素。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而且在美国,衡量教育的标准是把没问题的学生教的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回答不了,那就是成功。可见,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设疑引思,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大的作用。“疑”是激发思维的起点,“疑”是激发思维的动力。教师应针对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原理,巧妙地提出问题。这类问题主要是学生没能及时提出而又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问题。一般是在重点、难点、社会热点和思维盲点处提出问题。这类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能引起学生认识的升华。在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沿着问题思考,引发学生探究、思考、解决问题,从而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想象力
  发散思维具有开放性和广阔性的特点,它是对某一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去观察、思考、想象,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方案或者假设的一种思维方式。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既有利于打破墨守成规的思维模式,能用前所未有的新知觉去认识事物,提出新的见解,具有多向性和跨越性的优势,又有利于提高他们运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散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主导地位,所以为了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使他们成为独立思考、锐意创新的人才,就应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当发散量增加到一定程度而形成质变的时候,发散就变成了创造。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材的内容,多提一些发散型问题,因为这类问题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想象力,从多角度、多层次分析和解决问题。
  如果这个世界没有创新能力,便不会有今日人类的文明;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创新人才,那么它便是一个落后的民族;如果一个人不具备创新能力,可以说是庸才。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也是中学思想政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我们应努力追求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打造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以适应知识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早日把我国建设为创新型国家。
其他文献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是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因此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从理性的角度分析,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形成的基本技能,它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奠基,所以计算教学又是小学数学教学重点中的重点。以下粗浅地谈谈我对计算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一、计算教学要加强估算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计算教学要重视心算,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求知的内在动力,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学习就会积极主动,学得轻松而有成效。但是学习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在于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而能创造性地学,最终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和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一、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激发兴
期刊
随着国际形势的发展,社会经济的高速运行,工作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人们对教育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希望教育对自己的子女成长成才发挥更大的作用。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就应该充分认清形势,与时俱进,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回应家长的诉求,才能跟上形势的发展,满足家长的要求。尤其是近几年来教育的均衡发展使乡与村的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农村学校的现状就是校点的班级多而教师少,很多教师都担任两个主科的教学充任务,无形
期刊
摘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高效率地朗读,可以让学生在读中感知、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关键词:训练 范读 评价  朗读是孩子们敞开心扉,放飞情感,展现自我的一种很好的表现方式。在语文教学中常见的读的形式很多,学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整体读、设疑自读、感悟品读、分角色读、轻声读、配乐朗读等。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训练,学生的
期刊
现代教学观念认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唤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激发学习动机,使学生自身的学习潜能真正调动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而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愿学、乐学、会学、善学的培养,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  一、愿学是确保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根本  我们知道: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
期刊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素质教育已放在首位,教学目的也由单纯的传授知识转化为对能力的培养。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而授人以渔,则终生受用不尽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正面对新时期充满无限机遇和挑战的素质教育,教师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在教學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发展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
期刊
摘要: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其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在形式上有别于传统教育的一个最明显特征。新课标中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学习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一,合作学习作为新型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于课堂教学实践中,合作学习小组教学方式,由于其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社会技能有着较好的效果,逐渐被教育工作者认可。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
期刊
一、智慧课堂概述  智慧教育是指能让学生更有智慧的教育。智慧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而智慧课堂是智慧教育实现的核心,智慧课堂的构建是新时期下教育与技术双向融合的结果。  (一)智慧课堂的概念  智慧课堂一词由其理论基础——智慧教育衍生而来,但对其概念的界定,目前在国内外并没有形成一个清晰、统一的认识和理解。智慧教育就是要培养学习者的学习智慧,使其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
期刊
教师既担负着教学工作,又担负着教育工作,事无巨细,琐碎繁杂,每天的喜怒哀乐,酸甜苦乐,无时不在涌成潮汐,弹奏着一首永不停息的交响曲。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不和谐的音符——“后进生”,这些“后进生”如同大树下的小草,往往得不到阳光的普照。如何能让那些大树下的小草感受到阳光的温暖,这就需要老师对他们投入更多得关注,为他们铺设好进步的“桥梁”。  一、用春天般的爱来转化“后进生”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谁不
期刊
阅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之必需。换一种说法就是:阅读是人们获得各种信息最迅捷的途径之一,也是人们学习、工作、生活中获得信息从而进行思想交流的迅速有效的方法。所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新课标在确认语文学科的工具性的同时,首次强调指出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它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可见阅读教学在小学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