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研究,要确立新的创新教育观和学习观,主要是围绕课堂上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喜欢上数学课,多留给学生探索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这两个方面进行改革。课堂教学应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来实现全体学生知识的获得,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实践能力的提高,进而改革课堂组织形式,改革课堂教学方法。
1 处理好课堂气氛纪律关系
合作课堂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鼓励,把师生关系从原有的“权威—服从”逐渐变成“指导—参与”关系,允许学生在答题正确的时候大声说“耶”;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学习习惯尚未养成,更应加强课堂常规的养成教育。例如制定“小组合作课堂记录表”,表内包括:听取、求助、反思、自控、帮助、建议、协调、说明、作业等内容,在自控项中明确规定:①服从组长安排;②遵守纪律,不随便离开座位,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③服从大多数人意见;④组员开小差或违反纪律时,小组成员有权提醒“请注意纪律”或用目光暗示,若小组内制止无效,由老师点名制止,则扣除该组这节课自控项分数,然后根据小组每节课的表现打分,评出优胜小组。
2 培养学生想与说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在实验过程中,农村小学低年级反映出来的语言缺乏,难以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十分明显。打个比方;有的孩子有样子没有内容,好似一个空心的“爆竹”;有的学生肚子里面有“馅”,可又是茶壶里面饺子——有话说不出。就像那没了“引线”的爆竹,怎么点就是不响;会做了,可说不出子丑寅卯来。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安排有经验的语文老师担任阅读和说话课,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讨论汇报时准确、理由充足、观点明确,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
3 训练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一段时期表明,合作技能并非与生俱来、生而知之的,它与其他技能一样离不开后天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与实践。为了使学生学会交际,树立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集体观,所以我让学生记住:听取发言要专心,说明理由要清楚,求助他人有礼貌,反思自己要虚心,自控守纪我能行,帮助同伴我热情,支持别人我说棒,说服对方理服人,建议之前多思考,协调合作第一名。
合作技能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日积月累,不可能期望学生短时间学会所有的技能,必须由浅入深分步骤进行。首先,定期进行小组培训,因为小组长是每个小组的领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不仅要自身能力强,还要帮助本组后进生,带头激励小组共同前进。一个好的小组长,可以带活一个小组,组长便成了“小先生”,将由他对差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矫正,只有这样才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合作课堂。
4 教材呈现方式改变,使之适于合作
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它实现新的思想,教师应跳出教材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创设“美、智、趣”的学习情境,把学生带进合作领域。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采用猜数游戏,由人背对着大家写一数,并遮住,请同学们猜写的数是多少,可提醒猜大了或小了,看哪些同学以最少次数猜对,这样的游戏不仅有趣,也使学生学会了比较数的大小。同时,还能学会一种“折半缩区”的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在活动中,老师应积极去看、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感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教学该如何进行。
5 尊重学生差异,全面正确评价
学生间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全面的、动态的。全面指不仅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动态是指强化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为了让差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为此,采用“个人提高分记法”来确保每个人都有享受均等成功机会的权利。具体做法是:“根据每个学生平时测验的平均分,设立一个一般可以超越的基础分,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几次测验后,基础分也要随着平均分的情况而有所变化。只要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那么每个学生都会有均等的机会获得成功,并且让他们知道小组的重要,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它的公平合理性。而且每次奖励都以小组为单位,决不主张奖励个人。
6 注意学生情感,及时反馈矫正
在掌握学习过程中,评价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评价也不再只是一个分数,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矫正,使绝大部分学生掌握所学内容,还可以让没有射中的学生再补射一箭。具体做法是:在上课时,课堂作业要求组内完成,并在课内批改完毕。对于作业反馈未达标者要求组内已掌握者提供第二份作业,进行验收;组内无法解决的由老师组织辅导,同时该小组本日内竞赛不得高分;对于学生中存在共同问题,集体进行矫正,不扣小组得分。直到单元结束绝大多数同学都已达标后,才提供平行性测验,看他们是否达到掌握水平。
这种合作学习模式,转变了教师观念,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灵感,从而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较好的激发与培养,只有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观点和理论进行反思,只有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观点和理论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完善这种新型课堂要求。
1 处理好课堂气氛纪律关系
合作课堂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方式,给学生以心理上鼓励,把师生关系从原有的“权威—服从”逐渐变成“指导—参与”关系,允许学生在答题正确的时候大声说“耶”;低年级学生自控能力差,学习习惯尚未养成,更应加强课堂常规的养成教育。例如制定“小组合作课堂记录表”,表内包括:听取、求助、反思、自控、帮助、建议、协调、说明、作业等内容,在自控项中明确规定:①服从组长安排;②遵守纪律,不随便离开座位,不讲与学习无关的话;③服从大多数人意见;④组员开小差或违反纪律时,小组成员有权提醒“请注意纪律”或用目光暗示,若小组内制止无效,由老师点名制止,则扣除该组这节课自控项分数,然后根据小组每节课的表现打分,评出优胜小组。
2 培养学生想与说的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的喜悦,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思考,踊跃发言的习惯。在实验过程中,农村小学低年级反映出来的语言缺乏,难以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和意见,十分明显。打个比方;有的孩子有样子没有内容,好似一个空心的“爆竹”;有的学生肚子里面有“馅”,可又是茶壶里面饺子——有话说不出。就像那没了“引线”的爆竹,怎么点就是不响;会做了,可说不出子丑寅卯来。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安排有经验的语文老师担任阅读和说话课,加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讨论汇报时准确、理由充足、观点明确,以便达到更好的效果。
3 训练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一段时期表明,合作技能并非与生俱来、生而知之的,它与其他技能一样离不开后天有意识、有计划的训练与实践。为了使学生学会交际,树立起“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集体观,所以我让学生记住:听取发言要专心,说明理由要清楚,求助他人有礼貌,反思自己要虚心,自控守纪我能行,帮助同伴我热情,支持别人我说棒,说服对方理服人,建议之前多思考,协调合作第一名。
合作技能的形成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日积月累,不可能期望学生短时间学会所有的技能,必须由浅入深分步骤进行。首先,定期进行小组培训,因为小组长是每个小组的领导者和活动的组织者,不仅要自身能力强,还要帮助本组后进生,带头激励小组共同前进。一个好的小组长,可以带活一个小组,组长便成了“小先生”,将由他对差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和矫正,只有这样才会出现一个崭新的合作课堂。
4 教材呈现方式改变,使之适于合作
合作学习不仅是一种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通过它实现新的思想,教师应跳出教材的束缚,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通过创设“美、智、趣”的学习情境,把学生带进合作领域。如在教学:“比较数的大小”时,采用猜数游戏,由人背对着大家写一数,并遮住,请同学们猜写的数是多少,可提醒猜大了或小了,看哪些同学以最少次数猜对,这样的游戏不仅有趣,也使学生学会了比较数的大小。同时,还能学会一种“折半缩区”的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在活动中,老师应积极去看、听,设身处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感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教学该如何进行。
5 尊重学生差异,全面正确评价
学生间个别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学生的评价,应是全面的、动态的。全面指不仅评价学生的知识技能,还要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动态是指强化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为了让差生也能享受到成功的乐趣。为此,采用“个人提高分记法”来确保每个人都有享受均等成功机会的权利。具体做法是:“根据每个学生平时测验的平均分,设立一个一般可以超越的基础分,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几次测验后,基础分也要随着平均分的情况而有所变化。只要学生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学习,那么每个学生都会有均等的机会获得成功,并且让他们知道小组的重要,这样才能使每个学生都认识到它的公平合理性。而且每次奖励都以小组为单位,决不主张奖励个人。
6 注意学生情感,及时反馈矫正
在掌握学习过程中,评价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评价也不再只是一个分数,而是把注意力放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矫正,使绝大部分学生掌握所学内容,还可以让没有射中的学生再补射一箭。具体做法是:在上课时,课堂作业要求组内完成,并在课内批改完毕。对于作业反馈未达标者要求组内已掌握者提供第二份作业,进行验收;组内无法解决的由老师组织辅导,同时该小组本日内竞赛不得高分;对于学生中存在共同问题,集体进行矫正,不扣小组得分。直到单元结束绝大多数同学都已达标后,才提供平行性测验,看他们是否达到掌握水平。
这种合作学习模式,转变了教师观念,提高了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培养了学生创新能力,激发了学生的灵感,从而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得到较好的激发与培养,只有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观点和理论进行反思,只有教师不断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教学观点和理论进行反思,才能不断完善这种新型课堂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