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073-01
一、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古诗词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支奇葩。《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且还在后面附录了70首小学阶段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现行的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中,共收编了古诗50余首,大约占课文总数的1/5,古诗词成了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但又比较特殊的文体。2009年,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经典诵读涵盖的面非常广,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古诗词诵读,由此可见,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花大力气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直面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背默,轻朗读: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固然重要,但跳过朗读这一步,背默不免就像空中楼阁了。
2.重传授,轻感悟:古诗文的语言与现代语言有着较大距离,学生自主理解难度较大。于是,常常是教师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此词何意,彼句怎解,写作特点如何,学生自读感悟的时间和空间都很少。
3.重内容,轻意蕴:教师往往以教材为本,“我的眼里只有你”,而古诗最具光华、最耐人寻味的意蕴却常被忽略。
4.重流程,轻学生: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的实际水平,只为了完整地体现一节课的流程,致使在一些宝贵的教学时间内做无用功。
三、“五步法”古诗词教学模式
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继承先辈的文化精髓,播撒中华文明的种子,古诗教学任重道远!在多次的课堂实践与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预习——美读——知意——悟情——延伸”的五步法古诗教学模式,该模式注重将古诗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中深切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音韵美、形象美和意境美。
(一)全面制定目标,做好课前预习
诗之为诗,是因为其独特的格律与韵律;诗之为诗,是因为其特定的文化与意象。诗之为诗,是因为其蕴藏的情感与意境。因此,诗歌教学我们就要让课堂上“诗味盎然”。对于每一首古诗,教师都要从以上三个方面认真解读,制定出正确、合宜、全面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字散发出魅力与芬芳。
预习是学生对诗歌的独立学习。教师布置学生预习,除必要的读、写、思之外,还需让学生查询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为古诗词写作时代久远,寄寓的是古人的思想感情,有的还有典故,与今日学生的视域和生活经验落差大;加上古诗词抽象、精炼、含蓄的特点均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而所有的预习作业都必须紧扣教学目标来制定。
(二)整体感知诗歌,读准读通读美
学习诗歌,诵读是理解的关键,更是感悟的基础。小学古诗词教学应以读为本,语文课本收入的古诗文,有着精美的语言,铿锵的音调、和谐的声韵,因而具有很强的美感,适合诵读。只要按照诗文的节奏运用,高低起伏的语调朗读,就可以获得美感。
(三)小组合作探究,基本理解诗意
先让学生将预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评议,然后将没有弄懂的词或句提出来,在组内同伴互助讨论,争取得以解决,再将组内交流的结果在班内展示。从字词的理解到整首诗意思的理解,完全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来。而教师只起到组织、指导、点拨的作用,总之通过由学生自主学习、质疑讨论达到大体理解古诗意之目的。
(四)品词析句悟情,升华情感入境
1.在想象中激发情感。如《送元二使安西》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想象王维和元二喝酒的场面。举着这杯酒,王维会说些什么?然后再次展开想象,假如元二从安西回来,再次路过渭城时,看到客舍依旧,柳色依旧,而故人已故,会想些什么呢?这样的想象大大丰富了诗歌中的情感。
2.在融合中激扬情感。如《泊船瓜洲》一诗的教学,可以通过读地图了解京口、瓜洲及钟山的地理位置,从而理解“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意思。还可启发学生联系常识课上学到的有关王安石变法的历史知识,感受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和离别家乡的依恋交织于胸的复杂情感……
3.在情境中体验情感。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通过夜泊所见的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古寺、客船,伴之以所闻的乌啼、钟声,勾画了一幅意境幽美的秋江夜泊图。
(五)适当拓展延伸,巩固积累提高
在古诗词的拓展延伸中,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起到巩固提高之目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终究有一天将进入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总之,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才有利于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品味生活情趣,丰富思想内涵,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
一、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
古诗词历史悠久,内容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支奇葩。《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60篇”,并且还在后面附录了70首小学阶段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现行的人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实验教材》中,共收编了古诗50余首,大约占课文总数的1/5,古诗词成了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但又比较特殊的文体。2009年,教育部要求在中小学中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经典诵读涵盖的面非常广,其中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古诗词诵读,由此可见,古诗词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值得花大力气研究的一个课题。
二、直面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重背默,轻朗读: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固然重要,但跳过朗读这一步,背默不免就像空中楼阁了。
2.重传授,轻感悟:古诗文的语言与现代语言有着较大距离,学生自主理解难度较大。于是,常常是教师不厌其烦地告诉学生此词何意,彼句怎解,写作特点如何,学生自读感悟的时间和空间都很少。
3.重内容,轻意蕴:教师往往以教材为本,“我的眼里只有你”,而古诗最具光华、最耐人寻味的意蕴却常被忽略。
4.重流程,轻学生:忽视了学生这一主体的实际水平,只为了完整地体现一节课的流程,致使在一些宝贵的教学时间内做无用功。
三、“五步法”古诗词教学模式
编入小学语文教材的古诗,以极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继承先辈的文化精髓,播撒中华文明的种子,古诗教学任重道远!在多次的课堂实践与教学研究的基础上,我们提出“预习——美读——知意——悟情——延伸”的五步法古诗教学模式,该模式注重将古诗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相互融合,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探究中深切体会古诗词的语言美、音韵美、形象美和意境美。
(一)全面制定目标,做好课前预习
诗之为诗,是因为其独特的格律与韵律;诗之为诗,是因为其特定的文化与意象。诗之为诗,是因为其蕴藏的情感与意境。因此,诗歌教学我们就要让课堂上“诗味盎然”。对于每一首古诗,教师都要从以上三个方面认真解读,制定出正确、合宜、全面的教学目标,让每一个字散发出魅力与芬芳。
预习是学生对诗歌的独立学习。教师布置学生预习,除必要的读、写、思之外,还需让学生查询资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因为古诗词写作时代久远,寄寓的是古人的思想感情,有的还有典故,与今日学生的视域和生活经验落差大;加上古诗词抽象、精炼、含蓄的特点均会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而所有的预习作业都必须紧扣教学目标来制定。
(二)整体感知诗歌,读准读通读美
学习诗歌,诵读是理解的关键,更是感悟的基础。小学古诗词教学应以读为本,语文课本收入的古诗文,有着精美的语言,铿锵的音调、和谐的声韵,因而具有很强的美感,适合诵读。只要按照诗文的节奏运用,高低起伏的语调朗读,就可以获得美感。
(三)小组合作探究,基本理解诗意
先让学生将预习的收获在小组内交流、评议,然后将没有弄懂的词或句提出来,在组内同伴互助讨论,争取得以解决,再将组内交流的结果在班内展示。从字词的理解到整首诗意思的理解,完全让学生自读自悟出来。而教师只起到组织、指导、点拨的作用,总之通过由学生自主学习、质疑讨论达到大体理解古诗意之目的。
(四)品词析句悟情,升华情感入境
1.在想象中激发情感。如《送元二使安西》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想象王维和元二喝酒的场面。举着这杯酒,王维会说些什么?然后再次展开想象,假如元二从安西回来,再次路过渭城时,看到客舍依旧,柳色依旧,而故人已故,会想些什么呢?这样的想象大大丰富了诗歌中的情感。
2.在融合中激扬情感。如《泊船瓜洲》一诗的教学,可以通过读地图了解京口、瓜洲及钟山的地理位置,从而理解“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的意思。还可启发学生联系常识课上学到的有关王安石变法的历史知识,感受诗人奉召回京的喜悦和离别家乡的依恋交织于胸的复杂情感……
3.在情境中体验情感。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诗人通过夜泊所见的霜天、残月、江枫、渔火、古寺、客船,伴之以所闻的乌啼、钟声,勾画了一幅意境幽美的秋江夜泊图。
(五)适当拓展延伸,巩固积累提高
在古诗词的拓展延伸中,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起到巩固提高之目的,也只有这样,我们的语文教学终究有一天将进入到“教是为了不教”的最高境界。
总之,优秀古诗词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才有利于学生陶冶道德情操,品味生活情趣,丰富思想内涵,成为一个真正的中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