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距离

来源 :中国教研交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b2005_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语文阅读教学的一种新思路。而在“多重对话”中,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当是阅读教学对话的前提。
  
  一、近距离引领学生亲近文本
  
  学生阅读课文,不应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而应是如同结识一位新客人,教师要想方设法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这是与文本对话的第一步,属于“相识”阶段。“七分文章三分读”,在反复诵读中可拉近与文本的距离。文本的诵读要有情有景,方式也应多种多样,尤其是文学作品。只要认真投入、用心诵读,学生便会很容易受到文本的感染与教育,整体把握其形式和内容,并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亲近文本。在教学杜甫《登高》这一首写景咏怀诗时,先播放配乐朗诵录音,让大家从情感上、整体上感知其景其意。再围绕诗歌中一些字、词,对照注解指导学生阅读文本,以期读通文字。又根据律诗用韵的特点,指导学生个别读、集体读,特别注意读清诗中的“哀”、“回”、“本”、“台”、“怀”等押韵的字,以感受到诗歌的音韵美。此外,在品味语音的过程中,还要引领学生鉴赏文本的形象美。如:朱自清的散文《春》中“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蝴蝶飞来飞去”这一段,是一幅充满春天的花色、花香、花的甜味的春景图。通过反复诵读,伴随着春的浪漫随想,使那生机盎然的春色映在学生的心头上。
  筛选和提取信息,是亲近文本与其对话的重要手段之一。文本无疑是载体,阅读文本,常常以筛选、提取有价值的信息为旨要,且要做到迅速、准确。不同作品有不同的侧重点,议论文或汲取观点,或搜集论据,或捕捉关键性的语句,当然也可以几项兼而有之。
  记叙文有“六要素”阅读法,说明文有“四要点”(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的语言)阅读法,散文有“形神”阅读法……应该寻找效果最佳的阅读方法,来理解感悟作品、获取信息。
  
  二、零距离引领学生了解文本
  
  要真正解读文本,还需要与文本零距离地对话。通过师生的共同合作,探索理解文中诸多的“为什么”,这是与文本对话的第二步,属于“相熟”的阶段。“遵路识题真”,通过理清文本思路,可以进一步获得解读的真谛,叶圣陶认为一篇文章“思路从什么地点出发,怎样一步一步往前走,最后达到这条路的终点,都要踏踏实实摸清楚。解读文本,一要综观全文,看清总体思路,即对文本的整体内容、篇章结构、写作方法、社会价值,乃至作者等作宏观理解;二要细读片段,看清局部思路,即对文本的词语、句子、句群、段落、章节等局部作微观理解。撇开字词句,天马行空地架空“分析”,不是真正的微观理解,走进文本零距离地对话应该包含“文字——意蕴——文字”和“整体——局部——整体”这样两个双向运动过程,例如:教学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时宏观理解,可以指导学生通读全文,整体理清文本内容,全篇共七节,可以归并为三个部分:开头两节说的都是写作缘起,中间三节记述刘和珍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最后两节议论“三·一八”惨案的教训和死难者对于将来的意义。微观理解可以分析文本最后一节的局部思路,这一节包含有揭露、歌颂、激励和纪念等四层意思,并且每一层意思都能与前文相互照应。学生把握语意,摸清了照应内容,又从整体上再次理解了文本。学贵有疑,思起于疑。有疑,才有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提升过程,才有撷取信息,对比分析、综合梳理的研究性学习行为。与文本对话,还需要发挥主动性,多问几个为什么,做深入的探究。文本反映了什么内容?是怎样写的?为什么这样写?有无更好的写法?语言表达了有哪些特色?有无更好的表达方法?……诸如此类的问题,引导了学生去思考、分析、研究。
  
  三、远距离引领学生拓展文本
  
  与本文对话,不仅在于“走向”文本感知和“走进”文本探究,而且还要“走出”文本使其拓展、升华。与文本对话的第二步便是弄清“怎么样”,属于“相知”的阶段。
  
  1、辩证性思考。学生沿着与本对话的思路,延伸开去思考,便可以加深对文本的解读,甚至会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石壕吏》是中学语文课本的传统名篇,其凝重沉郁的风格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学生。一般教参都认为:《石壕吏》“吏呼一何怒”是何等的凶恶残暴、如狼似虎。可只要我们翻翻历史资料,就会看到更为触目惊心的数字:在安吏之乱中,陈陶之战、潼关战役、邺城战役等,有多少人在战争中死去啊!在这种情况下,唐王朝急需补足兵力,也是可以理解的。试想一个下层的小军官,追于上司的命令而挖空心思“夜捉人”,不也是一种无奈之举吗?他家里也许还有妻儿老母,他自己的性命也可能朝不保夕……教师既要让作品本身教育学生,又要让学生多角度地接触材料,站在一个下层军官的立场换位思考,设想他为何而怒。或许这种认识不同于一般学者的结论,是学生富有个性的独创所得。
  
  2、再生性创见。我们与文本对话的过程,就是一个再认识、再创造的过程,应该将学生的理解推向新的高度。杜甫《无家别》一诗,写一个士兵因前线崩溃、军队逃散,他便回到家乡来。家乡遭乱以后,家里已经没有人了。县吏知道他回来,又招他去服兵役。这样的遭遇是极其悲惨的,可是接下去不是写他的悲苦,反而写他自己的宽解,说家乡既已荡尽,不论到哪里去都一样。对此,写作知识称之为“透一层法”,从表面上看这位士兵好像很旷达,实际上是透过这一层衬出沉重的苦难遭遇,令读者感到更加沉重,具有强调的作用。学生学过这首诗,除了知道唐代天宝年间安史之乱所造成的“人烟继绝,千里萧条”的战争惨状,还了解什么是“透一层法”及其作用。此后,再学柳宗元的《捕蛇者说》,特别是读到“今虽死乎此,比吾邻之死则已矣,又安敢毒耶”这一句,学生就会敏锐地感觉到柳宗元在这里同样采用的是“透一层法”,目的是通过这种写法来深刻揭露上层统治者“苛政猛于虎”的残暴以及人民所受到的压迫和苦难。从现象上看,学生的判断似乎是没有经过思索的,其实是因为早已筹思于前,有着《无家别》一诗的知识积累和理智思考。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广大人民群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享有的受教育权得到保障,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不断扩大。教育法制建设在确认、保护和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受教育权,促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期、新阶段,随着教育向深层次改革和国家法制进程的加快,这种作用将越发凸显。    一、改革开放30年来教育法制建设的基本历程和巨大成绩    教育法制建设是
期刊
创新是人才的本质,创造能力的高低及其运用将直接关系到个人或国家的实力与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使学生另辟蹊径,大胆求异,善于见人所未见,思人所未思,发人所未发,道人所未道,闪现出创新思维的火花。    一、提高教师素质,注入创新活力    教师的自身素质在语文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础知识是人们学习和掌握专业
期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教育,德育为重。由此可见,德育工作是学校的首要工作,也是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重要环节。作为农村的教育工作者,这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们要以人为本,关心、尊重他人,把德育教育真正落到实际工作中去。制定可行的、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计划,引导学生用新观点去看待新事物、分析新现象、寻找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让学生从小就意识到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互相宽容,世界才会变得
期刊
如何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采取有效的办法,让学生牢固地记住基础知识呢?  记忆绝不是机械地死记硬背,它应该积极思维、灵活运用、突出重点,要掌握一些新方法所谓“窍门”就是巧妙的方法。如果采用歌诀、形象、谐音、联想等巧妙的记忆方法,会帮助小学生记住一些重点、难点知识。  例如:对于一些形相近而音、义不同的字,我们进行分组归类,比如,把载、栽、裁、哉四个字编成歌诀:开着汽车把货载,见木就把树来栽,拿起布
期刊
摘要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论证,国家已经发现培养精英的教育不适合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才力,但是职业技术教育并不是一下子就发展得很好很健全,有不少东西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和探讨。本文从职高生存在的问题和特点等入手展开对问题的分析,并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思路。  关键词 职高生 质量 发展 思路    为适应社会的需求,职业技术教育已如雨后春笋般蓬
期刊
【摘要】怎样才能有效的进行课堂听说训练?首先要把握“听说”训练的原则和目标;其次是在实际的训练中循序渐进。  【关键词】认知 激趣 积累 训练    一次,有位学生问我:“老师,语文这个名称什么意思?”这个问题引发了我对语文教学中的“语”这一内容的探究。  世界各国的母语教学都关注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而相对于读写能力,听说能力的培养难度相对较大,这是因为:  1、在教学中,无论是统测还是升
期刊
我们当老师的都知道,在每个班里,都有所谓听话的孩子和淘气的孩子。那些听话的孩子,不用我们多说,只要你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他就心领神会,能认真地按照你的要求去做;而那些淘气的孩子,课上课下都调皮捣蛋,不管你用什么方法来吸引他,他顶多专心两分钟而已。这些孩子不是被父母打“皮”了,就是连父母都不怕了,又怎么会在乎老师的威严呢?  我们班这个最淘气的孩子就属李宇了。那天,他真是把我气坏了:都上课半天了,
期刊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导入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环节。教学中教师根椐教学内容,灵活地运用各种导入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思品课堂,从而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 教学导入 方法    导入新课是课堂教学的起始环节,导入新课的方法关系到课堂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激情。新课导入可以说是一门课堂艺术,贴切、新颖、富有启发性的导入,不仅可以把学
期刊
学风是班风的集中反映,是班集体建设的根本,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具有浓厚的学习氛围,强烈的竞争意识,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思维。学风又是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综合反映。如果说一个班级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那么学风就是这个生命的灵魂。?因此,抓好班级学风建设,是班主任义不容辞的责任。经过近十年的探索,我们认为在班级学风建设上,班主任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为本,充分鼓动每一个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数学的教学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映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以及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下面谈谈我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    一、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自主创造学习    学生的创新意识常常体现在一些奇思妙想中,有的也许很幼稚,但这些都是学生创新思维的萌芽的表现,必须加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