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高中教学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更加需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进行改革和发展,积极改变当前状况。高中的物理教学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的教学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促进物理教学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对比实验探究教学的特点,了解实验探究教学才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对改变物理教学的当前状况以及发展物理教学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 实验探究 教学
1.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当前的物理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高考制度重理论轻实践,高中教师也以理论教学为主,强制的灌输学生物理的理论知识,而在实践上则相当疏忽。这就导致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很厉害,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上相当薄弱。这种重视课本知识教学的物理教学方式,只是让学生一时记住这些公式和原理,但是高考结束之后就很容易忘掉,很难真正实现物理教学的意义,而只是作为升学考试的一门工具。在轻视实践教学的背景下,学校对物理实验就很不重视,很多实验器材设备都是旧的或者不能用的,学校也并未及时引进新的器材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在这样的状况下,有些教师想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使得高中物理很难得到发展。而高中物理的学习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物理人才,对理论的过分重视很难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有兴趣,对优秀人才的培育也存在着极大的限制。
2.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特点
2.1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教学的推进,使得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变。一般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课程,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比较单向性,学生一味的接收教师的讲授,很难自己去探索和思考。而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探索知识,而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地思考问题所在,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和探究,从而获得知识。这样的知识获得比教师在课堂中讲授来的更有意义,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对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更容易掌握知识点,也更容易对课程产生兴趣,从而投入更多的热情到学习中来,为学生的物理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验探究教学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更加重视,以及投入更多的帮助,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使得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更加主动。
2.2 教学更具开放性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通过一块黑板向学生讲述物理的理论知识,教学较为封闭。而实验探究教学则是由老师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问题,主动的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问题的答案。老师在教学开始前给学生提出与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不仅从课上而且从课下寻找答案,通过自我的思考和探究来找到问题的答案。比如,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时,内容涉及到电和磁场的关系,教师可以在设计课题时,设计一些与此关系密切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这个现象。像是感应电流产生需要什么条件以及电路如何设计能够感应到电流的存在这样的问题,就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能够积极的展开思考,并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找到答案,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到更多东西,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实验探究教学更加具有开放性和接受性,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的掌握物理知识以及实验的能力。
2.3 评价更加多元化
高中物理的实验探究教学的评价形式更加多样,观点和角度也更加多种多样,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评价学生。在实验探究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地位,教师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作出更加客观合理的评价。同时,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互评和自我评价的方式来掌握自己的教学状况,及时的推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其次,实验探究教学在更加重视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过程有迹可循,能够给教师提供更加直观的学习过程,促进教学评价更加公正。传统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结果,没有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从而导致结果的不合理。实验探究教学促进了教师对学生能力的重视和培养,体现教学的意义所在。
总结: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自我探究和实验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更加深刻的把握知识。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开放性教学以及评价的多元化的特点,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帮助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本文通过对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高中物理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保华 浅析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性教学[J]. 神州. 2013(11)
[2] 贾会芸 浅析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10)
[3] 祁紫娟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实践和探索[J]. 物理教学探究. 2011(4)
[4] 邢星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探讨[J]. 技术物理教学. 2012(3)
课程改革的推进,要求加强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高中教学目前存在着诸多问题,更加需要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进行改革和发展,积极改变当前状况。高中的物理教学可以通过实验探究的教学来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从而促进物理教学的发展。本文通过分析高中物理教学的现状,对比实验探究教学的特点,了解实验探究教学才是时代发展的潮流,对改变物理教学的当前状况以及发展物理教学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物理 实验探究 教学
1.高中物理教学现状
当前的物理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由于高考制度重理论轻实践,高中教师也以理论教学为主,强制的灌输学生物理的理论知识,而在实践上则相当疏忽。这就导致了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很厉害,但是在具体的操作上相当薄弱。这种重视课本知识教学的物理教学方式,只是让学生一时记住这些公式和原理,但是高考结束之后就很容易忘掉,很难真正实现物理教学的意义,而只是作为升学考试的一门工具。在轻视实践教学的背景下,学校对物理实验就很不重视,很多实验器材设备都是旧的或者不能用的,学校也并未及时引进新的器材来满足学生的需要。在这样的状况下,有些教师想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就使得高中物理很难得到发展。而高中物理的学习是为社会培养有用的物理人才,对理论的过分重视很难使得学生对这门课程有兴趣,对优秀人才的培育也存在着极大的限制。
2.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特点
2.1 重视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程教学的推进,使得教学的主体由教师向学生转变。一般的教学是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教师讲授课程,学生学习和接受知识,这样的教学比较单向性,学生一味的接收教师的讲授,很难自己去探索和思考。而实验探究教学中,教师成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探索知识,而学生则成为学习的主体,积极地思考问题所在,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实验和探究,从而获得知识。这样的知识获得比教师在课堂中讲授来的更有意义,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对知识有更深刻的印象,更容易掌握知识点,也更容易对课程产生兴趣,从而投入更多的热情到学习中来,为学生的物理学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验探究教学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更加重视,以及投入更多的帮助,极大的促进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同时也使得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更加主动。
2.2 教学更具开放性
传统的高中物理教学主要是以课堂教学为主,教师通过一块黑板向学生讲述物理的理论知识,教学较为封闭。而实验探究教学则是由老师引导学生去探索和发现问题,主动的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和问题的答案。老师在教学开始前给学生提出与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不仅从课上而且从课下寻找答案,通过自我的思考和探究来找到问题的答案。比如,学习“电磁感应现象”时,内容涉及到电和磁场的关系,教师可以在设计课题时,设计一些与此关系密切的问题,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这个现象。像是感应电流产生需要什么条件以及电路如何设计能够感应到电流的存在这样的问题,就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学生能够积极的展开思考,并通过实验的方式来找到答案,很大程度上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体验到更多东西,不仅能够掌握知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实验探究教学更加具有开放性和接受性,能够帮助学生真正的掌握物理知识以及实验的能力。
2.3 评价更加多元化
高中物理的实验探究教学的评价形式更加多样,观点和角度也更加多种多样,能够更好地了解和评价学生。在实验探究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地位,教师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对学生的学习和行为作出更加客观合理的评价。同时,教师之间也可以通过互评和自我评价的方式来掌握自己的教学状况,及时的推进自身教学能力的提高。其次,实验探究教学在更加重视实践和探索的基础上,学生的学习过程有迹可循,能够给教师提供更加直观的学习过程,促进教学评价更加公正。传统的物理教学只重视结果,没有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存在的个性差异,从而导致结果的不合理。实验探究教学促进了教师对学生能力的重视和培养,体现教学的意义所在。
总结: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加强学生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自我探究和实验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从而更加深刻的把握知识。当前高中物理教学存在着诸多问题,但是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开放性教学以及评价的多元化的特点,能够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帮助促进高中物理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本文通过对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特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给高中物理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 陈保华 浅析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性教学[J]. 神州. 2013(11)
[2] 贾会芸 浅析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3(10)
[3] 祁紫娟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的实践和探索[J]. 物理教学探究. 2011(4)
[4] 邢星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教学模式探讨[J]. 技术物理教学. 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