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美国短篇小说经典《最危险的猎物》描述了两个臭名昭著的猎人在一座孤岛上的生死较量,最后输给了美国优秀猎手桑格·瑞斯福德的扎洛夫将军的形象深入人心,一方面他举止文明、谈吐优雅,另一方面他有一颗丧失人性、凶恶残暴的内心。本文通过细读的方法分析扎洛夫的双重人格,从而揭示其社会达尔文主义的价值观所带来的灾难。
关键词: 小说《最危险的猎物》 扎洛夫人格分裂 社会达尔文主义
《最危险的猎物》(The Most Dangerous Game,1924)是美国短篇小说作家理查德·康奈尔(Richard Connell,1893—1949)的代表作,曾荣获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并被搬上银幕,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4》和《现代大学英语阅读4》同时收入这篇小说,可见作为美国短篇小说经典,它的地位毋庸置疑。本文通过细读的方式来分析《现代大学英语精读4》第九单元对该小说的节选,主要探究扎洛夫的双重人格,从而揭示其人类中心论的价值观所带来的灾难。
一、举止优雅的文明人
扎洛夫给瑞斯福德留下的第一印象极深:举止文明,谈吐文雅,很有教养,长得也帅,尤其是他那漆黑的眉毛与胡子,简直“像外面的夜色一样黑”,还有那漆黑的眼睛,黝黑的面色。扎洛夫的彬彬有礼最先体现在他与瑞斯福德的对话当中:“荣幸地欢迎著名的猎手瑞斯福德先生光临寒舍。”“请吧,瑞斯福德先生,让伊凡给你带路。你需要换换衣服,吃点东西,休息一下。”扎洛夫礼貌的言语,周到而善解人意地款待瑞斯福德,使读者对他产生一个好印象:良好的素养、谦逊和热情好客。在向瑞斯福德提议进行猎人游戏时,他并没有开门见山,而是说当天晚上他们两个要打猎,似乎两个人是地位平等的游戏参与者,而实际上扎洛夫是猎人,瑞斯福德成为了猎物。他还使用了这样的句子:“我可否斗胆给你提个建议,你会发现我的游戏会比伊万的要有意思得多?”他非常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如果瑞斯福德不接受他的提议,就会被扎洛夫的助手伊万鞭打致死。这样把瑞斯福德逼上绝境,使他不得不参与这次残忍的游戏。游戏开始之前,将军也大方地说如果自己输了会心甘情愿接受这个结果并立刻释放瑞斯福德。他善意地提醒瑞斯福德那些危险的地方,比如“死亡沼泽”,还给他提供了不错的装备和足够的时间来躲避他的捕猎。说完这些他深深鞠了一躬,非常绅士地离开了房间。这一切都体现了将军尽量使这场较量变得公平。在几个回合较量中,扎洛夫自己受了小伤,失去了助手,但他并没有恼羞成怒,反而非常享受这种刺激的游戏。在第四轮较量中,瑞斯福德慌忙跳入大海,扎洛夫以为瑞斯福德丧命,然后回到住处。作者叙述的是一段非常悠闲、惬意和舒适的场景:扎罗夫轻呷着白兰地,点燃一根香烟,哼起《蝴蝶夫人》的曲子,晚饭吃得格外的香,在书房里读了好一会儿的书,到了十点钟才起身前往卧室,他感到虽然疲倦但心情十分舒畅。即使发现瑞斯福德出现在卧室中,他也并没有乱了阵脚,也没有认输,而是欣然接受和瑞斯福德的最后较量。所以,从整篇文章来看,一个文明人的形象跃然纸上,扎洛夫接受过良好的教育,通晓几门外语,懂得欣赏歌剧,见多识广,足智多谋,内心坚强。但是,读者切不可被他彬彬有礼的外表所迷惑,在他文明的外衣下掩盖的是一颗残忍粗暴的心。
二、丧失人性、凶恶残暴的野蛮人
扎洛夫曾是俄国的一名哥萨克将军,十月革命后他逃离俄国,来到荒岛,捕猎成为他生活的唯一内容,乃至全部意义。渐渐地捕猎对于他来说越来越轻而易举,他也越来越厌倦,不仅厌倦了捕猎,而且厌倦了生活,简直到了要自杀的地步。直到他想出了一个新的捕猎方法:猎捕人,因为人会思考,会推理,越难捕到,越能给他的捕猎过程增添刺激性为了寻求刺激,满足自己捕猎人的需求,扎洛夫竟然利用灯光向海上的船只发送错误的信号,把船只引到满是礁石的航道上,好让船只触礁,然后逼迫到岛上寻求救援的船员成为他的猎物。这是不折不扣的谋杀,但在扎洛夫看来,这不过是一场游戏,是一种经过猎物自由选择的、绝对公平的fair play,因为来客是“自愿”选择打猎的。而瑞斯福德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狩猎家,他的到来意味着扎洛夫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对手,这一场狩猎活动必定充满刺激,值得期待。
开始时,他极力表现友好,拉拢瑞斯福德参与到这场刺激的游戏中,在瑞斯福德拒绝之后他又婉转地说,要么做自己的猎物,要么做伊万的鞭下之鬼。总之,瑞斯福德面前是死路一条,不得不接受这场残忍的以生命为代价的游戏。随后,扎洛夫在对瑞斯福德的善意提醒时,提到了“死亡沼泽”,这是个危险的地方,“一个蠢货到过那里。最可悲的是拉扎勒斯也跟了去,它是我最好的猎狗。”(264)言外之意是,一条人命没关系,可惜的是猎狗不能再替我効命了。在扎洛夫眼中,人命还不如狗命值钱,这表现了他对人生命的不屑一顾。在游戏结束后,他回到卧室,在休息之前,他对猎狗说:“下次会有好运的。”因为扎洛夫通常会把捕猎到的人喂狗来犒劳它们,可是这次他的猎物瑞斯福德逃跑了,只希望下次能捕到猎物来做补偿了。
三、社会达尔文主义毒化下的死魂灵
扎洛夫之所以惨无人道,归根结底,是他脑子里根深蒂固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在作怪。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达尔文进化论,特别是它的核心概念——生存竞争所造成的自然淘汰,在人类社会中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并在人类的进化、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思想常被用来强调人种差异,阶级存在的合理性,以及战争的不可避免性,等等。以英国哲学家斯宾塞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学者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提出“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观点,认为人类分为强者与弱者、猎人与猎物,适者生存。对许多西方人来说,人类社会就是一个大猎场,统治它的是丛林法则。在这些思想的熏陶下,扎洛夫认为生活是强者的专利,弱者的职责就是为强者提供娱乐。在他眼里,他捕杀的水手都是人渣,不管是黑人、白人还是混血儿,他们20个人合起来也不及一匹纯种马或一只优秀的猎犬值钱。
可以说,扎洛夫绝不是一个普通的猎手,而是一个现代理性主义者,他把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乃至社会达尔文主义发挥到了冷酷和荒谬的极端,俨然以一个哲学家、分析家的口吻,冷峻地分析把人当做猎物的理由(“我必须创造出一种新的动物来猎取……理想的猎物应该具备哪些特点?答案是:必须有勇气,有智谋——而最重要的是——必须具有思维能力。好在有一种动物能够思维。”)。对于扎洛夫来说,生活是强者的,弱者存在的意义只是为强者提供乐趣。正是在这样一种思想支配下,他才会设下陷阱谋杀同类,也正是这样一种思想使得他能够毫无罪恶之感地、谈笑风生地描述自己一手制造的海难,谈论他所猎取的对象(“我猎取的不过是世上的渣滓——不定期货船上的船员。”),甚至认为自己给对手那么多的优惠和让步是绝对的慷慨大方。
但是,这种世界观带给他的只是短暂的刺激和成就感,最后他遇到了真正的对手——瑞斯福德。在这种变态的世界观的作用下,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落得玩火自焚的可耻下场。
扎洛夫的外在和内心之间形成了一个悖论:内心越是野蛮,语言越是礼貌;行为越是残忍,举止越是优雅。细致周到、关怀体贴、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言辞和礼节终究遮盖不住扎洛夫邪恶、野蛮、残忍、的本性。扎洛夫之类的“文明人”居然为了寻求刺激不惜设下陷阱谋杀同类,视杀人为游戏,把人的生命看得一文不值。人性何在?道义何在?而且,扎洛夫之类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无法设想,这种弱肉强食的游戏倘或延续下去,蔓延开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文明将走向何方?对于整个人类来讲,这种游戏难道不是最危险的吗?
经过三天的磨难,瑞斯福德体验到了被追捕的感受——恐惧,对痛苦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最后,瑞斯福德终于战胜了死亡,赢得了这场游戏,瑞斯福德世界观肯定会发生变化,不会像以前那样打猎了。故事的结局反映了作者的信念。成熟的读者应该超越猎人追捕猎物的故事去追寻这篇小说的政治和道义主题。
参考文献:
[1]Connell,Richard.The Most Dangerous Game[A].In Hou Yiling (ed) Contemporary College English:Companion Reader 4(C)Be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2]吴丽.最危险的游戏,最野蛮的文明[J].济南大学学报,2006.05.
[3]薛玉凤.《最危险的游戏》中的海洋生态意识[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01.
[4]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第四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4.
关键词: 小说《最危险的猎物》 扎洛夫人格分裂 社会达尔文主义
《最危险的猎物》(The Most Dangerous Game,1924)是美国短篇小说作家理查德·康奈尔(Richard Connell,1893—1949)的代表作,曾荣获欧·亨利短篇小说奖,并被搬上银幕,在美国几乎家喻户晓。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年版的《现代大学英语精读4》和《现代大学英语阅读4》同时收入这篇小说,可见作为美国短篇小说经典,它的地位毋庸置疑。本文通过细读的方式来分析《现代大学英语精读4》第九单元对该小说的节选,主要探究扎洛夫的双重人格,从而揭示其人类中心论的价值观所带来的灾难。
一、举止优雅的文明人
扎洛夫给瑞斯福德留下的第一印象极深:举止文明,谈吐文雅,很有教养,长得也帅,尤其是他那漆黑的眉毛与胡子,简直“像外面的夜色一样黑”,还有那漆黑的眼睛,黝黑的面色。扎洛夫的彬彬有礼最先体现在他与瑞斯福德的对话当中:“荣幸地欢迎著名的猎手瑞斯福德先生光临寒舍。”“请吧,瑞斯福德先生,让伊凡给你带路。你需要换换衣服,吃点东西,休息一下。”扎洛夫礼貌的言语,周到而善解人意地款待瑞斯福德,使读者对他产生一个好印象:良好的素养、谦逊和热情好客。在向瑞斯福德提议进行猎人游戏时,他并没有开门见山,而是说当天晚上他们两个要打猎,似乎两个人是地位平等的游戏参与者,而实际上扎洛夫是猎人,瑞斯福德成为了猎物。他还使用了这样的句子:“我可否斗胆给你提个建议,你会发现我的游戏会比伊万的要有意思得多?”他非常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如果瑞斯福德不接受他的提议,就会被扎洛夫的助手伊万鞭打致死。这样把瑞斯福德逼上绝境,使他不得不参与这次残忍的游戏。游戏开始之前,将军也大方地说如果自己输了会心甘情愿接受这个结果并立刻释放瑞斯福德。他善意地提醒瑞斯福德那些危险的地方,比如“死亡沼泽”,还给他提供了不错的装备和足够的时间来躲避他的捕猎。说完这些他深深鞠了一躬,非常绅士地离开了房间。这一切都体现了将军尽量使这场较量变得公平。在几个回合较量中,扎洛夫自己受了小伤,失去了助手,但他并没有恼羞成怒,反而非常享受这种刺激的游戏。在第四轮较量中,瑞斯福德慌忙跳入大海,扎洛夫以为瑞斯福德丧命,然后回到住处。作者叙述的是一段非常悠闲、惬意和舒适的场景:扎罗夫轻呷着白兰地,点燃一根香烟,哼起《蝴蝶夫人》的曲子,晚饭吃得格外的香,在书房里读了好一会儿的书,到了十点钟才起身前往卧室,他感到虽然疲倦但心情十分舒畅。即使发现瑞斯福德出现在卧室中,他也并没有乱了阵脚,也没有认输,而是欣然接受和瑞斯福德的最后较量。所以,从整篇文章来看,一个文明人的形象跃然纸上,扎洛夫接受过良好的教育,通晓几门外语,懂得欣赏歌剧,见多识广,足智多谋,内心坚强。但是,读者切不可被他彬彬有礼的外表所迷惑,在他文明的外衣下掩盖的是一颗残忍粗暴的心。
二、丧失人性、凶恶残暴的野蛮人
扎洛夫曾是俄国的一名哥萨克将军,十月革命后他逃离俄国,来到荒岛,捕猎成为他生活的唯一内容,乃至全部意义。渐渐地捕猎对于他来说越来越轻而易举,他也越来越厌倦,不仅厌倦了捕猎,而且厌倦了生活,简直到了要自杀的地步。直到他想出了一个新的捕猎方法:猎捕人,因为人会思考,会推理,越难捕到,越能给他的捕猎过程增添刺激性为了寻求刺激,满足自己捕猎人的需求,扎洛夫竟然利用灯光向海上的船只发送错误的信号,把船只引到满是礁石的航道上,好让船只触礁,然后逼迫到岛上寻求救援的船员成为他的猎物。这是不折不扣的谋杀,但在扎洛夫看来,这不过是一场游戏,是一种经过猎物自由选择的、绝对公平的fair play,因为来客是“自愿”选择打猎的。而瑞斯福德是一位大名鼎鼎的狩猎家,他的到来意味着扎洛夫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对手,这一场狩猎活动必定充满刺激,值得期待。
开始时,他极力表现友好,拉拢瑞斯福德参与到这场刺激的游戏中,在瑞斯福德拒绝之后他又婉转地说,要么做自己的猎物,要么做伊万的鞭下之鬼。总之,瑞斯福德面前是死路一条,不得不接受这场残忍的以生命为代价的游戏。随后,扎洛夫在对瑞斯福德的善意提醒时,提到了“死亡沼泽”,这是个危险的地方,“一个蠢货到过那里。最可悲的是拉扎勒斯也跟了去,它是我最好的猎狗。”(264)言外之意是,一条人命没关系,可惜的是猎狗不能再替我効命了。在扎洛夫眼中,人命还不如狗命值钱,这表现了他对人生命的不屑一顾。在游戏结束后,他回到卧室,在休息之前,他对猎狗说:“下次会有好运的。”因为扎洛夫通常会把捕猎到的人喂狗来犒劳它们,可是这次他的猎物瑞斯福德逃跑了,只希望下次能捕到猎物来做补偿了。
三、社会达尔文主义毒化下的死魂灵
扎洛夫之所以惨无人道,归根结底,是他脑子里根深蒂固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思想在作怪。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达尔文进化论,特别是它的核心概念——生存竞争所造成的自然淘汰,在人类社会中也是一种普遍现象,并在人类的进化、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这种思想常被用来强调人种差异,阶级存在的合理性,以及战争的不可避免性,等等。以英国哲学家斯宾塞为代表的一些西方学者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提出“弱肉强食,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社会达尔文主义观点,认为人类分为强者与弱者、猎人与猎物,适者生存。对许多西方人来说,人类社会就是一个大猎场,统治它的是丛林法则。在这些思想的熏陶下,扎洛夫认为生活是强者的专利,弱者的职责就是为强者提供娱乐。在他眼里,他捕杀的水手都是人渣,不管是黑人、白人还是混血儿,他们20个人合起来也不及一匹纯种马或一只优秀的猎犬值钱。
可以说,扎洛夫绝不是一个普通的猎手,而是一个现代理性主义者,他把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乃至社会达尔文主义发挥到了冷酷和荒谬的极端,俨然以一个哲学家、分析家的口吻,冷峻地分析把人当做猎物的理由(“我必须创造出一种新的动物来猎取……理想的猎物应该具备哪些特点?答案是:必须有勇气,有智谋——而最重要的是——必须具有思维能力。好在有一种动物能够思维。”)。对于扎洛夫来说,生活是强者的,弱者存在的意义只是为强者提供乐趣。正是在这样一种思想支配下,他才会设下陷阱谋杀同类,也正是这样一种思想使得他能够毫无罪恶之感地、谈笑风生地描述自己一手制造的海难,谈论他所猎取的对象(“我猎取的不过是世上的渣滓——不定期货船上的船员。”),甚至认为自己给对手那么多的优惠和让步是绝对的慷慨大方。
但是,这种世界观带给他的只是短暂的刺激和成就感,最后他遇到了真正的对手——瑞斯福德。在这种变态的世界观的作用下,他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落得玩火自焚的可耻下场。
扎洛夫的外在和内心之间形成了一个悖论:内心越是野蛮,语言越是礼貌;行为越是残忍,举止越是优雅。细致周到、关怀体贴、彬彬有礼、温文尔雅的言辞和礼节终究遮盖不住扎洛夫邪恶、野蛮、残忍、的本性。扎洛夫之类的“文明人”居然为了寻求刺激不惜设下陷阱谋杀同类,视杀人为游戏,把人的生命看得一文不值。人性何在?道义何在?而且,扎洛夫之类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无法设想,这种弱肉强食的游戏倘或延续下去,蔓延开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人类文明将走向何方?对于整个人类来讲,这种游戏难道不是最危险的吗?
经过三天的磨难,瑞斯福德体验到了被追捕的感受——恐惧,对痛苦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最后,瑞斯福德终于战胜了死亡,赢得了这场游戏,瑞斯福德世界观肯定会发生变化,不会像以前那样打猎了。故事的结局反映了作者的信念。成熟的读者应该超越猎人追捕猎物的故事去追寻这篇小说的政治和道义主题。
参考文献:
[1]Connell,Richard.The Most Dangerous Game[A].In Hou Yiling (ed) Contemporary College English:Companion Reader 4(C)Be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4.
[2]吴丽.最危险的游戏,最野蛮的文明[J].济南大学学报,2006.05.
[3]薛玉凤.《最危险的游戏》中的海洋生态意识[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9.01.
[4]杨立民.现代大学英语(第四册)[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