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同样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主渠道作用 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用科学的理论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因此,我们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来抓。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同样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搞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就必须坚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一、针对部分大学生的思想现状,迫切需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应该看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错位和偏差,导致他们思想道德出现了较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缺乏奉献精神。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向。可是部分大学生过分地追求自主,独立,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严重,集体主义观念淡化。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对班级工作漠不关心。
(二)诚信缺失,尊师气氛淡化。
考试作弊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度降低的有力证明,有的学生为了个人利益欺骗老师,家长。更有甚者把诚实守信看成是愚昧。出现道德危机的另一表现是尊师的气氛在高校校园里逐渐淡化。
(三)不讲文明,社会公德丧失。
当代大学生忽视社会公德,失落文明的行为的表现是比较多的。如走廊墙壁上的脚印、球迹,语言上的污言秽语,等等。部分大学生虽然情感上认可良好的社会规范,却不能身体力行。一些大学生不能践行社会公德,对自己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原谅放纵。
(四)精神空虚,沉迷虚拟世界。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无聊”、“郁闷”似乎成了同学们的口头禅。“大一不知道干什么,大二知道该干什么却不想干,大三想干却没有时间,大四有时间却毕业了”这句流行已久的顺口溜似乎成了大学生最真实的写照。
(五)功利主义,唯利是图思想膨胀。
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商品大潮和各种思潮的冲击下,部分大学生产生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不良思想甚至行为,使“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在大学校园滋生蔓延。甚至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和谋取个人的私利,不惜采取各种不良手段。
英国大哲学家、科学家劳威恩斯认为:“德育是值得注意与研究的教育上第一号战略问题。”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课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为大学生树立理想、坚定信念提供了理论基础。理想是精神的支柱,信念是前进的动力。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科学理论的武装,来源于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生价值的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当前,面对急剧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唯有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引导大学生深刻地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正确看待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暂时挫折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暂时优势;深刻认识社会变革时期的特点,正确对待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情况;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正确应对各种社会思潮和政治观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深刻认识自己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在此基础上确立的理想信念,才是坚实牢固的;有这种理论信念的人,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提供了精神支撑。
良好的道德情操是立身之本,自觉的法律意识是成才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传授传统美德和道德修养,阐述了国家制定的法律规范和行为准则,启迪大学生认识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劣、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等,引导大学生提升精神境界,培养他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全面发展需要具备科学素质,健康成长需要掌握思想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帮助大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大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既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又增长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既发展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又发展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人格因素,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做到知行统一,德才并进。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化理论课教学改革
(一)坚持不断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质和知识水平。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准线,切实加强自身的理论素质和知识水平。首先,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大脑,着力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其次,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主动地了解和研究学生对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思想动向、活动信息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并努力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以正面引导。
(二)坚持将理论联系实际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根本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同样也是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坚定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劳动者。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就在于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增强抵制错误思想和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教育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分析学生思想状况,把握其思想特点,密切联系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有针对性地回答和解决学生普遍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空谈、说教,增强针对性,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1.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决摒弃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
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何收效甚微,往往是因为纯粹、单调、枯燥、高深的理论说教让学生不愿听、不愿信、不愿做。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根之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要想深入人心,取得实效,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就要突出体现理论的科学性、实践性、应用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虽然走过弯路,有过不少曲折,但是看待事物,首先要把握主流、认识本质。纵观新中国几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等无数雄辩的事实,证明了我党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与伟大。这应该成为我们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最好的现实资源。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基本原则教育等必须结合社会实际来进行。
2.坚持与创新,积极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教学的形式和方式。过去一些好的做法与经验要继续坚持,但随着形势的飞速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客观条件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只有不断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分析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既要正确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又要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阐述理论,回答并解决学生普遍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一言堂、满堂灌。应当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开展讨论。可以利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辩论会等。
最后,一定要将课堂向社会延伸,即开辟第二课堂。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最好的办法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可通过社会调查一类的方式,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自主地写出调查报告。对调查中发现的现实问题,运用所学的理论去科学分析,并探讨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在实践中巩固、丰富和发展了理论。也可带领学生参加“三下乡”、“支教支农”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检验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增长才干。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方针,努力发挥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这是社会责任,也是历史使命。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主渠道作用 理论联系实际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任务是用科学的理论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因此,我们应当毫不动摇地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把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工作来抓。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同样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搞好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就必须坚持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学生生活实际、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只有这样,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一、针对部分大学生的思想现状,迫切需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应该看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现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错位和偏差,导致他们思想道德出现了较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缺乏奉献精神。
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导向。可是部分大学生过分地追求自主,独立,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严重,集体主义观念淡化。一些大学生认为人的本质是自私的,对班级工作漠不关心。
(二)诚信缺失,尊师气氛淡化。
考试作弊是当代大学生诚信度降低的有力证明,有的学生为了个人利益欺骗老师,家长。更有甚者把诚实守信看成是愚昧。出现道德危机的另一表现是尊师的气氛在高校校园里逐渐淡化。
(三)不讲文明,社会公德丧失。
当代大学生忽视社会公德,失落文明的行为的表现是比较多的。如走廊墙壁上的脚印、球迹,语言上的污言秽语,等等。部分大学生虽然情感上认可良好的社会规范,却不能身体力行。一些大学生不能践行社会公德,对自己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原谅放纵。
(四)精神空虚,沉迷虚拟世界。
在当今的大学校园里“无聊”、“郁闷”似乎成了同学们的口头禅。“大一不知道干什么,大二知道该干什么却不想干,大三想干却没有时间,大四有时间却毕业了”这句流行已久的顺口溜似乎成了大学生最真实的写照。
(五)功利主义,唯利是图思想膨胀。
随着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商品大潮和各种思潮的冲击下,部分大学生产生损公肥私,损人利己,唯利是图等不良思想甚至行为,使“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在大学校园滋生蔓延。甚至为了满足个人的私欲和谋取个人的私利,不惜采取各种不良手段。
英国大哲学家、科学家劳威恩斯认为:“德育是值得注意与研究的教育上第一号战略问题。”在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课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主渠道作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为大学生树立理想、坚定信念提供了理论基础。理想是精神的支柱,信念是前进的动力。正确的理想信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来源于科学理论的武装,来源于对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人生价值的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当前,面对急剧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唯有强化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才能引导大学生深刻地认识社会发展的规律,正确看待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暂时挫折和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暂时优势;深刻认识社会变革时期的特点,正确对待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和情况;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正确应对各种社会思潮和政治观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深刻认识自己应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在此基础上确立的理想信念,才是坚实牢固的;有这种理论信念的人,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为大学生提高道德修养和法律意识提供了精神支撑。
良好的道德情操是立身之本,自觉的法律意识是成才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通过传授传统美德和道德修养,阐述了国家制定的法律规范和行为准则,启迪大学生认识什么是正义、什么是邪恶、什么是高尚、什么是卑劣、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什么是美、什么是丑等,引导大学生提升精神境界,培养他们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等基本道德规范。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提供了支持和保障。
全面发展需要具备科学素质,健康成长需要掌握思想方法。思想政治理论课可以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教育,帮助大学生学习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引导大学生既学会做事,又学会做人;既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又增长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既发展记忆力、注意力、观察力、思维力等智力因素,又发展动机、兴趣、情感、意志和性格等人格因素,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协调发展,做到知行统一,德才并进。
三、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深化理论课教学改革
(一)坚持不断地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质和知识水平。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教学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态度。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以理论联系实际为基准线,切实加强自身的理论素质和知识水平。首先,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理论信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武装大脑,着力提高自身的理论修养;其次,必须充分认识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积极主动地了解和研究学生对理论与实践问题的思想动向、活动信息及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并努力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加以正面引导。
(二)坚持将理论联系实际作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根本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也是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同样也是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教育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坚定地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奋斗的劳动者。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就在于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增强抵制错误思想和各种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这就要求在教育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分析学生思想状况,把握其思想特点,密切联系改革开放的生动实践,有针对性地回答和解决学生普遍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到“有的放矢”,避免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空谈、说教,增强针对性,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1.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坚决摒弃从理论到理论的教学模式。
以往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何收效甚微,往往是因为纯粹、单调、枯燥、高深的理论说教让学生不愿听、不愿信、不愿做。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根之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要想深入人心,取得实效,具有永不衰竭的生命力,就要突出体现理论的科学性、实践性、应用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虽然走过弯路,有过不少曲折,但是看待事物,首先要把握主流、认识本质。纵观新中国几十年,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等无数雄辩的事实,证明了我党路线、方针、政策的科学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与伟大。这应该成为我们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最好的现实资源。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基本原则教育等必须结合社会实际来进行。
2.坚持与创新,积极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教学的形式和方式。过去一些好的做法与经验要继续坚持,但随着形势的飞速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客观条件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只有不断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认真分析青年大学生的思想状况,既要正确把握青年学生的思想和心理特点,又要结合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丰富生动的社会实践,阐述理论,回答并解决学生普遍关注的重要理论和实际问题。
其次,在课堂教学中要避免一言堂、满堂灌。应当采用启发式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联系实际开展讨论。可以利用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切入点,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会、辩论会等。
最后,一定要将课堂向社会延伸,即开辟第二课堂。将抽象的理论具体化,最好的办法就是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可通过社会调查一类的方式,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查,自主地写出调查报告。对调查中发现的现实问题,运用所学的理论去科学分析,并探讨性地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在实践中巩固、丰富和发展了理论。也可带领学生参加“三下乡”、“支教支农”等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检验理论、检验自己,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增长才干。
总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人才的重任。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路线,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方针,努力发挥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这是社会责任,也是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