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林业产业化的组织机构
林业产业化体系由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构成,一是要有一个健全的林业生产者组织体系;二是要有一个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的林业生产者组织体系是社会化服务的载体,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连接林业生产者与产业链的纽带。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产业化经验值得借鉴,在那里,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模式是农民组织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户。农民组织体系包括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和技术组织,三种组织都以农民为服务对象,相互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但整体目标一致,即保障和维护农民的基本利益。
在我国,林业生产者的利益与政府部门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无需专门成立政治组织以与政府抗衡,但政府部门要切实做到保护林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考虑到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理想的林业产业化基本模式应为:(林业生产者组织体系+政府部门)+社会化服务体系+林业生产者。在这个基本模式中,林业生产者组织体系和政府部门共同成为社会化服务的载体,且林业生产者组织体系仅指林业生产者的经济组织和技术组织。过去的经验证明政府可以部分参与林业生产者的经济组织和技术组织,但不能完全替代。因为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去的大包大揽做法难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较好的做法应是让林业生产者建立起自我服务、自我帮助的经济组织和技术组织。作为林业产业化模式的子系统,“合作经济组织+林业生产者”和“林产专业协会+林业生产者”值得推崇。因为通过建立这两个子系统,一方面可形成全国性的林业产业化组织框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兴办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咨询机构等经济实体为林业生产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总之,切实可行的林业产业化组织机构是发展林业产业化的关键,务必予以重视。
二、林业产业化的实施策略
1、加强政府对林业产业化的宏观指导
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扶持林业产业化政策导向机制,制定有效的监控措施,使我国的林业产业化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为此必须坚持整体布局、重点集中的原则。重点的确定应依据以下几方面:一是地区资源特点。生产是产业化的基础,稳定的生产基地是产业化的基本条件。生产基地要结合资源优势,借以形成主导产品;二是有较好的基础条件,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工手段、林业生产者的素质等;三是市场条件。在实施林业产业化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避免小而全、大而全的趋同结构,更要杜绝一哄而上的现象发生。在资金、物资、技术投入上实行政策倾斜、重点扶持,鼓励所有制和投资多元化,建立健全利益调节和运行机制,打破部门、所有制和行政区划的界限,广泛吸引多方面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发展跨区域、跨行业的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组织。如山东省许多地方推行了“五个一”,即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二套实施办法的一体化管理体系,从组织上保证了产业化的顺利实施。此外,本着放水养鱼、让利于民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如临沂市对林业产业化发展在项目审批、工商登记、征用土地、物资供应、产品购销、交通运输等方面实行优惠和倾斜,极大地提高了林业的投资回报率。这些措施的贯彻,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林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2、培育主导产业,注重生产基地建设主导产业和生产基地是产业化的基础,只有确立了主导产业,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原材料基地,才能保证向林产品加工企业、市场批量地均衡供应。发展主导产业,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按市场要求来建立,而且要及时准确地捕捉各种市场信息,预测市场发展前景,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以便使主导产业长久不衰。在基地建设上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基地布局合理化。 二是经营集约化。基地生产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相结合,提高集约化程度,提高基地生产的经济效益。三是服务系列化。 四是加强对基地的管护。
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营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林业产业化水平要提高,既要靠政策、投入,更有赖于科技推广。通过技术改造、强化管理和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要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产品的高科技附加值。为了适应林业产业化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坚持一抓一个大系列,一推一个全过程,使新技术、新成果渗透到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另外,要有适销对路且具竞争力的产品,除了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外,还必须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这里所说的人工素质不仅仅指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的素质,而是指林业产业化职工的整体素质。鉴于此,必须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及职工的培训工作。一个企业只要有训练有素的职员,加上井然有序的管理就不怕造不出好的产品,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不会不好。
4、大力培育林业技术市场技术市场是科技长人经济的媒介体。我国林业技术市场发育很差,这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培育林业技术市场,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林业技术市场网络,积极开展科技产品销售、成果转让、技术承包、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技术贸易活动,进一步开拓通过市场转化科技成果的新渠道。同时,通过政府行为,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展览、会议等多种媒介,传播林业科技成果信息,并逐步形成新成果发布制度,把成果信息及时传播到各级领导、林业和行政部门、新闻单位、林业技术推广站、农村产业技术经济合作组织和广大农产,改变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有成果而推广不出去,而许多地方又需要这些成果但不知道的状况。
5、完善经营机制商品经济发展初期阶段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经营者目光短浅,缺乏合作和产品质量意识。要使林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就必须在经营者之间建立互惠互利,共兴共衰的关系,也就是要妥善处理生产、加工、经营三者权利和义务以及利润分成等方面的关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照章办事。合作各方可以以合同形式规范各自的经济行为,明确其权、责、利,使林业产业化走上依法管理、有序运作的正轨。二是同甘共苦。在产销旺季,各方利益合理分配,更重要的是在产销淡季共同承担市场风险和利益损失。三是生产优先。因为没有生产,加工、经营就无从谈起,所以加工和经营者必须着眼长远利益,自觉扶持生产,保护生产,为生产提供尽可能的服务,以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市林业局六角亭林业管理站)
林业产业化体系由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构成,一是要有一个健全的林业生产者组织体系;二是要有一个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健全的林业生产者组织体系是社会化服务的载体,社会化服务体系是连接林业生产者与产业链的纽带。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农业产业化经验值得借鉴,在那里,农业产业化的基本模式是农民组织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农户。农民组织体系包括政治组织、经济组织和技术组织,三种组织都以农民为服务对象,相互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协作,但整体目标一致,即保障和维护农民的基本利益。
在我国,林业生产者的利益与政府部门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因此无需专门成立政治组织以与政府抗衡,但政府部门要切实做到保护林业生产者的合法权益。考虑到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为理想的林业产业化基本模式应为:(林业生产者组织体系+政府部门)+社会化服务体系+林业生产者。在这个基本模式中,林业生产者组织体系和政府部门共同成为社会化服务的载体,且林业生产者组织体系仅指林业生产者的经济组织和技术组织。过去的经验证明政府可以部分参与林业生产者的经济组织和技术组织,但不能完全替代。因为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去的大包大揽做法难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较好的做法应是让林业生产者建立起自我服务、自我帮助的经济组织和技术组织。作为林业产业化模式的子系统,“合作经济组织+林业生产者”和“林产专业协会+林业生产者”值得推崇。因为通过建立这两个子系统,一方面可形成全国性的林业产业化组织框架;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兴办加工企业、批发市场、咨询机构等经济实体为林业生产者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总之,切实可行的林业产业化组织机构是发展林业产业化的关键,务必予以重视。
二、林业产业化的实施策略
1、加强政府对林业产业化的宏观指导
通过建立长期稳定的扶持林业产业化政策导向机制,制定有效的监控措施,使我国的林业产业化整体水平得到提高。为此必须坚持整体布局、重点集中的原则。重点的确定应依据以下几方面:一是地区资源特点。生产是产业化的基础,稳定的生产基地是产业化的基本条件。生产基地要结合资源优势,借以形成主导产品;二是有较好的基础条件,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工手段、林业生产者的素质等;三是市场条件。在实施林业产业化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避免小而全、大而全的趋同结构,更要杜绝一哄而上的现象发生。在资金、物资、技术投入上实行政策倾斜、重点扶持,鼓励所有制和投资多元化,建立健全利益调节和运行机制,打破部门、所有制和行政区划的界限,广泛吸引多方面的资金、技术和人才,发展跨区域、跨行业的多种形式的产业化组织。如山东省许多地方推行了“五个一”,即一个产业、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政策、二套实施办法的一体化管理体系,从组织上保证了产业化的顺利实施。此外,本着放水养鱼、让利于民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如临沂市对林业产业化发展在项目审批、工商登记、征用土地、物资供应、产品购销、交通运输等方面实行优惠和倾斜,极大地提高了林业的投资回报率。这些措施的贯彻,有力地推动了当地林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2、培育主导产业,注重生产基地建设主导产业和生产基地是产业化的基础,只有确立了主导产业,形成了较大规模的原材料基地,才能保证向林产品加工企业、市场批量地均衡供应。发展主导产业,要以国内外市场为导向,按市场要求来建立,而且要及时准确地捕捉各种市场信息,预测市场发展前景,及时调整产业结构,以便使主导产业长久不衰。在基地建设上应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基地布局合理化。 二是经营集约化。基地生产与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相结合,提高集约化程度,提高基地生产的经济效益。三是服务系列化。 四是加强对基地的管护。
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经营效益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林业产业化水平要提高,既要靠政策、投入,更有赖于科技推广。通过技术改造、强化管理和开发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要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产品的高科技附加值。为了适应林业产业化对科学技术的要求,坚持一抓一个大系列,一推一个全过程,使新技术、新成果渗透到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另外,要有适销对路且具竞争力的产品,除了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设备外,还必须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人才。这里所说的人工素质不仅仅指工程技术及管理人才的素质,而是指林业产业化职工的整体素质。鉴于此,必须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及职工的培训工作。一个企业只要有训练有素的职员,加上井然有序的管理就不怕造不出好的产品,企业的经济效益就不会不好。
4、大力培育林业技术市场技术市场是科技长人经济的媒介体。我国林业技术市场发育很差,这远远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因此,必须下大力气培育林业技术市场,建立健全省、市、县、乡林业技术市场网络,积极开展科技产品销售、成果转让、技术承包、技术咨询、技术服务等技术贸易活动,进一步开拓通过市场转化科技成果的新渠道。同时,通过政府行为,利用广播、电视、报刊、展览、会议等多种媒介,传播林业科技成果信息,并逐步形成新成果发布制度,把成果信息及时传播到各级领导、林业和行政部门、新闻单位、林业技术推广站、农村产业技术经济合作组织和广大农产,改变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有成果而推广不出去,而许多地方又需要这些成果但不知道的状况。
5、完善经营机制商品经济发展初期阶段存在的问题之一是经营者目光短浅,缺乏合作和产品质量意识。要使林业产业化健康发展,就必须在经营者之间建立互惠互利,共兴共衰的关系,也就是要妥善处理生产、加工、经营三者权利和义务以及利润分成等方面的关系。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遵循以下原则:一是照章办事。合作各方可以以合同形式规范各自的经济行为,明确其权、责、利,使林业产业化走上依法管理、有序运作的正轨。二是同甘共苦。在产销旺季,各方利益合理分配,更重要的是在产销淡季共同承担市场风险和利益损失。三是生产优先。因为没有生产,加工、经营就无从谈起,所以加工和经营者必须着眼长远利益,自觉扶持生产,保护生产,为生产提供尽可能的服务,以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产业化的良性循环。
(作者单位:湖北省恩施市林业局六角亭林业管理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