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文导学活动卡是指导学生学习语文的路线图、方向盘和指南针。科学编写并正确使用语文导学活动卡能够引领学生学会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文;导学活动卡;自主学习;科学编写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刚要(2010—2020年)》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一切突出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求改变教师控制学习过程的传统教学方式,让老師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校教师从“导学”方面入手,对“语文导学活动卡的开发和使用”进行了探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对导学卡的编写和使用有了较为深刻地认识:科学编写并正确使用语文导学活动卡,能够引领学生学会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科学编写导学卡。
老师给学生编写导学卡不是为了给学生布置作业,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导学卡”的引领下一步一步地实践,逐步实现自我学习。因此,我们开发导学卡时,无论是编写内容、编写要求,还是编写原则都要力求科学。
(一)导学卡的编写内容。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经验、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目标,我们以每篇
课文为单位,将导学卡设计成三大块,即“课前导学”、“拓展阅读”、“课后检测”。
课前导学:学生的预习方案,包括“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学习体验”、“学习小结”四个方面。“学习什么”是学生从哪些方面对这篇课文进行预习。我们的课前导学一般引导学生四步走,首先是“读题质疑,激发兴趣”,其次是“初读课文,扫清障碍”,然后是“再读课文,深入了解”,最后是“学后质疑,满怀期待”。“怎么学习”是交给学生学习方法。我们的预习非常重视教方法,每一环节都有具体的方法指导。
拓展阅读:给每篇课文找2—3篇同主题或同形式的文章让学生进行同步阅读,实现“用教材教”。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也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课后检测:这一板块主要是针对本篇课文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进行检测(包括听、说、读、写等内容,依实际情况而设计)。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有一定层次性,有时还有可选择性,以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二)导学卡的编写要求。
1.要吃透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老师编写导学卡前必须深入研究
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理清知识脉络,把握重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准关键,研究学法,探寻规律,挖掘情感因素。
2.要“二度开发”。对导学卡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体系出发,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开发”和“二度创作”。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容易更有效地学习。
3.要落实目标。导学卡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适宜的学习目标。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
(三)导学卡的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卡的编写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卡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编写的导学卡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方法性原则。导学卡重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解惑、总结、提升、应用。所以我们编写导学卡要做到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操作方法明了、实用,让它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我们编写的导学卡,每一环节不仅有学习内容,而且都有方法的指导。
4、层次性原则。导学卡的设计要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尽可能的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使优秀学生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正确使用导学卡。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将导学卡引入到教学中。为了让导学卡最大限度的
发挥其作用,我们在使用时要把握好几点。
(一)学生认真预习。学习新课文的前一、两天,老师下发精心设计的导学卡,让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课文进行充分地预习。
(二)家长尽力配合。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引导他们利用“课前导学”进行预习时,除了老师要设计科学、实用的导学卡外,家长的辅助作用也极其重要。
(三)老师及时了解。老师要及时地将学生完成了的“课前导学”收上来,尽可能的一一批阅,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大部分同学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根据这些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做到“以学定教”,争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共同努力升华。当学生带着预习的成果走进课堂,在同学们的启发和老师的点拨下,大家会发现自己独立学习的局限,再次对自我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这样,学生就会得到提升。
至此,科学编写的导学卡让学生的预习有了明确的指导。正确使用导学卡可以引领学生抓住语文学习的关键点,自主地进行预习,在投入到课堂学习之前已经对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同时因为有了问题急于想求得伙伴或教师的帮助,所以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这样一来,老师的点石成金也将不再是梦了。如此这般的学在前、教在后,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以学定教,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教给了他们学习方法,何愁不能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语文;导学活动卡;自主学习;科学编写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刚要(2010—2020年)》提出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一切突出强调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要求改变教师控制学习过程的传统教学方式,让老師的作用体现在组织、指导、帮助、促进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学生最有效地进行学习,以求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我校教师从“导学”方面入手,对“语文导学活动卡的开发和使用”进行了探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对导学卡的编写和使用有了较为深刻地认识:科学编写并正确使用语文导学活动卡,能够引领学生学会语文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一、科学编写导学卡。
老师给学生编写导学卡不是为了给学生布置作业,而是为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他们在“导学卡”的引领下一步一步地实践,逐步实现自我学习。因此,我们开发导学卡时,无论是编写内容、编写要求,还是编写原则都要力求科学。
(一)导学卡的编写内容。
根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知识经验、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目标,我们以每篇
课文为单位,将导学卡设计成三大块,即“课前导学”、“拓展阅读”、“课后检测”。
课前导学:学生的预习方案,包括“学习什么”、“怎么学习”、“学习体验”、“学习小结”四个方面。“学习什么”是学生从哪些方面对这篇课文进行预习。我们的课前导学一般引导学生四步走,首先是“读题质疑,激发兴趣”,其次是“初读课文,扫清障碍”,然后是“再读课文,深入了解”,最后是“学后质疑,满怀期待”。“怎么学习”是交给学生学习方法。我们的预习非常重视教方法,每一环节都有具体的方法指导。
拓展阅读:给每篇课文找2—3篇同主题或同形式的文章让学生进行同步阅读,实现“用教材教”。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也能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课后检测:这一板块主要是针对本篇课文要求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进行检测(包括听、说、读、写等内容,依实际情况而设计)。这部分内容的设计有一定层次性,有时还有可选择性,以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二)导学卡的编写要求。
1.要吃透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媒介,老师编写导学卡前必须深入研究
教材,紧紧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理清知识脉络,把握重点,研究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找准关键,研究学法,探寻规律,挖掘情感因素。
2.要“二度开发”。对导学卡的设计要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体系出发,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开发”和“二度创作”。把教材中深奥的、不易理解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的、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帮助学生更容易更有效地学习。
3.要落实目标。导学卡的编写要围绕单元教学要求和课后练习,每课设置适宜的学习目标。以学习目标为中心,紧扣学习目标的落实来设置学习内容和学习过程。
(三)导学卡的编写原则。
1、主体性原则。导学卡的编写必须尊重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
2、探究性原则。使用导学卡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所以编写的导学卡要有利于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方法性原则。导学卡重在引导学生阅读、思考、解惑、总结、提升、应用。所以我们编写导学卡要做到目标明确,要求具体,操作方法明了、实用,让它成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我们编写的导学卡,每一环节不仅有学习内容,而且都有方法的指导。
4、层次性原则。导学卡的设计要关照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尽可能的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理解能力,由浅入深,小台阶、低梯度,让大多数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使优秀学生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
二、正确使用导学卡。
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将导学卡引入到教学中。为了让导学卡最大限度的
发挥其作用,我们在使用时要把握好几点。
(一)学生认真预习。学习新课文的前一、两天,老师下发精心设计的导学卡,让学生对即将要学习的课文进行充分地预习。
(二)家长尽力配合。根据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引导他们利用“课前导学”进行预习时,除了老师要设计科学、实用的导学卡外,家长的辅助作用也极其重要。
(三)老师及时了解。老师要及时地将学生完成了的“课前导学”收上来,尽可能的一一批阅,了解学生的完成情况和存在的一些问题,尤其是大部分同学无法解决的问题。老师根据这些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教学,做到“以学定教”,争取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共同努力升华。当学生带着预习的成果走进课堂,在同学们的启发和老师的点拨下,大家会发现自己独立学习的局限,再次对自我学习的内容进行梳理。这样,学生就会得到提升。
至此,科学编写的导学卡让学生的预习有了明确的指导。正确使用导学卡可以引领学生抓住语文学习的关键点,自主地进行预习,在投入到课堂学习之前已经对学习内容有了一定的理解,同时因为有了问题急于想求得伙伴或教师的帮助,所以课堂上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这样一来,老师的点石成金也将不再是梦了。如此这般的学在前、教在后,先学后教、多学少教、以学定教,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又教给了他们学习方法,何愁不能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