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课堂与生活的彩虹桥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rr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师要引导儿童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研究世界,追求“使学生受到教育并避免学生感觉有人在教育他”这样一种“润物无声”的意境。要让学生在生动活泼、友爱和谐、充满情趣的活动中,促进态度、道德和情感的发展,走进自己的“生活世界”,使这门课程更加生动活泼,深受学生喜爱,使课程变成学生“自己的课程”,通过儿童的自主实践活动,发展自己的能力,为未来社会生活打下基础。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 情景创设 换位体验 角色扮演
  品德与生活课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以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学内容、新的形式呈现在广大师生面前,具有突出的活动性、生活性、开放性,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让儿童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感受、体验、领悟,促进学生品行的发展。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儿童学习最根本的途径应该是活动,活动的过程即是学生参与的过程。体验式教学最好是在最真实的情境下体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最接近的情境。创设的情境并不一定就是使学生开心的,情境创设的原则应该是根据教学目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创设相应的情境,综合设计情境。我在教学实践当中尝试过以下一些情境创设法:
  一、换位体验思考,转换认识角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能好奇,才能自主探究。儿童发展的实践证明,儿童的兴趣、爱好、发现会不断引发儿童的各种活动。儿童对自己的想法非常感兴趣,而想法越强烈,为实现其想法而进行的活动就越有广度和深度。如果失去了兴趣,一切将成为无源之水。品德与生活课中有儿童喜欢的、充满好奇和欢乐的活动,要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探究、在活动中发展。
  小学生生活阅历少,书本上的知识他们能看懂,也能明白其中的道理,但往往是肤浅的。可通过情境创设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模拟体验,增强学生的道德感悟。模拟体验活动的开展,缩短了教材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缩短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缩短了学校与社会以及家庭的距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创设情境进行表演体验,内化道德认识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展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品德与生活课的活动内容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儿童的生活,可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学习生活、获得发展。每个活动都鼓励学生动手、动脑,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给学生创造了总结交流自己的活动感受、体验、领悟的广阔空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给学生更多的创造空间,将学生的思路打开,激活了学生的思维,达到了培养创新思维的效果,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和创新意识的提高。
  小学生喜欢模仿,喜欢互动的课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游戏、情境表演等,让学生在具体的角色表演中激发学习的兴趣,加强对道德认识的深入。
  三、把课堂引入生活,加强良好品德的养成
  陶行知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主张。新课程也提出了“生活的理念”,大致可理解为:为了生活、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引導生活和发展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树立一种“教学即生活”和“生活即教学”的观念,既要让教学走进学生的生活,又要让生活走进成长中的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把学生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课堂教学的延伸活动,是帮助学生把所学的道德认识内化为道德行为的有效手段,也是知行达到统一的有效途径。要有意识地把学生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并用“美好生活”的目标去引导和提升他们的真实生活。老师可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等活动。
  四、积极运用媒体素材,丰富体验途径
  小学生的思维水平从具体形象向抽象逻辑水平过渡,形象思维占优势。多媒体承载的信息量十分巨大,结合学习内容精心选择相关载体可以丰富学生的体验途径并加深学生的道德体验。在教学中应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积极运用媒体素材,积极利用插图、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来渲染道德情境,使学生体验更深刻。教《祖国一定要统一》一课时,我从网络上下载了香港、澳门回归时国人庆贺的图片以及海外华人庆祝的场景给学生看,说明港澳回归是海内外华人的共同心愿,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并播放《七子之歌》。学生在看图片、听音乐中深深地感受到了祖国统一的自豪。
  实践证明:品德与生活课中进行体验教育,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发扬学生的主体精神,通过体验使学生的认知内化为信念、外化为行为,从而提高品德与生活课的教学实效。
  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就是要为儿童架起通向生活的桥梁,把儿童与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有意识地”把儿童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去,去观察、感受、体验、分析、反思他们的生活,并用“美好生活”的目标去引导和提升自己的真实生活。
其他文献
数学这门学科来源于社会现实生活,有着独特的魅力,而不是枯燥无味的。教师在教学上要联系学生的实际,善于巧妙地设计问题,采取多种生动活泼、引人入胜的方法,让学生时时有新鲜感,能主动积极地探究老师提出的问题,发展他们的能力。课堂上,老师不是注入式的灌输知识,而是潜移默化地注入活水,滋润学生干涸的心田,浇开知识之花,结出丰硕的理想之果。  作为一名课改实验教师,我经过十年的教学实践,深切地感受到了新课程的
期刊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及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农村初中学校的问题生逐渐成为我们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话题。所谓问题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差生”、“后進生”,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厌学,经常旷课,即使上课,也不注意听讲;懒惰,学习生活自理能力差,对什么事都没有兴趣;无上进心,自私,一切从自我出发;自控能力差,认识肤浅,对社会的不良、丑恶行为认识不清等,为此,我对我校八年级的45
期刊
走上讲台教书育人快九年了,也当了八年的班主任。有人说班主任的工作是千丝万缕、繁琐又罗嗦。还记得当代女教育家斯霞说的:“与孩子在一起我感到非常幸福。所有那些瞧不起小学教师、瞧不起“孩子王”的世俗观念,我都可以像抹去一缕蛛丝一般把它们丢在—边。我为一辈子当小学教师而自豪!”而我更想说:“班主任工作让我倍感幸福,我为一辈子当班主任而自豪!”  登陆我的QQ,“滴滴——滴滴——”,在我的QQ学生好友里,一
期刊
班级作为学校教学活动的基础单位,其管理水平的高低,对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对完成教育教学的各项任务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班主任,作为學校教育活动的直接承担者,在开启学生心智、塑造学生心灵、陶冶学生情操等方面,更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先讲“育人”,后教学习  董进宇博士说,初中阶段的孩子都是小动物,他们需要我们对他们有一个“人化”的过程。近年来,许多家长在教育子女上有两种错误观念:一是对人才含义
期刊
思想品德课一直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究其原因,有教材的问题,也有政治教师自身教学的问题,这就使这一“主渠道”一直处在尴尬的境地,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改变现状已迫在眉睫。情感是教育的灵魂,思想品德课教学任务不仅仅要求教师讲明道理,更需要教师以饱满之情激发起学生的学习之情,即进行情感教学。惟有如此,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和指导学生行为的目的。  那么,如何让情
期刊
摘 要:针对当前孝德教育中存在的某些问题,作者提出了自己的点滴建议及应对措施,内含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融合,并把对青少年的孝德教育落到实处,此为关键所在。  关键词:青少年 孝德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 社会教育  孝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所在,是协调家庭人际关系的重要规范。在封建社会,孝德教育一直占据着教育的核心地位。时代发展到当今,面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其
期刊
近几年,各省市各学校加大了教育信息化的投入,我校也安装了电子白板,更新了计算机,实现了网络终端进教室,硬件设施上有了较大提高,教室内也显得窗明几净。电子教学的使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课堂效率也有所提高。作为一名普通的教师,我深切地感受到了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电子白板投入使用后,教室内更新了设施,可是也把教室后面的黑板更新了下来,一直以来的黑板报失去了阵地。过去,黑板报是对学生进行教
期刊
摘 要:人文教育思想是陶行知教育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陶行知的人文教育包括主体教育、生活教育、快乐教育、民主教育等诸多方面的内容。用陶行知人文教育思想指导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教师应该做到:营造快乐轻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创设真实的学习情境,让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实施人性化评价,让学生拥有自我尊严;开展个性化活动,让学生感悟人生真谛。  关键词:陶行知 人文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高中英语教学也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强调思想素质和语言素质;英语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应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重视学生正确学习英语的方法以及运用英语能力素质的训练和培养。  关键词:高中 英语教学 素质教育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是以实现教育方针所规定的目标,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诸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认为,语文的性质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所谓工具性就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提高阅读、写作和交际能力,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所谓人文性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逐步形成健康人格”。所以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