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情感问题现状及策略研究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home12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西部农村合班并校的逐步推进,农村寄宿制小学已逐渐成为西部农村地区一种主要的办学方式。农村寄宿制小学是农村城镇化水平不断推进、农村劳动人口不断流向发达城市、农村家长为孩子追求高质量的教育,以及国家为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和效益等方面综合作用的产物。农村寄宿制小学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由上述因素引起的农村小学教育中的突出问题,如教学点多而教育的投入相对不足导致各教学点教育资源的匮乏、学生上学不集中导致教育资源的浪费、教育资源使用效率不高、家长为让自己孩子能够便利地接受良好的教育而转学城市学校等等。另外寄宿制学校的办学更直接地体现出社会的和谐,它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方便地接受义务教育的同时,也为农村越来越多的留守儿童提供了一个爱的港湾。然而,这个爱的港湾并不平静,正日益凸显出一些问题,其中寄宿制小学生的情感缺失问题尤其显得突出和沉重。
  一、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情感缺失的表现及原因分析
  我国农村现有寄宿制小学生约759万,学生寄宿后,在学习和生活等方面表现得不适应,但寄宿制小学生情感的缺失与寄宿后给他们带来的其他“不适”相比,略显沉重,因为这关系到孩子们心灵的健康成长,进而关乎中国农村未来一代人的健康成长。在许多农村寄宿制小学中,存在很多小学生情感缺失的现象和事实。
  1.孩子缺少家庭和亲情的关爱
  家庭对于孩子个体成长而言极其重要,然而,很多寄宿生在校期间思念家人却无法与家人及时进行情感交流,寄宿后感觉内心孤独、寂寞。在学校开学初,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部分学生刚到学校还不能适应学校的寄宿生活,有哭泣的,有半夜逃跑的,甚至个别学生几天寄宿生活后坚决不到校上学者……没有了亲情的保护,弱小的孩子们会失去安全感,特别是那些比较孤僻和内向的小孩,这样将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不利于身心的健康成长;还有的孩子自控能力差,在学校因为缺乏父母的管束,会养成自由散漫的不良习性,回到家后自然会在心理上疏远父母,造成可怕的亲情危机。
  2.农村寄宿制小学的运行和管理缺乏人文情怀的关爱。
  寄宿制创办的出发点是好的,但是寄宿制带来的问题却令人始料未及。就农村寄宿制小学自身的运行和管理而言,在许多方面,它加重了寄宿制小学生情感缺失的程度。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人数多且年龄小,自律性较差,学校为了避免其他意外事故的发生,往往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在“看管学生”的低层次上。在寄宿生日常管理中,任课教师除负责学生上课和学习之外,还是学生的生活老师,负责学生课后的休息和照顾,学校的班额大,师资缺乏,教师的课业负担重,还要照顾学生的生活,极大地加重了老师的负担,也使部分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显得力不从心。这种情感的发展成了一种制度规定下的产物,毫无自主发展的空间。
  二、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情感缺失的对策研究
  以上对农村寄宿制小学生情感缺失的表现和原因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方面是家庭,另一方面是寄宿制学校。为了解决上述两个方面原因引起的情感缺失,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
  1.加强家庭与寄宿制小学的沟通和联系
  作为寄宿制小学,要为家庭和孩子的沟通、交流和联系提供便利的条件和设施。学校应向寄宿生提供便利的使用电话的条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在学生宿舍内安装电话,方便学生与家人的联系。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校根据实际动员学生家长办“校讯通”卡,方便学生与家长及时的沟通。我校老师通过“校讯通”平台,把学生平时在生活和学习方面、情感方面的表现通过短信方式发送家长,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生活学习现状和情感变化。学校应建立定期的家访和家长会制度,安排一些必要的家长参与的活动。学校和学生遇到的一些困难、问题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解决,特别是与后进学生的家长要保持经常性的联系。班主任和生活教师要定期与家长交流,不但要了解每一个学生,还要熟悉每一个家庭,使学校、学生、家庭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发挥作用,实现学校教育的家庭化。
  2.加强父母与孩子的沟通与联系
  从家庭或父母的角度来讲:对孩子要有积极主动的亲情关照,并且亲情关怀的方式和手段要得当。家庭要对寄宿生的心理予以足够的重视和关心,家长应加强与学生的联系,关注学生情绪和性格等方面的变化。家长可以改变教育方式,提高教育艺术,多学些教育知识,利用一切机会和各种形式,有效地将家庭教育真正地落到实处。多了解、多交流、多沟通,这不但包括家长对孩子深层次的认识,也包括家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沟通。要树立模范家长形象,展示言传身教的魅力,把学校的良好行为习惯延伸到家里,形成学校家庭教育的一致。
  3.学校要为寄宿制学生提供良好的情感发展环境
  在营造绿色花园式校园的基础上,校园的一些景点要特意布置“家庭式”的景点,这样从局部到整体的育人环境都能表现家庭的内容、体现家庭的品味,让学生体味到家庭的温暖。所以山区寄宿制小学的教师不仅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更应具备一颗“母亲”般的心灵。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全面的培训,使每位教师都具有“母亲”的本领和“爱心”,在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上都要对孩子关怀备至,使他们感觉到老师像“母亲”、学校是“家庭”。
  总之,只有我们的学校和家长提高了认识,寄宿制下的小学教育才能真正地、循序渐进地、健康地开展,我们的下一代才能身心健康地茁壮成长,将来真正地成为一个有益于社会的栋梁之才。
其他文献
美国著名学者布鲁巴克很精辟地指出:“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自己提问题。”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怎样有效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呢?  一、为学生创造环境,让学生敢于发问、乐于发问。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对眼前发生的事都要问个“为什么”,甚至打破沙锅问到底。而我们家长、教师有时觉得反感、不屑一顾,这样很有可能扼杀了一个学生。其实这种好问的精神正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也是一个创新
期刊
摘 要:新课标中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要求中增加了“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数学教学,我们应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联系生活学数学,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关键词:数学教学 源于生活 用于生活  一、找数学,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
期刊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新课的导入要求既能创设情境,活跃气氛,以消除学生的紧张心理,创造宽松的学习环境,尽量地让学生参与到导入过程;又能显示教学目标,酝酿学生情感,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还能完成向既定教学内容的过渡。  导入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采用开门见山导入法、热点导入法、漫画导入法、音乐导入法、图片导入法、寓言故事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游戏导入法、学生自主导入法、提问导
期刊
摘 要:读史可以明今,历史在我们的知识体系中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历史不仅仅让我们能够了解这个世界,同时也能更加了解本民族,特别是本民族的根基所在、文化灵魂。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文化传承教学手段,以期为初中历史教学献言献策。  关键词:传承文化 初中历史 历史教学  初中是学生开始系统接触历史知识的阶段,且这时的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而历史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其不仅
期刊
摘 要:合作学习、合作管理也是一种学习习惯和管理方式。“帮比进”制度的核心是“帮”,动力是“比”,最终目的是“进”。 帮比进制度的目的不是扩大层次,而是让C层学生越来越少,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的目的。  关键词:帮比进 合作学习 分层 对比 竞争 进步  一、班级“帮比进”管理的提出  合作学习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学习方式之一,竞争是学生相互学习、相互提高的动力,合作学习的方式强化了学生对自己学习的责任感
期刊
摘 要:德育作为教育范畴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育质量的高低。而德育的智慧就是教育者灵活、机智和艺术方法的综合体现。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我经历过了无数的德育案例,从中我得到了这样的启示——德育要讲究智慧:一、对顽劣学生的教育不能老是“严厉”;二、处理问题应以事实为依据,不能听信一面之词;三、将心比心,具体情况灵活处理。  关键词:德育 艺术 智慧  在长期的德育实践中,我经历了无数
期刊
摘 要: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学校教育面临巨大挑战,新时期班主任工作也倍感艰巨。如何准确定位新时期班主任的角色、提升班级管理素质、改进班级管理工作,是每一个班主任都应思考的教育主题。  关键词:班主任 角色 班级管理  班主任是塑造一代新人的工程师和艺术家。祖国赋予班主任的光荣使命,是对学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以共产主义为核心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一代
期刊
一、班主任首先要做一名好教师。  1996年毕业参加工作,我被安排为初二1班的班主任。在一次全校教师开会时,有一位教师告诉我,他听见我班一个学生说我:“要不是看他课讲得好,我有心把他打一顿。”事后经过了解,原来有一件事我冤枉了他。其实,我那时刚参加工作,走上讲台不久,课讲得肯定不好,但可能由于自己认真、敬业,在学生心目中认为是好的。这件事在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学生是非常善良的,因为老师某一方面
期刊
近年来,我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提出了“建设一流,设施一流,管理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质量一流”的办学目标,把思想品德养成教育落实到了学校教育工作的各个环节;坚持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坚持德育工作的继承和创新,使学校师德师风建设,学生思想品德养成教育呈现了勃勃生机,为我校教育教学成绩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和机制保障。全校师生依法治校、以德立校、爱校如家的意
期刊
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历史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