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生苦短,譬如风中朝露。古往今来,谁不想长生不死,在方士、道家的影响下,上至帝王,下至百姓,都热衷于寻找、探索各种不死之道。飞升成仙就是其中最受推崇的方法,这也展现出中国人的一个特质:对现世的看重。来世可期之类的安慰,远不如像神仙一样长生不老地活着。成仙,不似信仰,而更像一个个梦想;成仙,并非神话,而更像一场场艰难的实验与试炼;成仙,并不神秘,有时它又浪漫而瑰丽……
寻求仙方
有一天,齐景公喝酒喝得正高兴时,突发奇想:“从古以来如果没有死亡这件事,那会有怎样的快乐呢?”“从古以来如果没有死,现在之乐就是古人之乐了,您能得到什么呢?”齐国大夫晏子说。确实,如果古人不死,那还有后人什么事呢?记载于《左传·昭公二十年》的这段君臣对话,让人看到了人的欲望与自然规律的不可调和——有生必有死。
人生苦短是一个永恒命题,于是人们用各种手段寻找良方。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六国,秦朝的国君,成了华夏大地的至高统治者,可谓功业至极。秦始皇嬴政笃信,在霸业上取得空前的成功,在求仙问题上,他必然也将彻底书写历史。在秦完成统一后,秦始皇求仙的热情急速升温,他四处寻找方士为他寻找长生不老的方法,派出一支又一支的队伍,甚至不惜跨越茫茫大海,去寻找从未有人真正见过的仙山。他亲自登临泰山——与昆仑山齐名、传说中可以掌人生死的神山,完成最高规格的祭祀——封禅大典。然而做完这一切,秦始皇还是老了。在这场求仙的战争中,时间的优势越来越大。
是哪里出错了呢?对,也许神仙们在不停地旅行,于是,秦始皇开始全国巡游;神仙们风餐露宿,最怕凡人浊气,那我也尽量不见人;或许是“皇帝”这个称呼太俗,把神仙给恶心走了?那改称号吧,庄子说的“真人”可能是距离神仙最近的人,那我就叫“真人”好了……嬴政不断地给自己的“求仙术”打补丁,然而始终未见成效。或许他自己也放弃了吧,是时候面对死亡,向无敌的时间缴械了,虽然他仍在四处寻访仙人的路上,但规模宏大的陵墓已近完工。
先秦人们的求仙成果在汉代的《释名》里得到了总结:“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从中可以看出,求仙的一个关键因素:山。
山之绝顶,仿佛也是人间的极限之地。山里有缭绕的云雾,有神秘的洞府,有清澈的甘露。那里聚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是令人向往的秘境。前人在他们有限的人生生涯里,一直寻找心目中的永恒之地,并且把到达那里的途径叫做“升仙”。他们对于仙山的迷恋,也一直影响着后世的修仙思想。
仙的等级
仙,由凡人修炼而成,是一种富有人文气息的信仰。仙的世界是啥样?古人在对仙界的想象中,参考了世俗世界的秩序,将仙人也分成了三六九等。比如,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将仙分为三个等级:下士先死而后蜕,称为“尸解仙”;中士托身于世间,出入名山大川,称为“地仙”;上士“举形升虚”,若白日飞升者,称为“天仙”。仙的三个等级,位阶森严,犹如世人的贵贱分化。自下而上递进修行,又像世人奋发上进,直至达成最高目标。
“尸解”的情形,多为死而复生。尸解仙,为仙之下者,需要先经历死亡,然后蜕变成仙,远不及白日飞升直接成仙者。尸解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兵解”,如嵇康遭刑杀而后尸解成仙;有“水解”,如《抱朴子》中的冯夷假托溺水而后成仙,专门管理河川;有“文解”,如《后汉书》中的费长房,以竹杖变化成自己的尸身被家人下葬,从而脱身仙去。从东晋开始流传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合葬化蝶的故事,似乎也受到了汉代以来尸解成仙思想的启发。
地仙修成了长生不死之身,却未悟大道,不能飞升,只能做“陆地闲游”之仙,享受人世间的快乐。这也是凡人修炼成天仙的一个过渡阶段,《神仙传》中的天师张道陵,炼成金丹后只服了半剂,于是作为地仙留在人间降服妖魔、医治疫病、造福百姓,而后再服下另半剂,才功德圆满成为天仙。
天仙是凡人修仙的最高等级,又称大罗金仙。他们飞行云中,居于天界,就像无形无象的“道”一样,永恒逍遥,不朽不灭。天仙有西王母、太上老君、太白金星等,《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也曾自称为大罗金仙。
仙怎么修?
在古代道书、小说中,成仙的途径五花八门。
成仙的准则随着时代演变,大体而言,早期的修仙法,注重与上天沟通的技能,感通天机、驾驭自然力者即可为仙。也可以服食仙药,“吃”成一个神仙。汉代以后,随着儒学的兴起,建功立德、著书立言者也被纳入仙班。比如孔子在《原始上真众仙记》中被封为“太极太真公”,其弟子颜回等人也随同升入仙界。李白,以其盖世才华,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被描述为一名谪仙人,死时坐在鲸鱼背上,仙童奉迎、仙乐飘飘。
《山海经·海外南经》里有这样一则故事:“不死民在其(交胫国)东,其人为黑色,寿,不死。”在交胫国东面,生活着一群奇异的人。肤色黑,颜值也不怎么高,但他们能长生不死。人怎么能不死呢?《山海经·海内西经》给出了秘方:在昆仑山生活着一群巫师,他们有“不死之药”,吃了就能长生不老。古代生产力水平落后、交通不便,绝大多数人注定要在家乡过完短促的一生。没几个人能去昆仑山,即便去的人也很难回来。于是,《山海经》之说就成了难以求证的事。
直至西汉,成熟的“长生”理论和切实有效的操作方法才发明出来。这就是炼丹。
成仙只需一顆小小的药丸。无数神仙崇拜者们都相信,只要学会炼制丹药,并坚持服用,就可以飞升成仙,获得永生。《西游记》中,被孙悟空像MM豆一样一口气吞掉的九转金丹,可是千百年来修仙者们梦寐以求的宝贝。他们相信,只要服下这样一颗金丹,就可以长生不死、立地成仙。最典型的故事就是淮南王刘安,他笃好神仙之术,在家炼成金丹后升天成仙,结果家中的鸡犬啄食了残余的丹药也随之升天了。
方士们炼丹的方法是将特定的矿物质加以煅烧,丹药实则是铜砷、铜锌、铜汞、锡的硫化物或者铅的氧化物等物质,虽说有一定的治病作用,可全是重金属,有剧毒。因此,服石炼丹的修仙法,在一千多年时间里遭遇了无数次失败,死伤惨重。于是修行者们开始求诸于内,以身体为丹炉,在体内凝炼结丹。气运丹田,任督二脉,三花聚顶……这些玄之又玄的词汇,汇成了内丹功法。
所谓内丹,简单说就是采金石草木烧炼的传统方法,以自己的身体为炉,以体内的气血为药物,以意念为火候,在体内修炼结丹。与外丹法相比,内丹有两个显著的好处:一是安全,无毒副作用;二是注重内在修为,可以和儒、释诸家的思想互参互融,脱去了烧炼金丹的神秘性,更容易被人接受。而且内丹注重内在修为,更像是“自然生命科学”,的确能够淡泊明志,超脱尘世,也算是仿若神仙了。
寻求仙方
有一天,齐景公喝酒喝得正高兴时,突发奇想:“从古以来如果没有死亡这件事,那会有怎样的快乐呢?”“从古以来如果没有死,现在之乐就是古人之乐了,您能得到什么呢?”齐国大夫晏子说。确实,如果古人不死,那还有后人什么事呢?记载于《左传·昭公二十年》的这段君臣对话,让人看到了人的欲望与自然规律的不可调和——有生必有死。
人生苦短是一个永恒命题,于是人们用各种手段寻找良方。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了六国,秦朝的国君,成了华夏大地的至高统治者,可谓功业至极。秦始皇嬴政笃信,在霸业上取得空前的成功,在求仙问题上,他必然也将彻底书写历史。在秦完成统一后,秦始皇求仙的热情急速升温,他四处寻找方士为他寻找长生不老的方法,派出一支又一支的队伍,甚至不惜跨越茫茫大海,去寻找从未有人真正见过的仙山。他亲自登临泰山——与昆仑山齐名、传说中可以掌人生死的神山,完成最高规格的祭祀——封禅大典。然而做完这一切,秦始皇还是老了。在这场求仙的战争中,时间的优势越来越大。
是哪里出错了呢?对,也许神仙们在不停地旅行,于是,秦始皇开始全国巡游;神仙们风餐露宿,最怕凡人浊气,那我也尽量不见人;或许是“皇帝”这个称呼太俗,把神仙给恶心走了?那改称号吧,庄子说的“真人”可能是距离神仙最近的人,那我就叫“真人”好了……嬴政不断地给自己的“求仙术”打补丁,然而始终未见成效。或许他自己也放弃了吧,是时候面对死亡,向无敌的时间缴械了,虽然他仍在四处寻访仙人的路上,但规模宏大的陵墓已近完工。
先秦人们的求仙成果在汉代的《释名》里得到了总结:“老而不死曰仙。仙,迁也。迁入山也。”从中可以看出,求仙的一个关键因素:山。
山之绝顶,仿佛也是人间的极限之地。山里有缭绕的云雾,有神秘的洞府,有清澈的甘露。那里聚天地之灵气,集日月之精华,是令人向往的秘境。前人在他们有限的人生生涯里,一直寻找心目中的永恒之地,并且把到达那里的途径叫做“升仙”。他们对于仙山的迷恋,也一直影响着后世的修仙思想。
仙的等级
仙,由凡人修炼而成,是一种富有人文气息的信仰。仙的世界是啥样?古人在对仙界的想象中,参考了世俗世界的秩序,将仙人也分成了三六九等。比如,东晋葛洪的《抱朴子》将仙分为三个等级:下士先死而后蜕,称为“尸解仙”;中士托身于世间,出入名山大川,称为“地仙”;上士“举形升虚”,若白日飞升者,称为“天仙”。仙的三个等级,位阶森严,犹如世人的贵贱分化。自下而上递进修行,又像世人奋发上进,直至达成最高目标。
“尸解”的情形,多为死而复生。尸解仙,为仙之下者,需要先经历死亡,然后蜕变成仙,远不及白日飞升直接成仙者。尸解的方式多种多样,有“兵解”,如嵇康遭刑杀而后尸解成仙;有“水解”,如《抱朴子》中的冯夷假托溺水而后成仙,专门管理河川;有“文解”,如《后汉书》中的费长房,以竹杖变化成自己的尸身被家人下葬,从而脱身仙去。从东晋开始流传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合葬化蝶的故事,似乎也受到了汉代以来尸解成仙思想的启发。
地仙修成了长生不死之身,却未悟大道,不能飞升,只能做“陆地闲游”之仙,享受人世间的快乐。这也是凡人修炼成天仙的一个过渡阶段,《神仙传》中的天师张道陵,炼成金丹后只服了半剂,于是作为地仙留在人间降服妖魔、医治疫病、造福百姓,而后再服下另半剂,才功德圆满成为天仙。
天仙是凡人修仙的最高等级,又称大罗金仙。他们飞行云中,居于天界,就像无形无象的“道”一样,永恒逍遥,不朽不灭。天仙有西王母、太上老君、太白金星等,《西游记》中的猪八戒,也曾自称为大罗金仙。
仙怎么修?
在古代道书、小说中,成仙的途径五花八门。
成仙的准则随着时代演变,大体而言,早期的修仙法,注重与上天沟通的技能,感通天机、驾驭自然力者即可为仙。也可以服食仙药,“吃”成一个神仙。汉代以后,随着儒学的兴起,建功立德、著书立言者也被纳入仙班。比如孔子在《原始上真众仙记》中被封为“太极太真公”,其弟子颜回等人也随同升入仙界。李白,以其盖世才华,在冯梦龙的《警世通言》中被描述为一名谪仙人,死时坐在鲸鱼背上,仙童奉迎、仙乐飘飘。
《山海经·海外南经》里有这样一则故事:“不死民在其(交胫国)东,其人为黑色,寿,不死。”在交胫国东面,生活着一群奇异的人。肤色黑,颜值也不怎么高,但他们能长生不死。人怎么能不死呢?《山海经·海内西经》给出了秘方:在昆仑山生活着一群巫师,他们有“不死之药”,吃了就能长生不老。古代生产力水平落后、交通不便,绝大多数人注定要在家乡过完短促的一生。没几个人能去昆仑山,即便去的人也很难回来。于是,《山海经》之说就成了难以求证的事。
直至西汉,成熟的“长生”理论和切实有效的操作方法才发明出来。这就是炼丹。
成仙只需一顆小小的药丸。无数神仙崇拜者们都相信,只要学会炼制丹药,并坚持服用,就可以飞升成仙,获得永生。《西游记》中,被孙悟空像MM豆一样一口气吞掉的九转金丹,可是千百年来修仙者们梦寐以求的宝贝。他们相信,只要服下这样一颗金丹,就可以长生不死、立地成仙。最典型的故事就是淮南王刘安,他笃好神仙之术,在家炼成金丹后升天成仙,结果家中的鸡犬啄食了残余的丹药也随之升天了。
方士们炼丹的方法是将特定的矿物质加以煅烧,丹药实则是铜砷、铜锌、铜汞、锡的硫化物或者铅的氧化物等物质,虽说有一定的治病作用,可全是重金属,有剧毒。因此,服石炼丹的修仙法,在一千多年时间里遭遇了无数次失败,死伤惨重。于是修行者们开始求诸于内,以身体为丹炉,在体内凝炼结丹。气运丹田,任督二脉,三花聚顶……这些玄之又玄的词汇,汇成了内丹功法。
所谓内丹,简单说就是采金石草木烧炼的传统方法,以自己的身体为炉,以体内的气血为药物,以意念为火候,在体内修炼结丹。与外丹法相比,内丹有两个显著的好处:一是安全,无毒副作用;二是注重内在修为,可以和儒、释诸家的思想互参互融,脱去了烧炼金丹的神秘性,更容易被人接受。而且内丹注重内在修为,更像是“自然生命科学”,的确能够淡泊明志,超脱尘世,也算是仿若神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