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女儿已经六岁了,我说,“孩子该上学了!”一句话,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大家几乎不谋而合,异口同声:“这么小就让她上学,太可怜了,从此她将失去快乐的童年,整天被繁重的功课压得喘不过气来,连玩耍的时间也没有了……”诸如此类的话,不绝于耳。
细想这些话,引发了我对教育的思考,它无不折射出我们的教育现状。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让我们的家长和孩子对它如此恐惧?孩子还没有上学,从家长自己内心来讲就已经把上学看成非常痛苦、缺少欢乐的事情了,这种情绪怎么能不影响到我们的孩子?怎么能不给孩子造成“上学恐惧”心理,最终导致厌学情绪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极不正常的现象呢?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教育体制问题。
减负我们已经提了很多年,素质教育也开展得轰轰烈烈,但看看我们孩子身上背的沉重的大书包吧,再看看他们的休息日都在干什么,这就是我们素质教育下学校教育的现状。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教育要改革,教育体制要改革,这点大家都知道,但做得怎么样呢?越改学生的负担越重,我们不禁要问:建设什么样的教育体制、怎样建设才是符合国情的,才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
二是家庭教育问题。
教育体制的改变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家庭教育似乎离我们更近。但在目前的教育现状下,我们的家长都做了些什么?给了孩子怎样的教育?就目前的家庭教育来看,我们无疑走入了两个极端:
一是学习上的过于严苛。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待自己的孩子成就大业,于是乎孩子在学校的重压下,又背上了另一座大山,你就看吧,双休日学生和家长忙得不亦乐乎,什么奥数班、剑桥班、作文班、美术班、音乐班、培优班、转差班……多如牛毛。孩子成绩不达标轻则一顿训斥,重则拳脚相加。这样一来,孩子除了沉重的课业负担之外,心里压力更大。家长何以如此“狠心”?除了当今社会竞争压力大之外,还有就是很多家长不正确的心态在作怪:他们把自己无法实现的理想全部强加在孩子身上,如自己没有上大学一定要让孩子上大学,自己没有当上官一定要让孩子当官,自己没有成为音乐家,也不管孩子是否具备相应的条件和禀赋,硬让孩子学这样或那样的乐器……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束缚了孩子个家长的攀比心理和虚荣心理,如同事的孩子上了多少个课外补习班,自己的孩子也不能比他少;邻居的孩子上北大了,自己的孩子就得上清华;孩子优秀自己也有面子,孩子学习差自己在同事面前总觉得抬不起头来,于是把这种心理转嫁给孩子,采取拔苗助长、违反教育规律的做法。
二是生活上的过分满足和溺爱。
现在生活條件好了,市场上应有尽有,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作为家长,小时候家境都不太宽裕,缺衣少食。所以多数家长的想法是不能再亏了孩子,总会在物质上尽最大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吃的方面是什么营养吃什么,什么高级吃什么,为了让孩子吃好,有的家长一大早起来给孩子做面,炒菜,有时候家长白辛苦,孩子不喜欢,一口都不吃,家长又赶紧去买新的;衣服要穿名牌,款式要时尚,衣服没坏没小,只要过时了就不穿,同学有的自己也要有;有的孩子一学期就换一个书包,一套文具,不管缺不缺,只要孩子看上或说自己要用家长就给买;上学放学的场面更是壮观,接孩子的小汽车排成长龙,车接车送,风雨无阻。要是孩子在外面受委屈了,家长甚至要跟人家拼命,一点风度都没有了。
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一方面承受学习上的重压,另一方面享受着物质上的溺爱。家长以为这就是对孩子负责,这就是爱孩子,但我们的家长想过没有,这样的生活,我们的孩子真正快乐吗?
每一个孩子刚降临人世都是一张白纸,他的思想没有一丝尘埃,如阳光一般明媚,孟子说得好:“人之初,性本善”。他用他明亮的双眼看世界,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渴求,在他的眼里世界是如此美好;他用他那稚嫩的双手搭积木,一座高楼起来了,他是多么开心;他用蹒跚的双脚奔跑去追赶滚到远处的皮球,那是怎样的快乐!一开始,我们的孩子是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的游戏,根本不像我们家长想象得那么痛苦和厌倦,是什么改变了这一切?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学习观应该说在上学前就已经基本形成,而这又取决于家长的教育观,如果家长能够给我们的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我们的孩子将受益终身。家长应该如何做呢?首先要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使孩子认识到探求知识的过程充满着无穷的乐趣,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是多么得满足,孩子将要构建的人生大厦是以“快乐”做基石的。我们不要给孩子过多灌输:上学后就不能天天玩了,要写很多作业,要有很多考试,等等;而要多给孩子讲上学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你可以通过学习解开很多很多你想知道的秘密,你可以认识很多新朋友,还有像爸爸、妈妈一样关心你的老师,这样我们的孩子是怀着一种很美好的心理走进学校的。孩子上学以后,肯定会有不适应,肯定会遇到困难,这时候家长要告诉孩子,获得知识是要付出的,经过自己努力获得的成功是最快乐的,最有意义的。同时告诉他人生是要经历磨难的,磨砺是对一个人的考验和锻炼,要敢于面对它,你不惧怕它,它就会惧怕你,这样的人生才会更丰富,更精彩。即使失败了,也没什么,经历了,努力了,无怨无悔,从而培养孩子以苦为乐、苦中求乐的精神,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
其次,家长应该放弃自己的虚荣心,放弃攀比的心理,不要把自己已破灭的、无法实现的理想强加给孩子去实现,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家长只需朝着适合他的道路正确的引导就可以了,尽可能扬长避短,切不可强求;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孩子的学习,攀比的思想要不得,要比就跟自己比,比今天是否比昨天进步,今天是否比昨天做得更好。
家长在物质上一定不能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能让孩子觉得“得到”太容易,有些东西买给孩子应该是有条件的,可以作为一种奖励买给他,让孩子觉得只有付出才能得到,也要让孩子体会到家长挣钱的不易。而有些东西是坚决不能买的,要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经常说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没有错,关键是何为“输”,何为“赢”,判断输赢的标准是什么?是谁的孩子认字多、背的唐诗多?还是谁的孩子学习好?若是这样,我们的教育堪忧啊!一个孩子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的树立才是最为重要的,如果我们的家长在起跑线上交给了孩子这件“法宝”,他会勇往直前地跑完自己的人生之路,不管这条路是平坦的,还是崎岖的,甚至是荆棘丛生,他都会微笑着跑下去,朝着自己的目标,朝着自己的理想……
细想这些话,引发了我对教育的思考,它无不折射出我们的教育现状。我们的教育到底怎么了?为什么让我们的家长和孩子对它如此恐惧?孩子还没有上学,从家长自己内心来讲就已经把上学看成非常痛苦、缺少欢乐的事情了,这种情绪怎么能不影响到我们的孩子?怎么能不给孩子造成“上学恐惧”心理,最终导致厌学情绪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极不正常的现象呢?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教育体制问题。
减负我们已经提了很多年,素质教育也开展得轰轰烈烈,但看看我们孩子身上背的沉重的大书包吧,再看看他们的休息日都在干什么,这就是我们素质教育下学校教育的现状。要切实减轻学生的负担,教育要改革,教育体制要改革,这点大家都知道,但做得怎么样呢?越改学生的负担越重,我们不禁要问:建设什么样的教育体制、怎样建设才是符合国情的,才是有利于孩子成长的?
二是家庭教育问题。
教育体制的改变不是我们力所能及的,家庭教育似乎离我们更近。但在目前的教育现状下,我们的家长都做了些什么?给了孩子怎样的教育?就目前的家庭教育来看,我们无疑走入了两个极端:
一是学习上的过于严苛。
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期待自己的孩子成就大业,于是乎孩子在学校的重压下,又背上了另一座大山,你就看吧,双休日学生和家长忙得不亦乐乎,什么奥数班、剑桥班、作文班、美术班、音乐班、培优班、转差班……多如牛毛。孩子成绩不达标轻则一顿训斥,重则拳脚相加。这样一来,孩子除了沉重的课业负担之外,心里压力更大。家长何以如此“狠心”?除了当今社会竞争压力大之外,还有就是很多家长不正确的心态在作怪:他们把自己无法实现的理想全部强加在孩子身上,如自己没有上大学一定要让孩子上大学,自己没有当上官一定要让孩子当官,自己没有成为音乐家,也不管孩子是否具备相应的条件和禀赋,硬让孩子学这样或那样的乐器……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束缚了孩子个家长的攀比心理和虚荣心理,如同事的孩子上了多少个课外补习班,自己的孩子也不能比他少;邻居的孩子上北大了,自己的孩子就得上清华;孩子优秀自己也有面子,孩子学习差自己在同事面前总觉得抬不起头来,于是把这种心理转嫁给孩子,采取拔苗助长、违反教育规律的做法。
二是生活上的过分满足和溺爱。
现在生活條件好了,市场上应有尽有,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作为家长,小时候家境都不太宽裕,缺衣少食。所以多数家长的想法是不能再亏了孩子,总会在物质上尽最大可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吃的方面是什么营养吃什么,什么高级吃什么,为了让孩子吃好,有的家长一大早起来给孩子做面,炒菜,有时候家长白辛苦,孩子不喜欢,一口都不吃,家长又赶紧去买新的;衣服要穿名牌,款式要时尚,衣服没坏没小,只要过时了就不穿,同学有的自己也要有;有的孩子一学期就换一个书包,一套文具,不管缺不缺,只要孩子看上或说自己要用家长就给买;上学放学的场面更是壮观,接孩子的小汽车排成长龙,车接车送,风雨无阻。要是孩子在外面受委屈了,家长甚至要跟人家拼命,一点风度都没有了。
这就是我们的孩子,一方面承受学习上的重压,另一方面享受着物质上的溺爱。家长以为这就是对孩子负责,这就是爱孩子,但我们的家长想过没有,这样的生活,我们的孩子真正快乐吗?
每一个孩子刚降临人世都是一张白纸,他的思想没有一丝尘埃,如阳光一般明媚,孟子说得好:“人之初,性本善”。他用他明亮的双眼看世界,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渴求,在他的眼里世界是如此美好;他用他那稚嫩的双手搭积木,一座高楼起来了,他是多么开心;他用蹒跚的双脚奔跑去追赶滚到远处的皮球,那是怎样的快乐!一开始,我们的孩子是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的游戏,根本不像我们家长想象得那么痛苦和厌倦,是什么改变了这一切?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学习观应该说在上学前就已经基本形成,而这又取决于家长的教育观,如果家长能够给我们的孩子正确的引导和教育,我们的孩子将受益终身。家长应该如何做呢?首先要对孩子进行快乐教育,使孩子认识到探求知识的过程充满着无穷的乐趣,成为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是多么得满足,孩子将要构建的人生大厦是以“快乐”做基石的。我们不要给孩子过多灌输:上学后就不能天天玩了,要写很多作业,要有很多考试,等等;而要多给孩子讲上学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你可以通过学习解开很多很多你想知道的秘密,你可以认识很多新朋友,还有像爸爸、妈妈一样关心你的老师,这样我们的孩子是怀着一种很美好的心理走进学校的。孩子上学以后,肯定会有不适应,肯定会遇到困难,这时候家长要告诉孩子,获得知识是要付出的,经过自己努力获得的成功是最快乐的,最有意义的。同时告诉他人生是要经历磨难的,磨砺是对一个人的考验和锻炼,要敢于面对它,你不惧怕它,它就会惧怕你,这样的人生才会更丰富,更精彩。即使失败了,也没什么,经历了,努力了,无怨无悔,从而培养孩子以苦为乐、苦中求乐的精神,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
其次,家长应该放弃自己的虚荣心,放弃攀比的心理,不要把自己已破灭的、无法实现的理想强加给孩子去实现,孩子有他自己的人生,家长只需朝着适合他的道路正确的引导就可以了,尽可能扬长避短,切不可强求;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孩子的成长,尤其是孩子的学习,攀比的思想要不得,要比就跟自己比,比今天是否比昨天进步,今天是否比昨天做得更好。
家长在物质上一定不能对孩子百依百顺,不能让孩子觉得“得到”太容易,有些东西买给孩子应该是有条件的,可以作为一种奖励买给他,让孩子觉得只有付出才能得到,也要让孩子体会到家长挣钱的不易。而有些东西是坚决不能买的,要让孩子知道什么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经常说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话没有错,关键是何为“输”,何为“赢”,判断输赢的标准是什么?是谁的孩子认字多、背的唐诗多?还是谁的孩子学习好?若是这样,我们的教育堪忧啊!一个孩子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的树立才是最为重要的,如果我们的家长在起跑线上交给了孩子这件“法宝”,他会勇往直前地跑完自己的人生之路,不管这条路是平坦的,还是崎岖的,甚至是荆棘丛生,他都会微笑着跑下去,朝着自己的目标,朝着自己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