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支架理论一直受到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界的极大关注,支架理论在外语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支架理论为学生搭建好支架,支持和帮助他们完成各项任务,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达到其潜在的智力水平。
关键词:大学外语;外语教学;支架理论
自从20世纪问世以来,支架理论一直受到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界的极大关注,在英语教学研究中也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支架式教学理论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能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1]。支架式教学理论旨在通过构建有效的教师——学生的对话互动模式,来帮助学生完成其自身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基础是“最近发展区”理论,根据支架式教学理论,教学的任务就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其最近发展区内的有效支持,让学生能够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活动,从而建构并内化所学的知识或技能。支架式教学的本质在于,教师以最近发展区作为其介入教学活动的空间,为学生搭建好支架,支持和帮助他们完成各项任务,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达到其潜在的智力水平。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搭建支架。
一、大学英语听力课教学的现状
听力教学不仅是语言的教学,还是技能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听与说处于先导地位。听是理解,说是表达,而理解又是表达的前提,只有掌握了良好的听力技能,才能逐步完善其他各种语言技能。但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听力课所占的课时比例通常是最少的,并且英语听力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机械单调。很多教师忽视了听力教学的技能性特点,仍采用传统的“三部曲”式教学方法:教师播放录音材料,学生听录音做练习,最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这种传统的形式主义的教学手段容易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缺少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更没有同学间的交流沟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佳。另外,大学英语等级考试(CET)、雅思(IELTS)、托福(TOEFL)等考试中多听力的考核使得大学英语听力课演变成了测试课。无可厚非,测试是检验学生能否理解听力材料的有效方法。但是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对信息的感知速度不尽相同,测试往往会造成许多学生的疲惫与紧张,挫伤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且,课堂上频繁的听力测试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听力教学的真正目的,以考试选答案取代了指导学生如何听,忽视了对学生听力技能的培养,陷入了英语听力教学的误区。
二、支架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解决目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是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应予以关注的话题。当前国内外教育工作者都注意到了支架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运用支架理论来改革现有的认知结构,设计新颖合理的教学活动,加强师生间的交际互动,从而提升大学英语听力课的教学效果,强化学生的听力技能。
我国中学教育的目标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对学生英语听力技能的培养不够重视,致使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时听力水平不高,听力习惯不正确。因此,大学英语听力课的教师应该积极发挥支架作用,充分认识到教学目的与教学的重难点,构建系统全面的知识支架体系。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学英语听力课程的听力材料词汇量偏大,篇幅较长,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在进入课程教学之前,围绕每单元的主题建构起系统的知识支架,让学生对该主题能够有全面的了解,并且引导学生把新的知识融入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经验中去。例如,针对以“旅游(Travel)”为主题的听力教学单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列举出与旅游相关的词汇和短语,结合学生的现有词汇,教师可以顺势展开该单元的生词新词教学,将学生掌握的原有词汇与新词汇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另外,根据该教学材料中所体现的文化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原版英语影视材料来传授文化背景知识,或结合个人的经历向学生口头传授,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掌握相关的文化信息,并将其自然地融入进自己现有的知识经验之中,这些知识储备能够使学生在之后完成该单元的听力任务时游刃有余。总之,教师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的知识支架,将听力教学置于连贯的英语教学中,能够有计划地逐步实现提高学生听力技能的教学目标。(作者单位:信阳农林学院外语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 陈浩天.回应性治理:农户需求与国家政策整合的基层面向[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3] 陈浩天.回应型政治:农户需求与政府服务衔接的国家整合[J].理论导刊,2014(7).
[4] 陈浩天.资源下乡:农户需求治理与政府治道变革的服务转型[J].学术交流,2014(9).
[5] Lefrancois, G. R. Theories of Human Learning: What the Old Man Said[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343.
[6] 陈浩天.文化强农:公共文化服务的传播困局与治理路径,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7] 陈浩天.能力本位的参与式案例教学:缘起、过程、检视:基于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认知考察[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8] 刘夏芬. 论支架理论在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5).
关键词:大学外语;外语教学;支架理论
自从20世纪问世以来,支架理论一直受到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界的极大关注,在英语教学研究中也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价值。支架式教学理论生动形象地描述了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引导着教学的进行,使学生能够掌握、建构和内化所学的知识技能,从而使他们进行更高水平的认知活动[1]。支架式教学理论旨在通过构建有效的教师——学生的对话互动模式,来帮助学生完成其自身无法独立完成的任务。支架式教学理论的基础是“最近发展区”理论,根据支架式教学理论,教学的任务就是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其最近发展区内的有效支持,让学生能够进行更高层次的学习活动,从而建构并内化所学的知识或技能。支架式教学的本质在于,教师以最近发展区作为其介入教学活动的空间,为学生搭建好支架,支持和帮助他们完成各项任务,从而加强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让学生更快更好地达到其潜在的智力水平。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搭建支架。
一、大学英语听力课教学的现状
听力教学不仅是语言的教学,还是技能的培养。在英语教学中,听与说处于先导地位。听是理解,说是表达,而理解又是表达的前提,只有掌握了良好的听力技能,才能逐步完善其他各种语言技能。但目前的大学英语课程设置中,听力课所占的课时比例通常是最少的,并且英语听力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机械单调。很多教师忽视了听力教学的技能性特点,仍采用传统的“三部曲”式教学方法:教师播放录音材料,学生听录音做练习,最后教师给出正确答案。这种传统的形式主义的教学手段容易使学生感到单调乏味,缺少师生间的有效互动,更没有同学间的交流沟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不佳。另外,大学英语等级考试(CET)、雅思(IELTS)、托福(TOEFL)等考试中多听力的考核使得大学英语听力课演变成了测试课。无可厚非,测试是检验学生能否理解听力材料的有效方法。但是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接受能力和对信息的感知速度不尽相同,测试往往会造成许多学生的疲惫与紧张,挫伤其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并且,课堂上频繁的听力测试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听力教学的真正目的,以考试选答案取代了指导学生如何听,忽视了对学生听力技能的培养,陷入了英语听力教学的误区。
二、支架理论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解决目前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是广大高等教育工作者应予以关注的话题。当前国内外教育工作者都注意到了支架理论在教学过程中的有效应用,在大学英语听力教学中,我们也可以运用支架理论来改革现有的认知结构,设计新颖合理的教学活动,加强师生间的交际互动,从而提升大学英语听力课的教学效果,强化学生的听力技能。
我国中学教育的目标仍是以应试教育为主,对学生英语听力技能的培养不够重视,致使大多数学生进入大学时听力水平不高,听力习惯不正确。因此,大学英语听力课的教师应该积极发挥支架作用,充分认识到教学目的与教学的重难点,构建系统全面的知识支架体系。在从事教学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大学英语听力课程的听力材料词汇量偏大,篇幅较长,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要在进入课程教学之前,围绕每单元的主题建构起系统的知识支架,让学生对该主题能够有全面的了解,并且引导学生把新的知识融入到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经验中去。例如,针对以“旅游(Travel)”为主题的听力教学单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列举出与旅游相关的词汇和短语,结合学生的现有词汇,教师可以顺势展开该单元的生词新词教学,将学生掌握的原有词汇与新词汇自然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另外,根据该教学材料中所体现的文化内容,教师可以利用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原版英语影视材料来传授文化背景知识,或结合个人的经历向学生口头传授,让学生潜移默化中掌握相关的文化信息,并将其自然地融入进自己现有的知识经验之中,这些知识储备能够使学生在之后完成该单元的听力任务时游刃有余。总之,教师帮助学生建构系统的知识支架,将听力教学置于连贯的英语教学中,能够有计划地逐步实现提高学生听力技能的教学目标。(作者单位:信阳农林学院外语系)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 陈浩天.回应性治理:农户需求与国家政策整合的基层面向[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
[3] 陈浩天.回应型政治:农户需求与政府服务衔接的国家整合[J].理论导刊,2014(7).
[4] 陈浩天.资源下乡:农户需求治理与政府治道变革的服务转型[J].学术交流,2014(9).
[5] Lefrancois, G. R. Theories of Human Learning: What the Old Man Said[M].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4: 343.
[6] 陈浩天.文化强农:公共文化服务的传播困局与治理路径,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
[7] 陈浩天.能力本位的参与式案例教学:缘起、过程、检视:基于公共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认知考察[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
[8] 刘夏芬. 论支架理论在英语专业基础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