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的融合发展,每一个企业已经步入了的全球化竞争阶段,自身需要实现全球化协作与融合,制造高品质产品、深度服务客户的能力。那么如何管控产品的全面质量管理,具备全球化竞争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必须思考的重中之重。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 企业 建议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专家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概念,随后的10年间,日本许多企业陆续接纳这个理念。日本企业根据自身管理特色与实际生产情况,通过去实践大量项目积累经验,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等多种方法实现管理创新,全面质量管理这套行之有效的体系解决了日本企业走出经济困境,取得了卓越的经济成效,备受全球目光的关注。
一、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及价值
1.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全面发展为基础,以产品质量为核心,通过科学严谨高效的管理体系管控,打造出具有的高品质产品、具备深度服务客户的能力,从而获得顾客的满意、保障组织利益和创造社会效益。全面质量管理具有全面性,渗透产品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打通每一个微循环,真正的实现无孔不入,面面俱到。其自身具有全周期性,涵盖产品管理的各个阶段;同时也必须具有全员参与性,要求组织所有成员参与管理;最终发展出具有全社会参与性,目的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及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变化。
2.全面质量管理的价值
(1)注重顾客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产品质量首先要由顾客评价定义,顾客评价出的产品所得利益与付出成本之差叫做顾客价值,这样必然要求其体系要牢牢把握以顾客为中心这个基本点。通过市场思维导向分析,运用质量管理手段,在产品的市场调查、产品设计、试制、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全周期环节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从而拉近产品质量表现与客户期望之间差距,使企业博得顾客信赖与价值定义。因此,产品管理必须实现全周期性落实,全方位满足顾客价值系统的需求,实现双赢。
(2)体现企业价值。企业质量管理通过对产品进行全面严格管理,直接提高产品品质及生产效率,间接影响产品的经营利润及市场应变力。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全员参与管理,通过激发全员深入贯彻质量管理的积极性,规范员工行为守则,实现产品管理的高效性。质量文化是企业内部处理与质量相关问题的原生动力,可柔性化的控制员工行为,使组织内部的氛围更为融洽,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因此,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成为企业文化的首要工作,通过直接提高产品质量及服务深度,提升产品整体效益,促进企业的生产价值产出。
(3)影响企业经营。企业通过向市场提供满足市场需要、顾客需求的高品质产品,在市场交易过程中获得产品口碑、实现产品价值,通过赢得的口碑和获得的价值构成了质量资产。质量资产是企业重要的内在价值指标,它融于品牌和产品价值中,资产内在价值与外面市场需求的匹配,影响着企业经营战略的部署、经营方案的制定、经营计划的实施。
二、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发展现状
1978年,我国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推行过程中企业结合中国特色,经过不断摸索与应用,取得一定成效。目前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理念与实际实施已发生巨大转变,企业可以正视变化中的内外部环境,不断的改进管理体系自身,推陈出新,以积极的姿态面对全球市场经济的新格局。
(1)变化的顾客感知价值。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顾客价值在不断的迭新,那么对质量定义也在不断刷新。产品质量成为产品能够满足顾客现实或潜在需要的整体性特征与特色,质量管理如何适应新环境的变化、怎样更好的培养客户价值就成为企业思考的重点问题。
(2)激烈的市场经营环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实现企业盈利,开拓蓝海市场是实现盈利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新产品层出不穷;同时红海市场的成本竞争日趋激烈,成本控制更加精细,产品价格不断下降。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只有在技术创新、生产管控、优化服务等多方面有效联动,才能适应全球化市场竞争环境。
(3)延伸的质量管理理念。国际标准在我国推行多年,企业对质量管理理念的理解也在渐渐的拓展和延伸。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是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要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环节,实现供应链之间每一个单元之间的互惠互利,才能保证最终产品质量及成本控制。
2.存在问题
(1)传统观念较普遍,各自为政,不具备整体思路。我国部分企业管理者的产品管理观念处于传统观念,散漫无序,各自为政,甚至没有一套全局整体管理思路,严重阻碍了产品质量的提高。现代企业全面质量管理需要具有全面性、全周期性的特点,覆盖市场调查、产品设计、试制、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全局整体管理,只重视某一环节,无法实现质量管理的目的。
(2)重内修而轻市场。我国部分企业在生产制造、组织管控环节严格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操作,十分重视质量管理的内部应用,但是产品进入市场后,却未赢得市场青睐。究其根本原因,其忽视了顾客第一的目標层面要求,忽略了市场、顾客、供方等外部环境,不能全面适应市场变化、满足顾客需求、形成互利供方关系。这就反映出对质量管理理念理解的较片面,未从产品整体角度考虑,整体把控产品全面质量管理,忽视市场供求管理。
(3)重原理而轻文化。我国部分企业虽然懂得一些质量管理相关原理,盲目的将全面原理生搬硬套,短时间可能对企业管理起到部分推动作用,但由于切合度不高,无法调动员工积极性等原因,最终未实现预期目标。究其原因,全面质量管理不仅要重视技术层面的实施,更要重视管理的授权于人,全员的参与可间接影响整体效益,应重视企业质量文化的建立。
三、遵循质量管理原则
1.质量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离不开遵循质量管理体系原则。现代企业常用PDCA作业流程手段,从工作计划、工作执行、工作检查、问题处理方面循环管理,并深入贯彻至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从而落实质量管理原则。为确保企业质量管理过程有据可依,国际推行的ISO9000系列标准从八个维度贯彻原则,以顾客为中心、发挥管理者的作用、全局整体管理思路、切实可行的决策办法、管理手段持续改善、企业所有员工参与管理、全过程管理的方式、互惠的供应双方关系。质量管理原则为企业制定产品质量方针、确立质量管控目标、实施质量决策、实现预期目标提供指南。 2.增强质量管理意识
企业管理者应率先提高质量管理意识。企业最高管理者作为决策者,主导企业的发展策略及管理模式,其管理决策直接主宰企业的发展命运。企业中层管理者根据企业发展策略制定管理架构及部门职责时,应深入了解质量管理各环节的特性,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格把控流程管理与全局变化统一步伐。因此,提升我国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应从培养管理者的质量意识开始。
其次,增强质量授权机制。企业最高管理者明确发展策略后,把部分实施权限委托给承担工作相关者执行,让各环节相关者自主运营维护并在衔接环节做好对接准备。鼓励各环节员工相互沟通信息、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质量授权机制对增强全员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全员的生产积极性、规范全员的质量意识有良好促进功效。
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运用系统方法把质量管理各职能部门有效衔接整合、并明确各职能部门责权及目标结果,确保质量管理工作顺畅进行。ISO9000国际标准进入我国后,结合我国企业现状及管理特点迅速发展,给我国企业带来科学、严谨、高效的管理形式。现代企业面对全球化竞争的新格局,竞争领域已延伸到世界范围,企业意识到国际质量认证的重要性,认识到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4.落实质量管理责任
质量管理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是一项覆盖面广、关联度高、深入性强的权责系统。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制度,使企业决策者、部门管理者及全体员工都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自主有效的完成相应质量任务,并有据可依的进行成果检测。质量责任制及相应奖惩机制成为质量职责管理的重要抓手,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实施奖惩分明的管理措施。用指责管理强化职工质量意识,贯彻现代企业质量文化,实现质量管理工作的升华。
5.健全质量体系审核
质量体系审核是对产品相关活动及完成结果的审定考核。审核活动过程是否符合组织计划,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实现业务的巩固及提升,总结出经验教训从而得改进方案。适时调整全面质量管理与内外部环境的时效性、适用性和有效性,提升质量体系审核过程的动态效果,通过定时审核、反馈信息,以达到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以适应市场变革、顾客价值的迭新,提高产品达成率、利润率。
四、结束语
现代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覆盖管理活动的各环节阶段,运用多类型管理手段组合,管理全员质量管控的强度及频度,实现企业长效发展的目标。面对当今世界的竞争格局,为树立企业竞争优势,现代企业应以全面质量管理意识来指导企业经营管理,不断的深化管理并积极创新,以此提升产品品质及客户服务水平,实现我国现代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新局面。
參考文献:
[1]贾福兴.发挥卓越引领作用 携手构建全球质量治理体系——在全球卓越大会暨第十七届全国追求卓越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质量,2018
[2]白 黎,杜 蕊.质量管理自评模型的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16
[3]刘 洋.让质量管理体系真正用起来[N].东方烟草报,2016
[4]加强质量管理,提升质量水平[N].四川日报,2016
[5]宋长宏.浅谈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策略[J].中国商贸,2014
[6]万 融.商品学概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 企业 建议
20世纪60年代美国专家首先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概念,随后的10年间,日本许多企业陆续接纳这个理念。日本企业根据自身管理特色与实际生产情况,通过去实践大量项目积累经验,开展质量管理小组等多种方法实现管理创新,全面质量管理这套行之有效的体系解决了日本企业走出经济困境,取得了卓越的经济成效,备受全球目光的关注。
一、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及价值
1.全面质量管理的含义
全面质量管理是以全面发展为基础,以产品质量为核心,通过科学严谨高效的管理体系管控,打造出具有的高品质产品、具备深度服务客户的能力,从而获得顾客的满意、保障组织利益和创造社会效益。全面质量管理具有全面性,渗透产品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打通每一个微循环,真正的实现无孔不入,面面俱到。其自身具有全周期性,涵盖产品管理的各个阶段;同时也必须具有全员参与性,要求组织所有成员参与管理;最终发展出具有全社会参与性,目的为顾客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及服务,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变化。
2.全面质量管理的价值
(1)注重顾客价值。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产品质量首先要由顾客评价定义,顾客评价出的产品所得利益与付出成本之差叫做顾客价值,这样必然要求其体系要牢牢把握以顾客为中心这个基本点。通过市场思维导向分析,运用质量管理手段,在产品的市场调查、产品设计、试制、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全周期环节实施全面质量管理,从而拉近产品质量表现与客户期望之间差距,使企业博得顾客信赖与价值定义。因此,产品管理必须实现全周期性落实,全方位满足顾客价值系统的需求,实现双赢。
(2)体现企业价值。企业质量管理通过对产品进行全面严格管理,直接提高产品品质及生产效率,间接影响产品的经营利润及市场应变力。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全员参与管理,通过激发全员深入贯彻质量管理的积极性,规范员工行为守则,实现产品管理的高效性。质量文化是企业内部处理与质量相关问题的原生动力,可柔性化的控制员工行为,使组织内部的氛围更为融洽,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因此,企业质量文化建设成为企业文化的首要工作,通过直接提高产品质量及服务深度,提升产品整体效益,促进企业的生产价值产出。
(3)影响企业经营。企业通过向市场提供满足市场需要、顾客需求的高品质产品,在市场交易过程中获得产品口碑、实现产品价值,通过赢得的口碑和获得的价值构成了质量资产。质量资产是企业重要的内在价值指标,它融于品牌和产品价值中,资产内在价值与外面市场需求的匹配,影响着企业经营战略的部署、经营方案的制定、经营计划的实施。
二、我国企业质量管理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
1.发展现状
1978年,我国开始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推行过程中企业结合中国特色,经过不断摸索与应用,取得一定成效。目前我国企业的质量管理理念与实际实施已发生巨大转变,企业可以正视变化中的内外部环境,不断的改进管理体系自身,推陈出新,以积极的姿态面对全球市场经济的新格局。
(1)变化的顾客感知价值。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顾客价值在不断的迭新,那么对质量定义也在不断刷新。产品质量成为产品能够满足顾客现实或潜在需要的整体性特征与特色,质量管理如何适应新环境的变化、怎样更好的培养客户价值就成为企业思考的重点问题。
(2)激烈的市场经营环境。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为实现企业盈利,开拓蓝海市场是实现盈利的重要途径,这就需要新产品层出不穷;同时红海市场的成本竞争日趋激烈,成本控制更加精细,产品价格不断下降。企业全面质量管理只有在技术创新、生产管控、优化服务等多方面有效联动,才能适应全球化市场竞争环境。
(3)延伸的质量管理理念。国际标准在我国推行多年,企业对质量管理理念的理解也在渐渐的拓展和延伸。降低成本、提高品质是企业追求的首要目标,要打通产业链上下游的各个环节,实现供应链之间每一个单元之间的互惠互利,才能保证最终产品质量及成本控制。
2.存在问题
(1)传统观念较普遍,各自为政,不具备整体思路。我国部分企业管理者的产品管理观念处于传统观念,散漫无序,各自为政,甚至没有一套全局整体管理思路,严重阻碍了产品质量的提高。现代企业全面质量管理需要具有全面性、全周期性的特点,覆盖市场调查、产品设计、试制、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的全局整体管理,只重视某一环节,无法实现质量管理的目的。
(2)重内修而轻市场。我国部分企业在生产制造、组织管控环节严格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操作,十分重视质量管理的内部应用,但是产品进入市场后,却未赢得市场青睐。究其根本原因,其忽视了顾客第一的目標层面要求,忽略了市场、顾客、供方等外部环境,不能全面适应市场变化、满足顾客需求、形成互利供方关系。这就反映出对质量管理理念理解的较片面,未从产品整体角度考虑,整体把控产品全面质量管理,忽视市场供求管理。
(3)重原理而轻文化。我国部分企业虽然懂得一些质量管理相关原理,盲目的将全面原理生搬硬套,短时间可能对企业管理起到部分推动作用,但由于切合度不高,无法调动员工积极性等原因,最终未实现预期目标。究其原因,全面质量管理不仅要重视技术层面的实施,更要重视管理的授权于人,全员的参与可间接影响整体效益,应重视企业质量文化的建立。
三、遵循质量管理原则
1.质量管理工作的全面落实,离不开遵循质量管理体系原则。现代企业常用PDCA作业流程手段,从工作计划、工作执行、工作检查、问题处理方面循环管理,并深入贯彻至企业管理的全过程,从而落实质量管理原则。为确保企业质量管理过程有据可依,国际推行的ISO9000系列标准从八个维度贯彻原则,以顾客为中心、发挥管理者的作用、全局整体管理思路、切实可行的决策办法、管理手段持续改善、企业所有员工参与管理、全过程管理的方式、互惠的供应双方关系。质量管理原则为企业制定产品质量方针、确立质量管控目标、实施质量决策、实现预期目标提供指南。 2.增强质量管理意识
企业管理者应率先提高质量管理意识。企业最高管理者作为决策者,主导企业的发展策略及管理模式,其管理决策直接主宰企业的发展命运。企业中层管理者根据企业发展策略制定管理架构及部门职责时,应深入了解质量管理各环节的特性,严格执行规章制度,严格把控流程管理与全局变化统一步伐。因此,提升我国企业的全面质量管理,应从培养管理者的质量意识开始。
其次,增强质量授权机制。企业最高管理者明确发展策略后,把部分实施权限委托给承担工作相关者执行,让各环节相关者自主运营维护并在衔接环节做好对接准备。鼓励各环节员工相互沟通信息、第一时间解决问题。质量授权机制对增强全员的主人翁精神、激发全员的生产积极性、规范全员的质量意识有良好促进功效。
3.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体系是运用系统方法把质量管理各职能部门有效衔接整合、并明确各职能部门责权及目标结果,确保质量管理工作顺畅进行。ISO9000国际标准进入我国后,结合我国企业现状及管理特点迅速发展,给我国企业带来科学、严谨、高效的管理形式。现代企业面对全球化竞争的新格局,竞争领域已延伸到世界范围,企业意识到国际质量认证的重要性,认识到国际质量体系认证是提高质量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4.落实质量管理责任
质量管理以全员参与为基础,是一项覆盖面广、关联度高、深入性强的权责系统。严格落实质量责任制度,使企业决策者、部门管理者及全体员工都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自主有效的完成相应质量任务,并有据可依的进行成果检测。质量责任制及相应奖惩机制成为质量职责管理的重要抓手,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实施奖惩分明的管理措施。用指责管理强化职工质量意识,贯彻现代企业质量文化,实现质量管理工作的升华。
5.健全质量体系审核
质量体系审核是对产品相关活动及完成结果的审定考核。审核活动过程是否符合组织计划,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帮助实现业务的巩固及提升,总结出经验教训从而得改进方案。适时调整全面质量管理与内外部环境的时效性、适用性和有效性,提升质量体系审核过程的动态效果,通过定时审核、反馈信息,以达到质量体系的持续改进,以适应市场变革、顾客价值的迭新,提高产品达成率、利润率。
四、结束语
现代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覆盖管理活动的各环节阶段,运用多类型管理手段组合,管理全员质量管控的强度及频度,实现企业长效发展的目标。面对当今世界的竞争格局,为树立企业竞争优势,现代企业应以全面质量管理意识来指导企业经营管理,不断的深化管理并积极创新,以此提升产品品质及客户服务水平,实现我国现代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新局面。
參考文献:
[1]贾福兴.发挥卓越引领作用 携手构建全球质量治理体系——在全球卓越大会暨第十七届全国追求卓越大会上的讲话[J].中国质量,2018
[2]白 黎,杜 蕊.质量管理自评模型的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16
[3]刘 洋.让质量管理体系真正用起来[N].东方烟草报,2016
[4]加强质量管理,提升质量水平[N].四川日报,2016
[5]宋长宏.浅谈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策略[J].中国商贸,2014
[6]万 融.商品学概述[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