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要“课程内容的学习须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以及应用意识与推理能力”,十分重视对学生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并把“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作为课程总体目标的内容,在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数学与现实世界密切联系起来,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关注实践应用知识的过程,不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并通过实践应用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数学的价值。
1.注重生活实践,发现数学问题。实践是检验问题、发现问题的唯一标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生活实践,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问题时,教师不必将问题主动提出,而应发挥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去实践,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其实就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例如,在教学“毫米的认识”一课时,可以事先让学生测量课本、橡皮等一些物体的长度,学生量着、量着就会发现:用已经学过的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来测量显得不够精确,怎么办呢?肯定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接着再让学生试着测量一本数学本子的厚度,学生会发现本子的厚度连1厘米都不足,这时教师就可以适时揭示出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毫米。
2.寻找生活实例,验证数学规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有很多的数学规则和定律的产生无不体现数学家们的智慧和汗水。为了体验这些数学规律的存在价值,我们可以在学生学习某个数学规则之后,让学生去寻找生活实例来进行验证。如在研究两个数量成反比例关系后,我让学生想想生活中有哪些这样的现象。有学生说:“从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一定的,选择交通工具的不同便决定了所用时间不同。如果乘汽车,所用时间就相对较长,如果乘飞机,所用时间就相对较短。这时速度和所用的时间便成反比例。”
3.创设问题情境,树立应用意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初步形成应用意识。例如,在学完“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知识后,我出示一张前后摇晃的椅子,并提问:“谁能根据学过的数学知识想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学生通过摇晃的椅子,想到椅子的稳定性,怎样才能使椅子不摇晃呢?有学生指出:“用我们刚学的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让学生到前面来自己动手当场修理摇晃的椅子,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经过“学习—思考—应用—实践”一个过程,学生就能体会到学了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树立应用意识。
4.组织课外实践,培养应用能力。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实践中可以亲身体验数学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深刻认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使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深深扎根于学生的脑海之中。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后,我给学生出示这样一个问题:某商贸大厦(房间面积和我们教室相同)完工后要进行装修,给地面铺上地砖。现有一供货商提供了边长为40厘米、60厘米、80厘米三种规格的地砖。如果是你,决定用哪一种地砖,并请算出每一个房间所要用的块数。课后,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在实践中巩固了所学知识。事后,有一个学生跟我说:“老师,我家正在建新房,客厅要铺地砖,学了这些知识后,我正好可以帮爸爸妈妈算一算要买多少块地砖了。”由此可见,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应用数学的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5.引导自主探究,发展应用意识。为了使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探寻利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实际中的哪些问题,寻找其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实现从怎样解决实际问题到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在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以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道题:想一想,用这个知识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哪些问题呢?于是学生积极地在生活中寻找与之相关的问题,并主动进行探究,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发展。
总之,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及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到所学数学知识是有用的,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激起他们热爱数学、乐于实践的愿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李堡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李林
1.注重生活实践,发现数学问题。实践是检验问题、发现问题的唯一标准。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进行生活实践,在实践中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在探究问题时,教师不必将问题主动提出,而应发挥好引导者和组织者的作用,让学生在一定的生活情境中去实践,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的一些问题其实就是我们要解决的一些问题。例如,在教学“毫米的认识”一课时,可以事先让学生测量课本、橡皮等一些物体的长度,学生量着、量着就会发现:用已经学过的厘米作为长度单位来测量显得不够精确,怎么办呢?肯定需要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接着再让学生试着测量一本数学本子的厚度,学生会发现本子的厚度连1厘米都不足,这时教师就可以适时揭示出所要学习的新知识:毫米。
2.寻找生活实例,验证数学规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发现,有很多的数学规则和定律的产生无不体现数学家们的智慧和汗水。为了体验这些数学规律的存在价值,我们可以在学生学习某个数学规则之后,让学生去寻找生活实例来进行验证。如在研究两个数量成反比例关系后,我让学生想想生活中有哪些这样的现象。有学生说:“从南京到北京的距离是一定的,选择交通工具的不同便决定了所用时间不同。如果乘汽车,所用时间就相对较长,如果乘飞机,所用时间就相对较短。这时速度和所用的时间便成反比例。”
3.创设问题情境,树立应用意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帮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初步形成应用意识。例如,在学完“三角形的稳定性”这一知识后,我出示一张前后摇晃的椅子,并提问:“谁能根据学过的数学知识想一个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有的学生通过摇晃的椅子,想到椅子的稳定性,怎样才能使椅子不摇晃呢?有学生指出:“用我们刚学的三角形的特性——稳定性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于是我让学生到前面来自己动手当场修理摇晃的椅子,学生的积极性空前高涨。经过“学习—思考—应用—实践”一个过程,学生就能体会到学了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树立应用意识。
4.组织课外实践,培养应用能力。实践对于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学生在实践中可以亲身体验数学在实际运用中的作用,深刻认识到生活离不开数学,使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深深扎根于学生的脑海之中。例如,在教学“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后,我给学生出示这样一个问题:某商贸大厦(房间面积和我们教室相同)完工后要进行装修,给地面铺上地砖。现有一供货商提供了边长为40厘米、60厘米、80厘米三种规格的地砖。如果是你,决定用哪一种地砖,并请算出每一个房间所要用的块数。课后,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在实践中巩固了所学知识。事后,有一个学生跟我说:“老师,我家正在建新房,客厅要铺地砖,学了这些知识后,我正好可以帮爸爸妈妈算一算要买多少块地砖了。”由此可见,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学生不仅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培养了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同时应用数学的意识也得到了进一步巩固。
5.引导自主探究,发展应用意识。为了使学生的应用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引导学生探寻利用数学知识可以解决生活实际中的哪些问题,寻找其实际背景和应用价值,实现从怎样解决实际问题到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的变化,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例如,在学习了“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以后,教师可以布置这样一道题:想一想,用这个知识可以解决我们生活中哪些问题呢?于是学生积极地在生活中寻找与之相关的问题,并主动进行探究,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发展。
总之,要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意识及能力,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就要注重把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使学生感到所学数学知识是有用的,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激起他们热爱数学、乐于实践的愿望。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李堡中心小学)
责任编辑:李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