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哈尼族服饰文化特征探析

来源 :丝路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shigr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哈尼族是云南省红河地区历史悠久的少数民族之一,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服饰文化特征,而服饰作为一个民族本身的外在标志,最直接的纪录与传承着古老民族文化。云南省金平县的哈尼族服饰,身为一种特殊的地理文化,集中在服饰文化中体现了红河地区哈尼族的审美情趣、社会特点、生活环境以及宗教信仰等。本文主要从哈尼族服饰款式结构特征、图案纹样、面料色彩、服饰工艺等方面,对云南金平县哈尼族服饰特征进行探讨。
  关键词:云南省金平县;哈尼族;服饰;文化特征
  服饰特征不仅是人类生活的必需品,且是一个民族文化外在标志最显著的特征,各民族服饰之间都代表着本民族文化特征,宗教信仰以及美学观念等。哈尼族是中国西南边疆的古老民族之一,哈尼族服饰丰富多彩且与众不同,具有其独特的服装构成标志感受,是哈尼族区别于其他民族服饰的标志之一。红河地区哈尼族服饰的款式特征与纹样色彩既蕴藏着哈尼族文化特征与精神特征,亦同时承载着本民族独一无二的工艺表现技法与艺术构成形式,给我们带来视觉层面思考的同时,亦包含精神文化层面的思考。
  一、哈尼族服饰文化概述
  哈尼族服饰是哈尼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哈尼族服饰独特的款式特征,题材丰富的纹样与色彩,都生动的反映出本民族所处的生态环境,既包含对民族宗教信仰的崇拜,亦是对历史长河中迁徙过程写照记录;既包含对自然山水的描绘,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例如哈尼族服饰纹样多以动植物与自然生态环境为题材设计呈现,运用绣与缝的手工工艺手法,将抽象的纹样灵动的运用到服饰中,其反映出哈尼族自给自足的农耕文化环境所带来的艺术审美特征,是哈尼族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象征。
  二、哈尼族服饰款式结构特征
  哈尼族人民采用自家染织的土布制作服装衣料,从服装面料到染色,从成衣制作、挑花绣到贴布装饰都是纯手工工艺制作,是历代哈尼族人民对于自己民族手工艺文化的传承与延续。哈尼族服饰无论男女,服装版型皆为宽松版。金平县哈尼族男子多穿土布对襟上衣与长裤,再以黑色裹头装饰,较女装而言相对简单,虽没有女装那么多彩华丽,但亦有出彩之处,男装袖口处与上衣摆底端皆有几何纹样的图案装饰。哈尼族男装下装皆为长裤,男裤较女裤而言相对宽松,从裤脚边到膝盖处亦有各种样式的图案进行装饰。
  金平县哈尼族女装上衣分为内外两层穿着,整体造型为梯形状,左襟长袖,衣身与门襟采用各色盘扣固定,盘扣大多为手工制作,市场多有出售,无领与立领皆有。在女装上衣袖口与衣服底摆处约有向上延伸约十厘米左右的纹样装饰着,纹样形态各异,多以几何纹样为主。哈尼族女装外衣似马甲状,亦不像马甲,因为从腋下至服装下摆处开口,没有闭合,而是采用银饰链条或粗线条相连接固定,宽松度亦可调节,外衣上布满哈尼族特有的几何纹样,对称装饰,纹样的边缘处采用立体的线条包裹缠绕成几何图案,再以蓝色与红色面料加以填充,银泡珠装饰点缀,外衣相对内搭而言,更加的丰富于装饰,华丽多彩。
  哈尼族女式的头饰采用黑色包头,主要采用黑色毛线编织绳编成长条形粗辫,再盘绕至女士头顶装饰,另在头顶处采用黑色土布折叠于头顶处,土布方巾幅宽约一米左右,有彩色纹样刺绣装饰。哈尼族男士的头饰黑色裹头,呈圆柱形的黑色土布平顶帽,头顶装饰有刺绣纹样的对折方巾。
  三、哈尼族服饰的图案纹样
  哈尼族图案纹样能够十分直观的体现出哈尼族人民对于服饰的艺术审美感官与审美追求,其哈尼族服饰纹样品类多样化,且结构复杂,造型亦十分生动。哈尼族服装面料主色多为黑色与藏青色,哈尼族的刺绣与挑花工艺是每个妇女都会的,在服饰的衣襟、领口、裤边以及袖口处都以各色的彩线装饰成纹样图案,这些组成了哈尼族最为宝贵的财富。在金平县哈尼族服饰中最常见的纹样是几何纹样,其使用最为广泛,数量最多,其中包括直条纹、菱形纹与水涡纹等。
  直条纹是几何纹样中最为常见的,其造型直观简洁、粗细分明,常广泛用于前衣襟、袖口、下摆、衣袖、裤腿等部位,哈尼族每一件服饰中都可见到直条纹,多以堆积以及二方连续的手法灵活使用,且色彩多变,丰富艳丽。菱形纹的运用亦很常见,其变化丰富,且具有连续性与完整性,常在裤脚与袖口处、后背与下摆处与直条纹搭配装饰,它与直条纹一样,颜色多变且连续性较强。水涡纹亦是金平县哈尼族服饰中运用较多的纹样,其中盛装最常使用。水涡纹只要作为装饰主纹样使用出现,一般装饰面积都会大于直条纹以及菱形纹,图案的灵活运用性很大,有些外套偶尔装饰布满水涡纹纹样的图案,偶尔成为辅助纹样出现在服装中,通过反复堆积的手法装饰。明确体现哈尼族服饰纹样装饰不是一层不变的,它具有多样的装饰性,是民族艺术审美的产物,极大的体现了哈尼族服饰的地域特点以及其装饰审美。
  四、哈尼族服饰的面料与色彩构成
  哈尼族人民采用自织土布做成服装原料,土布采用板蓝根原材料进行染色处理,最终因用料的把控不均,最后形成以黑色與蓝靛色为主的土布。土布是哈尼族人耕作劳作中演变的成果,其不仅仅起到了护体作用,亦耐脏耐磨,具有一定的功能性,黑色与蓝靛色亦是服装的主色调,他们崇尚青与黑,其庄重、沉稳且圣洁。
  色彩是民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展现民族服装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哈尼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明确体现在服装上,其哈尼族妇女服饰多彩绚丽,采用彩色挑花刺绣,在服装色调中起到点缀作用。哈尼族服装辅色多以冷色调为主,与土布色彩相协调统一,也不缺明艳色彩,在衣襟、袖口以及裤口处都采用包边的刺绣工艺装饰,十分的灵动活泼。哈尼族的盘扣是多彩的,有红、绿、蓝、褐等色调,纯度不高,以浅色调为主进行装饰。哈尼族纹样图案多喜以深蓝色或深红色填充,与衣身相互融合点缀,装饰银饰点缀,成为服装的点睛之笔。
  五、哈尼族服饰工艺
  哈尼族服饰中最常见的工艺是蓝靛染织工艺,通过纺织制成土布,通过浸泡、浸染手法将织物着色,形成蓝靛色、黑色为主的土布、哈尼族人民主要运用刺绣对服装进行装饰,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包绣手法,采用立体棉线缠绕包边工艺,造成服装面料的立体视觉效果,包裹围绕形成各式各样的纹样图案造型。布贴工艺亦是对于刺绣工艺的二次加工,将刺绣与布贴工艺结合运用,组成完整的图案装饰纹样。
  六、总结
  哈尼族服饰的产生、发展与延续,离不开他们所处的地域环境,离不开养育着他们的生态空间。恰因农耕生态环境因素,使哈尼族人民养成了质朴勤劳、坚毅顽强的优秀品质。哈尼族服饰简约却不简单,细节耐人细细推敲,服装造型是他们角色最生动的标识,同时也是他们美好向往的寄托,这代表着他们对于生活崇尚的热爱,对于生态自然的感恩,以及对于神灵的敬畏之心。他们一代代的延续着美好愿望,通过自己的只会改善他们生活同时,亦传承、改良着他们最为之自豪的财富。
  参考文献:
  [1]白永芳.哈尼族女性头饰及其象征[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2004.34(6):15-19
  [2]钟茂兰.范朴编著.中国少数民族服饰[M].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版
其他文献
摘 要:简单介绍自动化技术的基本概念、发展、应用和未来展望。自动化从产生到发展,已经应用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将来必定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力量,为社会创造更大的财富。通过文本的写作提高我们的学习热情。同时也叙述了个人的学习观点。  关键词:自动化的核心;发展;应用  前言:  自动化这个属于已广为人知。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都涉及到了它,工业自动化,农业自动化,服务自动化,各种自动化设备在日常生活已随处可
期刊
摘 要:希腊神话是西方文学艺术的源头之一,是西方文化史上一个伟大的成就。它以诗性的想象表达了远古希腊人力图诠释纷繁复杂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原始观念,是躁动不安的西方思想文化超越性发展的内驱力;这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意识和发达的历史叙述思维能力。要考察西方历史叙述思维的发生发展的历史,就要追溯到古希腊先哲那里。  关键词:希腊;神话;文明;叙述意识  引言  神话是最早的历史,但又是真正历史的母亲
期刊
摘 要:在这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政权的转移,经济的发展繁荣,中西文化的频繁交流等历史情况的变化,飞天的艺术形象姿态和意境,风格和情趣,都在不断变化,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艺术家,为我们留下了不同风格特点的飞天。中国人物画的表现形式经历了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多种风格和流派一级独特的绘画理论和造型体系。中国古代人物画对于人物的描绘,不仅仅是满足外形的肖似,而是更注重人物性格与内心世界的
期刊
摘 要:文化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影响社会建设和规划布局等方面,影响城市发展。不同时期的文化影响着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因此希望通过对探讨文化对唐代城市发展的影响,更加全面的了解文化对城市发展的意义。  关键词:文化;城市;长安城;影响  1.文化对唐代的影响  唐代经济繁荣思想开化,允许宗教的传播并且奉行佛教道教并重的宗教政策,统治者尤其重视宗教对其巩固统治地位的作用,大力支持宗教的传播,使得宗
期刊
摘 要:在新疆多民族聚居的生活环境,每个民族之间的文化和风俗都在不断的碰撞和融合,以此产生更加绚丽的火花,在这片热土上生活并且成长的少数民族作家,尤其是个人成长背景和生活环境特殊的少数民族作家以阿舍和帕蒂古丽为例,她们不断经历着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这种种的撞击,不论在从小生长的故土还是在以后工作的内地,这种表现在其作品中都有所体现。  关键词:民族身份;文化认同;阿舍;帕蒂古丽  一、民族身份和认同
期刊
摘 要:随着近年来我国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和基础教育机制深化改革,越来越多的初中教育工作者开始意识到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作用和地位,创新历史课堂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而且能健全学生的历史认知架构,促进学生形成历史核心素养和爱国情操。鉴于此,本文首先介绍了初中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的特征,其次介绍了建立初中历史有效课堂的重要性,最后就当前初中历史课堂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
期刊
摘 要:《刮痧》中于大同为了表示对上司的尊重,当着上司一家的面扇打自己儿子,而上司对此却并不认同,甚至反感。本文以Leech提出的礼貌原则为视角,分析《刮痧》中的跨文化交际冲突中的礼貌问题。  关键词:《刮痧》;跨文化冲突;礼貌原则  Abstract:The Treatment is a film reflecting cross-cultural conflicts. In one scene
期刊
摘 要:在物质生活相对匮乏的年代,人民群众凭借自己的双手不仅创造了物质财富也创造了精神财富。在我国社会主义国家的体制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物质文化的创造者也是精神文化的创造者。在当代社会,重提大力发展群众文化,把它作为社会美育的重要手段是极为必要的。  关键词:群众文化;美育;特征  文化起源于劳动,人类文化的早期,生产力水平的低下制约着人类对自然的认识,面对着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人类处于
期刊
摘 要: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藏茶的需求越来越高,雅安藏茶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其产品的类型和外存在同质化问题,如何规避以上问题寻找一个独特的地域文化元素并合理运用在包装设计中成为现在藏茶包装设计的一个难点。而木雅文化作为藏文化的一个分支,具有独特的文化风俗,提取其文化元素并运用在雅安藏茶包装设计中,可能成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突破点。  关键词:木雅文化元素;雅安藏茶;包装设计;地域元素  一、雅安藏
期刊
摘 要:纳西族是一个古老的民族,从他的历史文化来看,堪称一个艺术宝库:古老神秘的东巴教经文,被誉为“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的东巴文,绚丽古朴的东巴教绘画,融汇宗教与人文的纳西古乐,独特的宗教雕塑及用象形文字记录的东巴舞谱等等,无不围绕着东巴教而繁衍生息从而形成了独特的宗教文化—东巴文化。  一、东巴经和东巴文化  东巴文化是指纳西古代传统文化,因保存东巴教而得名,是过去纳西族全民信仰的民族宗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