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警广州指挥学院 510080)
摘要:通过对某军校320名学员使用《人际关系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考察了军校学员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文章从学员是否为独生子女、专业、年级、生源类型、户籍所在地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作出相關分析研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讨论与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军校学员;人际信任;主观幸福感
1.研究背景及目的
人际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个体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凭仗。人际间互动离不开信任。若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审视,军校学员正处于成人初显期,此阶段的人际信任感会对其一生产生重要影响。若从教育的观点审视,军校生涯是军校学员一步步进入任职岗位的过程。军校学员所处的人生阶段处在从校园逐渐走向社会的阶段,他们的对社会对人生的阅历从单薄到丰富,人际关系的圈子从单纯到复杂。虽然军校学员心智和生理已经成熟,但是如何在当代人际信任出现裂痕的大环境下,保持对他人、对世界的足够信任而不至于崩塌,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因此我们应该对军校学员的人际信任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致力于培养其良好的人际信任。
军校学员的人际信任质量对其主观幸福感水平具有直接影响。而主观幸福感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军校学员的学业、训练,工作和人际交往。人际关系是军校学员生涯的课题,是一种无可避免的情境,也是军校学员的主要压力来源[1]。而军校学员在人际关系中建立信任,是和战友进行合作和亲密关系建立的前提。如果军校学员一味拒绝信任他人,会让他在人际关系上失去了社会支持,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获得是非常不利的[2]。社会支持的缺失所引发的主观幸福感下降,也会再反馈到人际信任,使得军校学员对人际关系更加失去信心,继续加剧主观幸福感的低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甚至会增加社交焦虑、抑郁等风险[3]。
很多人都认同,军校学员的年级和专业对军校学员的人际信任有一定影响。随着年级的增高,或许是学员人生经验的丰富,所遭遇的被蒙蔽、欺骗的事件的累积,对人际间的信任也随之降低。同理,文科生由于接触到了很多哲学、心理学等资料,对人性持比较悲观的态度,也影响人际间的信任。因此,该课题研究应得到充分关注,但实际上军校学员的主观幸福感和人际问题的研究现状来说还不是很丰富,也很少涉及到对学员个体特征的全面研究,包括生源类型、专业、年级、是否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生源类型和户籍所在地中的影响。本论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以往研究的缺陷,从而为后续有关军校学员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议。
2研究意义
有些人认为,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军校学员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全身心投入学习工作中,日后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做贡献,而军校学员本身的幸福感是可以被暂时搁置的。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经常全身心投入学习和工作中,以至于我们失去对我们自身幸福感的关注。最终,这样的策略会反过来伤害我们,使个体陷入了焦灼不安甚至抑郁烦闷中。增强军校学员主观幸福感,对他们维持良好的身心健康,进而更好地完善自我、报效祖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因此,研究不同类别军校学员心理压力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区分情况,对症下药,对存在高风险的学员个体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可以有效提高军校学员的心理素质,解决学员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进步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员更好地投入到日常学习训练之中,对于上级分配的各项任务也能够更加按时保质地有序完成。
军校学员比起普通地方大学生来说,具有更大的丰富性。从生源类型来说,军校学员中有刚刚经历过地方高中的本科青年学员和部队考学的本科士兵学员;有在基层经历锤炼的士兵保送学员;还有少数的干部子女学员原生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上的差异影响到了个体人格特质上的差异,并从而影响他们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态度、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导致了不同类别军校学员面临的人际信任问题会存在差异性。如何有的放矢,对不同类别军校学员面临的人际信任问题和由之带来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提高,保障军校学员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综合分析当前军校学员的人际信任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成果,在指导和促进教育教学,以及开展相关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在正常军营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军校学员因为某些因素产生主观幸福感较低等情况。研究二者关系,对于我们从军校学员这一特殊群体的人际信任视角思考主观幸福感水平变化的根源,进而以军校学员的人际信任为出发点探索主观幸福感,有着莫大价值。
3.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根据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幸福是认知和情绪上的满意感,是一种爱、满足、快乐和喜悦的状态。然而不同的人对幸福有自己独特的定义。有人说幸福就像处在一个可以休憩的场所,温暖、安全,不需要去躲避威胁,也不需要努力追逐奖赏;有些人说幸福是你找到适合你的地方,在这个位置,你不觉得不情愿,尴尬,窘迫,而是感到自然而然[4]。个体对于幸福感的理解是从一定的主观感受出发的。因此,文章定义的幸福感为个体所感知到的幸福感,即主观幸福感。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形态、人民意识形态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剧变。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人际关系的信任感。就本文所关心的军校学员信任问题,相关研究表明仅仅少数军校学员对他人有较高的信任感,大多数人信任感水平一般。缺乏信任感的军校学员无法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体现在不能和战友、干部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即使军校学员处在一个结构相对简单、欺诈相对较少的环境,信任水平仍不理想。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所接收到的各种负面信息和所经历的不公正对待以及其他原因导致这个群体正在经历着严重的信任危机。
军校学员的人际信任对其主观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作为军校学员,虽然心智和生理已经成熟,但是由于军校学员处在从校园逐渐走向社会的阶段,社会经历从浅薄到丰富,人际交往从简单到复杂,如何在当代人际信任出现裂痕的大环境下,保持对他人、对世界的足够信任而不至于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畏惧和不信任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因此关注军校学员人际信任,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注意培养其良好的人际信任对其主观幸福感是很有意义的,人际信任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军校学员学习训练,工作表现和人际交往水平。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军校学员人际信任从是否为独生子女、年级的角度看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生源类型、专业和是否为城镇户口的角度看则不存在显著差异。军校学员主观幸福感从是否为独生子女、年级和是否为城镇户口的角度看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生源类型、专业的角度看则不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其原因如下:
从生源类型这个角度看,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原因,可能是不同的生源虽然考入军校的方式不同,但是都同样在考前面临较大的压力,在年龄上同一届的部队生虽然普遍比青年生大,在部队的经验和阅历比青年生多;不过随着在军校共同生活的时间增加,两者之间的差距会变得越来越小。
从是否为独生子女这个角度看,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表现为独生子女在两方面的得分都低于非独生子女。可能的原因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是家庭的中心人物,父母在对其照顾的过程中处处顺从同时对独生子女的期望不仅多而且高,此外独生子女在没有兄弟姐妹的生活环境中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在与他人相处中更多的考虑自身的利益,遇到困难不愿积极面对,导致主观幸福感不高。
从年级上看,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整体上表现为随着年级的增长,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水平在逐步提高。可能的原因是从大一刚入校时大多数人是不太适应军校的生活节奏和环境的,同时面临的学习训练压力都比较大,导致在心理上情绪不高,与他人的交往不积极主动;而随着在军校生活的时间变长,学习的技能以及人际交往的增多会提高自身自信心和积极乐观的态度。
从专业类型上看,文科和理科的学员在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两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不同专业的基础科目基本是一致的,同時专业课的开课时间比较迟导致文理科的学员受到的专业影响没有地方大学的学生那么深。
从是否为城镇户口这个角度来看,人际信任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在主观幸福感上又有着显著地差异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来自城市的学员家庭条件普遍要好于来自农村家庭的学员,经济条件的水平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会影响学员的主观幸福感。
通过相关分析可知人际信任水平不同的学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也有明显的差异,这可能是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而当下,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时代背景的影响下,人际关系的作用更是可见一斑。每个人都有归属和爱的需要,都希望得到他人的接纳和认同,而人的愿望与现实的差异就会影响个体的幸福感,更确切地说,对社会关系满意的个体往往会更加幸福,这是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社会性支持的重要基础,它能够有效地缓解压力事件对个体总体满意度的不利影响[15]。相反,对社会关系不满意的人可能具有消极的自我概念,怀疑自己的人际能力,然后导致消极情绪,降低自信,变得畏畏缩缩,不敢主动与人交往,从而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因此,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环境,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将有利于军校学员提高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刘波, 张俐. 本科教学评估中军校军校学员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D]. 重庆医学,2010. 39(5), 567-568.
[2]商春艳.上海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及团体干预研究[D].南京:上海师范大学,2010.
[3]王希平.大学生自我和谐、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1
[4]陳抗,张英彦.国内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宿州学院学报.2011(03)
[5]杨晓明.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杨秀木,申正付.人格特质、人际信任与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 第35卷第一期
[7]CarrA.(郑雪等译).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8]郑雪,严标宾,邱林,张兴贵.幸福心理学[M].广东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9]张鹤,彭志启,刘海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科教论坛.2009.06:128-129.
摘要:通过对某军校320名学员使用《人际关系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进行调查,考察了军校学员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文章从学员是否为独生子女、专业、年级、生源类型、户籍所在地这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对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作出相關分析研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讨论与提出应对策略。
关键词:军校学员;人际信任;主观幸福感
1.研究背景及目的
人际信任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是个体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的重要凭仗。人际间互动离不开信任。若从发展心理学的观点审视,军校学员正处于成人初显期,此阶段的人际信任感会对其一生产生重要影响。若从教育的观点审视,军校生涯是军校学员一步步进入任职岗位的过程。军校学员所处的人生阶段处在从校园逐渐走向社会的阶段,他们的对社会对人生的阅历从单薄到丰富,人际关系的圈子从单纯到复杂。虽然军校学员心智和生理已经成熟,但是如何在当代人际信任出现裂痕的大环境下,保持对他人、对世界的足够信任而不至于崩塌,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因此我们应该对军校学员的人际信任问题给予足够的关注、致力于培养其良好的人际信任。
军校学员的人际信任质量对其主观幸福感水平具有直接影响。而主观幸福感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军校学员的学业、训练,工作和人际交往。人际关系是军校学员生涯的课题,是一种无可避免的情境,也是军校学员的主要压力来源[1]。而军校学员在人际关系中建立信任,是和战友进行合作和亲密关系建立的前提。如果军校学员一味拒绝信任他人,会让他在人际关系上失去了社会支持,对个体主观幸福感的获得是非常不利的[2]。社会支持的缺失所引发的主观幸福感下降,也会再反馈到人际信任,使得军校学员对人际关系更加失去信心,继续加剧主观幸福感的低落,形成一种恶性循环,甚至会增加社交焦虑、抑郁等风险[3]。
很多人都认同,军校学员的年级和专业对军校学员的人际信任有一定影响。随着年级的增高,或许是学员人生经验的丰富,所遭遇的被蒙蔽、欺骗的事件的累积,对人际间的信任也随之降低。同理,文科生由于接触到了很多哲学、心理学等资料,对人性持比较悲观的态度,也影响人际间的信任。因此,该课题研究应得到充分关注,但实际上军校学员的主观幸福感和人际问题的研究现状来说还不是很丰富,也很少涉及到对学员个体特征的全面研究,包括生源类型、专业、年级、是否是家中的独生子女、生源类型和户籍所在地中的影响。本论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以往研究的缺陷,从而为后续有关军校学员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提供一些建议。
2研究意义
有些人认为,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军校学员安身立命之本。只有全身心投入学习工作中,日后才能更好地为国家做贡献,而军校学员本身的幸福感是可以被暂时搁置的。但事实并不是这样的。我们经常全身心投入学习和工作中,以至于我们失去对我们自身幸福感的关注。最终,这样的策略会反过来伤害我们,使个体陷入了焦灼不安甚至抑郁烦闷中。增强军校学员主观幸福感,对他们维持良好的身心健康,进而更好地完善自我、报效祖国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因此,研究不同类别军校学员心理压力的问题,通过分析问题,区分情况,对症下药,对存在高风险的学员个体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辅导,可以有效提高军校学员的心理素质,解决学员在学习生活和成长进步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使学员更好地投入到日常学习训练之中,对于上级分配的各项任务也能够更加按时保质地有序完成。
军校学员比起普通地方大学生来说,具有更大的丰富性。从生源类型来说,军校学员中有刚刚经历过地方高中的本科青年学员和部队考学的本科士兵学员;有在基层经历锤炼的士兵保送学员;还有少数的干部子女学员原生家庭环境和教育背景上的差异影响到了个体人格特质上的差异,并从而影响他们面对同样的问题不同的态度、归因方式和应对方式,导致了不同类别军校学员面临的人际信任问题会存在差异性。如何有的放矢,对不同类别军校学员面临的人际信任问题和由之带来的主观幸福感进行提高,保障军校学员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综合分析当前军校学员的人际信任和主观幸福感的研究成果,在指导和促进教育教学,以及开展相关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我们在正常军营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军校学员因为某些因素产生主观幸福感较低等情况。研究二者关系,对于我们从军校学员这一特殊群体的人际信任视角思考主观幸福感水平变化的根源,进而以军校学员的人际信任为出发点探索主观幸福感,有着莫大价值。
3.主观幸福感的概念
根据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幸福是认知和情绪上的满意感,是一种爱、满足、快乐和喜悦的状态。然而不同的人对幸福有自己独特的定义。有人说幸福就像处在一个可以休憩的场所,温暖、安全,不需要去躲避威胁,也不需要努力追逐奖赏;有些人说幸福是你找到适合你的地方,在这个位置,你不觉得不情愿,尴尬,窘迫,而是感到自然而然[4]。个体对于幸福感的理解是从一定的主观感受出发的。因此,文章定义的幸福感为个体所感知到的幸福感,即主观幸福感。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社会形态、人民意识形态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剧变。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人际关系的信任感。就本文所关心的军校学员信任问题,相关研究表明仅仅少数军校学员对他人有较高的信任感,大多数人信任感水平一般。缺乏信任感的军校学员无法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体现在不能和战友、干部和睦相处,团结友爱。即使军校学员处在一个结构相对简单、欺诈相对较少的环境,信任水平仍不理想。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所接收到的各种负面信息和所经历的不公正对待以及其他原因导致这个群体正在经历着严重的信任危机。
军校学员的人际信任对其主观幸福感有着重要影响。作为军校学员,虽然心智和生理已经成熟,但是由于军校学员处在从校园逐渐走向社会的阶段,社会经历从浅薄到丰富,人际交往从简单到复杂,如何在当代人际信任出现裂痕的大环境下,保持对他人、对世界的足够信任而不至于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产生畏惧和不信任的情绪,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因此关注军校学员人际信任,在学校教育实践中注意培养其良好的人际信任对其主观幸福感是很有意义的,人际信任的好坏将会直接影响军校学员学习训练,工作表现和人际交往水平。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军校学员人际信任从是否为独生子女、年级的角度看存在显著性差异,而在生源类型、专业和是否为城镇户口的角度看则不存在显著差异。军校学员主观幸福感从是否为独生子女、年级和是否为城镇户口的角度看存在显著差异,而在生源类型、专业的角度看则不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其原因如下:
从生源类型这个角度看,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分析原因,可能是不同的生源虽然考入军校的方式不同,但是都同样在考前面临较大的压力,在年龄上同一届的部队生虽然普遍比青年生大,在部队的经验和阅历比青年生多;不过随着在军校共同生活的时间增加,两者之间的差距会变得越来越小。
从是否为独生子女这个角度看,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表现为独生子女在两方面的得分都低于非独生子女。可能的原因是独生子女在成长过程中是家庭的中心人物,父母在对其照顾的过程中处处顺从同时对独生子女的期望不仅多而且高,此外独生子女在没有兄弟姐妹的生活环境中容易形成孤僻的性格。在与他人相处中更多的考虑自身的利益,遇到困难不愿积极面对,导致主观幸福感不高。
从年级上看,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且整体上表现为随着年级的增长,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水平在逐步提高。可能的原因是从大一刚入校时大多数人是不太适应军校的生活节奏和环境的,同时面临的学习训练压力都比较大,导致在心理上情绪不高,与他人的交往不积极主动;而随着在军校生活的时间变长,学习的技能以及人际交往的增多会提高自身自信心和积极乐观的态度。
从专业类型上看,文科和理科的学员在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两方面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是不同专业的基础科目基本是一致的,同時专业课的开课时间比较迟导致文理科的学员受到的专业影响没有地方大学的学生那么深。
从是否为城镇户口这个角度来看,人际信任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在主观幸福感上又有着显著地差异性。分析其原因可能是来自城市的学员家庭条件普遍要好于来自农村家庭的学员,经济条件的水平和生活环境的差异会影响学员的主观幸福感。
通过相关分析可知人际信任水平不同的学员,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也有明显的差异,这可能是受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而当下,在"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时代背景的影响下,人际关系的作用更是可见一斑。每个人都有归属和爱的需要,都希望得到他人的接纳和认同,而人的愿望与现实的差异就会影响个体的幸福感,更确切地说,对社会关系满意的个体往往会更加幸福,这是因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社会性支持的重要基础,它能够有效地缓解压力事件对个体总体满意度的不利影响[15]。相反,对社会关系不满意的人可能具有消极的自我概念,怀疑自己的人际能力,然后导致消极情绪,降低自信,变得畏畏缩缩,不敢主动与人交往,从而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因此,建立一个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环境,在学习和生活中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将有利于军校学员提高主观幸福感。
参考文献:
[1]刘波, 张俐. 本科教学评估中军校军校学员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D]. 重庆医学,2010. 39(5), 567-568.
[2]商春艳.上海市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的调查及团体干预研究[D].南京:上海师范大学,2010.
[3]王希平.大学生自我和谐、人际信任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D].河北大学.2011
[4]陳抗,张英彦.国内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综述[J].宿州学院学报.2011(03)
[5]杨晓明.SPSS在教育统计中的应用[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杨秀木,申正付.人格特质、人际信任与医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 第35卷第一期
[7]CarrA.(郑雪等译).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8.
[8]郑雪,严标宾,邱林,张兴贵.幸福心理学[M].广东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4
[9]张鹤,彭志启,刘海珍.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人际信任的关系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科教论坛.2009.06:12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