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IT战略应一步登天

来源 :计算机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tao8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只敢小步试探,而不敢大胆地开放脑洞,结果任何新的举措就会在旧的流程和旧的思维方式下失去作用——导致产生管理起来比最初更为复杂的孤岛。
  2017年,我分析过CIO们面临的挑战,这些挑战是由于云服务的涌入和影子IT的崛起,以及考虑到超大规模云故障风险导致的云部署架构审查需求而带来的。我还讨论了多云实现被误认为是一种有效的混合IT策略的问题。
  从2018年开始,混合IT在IT基础设施战略业务优先级排行榜上排名丝毫没有下降的迹象:Gartner预测,到2020年,90%的企业将采用混合基础设施。
  在与全美各地的CIO们进行讨论时,我已经认识到,最佳战略包括对未来的清晰展望——但问题是,很多企业首先是没搞清楚什么是混合IT,其次是总想采取小步试探的策略。遗憾的是,这是错误的战略。
  什么是混合IT?
  混合IT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它既不是花钱就能“买到”的现成东西,也不是能让人兴奋的新“东西”。恰恰相反,它只是我们今天生活的数字赋能世界的一种新的现实。更像是要把带T9键盘的旧手机换成今天很流行的带触摸屏、全键盘和语音助手的智能手机而已。我们之所以必须朝前走,就是因为混合IT是一种更好的做事方式。
  你可能会说,混合IT结合了企业内部服务和云服务,构成了企业的全部IT资源池。但这是普通人、外行人对混合IT的定义。从CIO的角度来看,该术语描述了IT服务的构想、构建、管理和支持,这些服务需要应对新“转型”(例如,高速/高可视性)业务活动的双模式世界,同时继续有效地交付所谓的“老IT”并促进其发展。这些往往是至关重要的服务,仍然是每一家依赖于技术的企业的生命线。
  一种有效的混合IT战略不能只解决新技术和老技术的结合和平衡问题。它还必须解决怎样应对快速敏捷服务交付的新环境问题,交付的这些服务现在必须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库(ITIL,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 Library)等强大的服务管理框架所采用的技术和过程共存,并且能映射甚至转型到这些技术和过程。
  这样的战略将支持企业利用新兴技术来发挥运营和成本效益,同时继续调整和扩大现有数据中心,以帮助加速实现数字业务成果。
  这将使IT服务能够有效地交付按需数字业务,但在这里,我们得出了有效战略的核心原则。
  必须有大思维
  现在大多数IT部门都在逐步改变旧的运营方式,只在需要时更新技术和流程,很少确定最终结果会是什么样子。总之,他们思维很狭窄,只是担心眼前的需求。
  虽然这似乎是最安全的路线,但如果没有对未来大胆和清晰的展望,就很难有超越传统流程和习惯的发展势头,而且有可能限制长期远景所能实现的外围优势。
  一家有大思维并且敢于展望未来的公司是马斯克的SpaceX。在火星上移民的目标对很多人来说似乎遥不可及,但这是一个既实用又有远见的目标。
  马斯克的目标是在人类灭绝事件发生之前“让我们向外星移民”。但是,据马斯克说,除了最终愿景,愿景所实现的过程将“极大地促进科学发现和技术能力,并将有助于激励来自世界各地各行各业的人们”。
  实际上,实现过程是愿景的一部分,已经引发了无数的创新,改变了太空游戏规则:在火星低重力条件下登陆火箭所遇到的挑战迫使开发可重新着陆的火箭,这一创新使得Space X比其他竞争对手更有成本和速度优势,例如即将推出的卫星宽带业务。
  虽然大多数企业不会像马斯克看待火星那样看待混合IT,但有远见同样重要。正如商业航天业务迅速渗透进传统上只由少数几个国家控制的领域一样,成功执行有效的混合IT战略意味着我们必须为新流程和生态支持系统的推出做好准备,这些系统打破了企业中存在的传统规划和管理孤岛。我们应该为这种转变而感到兴奋。
  敏捷开发、DevOps和“软件定义一切”等方法,以及云、容器和微服务等技术,都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和加速创新。但是,混合IT战略必须为成功实施这些方法所需要的文化转型做好规划。
  如果只敢小步试探,而不敢大胆地开放脑洞,结果任何新的举措就会在旧的流程和旧的思维方式下失去作用——导致产生管理起来比最初更為复杂的孤岛。
  IT在当今业务中的作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CIO们应该尝试大开脑洞,大胆地采用创新技术,而业务部门领导们把他们的转型战略与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结合起来——同时实现可持续增长。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宣称能够实现有效混合IT的承诺。
其他文献
为了帮助建立全球统一的规范,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日前发布了全球首个无人机使用标准草案ISO/CD 21384-1,該草案将在明年1月21日前向公众征求意见,随后公众咨询期截止,预计明年晚些时候纳入ISO标准体系。  据悉该草案内容主要包括:设立“禁飞区”、管制区域使用“地理围栏”技术、重视隐私和数据保护、无人机故障的人工干预等。  ISO希望该草案能为全球无人机制造商和操作者提供最好的指南,同
量子计算机的进步意味着只需要再过几年时间它们就能够破解所有的公钥加密。每个秘密都将大白于天下的那一天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十多年前,我正在进行关于量子加密的介绍性演讲,正如我之前多次做过的演讲一样。我介绍了量子物理学、量子计算机和量子密码学的基本概念。我当时以一个展望作为结语结束了那次演讲,那就是当量子计算成为主流时,我们当前依赖于难以求解的大质数方程加密的大部分秘密都将会立刻被破解。  自从Wh
本文分析了Rackspace这家托管服务公司怎样在云中保持活力,以及它新的托管云产品背后的故事。  2016年8月份,当全球三大云计算中心之一——Rackspace宣布即将被一家股权公司收购时,持续了几个月的猜测终于结束了。Rackspace采取了戴尔、Riverbed和BMC相同的路线,走向了私有化。  经营了18年的托管服务的Rackspace,在2010年与NASA合作创建了OpenStac
想充分发挥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所有好处的企业开始将人工智能(AI)视为优化其流程的关键技术。  把人工智能构建到业务流程管理中并非易事。很多企业通过构建或者购买单任务机器人(例如,自然语言处理系统或者视觉识别工具)把人工智能添加到流程中,并使用传统的非人工智能方法将其添加到流程中。例如,工程师编写脚本,业务分析师使用流程可视化工具创建自动化工作流。  但是,梳理流程、把完全不同的系统连接到一
明治维新前,在德川幕府统治下的近世日本,由于“兵农分离”政策的推行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以从事工商業经济为主的城市。这些城市的兴起,促进了日本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促使日本产生了早期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为即将到来的重大社会变革奠定了物质基础。    摘自《四川大学学报》2008年第3期 作者 许晓光
在湖光辉映风景秀丽的南开大学校园,有一批蜚声国内外的专家在各自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兢兢业业地为国家和民族无私地奉献,有的已届耄耋之年仍无怨无悔,笔耕不辍。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魏宏运先生就是典型的代表。  魏宏运先生一生致力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历史学科评议组成员、第5-7届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小组成员、香港学术评议局学科评议专家、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现代史学会名誉会长、天津市历史学会名誉
大学不仅是培养学生的场所,也应是思想与学术的策源地,是引领社会前进的智力库。所以,大学讲坛不应是封闭的象牙塔,而应把精彩和睿智展现出来,放到社会这个大舞台上接受大众的考核与时间的检验。清华历史讲坛正是有着这样的胸怀和抱负,所以,在2007年出版的《清华历史讲坛初编》获得强烈反响后,又推出了《清华历史讲坛续编》。本辑分“人文与哲思”“文献与历史”“图像与诠释”“经济与社会”“思想与学术”五类,要说特
患者的心电图读数可以用作访问其医疗记录的加密密钥  纽约宾汉姆顿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认为患者的心脏可以作为个人数据的密钥。通过测量心脏的电信号,研究人员说他们能够加密患者的健康记录。  相关调查表明,2016年有多达2700万的医疗数据被泄露,而心电图密码技术能以最小的成本,提高数据安全。相比之下,患者的心电图是更易采集且专属个人的独特信息,用于编写密码更安全、便捷。一旦研究成功,心跳即可用作密码,
摘 要?演唐朝前期,唐中央在灾害应对的实效性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加之将繁冗复杂的救助制度纳入唐的日常政务系统,由此导致了救助时效的滞后与拖延,使得赈济效果受到影响,但这种中央政务的拖延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地方社会自我救助力量的增长。再加上有关唐前期灾害赈济的文献呈现出以虚代实的特点,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制度规定与实际运行两者间的巨大反差,影响了我们对于唐前期灾害应对实效性的判断。  关键词?演唐前期,灾
20世纪80年代初,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乡政村治体制的推行,标志着在当代中国维持了20多年的人民公社体制走向了瓦解。从此,中国农村社会由公社体制时代步入公社后体制时代[1]。这种体制转换对中国农村社会造成的深刻、长远影响,可以从多个层面、多种领域和多重视角来进行探讨和分析[2]。  从现有研究看,学界研究和探讨的重点,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一是从经济学、政治学的角度,梳理、分析和概括公社体制解体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