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顾某,于2010年到某高中担任一名英语教师,2018 年被诊断患有癌症。学校得知这一消息后,在顾某已经委托家属请假的情况下,却以连续旷工为由,决定将其开除,解除劳动关系。对此,经过双方上诉,法院裁定学校的开除决定是无效的,双方恢复劳动关系。但是直到顾某去世,学校仍拒不主动执行法院判决。最后迫于媒体舆论的力量,才出面道歉。由此可见,劳动合同在社会劳动关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目前劳动合同并没有较好的保护劳动者合法的权益。因基于现状,本文在我国现有的劳动合同法基础上,浅谈我国劳动合同违约责任问题。
【关键词】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违约责任 劳动关系
一、劳动合同及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概念
(一)劳动合同。我国劳动法中的劳动合同的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关系、明确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一种协议”。在劳动合同中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是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包括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多种,另一方是劳动人员。另外,法律规定在劳动合同中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试用期,但双方约定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二)劳动合同违约责任。劳动合同违约责任是指“劳动合同中的双方当事人因一方或者双方过错,而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合同义务,而承担的法律责任”。当有过错方不适当履行或者不履行劳动合同所约定的义务,有过错方都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其次有过错方必须实施了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同时,违约责任还具有偏重性。出于对劳动者这一弱势方的保护为出发点,诸多国家的法律中一般都对用人单位规定了较多和较重的违约责任,而对劳动者这一弱势方规定的需要其承担的违约责任相对来说是较轻较少的。
二、劳动合同的违约原因
劳动合同的违约原因有很多,比如: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产生误解,最终导致当事人违约,对某项条款的规定含糊不清,因为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违约,劳动合同的一方或双方不履行劳动合同义务或履行劳动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的约定或法律所规定的的行为而导致违约,以及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一方或者双方存在过错等问题导致的违约。
三、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免责事由
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免责事由是一种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法定或约定的事由的出现而不能履行,则发生违约一方可以免除违约责任的事由。违约责任法定的免责事由主要有不可抗力、意外事件、用人单位的过错和第三人的过错等。其中不可抗力主要包括几种情形:一是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冰雹等;二是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三是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等。而约定的免责事由一般为免责条款。
四、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承担方式
(一)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指劳动合同的当事人没有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导致当事人需要根据某种规定承担责任的形式,主要有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两种归责。依据目前案例资料,当事人的过错责任占有较大比重。在实际的劳动合同违约当中,如果能清楚地划分双方当事人的责任,就可以根据双方各自所承担的过错来承担违约责任。若不能清楚划分双方当事人的过错,就应当使用一般的推定方法进行责任推定。特殊的是,若违约是由于不可抗力或者是其他免责原因而导致的,我们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违约责任进行免除。
(二)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第一,支付违约金。支付违约金有两种情况,首先,劳动者违反了服务期内的约定,须向用人单位按合同约定支付违约金。其次,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有约定保守用人单位自身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保密事项,劳动者却违反了此竞业限制的约定,须按照约定支付违约金给用人单位。
第二,赔偿损失。因用人单位的行为而造成违约的损害赔偿应以實际损失为标准,因劳动者的行为导致最终违约的损害赔偿, 劳动者仅对直接损失进行赔偿, 但用人单位不能一味要求劳动者赔偿其全部的实际损失,应该要结合劳动者违约情节的轻重和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酌情给予一定的赔偿。
五、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一)加强劳动者法律法规的意识。劳动者自身应该主动地学习和了解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及政策,学会用法律形式维权。目前很多劳动者对相关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不熟悉,当面对劳动合同及劳动关系出现问题时,不能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完善劳动合同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劳动合相关的同法律法规,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是劳动者权益的直接体现,关系到劳资双方的利益和社会劳动秩序的稳定。由目前发生的大量侵权案件我们可以看出,劳动者在劳动双方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当前之急是要尽快完善和规范劳动合同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依法处罚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
(三)媒体的社会监督。媒体的舆论监督,是对各种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揭露、报道。从“患癌女教师顾某被开除”事件的维权报道中,可以看出媒体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以及媒体舆论监督力量的强大。维权事件一经报道,往往会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从而推动维权事件的顺利进展。
(四)建立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减轻劳动者的维权成本。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体系,经济困难的劳动者寻求法律援助是有法律保障的。但实际上,劳动者在申请法律援助时,很多劳动者由于自身条件及范围的限制,无法真正享受到有保障的法律援助。为此,我认为应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尽快建立各援助机构的合作机制,结合劳动仲裁部门及司法诉讼部门的法律援助建议,使大多数经济困难的劳动者都能享受到法律援助待遇,让真正的弱势群体打得起官司。
【参考文献】
[1] 饶志静.论劳动就业歧视禁止形态的边界[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6.
[2] 叶玲莉.浅谈劳动合同违约责任问题.[J].人力资源管理.2016.11.
[3] 丁启明,杨铁军.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的告知义务研究[J].法学杂志.2012.04.
[4] 王林清.竞业限制司法实务问题研究[J].人民司法.2011.10.
作者简介:张君雅(1995-),女,汉族,河南商丘市人,研究生在读,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战略管理。
【关键词】 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违约责任 劳动关系
一、劳动合同及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概念
(一)劳动合同。我国劳动法中的劳动合同的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合同关系、明确双方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的一种协议”。在劳动合同中的当事人一方必须是用人单位,用人单位包括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等多种,另一方是劳动人员。另外,法律规定在劳动合同中双方当事人可以约定试用期,但双方约定的试用期不得超过6个月。
(二)劳动合同违约责任。劳动合同违约责任是指“劳动合同中的双方当事人因一方或者双方过错,而不履行或者不完全履行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合同义务,而承担的法律责任”。当有过错方不适当履行或者不履行劳动合同所约定的义务,有过错方都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其次有过错方必须实施了违反合同义务的行为。同时,违约责任还具有偏重性。出于对劳动者这一弱势方的保护为出发点,诸多国家的法律中一般都对用人单位规定了较多和较重的违约责任,而对劳动者这一弱势方规定的需要其承担的违约责任相对来说是较轻较少的。
二、劳动合同的违约原因
劳动合同的违约原因有很多,比如:劳动合同双方当事人产生误解,最终导致当事人违约,对某项条款的规定含糊不清,因为不可抗力的因素导致违约,劳动合同的一方或双方不履行劳动合同义务或履行劳动合同义务不符合合同的约定或法律所规定的的行为而导致违约,以及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一方或者双方存在过错等问题导致的违约。
三、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免责事由
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免责事由是一种在劳动合同履行过程中,因法定或约定的事由的出现而不能履行,则发生违约一方可以免除违约责任的事由。违约责任法定的免责事由主要有不可抗力、意外事件、用人单位的过错和第三人的过错等。其中不可抗力主要包括几种情形:一是自然灾害,如台风、洪水、冰雹等;二是政府行为,如征收、征用;三是社会异常事件,如罢工、骚乱等。而约定的免责事由一般为免责条款。
四、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承担方式
(一)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劳动合同违约责任的归责原则是指劳动合同的当事人没有履行合同中约定的义务,导致当事人需要根据某种规定承担责任的形式,主要有过错责任和无过错责任两种归责。依据目前案例资料,当事人的过错责任占有较大比重。在实际的劳动合同违约当中,如果能清楚地划分双方当事人的责任,就可以根据双方各自所承担的过错来承担违约责任。若不能清楚划分双方当事人的过错,就应当使用一般的推定方法进行责任推定。特殊的是,若违约是由于不可抗力或者是其他免责原因而导致的,我们就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对合同双方当事人的违约责任进行免除。
(二)违约责任的承担方式。第一,支付违约金。支付违约金有两种情况,首先,劳动者违反了服务期内的约定,须向用人单位按合同约定支付违约金。其次,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有约定保守用人单位自身的商业秘密和与知识产权有关的保密事项,劳动者却违反了此竞业限制的约定,须按照约定支付违约金给用人单位。
第二,赔偿损失。因用人单位的行为而造成违约的损害赔偿应以實际损失为标准,因劳动者的行为导致最终违约的损害赔偿, 劳动者仅对直接损失进行赔偿, 但用人单位不能一味要求劳动者赔偿其全部的实际损失,应该要结合劳动者违约情节的轻重和经济承受能力等因素,酌情给予一定的赔偿。
五、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
(一)加强劳动者法律法规的意识。劳动者自身应该主动地学习和了解相关的劳动法律法规及政策,学会用法律形式维权。目前很多劳动者对相关的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政策不熟悉,当面对劳动合同及劳动关系出现问题时,不能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完善劳动合同相关法律法规。进一步完善劳动合相关的同法律法规,加强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是劳动者权益的直接体现,关系到劳资双方的利益和社会劳动秩序的稳定。由目前发生的大量侵权案件我们可以看出,劳动者在劳动双方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所以,当前之急是要尽快完善和规范劳动合同的相关法律法规,并依法处罚侵犯劳动者权益的行为。
(三)媒体的社会监督。媒体的舆论监督,是对各种违法违纪行为进行揭露、报道。从“患癌女教师顾某被开除”事件的维权报道中,可以看出媒体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以及媒体舆论监督力量的强大。维权事件一经报道,往往会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从而推动维权事件的顺利进展。
(四)建立完善的法律援助制度,减轻劳动者的维权成本。根据我国现行的法律制度体系,经济困难的劳动者寻求法律援助是有法律保障的。但实际上,劳动者在申请法律援助时,很多劳动者由于自身条件及范围的限制,无法真正享受到有保障的法律援助。为此,我认为应该降低法律援助门槛,尽快建立各援助机构的合作机制,结合劳动仲裁部门及司法诉讼部门的法律援助建议,使大多数经济困难的劳动者都能享受到法律援助待遇,让真正的弱势群体打得起官司。
【参考文献】
[1] 饶志静.论劳动就业歧视禁止形态的边界[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6.
[2] 叶玲莉.浅谈劳动合同违约责任问题.[J].人力资源管理.2016.11.
[3] 丁启明,杨铁军.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的告知义务研究[J].法学杂志.2012.04.
[4] 王林清.竞业限制司法实务问题研究[J].人民司法.2011.10.
作者简介:张君雅(1995-),女,汉族,河南商丘市人,研究生在读,单位: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战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