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925X(2011)07-0152-01
一、进取动机与学生个性
体育课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害怕达不到标准,怕失败,这是害怕失败的动机;有些学生则相信自己有能力达到标准,这是希望成功的动机。例如学生在跳高时,对待1.50米的高度就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学生(运动员),相信自己能跳过去,同时考虑如何跳过去,怎样提高成功率;而有的人则考虑到自己虽然努力但很可能会失败,只想失败的情景。实践经验证明,充满自信的人成功率超过不自信的人,作为教师应该相信自己能使学生充满乐观、自信的心理,尽量克服失败消极的心态。
有这样一组公式:A为希望成功,B为害怕失败,经过科学实验,其结果如下:
A+B=GM(综合动机)
A-B=NH(纯希望动机)
在上课时学生一般很容易产生纯希望动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产生纯希望动机,有纯希望动机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会主动寻找办法而产生信心;而害怕失败的学生很快就会丧失信心。但也有例外,害怕失败的学生在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时,有时比希望成功的学生做得还好。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在一般情况下,上课时教师不要随便地给学生提出要求,而是让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实践证明,希望成功的学生是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和自己能够实现要求的能力相接近,比较现实;而害怕失败的学生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不是过高就是过低,一般是不现实的。这种自我要求与进取动机是有联系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对待进取动机,实际操作中可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定个要求(或称标准和目标)。在一般情况下希望成功的学生自定的标准比较高,而且要冒一定的风险才能实现;而害怕失败的学生自己所定的标准往往是比较低的。但可以肯定,课堂上只有两种标准,一种是教师定的,另一种是学生自己定的。经验证明,希望成功的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教师的标准,而害怕失败的学生是不能达到教师提出的标准。
二、从青少年心理发展角度来看进取动机
从青少年心理发展角度来看进取动机,就是要把学生取得的成绩与他自己的努力联系起来,因为青少年通过努力取得成功会感到非常高兴,进取动机是从小产生的,父母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进取动机。有人认为从小学阶段就要重视培养进取动机;也有人认为到了小学阶段就已形成了。实践证明,体育学科是培养学生进取动机的领域,在数学和写作业等课业中是靠别人的帮助掌握一些原理、知识与方法,而体育课上由于学习的内容易于接受且有兴趣,不需要太多的帮助,所以易培养进取动机。体育课中,一般而言有80%左右的任务学生们都能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不能过高或过低,规定的任务有不同的指标,如对墙传球、距离不同任务也就不同,近则容易些。学生自己提出的任务各不相同,有的害怕失败站的过远或过近,有的希望成功的学生能正确评价自己,逐渐地加大距离,这种学生教师不要去管束他们;对待站位过远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正确地估计自己,现实一些,逐渐加大距离;对待过近站位的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大胆加大距离。
教师对学生的进取动机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上课时,要时常评价学生的成绩,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要及时给学生以反馈信息,如:“好!”“很好!”“不错!”“再注意一点!”“有进步!”“太棒了!”“OK!”“ VERY GOOD!”……評定标准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不管学生其他条件,标准统一;另一种标准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而定。一般将前一种称为:“社会参照标准”,后一种称为“个人参照标准”,最好是后一种标准。当然一个学校体育课没有一个一般标准是不行的,如制定计划时要求学生达到体育锻炼标准或一个其它什么标准;在毕业时教师可以根据“社会参照标准”衡量学生达到了这个标准的水平;反对在任何一阶段都用“社会参照标准”。其实在其他阶段应用“社会参照标准”是合适的,实际上应该是这样做的,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发展速度和体育需要上的不同。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个性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内部动机呢?首先提出适宜的标准,不断评价学生完成的情况,还要让学生自我评价。成绩动机和兴趣动机对某一学生来说是比教稳定的,如果有变化的话也是很慢的,教师提出的任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兴趣对内部动机是很重要的;兴趣和内部动机对培养学生的个性更加重要。所以教师在课上应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上课时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而且从一开始备课就应注意这一点(提出的任务要求应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及教学条件),如教学生掷标枪时,应先由易到难,开始插枪时先插大的圆圈,再插小一点的圆圈,也就是先让学生能够投准,才会产生兴趣。反之如果不从兴趣入手,一开始就要学生将标枪插入小圆圈内(这是很困难的事),经过多次投掷也插不准,那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更不会引起兴趣;如果教师采用外界压力,强迫学生练习,那么学习效果会更不好。但也不是绝对地排除外部动机。相反,学习的情境和动机是相互联系的,动机和兴趣也是有联系的,动机影响着兴趣,兴趣对情境有反作用,这是一个整体,他影响学生的行动。另外任务的标准对学生的行动也是有影响的,为学生学习结果找原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动,一个学生的行动决定其结果,找出原因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起比较重要的作用,学习的经过会产生一种效果,这个效果取决于成绩的评定标准,有些学生有可能按“社会参照标准”来评定可能没有达到,但按“个人参照标准”可能就通过了。
四、个人的个性特征与进取动机的关系
个人的个性特征与进取动机的关系,首先表现在希望成功的学生和害怕失败的学生的区别上。希望成功的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较为独立,能比较客观和现实的评价自己,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上,也能正确评估周围的事物,因而在处于一种情况下他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怎样干、何时干,知道如何更好的调整自己。他们在碰到困难时不是一开始就想到依靠别人,而是先求取于自己,只有在自己不能完成时才求助于别人,但一般靠自己的能力独立地完成任务。应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多一些,这样就必须改进组织教学,加大学生的练习密度,做到“精讲多练”。在课上就要注意:(1)让学生独立估计自己的能力。(2)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更多的活动。(3)根据“个人参照标准”评定学生成绩,及时给学生反馈真实的情况。(4)在评定学生成绩时及时帮助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运用好这四点就能使学生的进取动机加强,反之则减弱。
一、进取动机与学生个性
体育课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学生害怕达不到标准,怕失败,这是害怕失败的动机;有些学生则相信自己有能力达到标准,这是希望成功的动机。例如学生在跳高时,对待1.50米的高度就有不同的反应,有的学生(运动员),相信自己能跳过去,同时考虑如何跳过去,怎样提高成功率;而有的人则考虑到自己虽然努力但很可能会失败,只想失败的情景。实践经验证明,充满自信的人成功率超过不自信的人,作为教师应该相信自己能使学生充满乐观、自信的心理,尽量克服失败消极的心态。
有这样一组公式:A为希望成功,B为害怕失败,经过科学实验,其结果如下:
A+B=GM(综合动机)
A-B=NH(纯希望动机)
在上课时学生一般很容易产生纯希望动机,教师应该培养学生产生纯希望动机,有纯希望动机的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会主动寻找办法而产生信心;而害怕失败的学生很快就会丧失信心。但也有例外,害怕失败的学生在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时,有时比希望成功的学生做得还好。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在一般情况下,上课时教师不要随便地给学生提出要求,而是让学生自己提出要求。实践证明,希望成功的学生是对自己提出的要求和自己能够实现要求的能力相接近,比较现实;而害怕失败的学生对自己提出的要求不是过高就是过低,一般是不现实的。这种自我要求与进取动机是有联系的。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培养学生对待进取动机,实际操作中可让学生自己给自己定个要求(或称标准和目标)。在一般情况下希望成功的学生自定的标准比较高,而且要冒一定的风险才能实现;而害怕失败的学生自己所定的标准往往是比较低的。但可以肯定,课堂上只有两种标准,一种是教师定的,另一种是学生自己定的。经验证明,希望成功的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到教师的标准,而害怕失败的学生是不能达到教师提出的标准。
二、从青少年心理发展角度来看进取动机
从青少年心理发展角度来看进取动机,就是要把学生取得的成绩与他自己的努力联系起来,因为青少年通过努力取得成功会感到非常高兴,进取动机是从小产生的,父母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进取动机。有人认为从小学阶段就要重视培养进取动机;也有人认为到了小学阶段就已形成了。实践证明,体育学科是培养学生进取动机的领域,在数学和写作业等课业中是靠别人的帮助掌握一些原理、知识与方法,而体育课上由于学习的内容易于接受且有兴趣,不需要太多的帮助,所以易培养进取动机。体育课中,一般而言有80%左右的任务学生们都能完成,教师提出的任务不能过高或过低,规定的任务有不同的指标,如对墙传球、距离不同任务也就不同,近则容易些。学生自己提出的任务各不相同,有的害怕失败站的过远或过近,有的希望成功的学生能正确评价自己,逐渐地加大距离,这种学生教师不要去管束他们;对待站位过远的学生,教师要让他们正确地估计自己,现实一些,逐渐加大距离;对待过近站位的学生,教师应鼓励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大胆加大距离。
教师对学生的进取动机应采取什么样的态度,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教师上课时,要时常评价学生的成绩,哪怕是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要及时给学生以反馈信息,如:“好!”“很好!”“不错!”“再注意一点!”“有进步!”“太棒了!”“OK!”“ VERY GOOD!”……評定标准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不管学生其他条件,标准统一;另一种标准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而定。一般将前一种称为:“社会参照标准”,后一种称为“个人参照标准”,最好是后一种标准。当然一个学校体育课没有一个一般标准是不行的,如制定计划时要求学生达到体育锻炼标准或一个其它什么标准;在毕业时教师可以根据“社会参照标准”衡量学生达到了这个标准的水平;反对在任何一阶段都用“社会参照标准”。其实在其他阶段应用“社会参照标准”是合适的,实际上应该是这样做的,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发展速度和体育需要上的不同。
三、怎样培养学生的个性
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和内部动机呢?首先提出适宜的标准,不断评价学生完成的情况,还要让学生自我评价。成绩动机和兴趣动机对某一学生来说是比教稳定的,如果有变化的话也是很慢的,教师提出的任务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兴趣对内部动机是很重要的;兴趣和内部动机对培养学生的个性更加重要。所以教师在课上应调动学生的内部动机,上课时采用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兴趣,而且从一开始备课就应注意这一点(提出的任务要求应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及教学条件),如教学生掷标枪时,应先由易到难,开始插枪时先插大的圆圈,再插小一点的圆圈,也就是先让学生能够投准,才会产生兴趣。反之如果不从兴趣入手,一开始就要学生将标枪插入小圆圈内(这是很困难的事),经过多次投掷也插不准,那就会使学生失去信心,更不会引起兴趣;如果教师采用外界压力,强迫学生练习,那么学习效果会更不好。但也不是绝对地排除外部动机。相反,学习的情境和动机是相互联系的,动机和兴趣也是有联系的,动机影响着兴趣,兴趣对情境有反作用,这是一个整体,他影响学生的行动。另外任务的标准对学生的行动也是有影响的,为学生学习结果找原因也直接影响着学生的行动,一个学生的行动决定其结果,找出原因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起比较重要的作用,学习的经过会产生一种效果,这个效果取决于成绩的评定标准,有些学生有可能按“社会参照标准”来评定可能没有达到,但按“个人参照标准”可能就通过了。
四、个人的个性特征与进取动机的关系
个人的个性特征与进取动机的关系,首先表现在希望成功的学生和害怕失败的学生的区别上。希望成功的学生在处理问题时较为独立,能比较客观和现实的评价自己,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上,也能正确评估周围的事物,因而在处于一种情况下他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怎样干、何时干,知道如何更好的调整自己。他们在碰到困难时不是一开始就想到依靠别人,而是先求取于自己,只有在自己不能完成时才求助于别人,但一般靠自己的能力独立地完成任务。应给学生练习的机会多一些,这样就必须改进组织教学,加大学生的练习密度,做到“精讲多练”。在课上就要注意:(1)让学生独立估计自己的能力。(2)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更多的活动。(3)根据“个人参照标准”评定学生成绩,及时给学生反馈真实的情况。(4)在评定学生成绩时及时帮助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原因,以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运用好这四点就能使学生的进取动机加强,反之则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