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创新能力是数学的一般能力,包括对数学问题的质疑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对数学问题猜测的能力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和延伸问题的习惯。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思维品质。
关键词:数学;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创新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阶段,而数学则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主要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广大数学教师应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依据新课程标准,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一、要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在环境要素中,人际关系是第一位的。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融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意识。学生思维与表达有差异,教师要给予思维慢的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失误的机会。一时语塞或南辕北辙,立即请他坐下,便是扼杀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不敢想,不敢说,更不敢问。教师应尽力做到待人至诚,与学生平等相处,师生关系和谐,让学生和教师交谈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即使回答问题有错误,也能得到教师的指点和鼓励。在学生叙述自己发现的问题、思考的过程、得出的结论时,教师决不能插嘴打断或表示出不耐烦的情绪。教师变“教育权威”为“朋友、同学”,教师应确立“教”服务于学生成长、创造的需要。教师要更多地使用鼓励性的教学评语,使学生处在平等、民主、宽容的教学环境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产生创新的欲望。
二、要指导学生学会想象和联想
想象是创新的前奏,任何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诱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这样设计:“在一块草地上修建一个圆形花坛,如果你是施工人员,怎样画出这个圆?”这样,学生会纷纷说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如竹竿、绳子等)。又比如,在教学直线、射线、角时也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想象“无限延伸”。教师就应该这样抓住机会帮助学生想象,让学生在活跃又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大胆想象。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知识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新知往往是旧知的延伸和发展。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其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大胆展开联想,大胆进行尝试。比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时联想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时联想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就应这样引导学生联想,消除学生依赖的心理,培养学生进取、自信的精神,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遇到问题就马上联想到与之有联系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好乐之者。”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探索动机,使学生沉浸在积极思考的探究中。因此教学中必须精心设疑、质疑,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思考,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这样,学生的创造性就容易调动起来。比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可按照教材的编排,用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容器,先让学生装用有颜色的水做实验,接着让学生表达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为了更加证实“等底等高”这个条件,接着可让学生用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再做三个实验,结果都不是1:3的关系,这就推翻了学生自己的结论,这是怎么回事呢?此时可让学生带着疑问,仔细观察实验用的圆锥和圆柱容器,得出结论:一定要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圆锥体积才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圆柱体积才是圆锥体积的3倍。这样,学生在实验中得出结论,又在实验中怀疑结论,最后在思考中完善了结论。
四、要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善于创新的一种表现,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传统数学教学一个十分薄弱的方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进行“试一试”、“画一画”、“换一换”和“摆一摆”、“加一加”、“减一减”、“反一反”、“变一变”等创造技法,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不断探求知识,寻找规律,不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现创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数一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再引导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动手活动,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长与底、宽与高相等的长方形,让学生在“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中找出平行四边形与相应的长方形的内在联系,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五、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方法。发散思维是一种善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方向和层次去思考问题,去选取和重组信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去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看问题,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不同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常见的形式有一题多解、一题多议、一题多变、一题多探、一题多编等。可以这样讲,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努力打破常规,寻求新颖的解题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潜能。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要求数学教师树立整体的教学观,在教学观念上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逐步形成,日益提高,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数学;创新;能力;培养;方法
创新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阶段,而数学则被公认为是培养创造力的最主要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广大数学教师应把握住课堂教学这个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不断更新教育观念,通过课堂教学改革,依据新课程标准,努力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
一、要营造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
在环境要素中,人际关系是第一位的。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融洽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意识。学生思维与表达有差异,教师要给予思维慢的学生更多思考的空间,允许表达不清晰不流畅的学生有重复和改过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有失误和纠正失误的机会。一时语塞或南辕北辙,立即请他坐下,便是扼杀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使学生不敢想,不敢说,更不敢问。教师应尽力做到待人至诚,与学生平等相处,师生关系和谐,让学生和教师交谈感到心理安全、心理自由,即使回答问题有错误,也能得到教师的指点和鼓励。在学生叙述自己发现的问题、思考的过程、得出的结论时,教师决不能插嘴打断或表示出不耐烦的情绪。教师变“教育权威”为“朋友、同学”,教师应确立“教”服务于学生成长、创造的需要。教师要更多地使用鼓励性的教学评语,使学生处在平等、民主、宽容的教学环境中,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产生创新的欲望。
二、要指导学生学会想象和联想
想象是创新的前奏,任何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想象。因此,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诱导学生大胆展开想象。比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这样设计:“在一块草地上修建一个圆形花坛,如果你是施工人员,怎样画出这个圆?”这样,学生会纷纷说出各种各样的方法(如竹竿、绳子等)。又比如,在教学直线、射线、角时也可以通过课件演示帮助学生想象“无限延伸”。教师就应该这样抓住机会帮助学生想象,让学生在活跃又轻松的课堂气氛中大胆想象。
数学知识有着严密的系统性和逻辑性,知识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新知往往是旧知的延伸和发展。教学中要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其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教学时要帮助学生大胆展开联想,大胆进行尝试。比如,在学习梯形的面积计算时联想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在学习圆柱的体积计算时联想到圆的面积计算公式。教师就应这样引导学生联想,消除学生依赖的心理,培养学生进取、自信的精神,拓展思维空间。引导学生遇到问题就马上联想到与之有联系的知识,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
我国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好乐之者。”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探索动机,使学生沉浸在积极思考的探究中。因此教学中必须精心设疑、质疑,放手让学生去探究、思考,使学生思维活跃,兴趣浓厚。这样,学生的创造性就容易调动起来。比如,在教学圆锥体积公式时,可按照教材的编排,用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容器,先让学生装用有颜色的水做实验,接着让学生表达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为了更加证实“等底等高”这个条件,接着可让学生用等高不等底,等底不等高和不等底不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容器,再做三个实验,结果都不是1:3的关系,这就推翻了学生自己的结论,这是怎么回事呢?此时可让学生带着疑问,仔细观察实验用的圆锥和圆柱容器,得出结论:一定要在等底等高的条件下,圆锥体积才是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圆柱体积才是圆锥体积的3倍。这样,学生在实验中得出结论,又在实验中怀疑结论,最后在思考中完善了结论。
四、要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动手操作是善于创新的一种表现,是学会学习、学会生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传统数学教学一个十分薄弱的方面。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多让学生进行“试一试”、“画一画”、“换一换”和“摆一摆”、“加一加”、“减一减”、“反一反”、“变一变”等创造技法,引导学生在学习数学中不断探求知识,寻找规律,不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发现创新,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中,先让学生在方格纸上数一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再引导学生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动手活动,把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一个长与底、宽与高相等的长方形,让学生在“量一量”、“比一比”、“想一想”中找出平行四边形与相应的长方形的内在联系,最后引导学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五、要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会发散思维和求异思维的方法。发散思维是一种善于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方向和层次去思考问题,去选取和重组信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去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看问题,从而发现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和不同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常见的形式有一题多解、一题多议、一题多变、一题多探、一题多编等。可以这样讲,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努力打破常规,寻求新颖的解题途径和方法,使学生充分发挥创造潜能。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要求数学教师树立整体的教学观,在教学观念上重视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在教学方法上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使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逐步形成,日益提高,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