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6月20日、21日,一对“反义词戏”—《真相》与《谎言》中文版回归上海话剧艺术中心的舞台。两部剧拥有同样的演员组合、同样的角色姓名,甚至同样的舞台布景。在剧情方面,两部剧讲述的也都是夫妻间的情感故事,但讨论的内容却不尽相同:《真相》讨论的是,你所知道的真相其实都是谎言;《谎言》讨论的是,你认为的谎言其实就是真相。
在《真相》中,爱丽丝与丈夫保罗最好的朋友米歇尔有了婚外情,心怀愧疚的她决定向保罗坦白,却发现保罗一直在出轨米歇尔的妻子劳伦斯。《谎言》中的角色关系与《真相》如出一辙,但故事的展开方式却完全不同。《真相》的情节推动,靠的是一个个谎言被揭穿;而《谎言》中,面对出轨的事实,主人公一味地用谎言来掩盖真相,彼此试探。两部剧在人物关系上一体两面,在情节和结构上产生互文,营造出精彩绝伦的戏剧效果。
两部剧的文本都来自法国剧作家弗洛里安·泽勒,两部剧本构思巧妙,深刻和轻松并存。制作“反义词戏”是泽勒的一大特点,其作品《父亲》和《母亲》就曾经在法国剧团同时上演。法国媒体形容他的写作风格与20世纪90年代法国編剧雅丝米娜·雷札一脉相承,而雅丝米娜·雷札的作品正是以连续的反转、幽默的对白和悲剧性的故事内核见长。
我很喜欢泽勒作品的一个原因是,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很少在台上独处,虽然法式喜剧那种一束定点光让主角尽诉衷肠的设计也不失浪漫,但作为译制剧演出的时候,这种设计就难免显得造作。在《真相》和《谎言》中,人物的“感受”和“想法”几乎不曾被直接呈现,取而代之的,是海量的对话和细节:在《谎言》中,对即将到来的晚餐,爱丽丝没有直接表达内心的纠结和愤怒,但你确实能看到她心不在焉地错过了保罗的好几轮提问,还编造了两个离谱的借口表示自己不愿赴约;在《真相》中,你看不到米歇尔被老婆质疑时的慌张,但你能看到本来要开酒的他突然恼羞成怒地大喊大叫,情急之下甚至抱着酒瓶、盖上被子装睡。
两部剧的剧情说穿了无非是出轨、隐瞒、拆穿和对质,但就算已知晓每一处情节,你也不会感觉无聊。因为在两部剧中,角色以对话的方式营造出的情感冲突,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
依赖对话构建人物的好处不仅仅是真实,更给二次创作留足了空间。两部剧皆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资深导演田水执导。田水导演善于调整演员的表演状态,挖掘角色的潜台词。一般来讲,译制剧本中很容易出现意味不明的语句,而在这两部剧中,这个问题都被有效地化解了,演员的每一个言外之意都是明确的,能做到这点非常难得。
更为精彩的是,本次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采用了“套演”的模式,有几天的演出安排是上午演《真相》,下午演《谎言》。对演员来讲,同一天连演两部剧,有种演连本戏的感觉;而对观众来说,同一天连看两部剧情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剧,恍若置身梦境。
在制作层面,两个剧组共用了一个舞台。舞台上被切成三等分的圆形转台构成了两部戏的所有场景,只需更换道具,就可以实现时间和空间的切换。剧中的圆形转台兼具实用性和审美趣味,不仅可以实现场景转换的基础操作,更妙的是,在场景转换的同时,能够快速地实现角色的身份转换。比如《真相》中第一幕转第二幕时,米歇尔从情人的卧室出来,舞台转动,他披上睡袍,在观众的注视下开门走进自家的卧室,坦然地坐在床上和老婆讲述自己工作的艰辛,这种场景转换带来的戏剧冲突比故事本身更为强烈。
灯光方面,两部剧中大部分的传统舞台灯光都被换成了室内照明灯,光源被直接安装在天花板上。这种调整营造出一种日常化的生活氛围,避免了刻意营造生活空间的生硬感,从隔壁房间透出的背光也有一种真实感,使整部戏更具生活气息。
《真相》与《谎言》为观众呈现了亲密关系中的美好与不堪。比起去分辨是谁说了谎,谁又是过错方,作品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吸引观众去思考现实生活中的亲密关系。正如剧中保罗所说,“生活是矛盾的、复杂的,但每个人都在尽力做到最好”。面对错综复杂的情感,我们终于明白,在爱情中,既没有完全的真相,也不会全是谎言,真相与谎言其实是并存的。
在《真相》中,爱丽丝与丈夫保罗最好的朋友米歇尔有了婚外情,心怀愧疚的她决定向保罗坦白,却发现保罗一直在出轨米歇尔的妻子劳伦斯。《谎言》中的角色关系与《真相》如出一辙,但故事的展开方式却完全不同。《真相》的情节推动,靠的是一个个谎言被揭穿;而《谎言》中,面对出轨的事实,主人公一味地用谎言来掩盖真相,彼此试探。两部剧在人物关系上一体两面,在情节和结构上产生互文,营造出精彩绝伦的戏剧效果。
两部剧的文本都来自法国剧作家弗洛里安·泽勒,两部剧本构思巧妙,深刻和轻松并存。制作“反义词戏”是泽勒的一大特点,其作品《父亲》和《母亲》就曾经在法国剧团同时上演。法国媒体形容他的写作风格与20世纪90年代法国編剧雅丝米娜·雷札一脉相承,而雅丝米娜·雷札的作品正是以连续的反转、幽默的对白和悲剧性的故事内核见长。
我很喜欢泽勒作品的一个原因是,在他的作品中,人物很少在台上独处,虽然法式喜剧那种一束定点光让主角尽诉衷肠的设计也不失浪漫,但作为译制剧演出的时候,这种设计就难免显得造作。在《真相》和《谎言》中,人物的“感受”和“想法”几乎不曾被直接呈现,取而代之的,是海量的对话和细节:在《谎言》中,对即将到来的晚餐,爱丽丝没有直接表达内心的纠结和愤怒,但你确实能看到她心不在焉地错过了保罗的好几轮提问,还编造了两个离谱的借口表示自己不愿赴约;在《真相》中,你看不到米歇尔被老婆质疑时的慌张,但你能看到本来要开酒的他突然恼羞成怒地大喊大叫,情急之下甚至抱着酒瓶、盖上被子装睡。
两部剧的剧情说穿了无非是出轨、隐瞒、拆穿和对质,但就算已知晓每一处情节,你也不会感觉无聊。因为在两部剧中,角色以对话的方式营造出的情感冲突,能够给观众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
依赖对话构建人物的好处不仅仅是真实,更给二次创作留足了空间。两部剧皆由上海话剧艺术中心资深导演田水执导。田水导演善于调整演员的表演状态,挖掘角色的潜台词。一般来讲,译制剧本中很容易出现意味不明的语句,而在这两部剧中,这个问题都被有效地化解了,演员的每一个言外之意都是明确的,能做到这点非常难得。
更为精彩的是,本次上海话剧艺术中心采用了“套演”的模式,有几天的演出安排是上午演《真相》,下午演《谎言》。对演员来讲,同一天连演两部剧,有种演连本戏的感觉;而对观众来说,同一天连看两部剧情既有关联又有区别的剧,恍若置身梦境。
在制作层面,两个剧组共用了一个舞台。舞台上被切成三等分的圆形转台构成了两部戏的所有场景,只需更换道具,就可以实现时间和空间的切换。剧中的圆形转台兼具实用性和审美趣味,不仅可以实现场景转换的基础操作,更妙的是,在场景转换的同时,能够快速地实现角色的身份转换。比如《真相》中第一幕转第二幕时,米歇尔从情人的卧室出来,舞台转动,他披上睡袍,在观众的注视下开门走进自家的卧室,坦然地坐在床上和老婆讲述自己工作的艰辛,这种场景转换带来的戏剧冲突比故事本身更为强烈。
灯光方面,两部剧中大部分的传统舞台灯光都被换成了室内照明灯,光源被直接安装在天花板上。这种调整营造出一种日常化的生活氛围,避免了刻意营造生活空间的生硬感,从隔壁房间透出的背光也有一种真实感,使整部戏更具生活气息。
《真相》与《谎言》为观众呈现了亲密关系中的美好与不堪。比起去分辨是谁说了谎,谁又是过错方,作品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吸引观众去思考现实生活中的亲密关系。正如剧中保罗所说,“生活是矛盾的、复杂的,但每个人都在尽力做到最好”。面对错综复杂的情感,我们终于明白,在爱情中,既没有完全的真相,也不会全是谎言,真相与谎言其实是并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