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游技能是旅行社从业人员的必备条件,是导游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技能。《现场导游》是导游专业的专业主干课程、核心课程,旨在从导游工作实际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导游讲解、服务技巧、团队协作、突发问题解决的能力,本课程需要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结合,集教、学、做为一体,通过情境仿真的项目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可以掌握导游的基本程序、方法、技巧,熟悉导游过程中的所有环节,从而培养出符合旅行社企业用人标准的技能型人才。文章以笔者所在的院校为例谈谈高职院校《现场导游》课程的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
一、高职院校导游专业学生特点
通过对我校导游专业学生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他们具有“四个缺乏”的特点。这“四个缺乏”是导游专业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面临的难题。
(一)缺乏良好的基础知识。
高职学生大多在高中时期属于学习成绩中等水平者,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薄弱,在大学学习中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对文史知识知之甚少。而对于从事导游与旅行社工作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未来工作中需要能够旁征博引,所以基础知识的缺乏就影响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是《现场导游》课程教学面临的首要难题,也直接影响着学生撰写导游词的水平和讲解的深度。
(二)缺乏良好的语言能力。
高职学生大多在高中时期缺乏足够的语言表达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欠佳,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逻辑不清晰、语病较多、言谈不自信、表现不自然。另外,笔者所在学校导游专业来自农村或外省的学生较多,他们中很多人在上大学之前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普通话说得不标准,而导游职业的特性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这严重影响了《现场导游》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缺乏自学能力。
很多高职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通常倾向于被迫学习而不是主动学习。但是,导游员知识结构的庞杂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要能够随时学习,处处学习。这项缺乏使《现场导游》课程教学过程显得更有难度。
(四)缺乏良好的应变素质。
高职学生的年龄结构决定了他们社会阅历不丰富, 所以他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缺乏思维的深度、广度和敏捷。导游在带团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这就要求导游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从容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应变能力的缺乏会影响学生以后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传统《现场导游》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现场导游》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课程,它涉及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现场导游课程教学理念应与时俱进,面向实际操作,强化学生导游技能训练,提高服务水平。而传统的导游服务课程教学存在诸多弊端,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缺点是:
(一)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听讲或练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师逐一讲授知识点,学生不易抓住重点,知识结构不便把握。
(三)学生获得知识破碎,不能系统掌握一门课程,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手段单一,技能训练机会不足。《现场导游》课程的传统实践教学主要采用室内模拟讲解训练与实地踩线、讲解训练两种教学方式,而且室内模拟讲解训练的操作过程通常是教师先示范讲解然后挑选部分学生当众演练,教师予以点评,现场感欠缺且不可能针对每个学生的讲解情况进行跟踪指导,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三、《现场导游》课程教学改革构想
针对上述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中的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结合学生实际,作了一些尝试,利用了学院的现有资源进行了实践教学方式上的一些创新,现总结如下。
(一)以“导游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导游职业能力的培养要通过与特定职业岗位相关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现场导游课程设计要根据旅行社企业导游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现状,对传统课程进行颠覆性改革,须“基于导游职业工作过程”对课程重新设计。
《现场导游》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做”为重点。课程根据导游技能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实现由点及面、不断递进、反复强化的任务引领、项目驱动式的活动化教学。因为本门课程通常与《导游业务》课程同时进行,因此本课程应该按照“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 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为避免与《导游业务》课程内容重复,笔者将景点导游、地陪导游为主的岗位相关知识与能力,采用项目模块编排方式,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导游词创作、景点导游讲解、沿途导游讲解、综合景观导游四大项目,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具备一名合格导游员的素质。具体项目设置见表1。
表1 现场导游课程项目设置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中普遍采用“行动导向”、“情景教学”的教学方法,每个项目分为若干个教学活动训练情境。采用“校内模拟实训、校外岗位体验”的训练方法。
1.采用互动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现场导游课程教学方法的核心是“互动”,注重学生的“兴趣、互动、体验和提升”。主要采用“情景教学”,辅以课外活动,具体方法如下:
(1)课前讲解训练。每节课前5分钟讲解。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也为了给课堂教学“热身”,笔者在每堂课前五分钟,让五位学生每人讲1分钟自选导游词或小故事,然后给予点评与指导,通过此种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是一种让学生“做中学”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案例的讨论交流,让学生要敢讲、要会讲:要想“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就必须注重各种政策法规,关心国家、关心时事、关心身边发生的大事小情。
(3)拓展训练,集中展示——“寝室文化表演”。让学生扮演旅游团队中的不同角色,以寝室为团队,延伸职业技能训练的空间,让学生在寝室相互讨论,找到共同的话题,培养集体协作精神,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潜能、培养自己的综合技能,塑造良好的形象。
(4)模拟情境训练。模拟情境训练是指通过设计模拟现场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处理问题的教学方法。
(5)现场授课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实际工作的现场授课,把课堂从教室搬到旅游车上和旅游景区,现场感强,学生对此印象深刻,并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理解课堂内容,并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
(6)以赛促学。学生的导游技能训练光靠教师讲演与学生课堂练习是不够的,笔者所在学院经常会由团委或专业组织学生导游大赛,通过比赛,使学生展现个人风采,找出自身差距,并借由这种比拼的氛围浓厚学习兴趣。
2.通过企业岗位实践强化技能。比校内模拟训练更有效的是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岗位体验场所,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提升实践技能。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和假期到企业接受服务培训、进行导游服务见习,在黄金周期间、寒暑假及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校方与企业共同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要求来设计实训内容和考核标准,让企业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在校外实训基地岗位体验中指导学生完成实训项目,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三)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要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应侧重于对学习者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考查。在考核方式设计上,可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前者主要为平时课程训练的表现,后者为期末考试。此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考核,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考核形式上,主要以导游场景模拟训练考核为主。在设定的考核情境中,聘请旅行社的主管或优秀导游员与老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使学生认识到企业岗位的真实需求。
四、结论
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偏低,加之传统的《现场导游》课程教学模式呆板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现场导游》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旅行社企业的需求大相径庭。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受企业欢迎的人才,《现场导游》课程必须紧扣行业实际岗位需求,基于“导游职业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与手段,采用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方案,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才能与行业企业对接,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意识与优秀实践操作技能的导游人才。
参考文献:
[1]崔慧敏.高职院校《模拟导游》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河南教育,2008(9).
[2]车秀英.高职“模拟导游”课程教学改革思路[J].中国校外教育,2009(2).
(作者简介:石秀珍(1979-),女,旅游管理硕士,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行社管理与导游服务及导游教学改革。)
一、高职院校导游专业学生特点
通过对我校导游专业学生的调查研究,笔者认为他们具有“四个缺乏”的特点。这“四个缺乏”是导游专业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面临的难题。
(一)缺乏良好的基础知识。
高职学生大多在高中时期属于学习成绩中等水平者,他们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比较薄弱,在大学学习中表现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对文史知识知之甚少。而对于从事导游与旅行社工作的学生而言,他们在未来工作中需要能够旁征博引,所以基础知识的缺乏就影响了他们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这是《现场导游》课程教学面临的首要难题,也直接影响着学生撰写导游词的水平和讲解的深度。
(二)缺乏良好的语言能力。
高职学生大多在高中时期缺乏足够的语言表达锻炼,他们的语言组织能力欠佳,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逻辑不清晰、语病较多、言谈不自信、表现不自然。另外,笔者所在学校导游专业来自农村或外省的学生较多,他们中很多人在上大学之前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普通话说得不标准,而导游职业的特性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语言驾驭能力,这严重影响了《现场导游》课程的教学效果。
(三)缺乏自学能力。
很多高职学生的学习方法单一,通常倾向于被迫学习而不是主动学习。但是,导游员知识结构的庞杂需要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他们要能够随时学习,处处学习。这项缺乏使《现场导游》课程教学过程显得更有难度。
(四)缺乏良好的应变素质。
高职学生的年龄结构决定了他们社会阅历不丰富, 所以他们在面对问题的时候缺乏思维的深度、广度和敏捷。导游在带团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这就要求导游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能够从容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应变能力的缺乏会影响学生以后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传统《现场导游》课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现场导游》是一门综合性、交叉性、边缘性课程,它涉及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现场导游课程教学理念应与时俱进,面向实际操作,强化学生导游技能训练,提高服务水平。而传统的导游服务课程教学存在诸多弊端,这种教学模式的主要缺点是:
(一)以教师为中心的被动听讲或练习,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师逐一讲授知识点,学生不易抓住重点,知识结构不便把握。
(三)学生获得知识破碎,不能系统掌握一门课程,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不能将所学知识应用以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手段单一,技能训练机会不足。《现场导游》课程的传统实践教学主要采用室内模拟讲解训练与实地踩线、讲解训练两种教学方式,而且室内模拟讲解训练的操作过程通常是教师先示范讲解然后挑选部分学生当众演练,教师予以点评,现场感欠缺且不可能针对每个学生的讲解情况进行跟踪指导,不能充分满足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要。
三、《现场导游》课程教学改革构想
针对上述传统课程教学模式中的问题,笔者进行了一些思考,结合学生实际,作了一些尝试,利用了学院的现有资源进行了实践教学方式上的一些创新,现总结如下。
(一)以“导游职业工作过程为导向”进行课程教学设计
导游职业能力的培养要通过与特定职业岗位相关的实践活动逐步形成,现场导游课程设计要根据旅行社企业导游应用型人才需求的现状,对传统课程进行颠覆性改革,须“基于导游职业工作过程”对课程重新设计。
《现场导游》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应以学生的“做”为重点。课程根据导游技能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实现由点及面、不断递进、反复强化的任务引领、项目驱动式的活动化教学。因为本门课程通常与《导游业务》课程同时进行,因此本课程应该按照“理论够用为度”的原则, 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上,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为避免与《导游业务》课程内容重复,笔者将景点导游、地陪导游为主的岗位相关知识与能力,采用项目模块编排方式,将教学内容分解为导游词创作、景点导游讲解、沿途导游讲解、综合景观导游四大项目,使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具备一名合格导游员的素质。具体项目设置见表1。
表1 现场导游课程项目设置
(二)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本课程中普遍采用“行动导向”、“情景教学”的教学方法,每个项目分为若干个教学活动训练情境。采用“校内模拟实训、校外岗位体验”的训练方法。
1.采用互动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现场导游课程教学方法的核心是“互动”,注重学生的“兴趣、互动、体验和提升”。主要采用“情景教学”,辅以课外活动,具体方法如下:
(1)课前讲解训练。每节课前5分钟讲解。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也为了给课堂教学“热身”,笔者在每堂课前五分钟,让五位学生每人讲1分钟自选导游词或小故事,然后给予点评与指导,通过此种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被调动起来。
(2)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是一种让学生“做中学”的教学方法,通过对案例的讨论交流,让学生要敢讲、要会讲:要想“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言之有序、言之有情”,就必须注重各种政策法规,关心国家、关心时事、关心身边发生的大事小情。
(3)拓展训练,集中展示——“寝室文化表演”。让学生扮演旅游团队中的不同角色,以寝室为团队,延伸职业技能训练的空间,让学生在寝室相互讨论,找到共同的话题,培养集体协作精神,挖掘学生的潜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发现自己潜能、培养自己的综合技能,塑造良好的形象。
(4)模拟情境训练。模拟情境训练是指通过设计模拟现场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处理问题的教学方法。
(5)现场授课法。这种教学方法强调实际工作的现场授课,把课堂从教室搬到旅游车上和旅游景区,现场感强,学生对此印象深刻,并有利于学生联系实际理解课堂内容,并将课堂所学应用于实际工作。
(6)以赛促学。学生的导游技能训练光靠教师讲演与学生课堂练习是不够的,笔者所在学院经常会由团委或专业组织学生导游大赛,通过比赛,使学生展现个人风采,找出自身差距,并借由这种比拼的氛围浓厚学习兴趣。
2.通过企业岗位实践强化技能。比校内模拟训练更有效的是给学生提供真实的岗位体验场所,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提升实践技能。我们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余时间和假期到企业接受服务培训、进行导游服务见习,在黄金周期间、寒暑假及第六学期进行顶岗实习,校方与企业共同按照企业的工作流程要求来设计实训内容和考核标准,让企业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在校外实训基地岗位体验中指导学生完成实训项目,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三)优化课程考核方式
课程的考核要有利于学生的职业能力的培养,应侧重于对学习者能力及综合素质的考查。在考核方式设计上,可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部分。前者主要为平时课程训练的表现,后者为期末考试。此考核方式注重过程性考核,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考核形式上,主要以导游场景模拟训练考核为主。在设定的考核情境中,聘请旅行社的主管或优秀导游员与老师共同对学生进行考核,使学生认识到企业岗位的真实需求。
四、结论
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偏低,加之传统的《现场导游》课程教学模式呆板单一,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导致《现场导游》课程的教学效果与旅行社企业的需求大相径庭。高职教育就是要培养受企业欢迎的人才,《现场导游》课程必须紧扣行业实际岗位需求,基于“导游职业工作过程”进行课程设计,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与手段,采用以能力考核为主的考核方案,加大课程改革力度,才能与行业企业对接,培养出具有良好职业意识与优秀实践操作技能的导游人才。
参考文献:
[1]崔慧敏.高职院校《模拟导游》课程教学方法探索[J].河南教育,2008(9).
[2]车秀英.高职“模拟导游”课程教学改革思路[J].中国校外教育,2009(2).
(作者简介:石秀珍(1979-),女,旅游管理硕士,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旅行社管理与导游服务及导游教学改革。)